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新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导管 相关性 感染 预防 控制 新课
- 资源描述:
-
1、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医医 用用 导导 管管导管相关感染导管相关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导尿管相关感染气管插管相关感染气管插管相关感染引流管相关感染引流管相关感染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血管内导管类型简介导管类型穿刺部位导管长度备注外周静脉导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s,short)通常在前臂和手部静脉3 inches长期留置可引起静脉炎,很少引起血流感染外周动脉导管(peripheral arterial catheters)通常做桡动脉穿刺,也可穿刺股、腋、肱、胫后动脉3 inches发生感染
2、危险的小,很少引起血流感染Midline catheters从肘窝处穿刺进入贵要静脉、头静脉,导管不进入中心静脉38 inches某些材质的导管可引起假过敏性反应。引起静脉炎的危险比外周静脉导管小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non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经皮穿刺进入中心静脉(锁骨下、颈内、股静脉)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大多数CRBSI与此类导管相关肺动脉导管(pulmonary arterial catheters)Teflon导丝引导经中心静脉(锁骨下、颈内、股静脉)插入30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通常使用肝素封管,血流感染发生率与CVCs相似,经锁
3、骨下静脉插入时感染发生率低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经贵要、头、肱静脉插入,导管进入上腔静脉20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中,感染发生率较低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tunnel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植入锁骨下、颈内、股静脉8cm,长度受患者身材影响导管的袖套可阻止细菌的移行。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相比,感染发生率低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导管病原菌定植导管病原菌定植(catheter colonization):导管头部(5cm)、皮下部分(5cm)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菌落形成单位(Co
4、lony Forming Unit,CFU))。出口部位感染出口部位感染(exit-site infection):是指出口部位2cm内的红斑、硬结和(或)触痛;或导管出口部位的渗出物培养出微生物,可伴有其他感染征象和症状,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隧道感染隧道感染(tunnel infection):指导管出口部位,沿导管隧道的触痛、红斑和/或大于2cm的硬结,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概念皮下囊感染皮下囊感染(pocket infection):指完全植入血管内装置皮下囊内有感染性积液;常有表面皮肤组织触痛、红斑和/或硬结;自发的破裂或引流,或表面皮肤的坏死
5、。可伴或不伴有血行感染。导 管 相 关 血 行 感 染导 管 相 关 血 行 感 染(c a t h e t e r r e l a t e d bloodstream infection CRBSI):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患者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一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行感染源。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感染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各种类型导管的血行感染发生率不同,发生血行感染率较高的分别为切开留置的周围静脉导管及带钢针的周围静脉导管,而经皮下置入静脉输液及中长周围静脉导管的感染率较低;以导管感染发生百分率来计算,
6、长期留置隧道式带套囊透析导管发生感染率最高,周围静脉留置针发生感染率最低。导管相关血行感染不仅与导管类型有关,还与医院规模,置管位置及导管留置时间有关。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病死率病死率病原菌的种类与病死率有一定相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高达8.2%。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所致的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死亡率较低,约为0.7%。真菌所致导管相关感染的死亡率国内外尚无统计数据。皮肤插管部位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外壁到达末端定植导管接头处病原微生物沿导管内壁定植其他感染灶的血行播散静脉输液的污染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病机制发病机制血
7、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革兰阳性菌是最主要的病原体。常见的致病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主要是由于皮肤污染引起,约占导管相关血行感染(CRBSI)的30%。金黄色葡萄球菌曾是CRBSI最常见的病原菌,目前约占院内血行感染的13.4%,而耐万古霉素肠球 菌(V a n c o m y c i n R e s i s t a n t Enterococcus,VRE)感染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其他的致病菌有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等,放射性土壤杆菌也有报道。绿脓杆菌和阴沟杆菌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比较多见。
8、Staphylococcus aureus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随着广谱抗生素应用日趋广泛,真菌在院内血行感染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病原体,念珠菌引起的血行感染率为5.8%。长期接受全肠外营养的患者,念珠菌感染的机会也会增多,在骨髓移植患者中可达到11%。免疫低下患者,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尤其是器官移植后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还可发生曲霉菌感染制剂治疗者,还可发生曲霉菌感染。ICU: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见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见。因患者病情及各ICU病房常见菌不同而不同。血管内导管相关
9、感染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导管的性质导管的性质宿主因素宿主因素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方面导管的性质导管的性质导管腔的数量导管腔的数量 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多腔导管较单腔导管更容易发生感染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IDSA)2002导管留置的时间 导管放置的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高 短期放置的外周静脉导管时间不要超过72-96小时 对于中
10、心静脉导管,根据META分析,定期更换没有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征象的导管并不能减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导管的性质导管的性质导管的性质导管的性质导管材料影响微生物的粘附功能。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对聚氯乙烯、聚乙烯或硅胶导管亲和力高。聚乙烯导管表面不规则,有利于血小板粘附形成纤维蛋白鞘,从而导致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率上升。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表面相对光滑,短期使用(2448小时)不会引起炎症反应。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导管的性质导管的性质宿主因素宿主因素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方面宿主因素宿主因素患者的基础疾病患者的基础疾病 危重病人危重病人
11、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 老年、肿瘤、免疫抑制剂老年、肿瘤、免疫抑制剂 皮肤局部因素皮肤局部因素 烧伤、皮炎、银屑病烧伤、皮炎、银屑病插管的部位插管的部位 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导管的性质导管的性质宿主因素宿主因素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方面 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的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黏附到导管内壁宿主纤维蛋白的表面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较其他的病原微生物更易黏附到聚合物的表面表面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粘液,抵抗宿主
12、的防卫机制某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能够产生粘液,抵抗宿主的防卫机制和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和保护细菌不被抗生素破坏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的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的粘液一些真菌可能在含糖的液体存在时也产生类似的粘液导管的性质导管的性质宿主因素宿主因素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病原微生物的特性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方面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方面对导管的频繁操作(静脉注射及输注)对导管的频繁操作(静脉注射及输注)医务人员不遵守严格的无菌制度(最大屏障医务人员不遵守严格的无菌制度(最大屏障化),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等化),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等 研究表明研究表明:
13、放置锁骨下静脉导管放置锁骨下静脉导管5050根的医生导管脓毒症根的医生导管脓毒症的风险大于熟练医生的的风险大于熟练医生的2 2倍以上倍以上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常包括发热、寒颤或置管部位红肿、硬结、或有脓液渗出。由于其缺少特异性和敏感性,所以不能以此为依据建立诊断。一些敏感性较高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伴或不伴有寒颤)缺乏特异性,而在置管部位周围的炎症和化脓虽有较高特异性却缺少敏感性。有研究显示,存在导管相关感染时,局部炎症表现却不常见,有研究认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该菌很少引起感染的局部或全身征象,这一现象很可能与此有关。
14、若置管部位有明显的炎症表现,特别是当患者同时伴有发热或严重全身性感染等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引起。PhlebitisInflammation at the catheter insertion site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在缺少实验室检查依据时,具有血行感染临床表现的患者,若拔除可疑导管后体温恢复正常,仅能作为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间接证据。为此,在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获取导管标本培养和血培养结果供分析。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 1: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需重视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
15、查。型,诊断需重视临床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推荐级别:(推荐级别:E E)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包括快速诊断、导管培养诊断及血培养诊断快 速 诊 断:快 速 诊 断:主要有革兰染色、吖啶橙白细胞(Acridine-orange leucocyte cytospin,AOLC)试验及AOLC试验和革兰染色并用的方法。革兰染色有助于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但敏感性较低。从导管中抽血做AOLC试验,是快速诊断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另一种方法,其特异性高但敏感性报道不一。AOLC试验和革兰染色并用,有报道认为是诊断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简单快速廉价的方法(仅需100l
16、血,30min),但对其应用价值评价不一。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导管培养诊断:导管培养诊断:当怀疑CRBSI而拔除导管时,导管培养是诊断CRBSI的金标准,肉汤定性培养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半定量(平皿滚动法)或定量(导管搅动或超声)培养技术是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和定性培养技术相比,诊断的特异性更高。半定量培养结果15CFU,定量培养结果1000CFU,同时伴有明显的局部和全身中毒症状,即可诊断CRBSI。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培养诊断:同时从外周静脉与导管抽血定量培养菌落数比较:取两份血样本进行定量培养,一份来自外周,一份来自中心静脉导管
17、,若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菌落数大于外周静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及以上时,可诊断CRBSI。CRBSI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抽血培养比外周静脉抽血培养出现阳性结果的时间至少早2小时。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推荐意见推荐意见2: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而拔除导管时,对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而拔除导管时,对导管尖端及皮下段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法培养,多腔导管尖端及皮下段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法培养,多腔导管需对每个导管腔进行培养。(推荐级别:导管需对每个导管腔进行培养。(推荐级别:B)推荐意见推荐意见3:当怀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又不能拔除当怀疑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又不能拔除导管时,应同时取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导
18、管血进行导管时,应同时取外周静脉与中心静脉导管血进行培养。若定量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菌落数大于培养。若定量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样本菌落数大于外周静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外周静脉血培养的菌落数的5倍及以上时,或由中倍及以上时,或由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获得的血标本,培养阳性结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获得的血标本,培养阳性结果时间差超过果时间差超过2小时,可诊断为小时,可诊断为CRBSI。(推荐级(推荐级别:别:D)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确诊确诊 具备下述任1项,可证明导管为感染来源:有1次半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5CFU)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每导管节段1
19、000CFU),同时外周静脉血也培养阳性并与导管节段为同一微生物;从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量血培养,两者菌落计数比(导管血:外周血)5:1;从中心静脉导管和外周静脉同时抽血做定性血培养,中心静脉导管血培养阳性出现时间比外周血培养阳性至少早2小时;外周血和导管出口部位脓液培养均阳性,并为同一株微生物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具备下述任1项,提示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的来源:具有严重感染的临床表现,并导管头或导管节段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但血培养阴性。除了导管无其他感染来源可寻,并在拔除导管48小时内未用新的抗生素治疗,症状好转;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
20、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临床表现且至少两个血培养阳性(其中一个来源于外周血)其结果为同一株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拟诊拟诊 具备下述任一项,不能除外导管为感染的来源:具有导管相关的严重感染表现,在拔除导管和适当抗生素治疗后症状消退;菌血症或真菌血症患者,有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临床表现且至少有一个血培养阳性(导管血或外周血均可),其结果为皮肤共生菌(例如:类白喉菌,芽孢杆菌,丙酸菌,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微小球菌和念珠菌等),
21、但导管节段培养阴性,且没有其他可引起血行感染的来源可寻。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导管的处理导管的处理 临床拟诊导管相关感染时,应当考虑临床相关因素后再做出是否拔除或者更换导管的决定,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的种类、感染的程度和性质、导管对于患者的意义、再次置管可能性及并发症以及更换导管和装置可能产生的额外费用等。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周围静脉导管周围静脉导管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7: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周:当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立即拔除周围静脉导管围静脉导管,并进行导管与外周血标本的培养(推荐级并进行导管与外周血标本的培养(推荐级别:
22、别:B)周围静脉导管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周围静脉导管留置相对容易,操作创伤较小,所需费用较少,所以如果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同时留取导管尖端及两份不同部位的血标本进行培养(最好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其中一份血标本来自经皮穿刺)。如果穿刺部位有局部感染表现,应同时留取局部分泌物做病原学培养以及革兰染色。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8:仅有发热的患者(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持续血行感染的证据、:仅有发热的患者(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持续血行感染的证据、无导管局部或迁徙感染灶时)可不常规拔除导管,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
23、感染无导管局部或迁徙感染灶时)可不常规拔除导管,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同时送检导管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推荐级别:表现的相关性,同时送检导管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推荐级别:B)中心静脉导管是导管相关感染中最常见的感染源。有研究显示,仅根据临床症状判断导管相关感染时,拔除的导管约四分之三被证实是无菌的;对于那些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没有导管穿刺部位的感染并且尚无确切菌血症证据的患者,比较立即拔除导管和在严密观察条件下保留导管的两种处理方案时发现,患者的SOFA(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评分、ICU住院时间、IC
24、U病死率等方面两者没有显示出差异。因此,在仅出现发热,不合并低血压或脏器功能衰竭时,可以选择保留导管或原位使用导丝更换导管,而不必常规拔除导管。无论选择以上何种措施,均应留取两份血液样本进行定量或半定量培养(一份来自导管内、一份来自外周静脉血),以便提高确诊率。当保留导管的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持续性发热或怀疑导管相关感染,即使血培养阴性也应该拔除导管。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9:怀疑中心静脉导管导致的发热,同时合并严重:怀疑中心静脉导管导致的发热,同时合并严重疾病状态、穿刺部位的脓肿时应当立即拔除导管;(推荐级别:疾病状态、穿刺部
25、位的脓肿时应当立即拔除导管;(推荐级别:A)如果患者合并严重疾病状态(如低血压、低灌注状态和脏器功能不全等),或者在导管穿刺部位出现红肿化脓等表现,或者出现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应该拔除导管。虽然,并不是所有的穿刺部位感染都导致导管相关感染,但明确增加了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性。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中心静脉导管中心静脉导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20: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葡菌感染应该立即: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葡菌感染应该立即拔除导管,并需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推荐拔除导管,并需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推荐级别:级别:B)当有证据表明导管并发金葡菌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