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发展心理学第13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84535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PPTX
  • 页数:75
  • 大小:18.5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发展心理学第13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发展心理学 13 儿童 性别 角色 社会化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授课教师|安珍珍?性别角色社会化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地获得了他(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所认为的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观、动机、性格特征、情绪反应、言谈举止和态度等。将生物学的性别与社会对性别的要求融入到个体的自我知觉和行为之中的过程既是性别社会化的过程。目 录 1 2 3 4 5儿童性别定型化的过程性别定型化理论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双性化与无性教育01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01性别定型化相关概念界定性别性别角色性别定型性别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性别角色:被社会文化标准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是按性别来规定的一个人的社会身份。也是社会对男性和

    2、女性在行为方式上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性别同一、性别角色同一 性别同一性别同一 根据身体结构和功能来确定自己是男性和女性。性别角色同一性别角色同一 根据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要求来确认自己,则是性别角色的认同。性别定型 性别定型的过程性别定型的过程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地获得了他(她)所生活的社会认为适合于男子或女子的价值观、动机、性格特征、情感反应和行为态度,这个过程称为性别定型的过程,是个性社会化的重要方面。02性别定型的发展过程“性别定型”过程男孩、女孩学习男性化或女性化角色的过程。儿童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性别恒常性的发展科尔伯格的研究:科尔伯格的研究:1 1性别认同(性别认同(23

    3、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岁)知道自己的性别。2 2性别稳定性(性别稳定性(4545岁)性别不会随年龄而变化。岁)性别不会随年龄而变化。3 3性别一致性(性别一致性(6767岁)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活动岁)性别不会随服饰、形象、活动的改变而改变。的改变而改变。陈帼眉的研究 23岁: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孩子能区分出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 34岁: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对于3、4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相符的偏差行为。57岁:刻板的认识性别角色:孩子们不仅对男孩和女

    4、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哭;女孩要文静、不粗野等。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比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性别恒常性的发展伊顿的研究:伊顿的研究:自己性别的恒常性同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异性儿童性别恒常性 对性别期待的认识 3岁的儿童懂得有关性别角色应有的活动与兴趣。比较刻板。如男孩玩枪,女孩玩不娃娃,过家家游戏。5岁的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成分。男孩要胆子大,不能哭泣;女孩子要文静,不能粗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对性别的刻板思考降低,认识到可以把男子

    5、气与女子气结合起来,能够接受与规定的性别角色不同的行为。性别偏爱性别偏爱 男孩偏向男孩的活动和角色;女孩子喜欢女孩子的活动,同时也喜欢男孩的活动。一些女孩不喜欢所谓女子气的活动。性别角色行为的采择15-36个月的儿童玩具的选择个月的儿童玩具的选择三、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一)性别行为的产生(一)性别行为的产生(2 2岁左右)岁左右)2岁左右时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表现在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及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1422个月的儿童中,通常男孩在所有玩具中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女孩则更喜欢玩具娃娃或柔软的玩具。儿童对同性玩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

    6、在托幼机构中,2岁的女孩就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而不喜欢跟吵吵闹闹的男孩玩。2岁时女孩对于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要求就有更多的遵从,男孩对父母的要求的反应更趋向多样化。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36/7岁)岁)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进入3岁以后,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在幼儿期,这种特点日趋明显。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相同。男孩之间更多打闹,为玩具争斗,大声喊叫,发笑;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更多

    7、通过规则协调。儿童性别角色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二)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36/7岁)岁)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幼儿期已经开始有了个性和社会性方面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不断发展中。一项跨文化研究发现,在所有文化中,女孩早在3岁时就对照看比她们小的婴儿感兴趣。还有研究显示,4岁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三个方面优于同龄男孩;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6岁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优于男孩,6岁儿童的观察力方面也发现男孩优于女孩。02儿童性别差异的表现性别差异的表现身体和动作方面认知方面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01身体和动作方面出生时女孩子在

    8、身体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发展比男孩子快些。走路、长牙、青春期的到来,女孩子都先于男孩子。男孩子出生时身体比女孩子要长,有成熟的肌肉,比较大的心脏和肺,对痛的敏感性要低一些。男孩子身体比较脆弱。自然流产的大多数是男性。男孩子易感染疾病。02认知方面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及表现男女性别差异的年龄倾向及表现 我国学者的一些研究认为,男女两性认知差异发展的趋向是:男女两性在学龄前的差异不明显,幼儿时期女孩的智力略优于男孩,但不显著。从学龄期起智力上明显出现性别差异,女性智力优于男性。但是,这种优势到了青春发育期开始有所下降。当男生青春高峰期到来时,男性的智力开始逐渐由于女性。男性在智力分布上智愚两端比女性

    9、多,女性智力发展较均匀。02认知方面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语言:语言:女孩获得语言比男孩早,在语言流畅性方面,以及在读、写和拼写方面均占优势;但在语言理解、言语推理甚至在词汇方面女孩比男孩差。感知:感知:男性的视敏度优于女性;女性有较好的听觉定位和分辨力;男性在空间能力上比女性更占优势。02认知方面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男女智力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记忆:记忆:男性的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较强;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思维:思维:男性偏向于逻辑思维;女性偏向于形象思维0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1兴趣:男孩,物体和事物;女孩,人。2攻击行为:男孩比女孩多。女孩,谩骂。男孩

    10、,拳头和脚。3合作: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合作性活动。4女孩,找年龄小的,表示关心与帮助。男孩,找年龄大的,尝试参与大孩子的比赛。5成人和儿童都倾向于与自己同性的人交往。03性别定型化理论性别定型化理论02性别图式理论04心理人类学理论01认知发展理论03社会学习理论01柯尔伯格的性别恒定论 儿童建立了性别认同,就会主动地寻找区别男孩和女孩的活动、行为和价值观等有关的信息。他们无需得到成人直接的鼓励和指导,自发地构建在他们周围的每种性别角色的知识,然后又自然地去评价这些与他们的性别有关的模式。儿童通过观察父母、教师、邻居、兄弟姐妹和电视角色以及遇到的其他人,吸取有关男子和女子行为的信息。评价认知发

    11、展理论强调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外部因素,指出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受儿童性别角色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指出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受儿童不断形成的认知结构所支配。经典的认知发展理论关于性别行为学习的假定是由科尔伯格提出来的。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认知发展是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相一致。科尔伯格假设,儿童不可能理解性别的抽象概念,例如,自己的性别和性别角色期望,直到认知能力到了一定阶段才成为可能,即到了性别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性别同一性时才成为可能。02性别图式理论 性别图式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认知图式,是成长中的儿童通过学习他所处的社会文化给以定义的那种男性和女性的过程中。这种社会文化所定义的男性化和女性化在儿童

    12、的大脑中固定下来就成了性别图式。性别图式是儿童从获得的有关性别的各种信息中发展起来的。这些信息包括行为方式、物体的特性、态度、情感状态等。02性别图式理论 儿童获得了性别角色图式,就会按照这种图式来解释世界上的事情,凡背离性别规范的事情,儿童很少注意它或记住它。性别同一是性别定性化的中心任务。获得性别同一,也就获得了性别图式一套系统化的有关男性和女性的观点和期待。0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形成的心理学流派,是在行为主义基础上产生的,并从关于学习的实验研究中引用了术语和原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性别角色发展是经验积累的结果,家长、教师、同伴等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人通过榜样、

    13、期望、玩具选择来强化性别适宜行为、惩罚性别不适宜行为,通过对男女儿童的不同对待来形成儿童的性别行为。0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曾是儿童社会化的主流理论,揭示了与性别有关的行为学习。简要地说,社会学习理论关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基本观点是性简要地说,社会学习理论关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基本观点是性别角色是后天获得的,是被社会各方面教成的。别角色是后天获得的,是被社会各方面教成的。这个理论认为,家长和其他养育者在儿童早期生活开始就对男女儿童区别对待了,他们对男女儿童同样的行为进行不同的奖励和惩罚。这个理论虽然没有把儿童当作要被社会化过程写上不同经历的白板,但在这个理论中儿童是相对被动的。对父母性别行为

    14、的模仿 观察与模仿电视媒体 电视中的人物有明显的性别规范 女子总是做洗衣机广告、化妆品的广告 男子手捧妻子递过来的咖啡说“味道好极了”04心理人类学理论 对三个部落的性别行为进行比较米德在20世纪30年代的研究,为社会文化决定性别心理这一命题提供了较客观的证明。她对阿来别什、曼都古玛、赞布里三个原始部落进行了细致的人类学研究结果是:女性气质和性格是由社会条件形成的,性别差异也取决社会文化。儿童的性别定型化与儿童的认识发展、儿童对成人的性别行为观察模仿有关,与成人对儿童的强化有关,与社会文化制约有关。04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性别差异的影响因素 生物学因素 父母的影响 教师的影响 同伴的影响 媒体的

    15、影响01生物学因素的影响010203荷尔蒙的影响大脑单侧化功能染色体遗传荷尔蒙的影响在一项研究中,10名13-30岁的被试看上去像是女性,其实染色体是男性的,生殖器也是男性的。可是他们这种女性的样子仿佛是生来就如此。对这种情形可作这样的解释:胎儿在母体中有了男性生殖器后,由于某种障碍使男性激素在胎儿身上不再发生作用。这些人看上去与正常的女孩没有什么两样,所以被当作女孩抚养,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与正常的女孩一个样(AA.Ehrhardt&J.,Money,1968)。大脑单侧化功能对认知性差的影响在婴儿刚出生时,大脑的单侧化也许并不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功能日渐专门化、单侧化,并且在发育速度和

    16、水平上表现出了性别差异。在大脑发育成熟前,尤其在学龄前,男女两性智力活动在大脑两半球上的反应部位就存在差异。一些科学家研究发现,男婴与女婴在听音乐或听童话故事时用脑的部位恰好相反:女孩的反应部位是脑的左半球,男孩的反应部位是大脑的右半球。大脑单侧化直接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是我们开发儿童大脑、开展幼儿教育时需要认识的事实。应该注意的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并不是绝对的。近年来的许多研究发现,右半球在语言理解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重视大脑智力开发的同时,不能极端化,在开发的同时要注意度的问题,并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抓住脑发育关键期进行早期教育,开发大脑潜能2.进行合理、全面的教育,平衡

    17、地发展左右脑3.开发右脑,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左脑和右脑在心理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左脑和右脑在心理发展中的不同作用儿童大脑单侧化实验(边玉芳)儿童大脑单侧化实验(边玉芳)染色体遗传特性对智力的影响 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畸变会影响个体的智力 男性比女性更易发生染色体畸变 同样的染色体畸变对男性的影响更严重些02父母的影响 女孩儿的女子气母亲VS父亲 男孩儿的男子气父亲VS母亲如果家庭中缺少父亲会对儿童的性别角色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家庭因各种原因缺少父亲,母亲成了承担子女教育唯一起作用的决定者,男孩往往因为得不到同一的对象而影响男子气的发展,在5岁前就与父亲分离的男孩身上表现更为明显。

    18、这些男孩在幼儿期的进攻性要比一般男孩少些,依赖性比一般男孩多些,有较多的女子概念游戏中也多一些女子气模式的游戏,吵架时比较多的是用言语的攻击面较少用身体的攻击。在没有父亲的家庭里,母亲往往更加宠爱自己的儿子,给予过度的关心和照顾。而过度的保护和限制,使他们从小就无法从事男孩的冒险活动。如果他们的母亲并不采取这样的态度,同时又积极地鼓励他们独立的探索活动和男子气的行为,那么这些没有父亲的男孩不一定会产生性别角色分裂的问题。家庭中缺少父亲对女孩儿的性别角色行为的影响没有父亲或缺少父亲对女孩也有影响,只是比对男孩的影响要小些。这种影响主要反映在青春期如何与异性交往的问题上。据有的研究认为,离婚家庭的

    19、女孩和父亲去世的女孩与异性交往时都有点焦虑,但处理焦虑的方式可能不同。前者渴望结婚,认为这是幸福的保证,后者或者认为世上没有多少男子可以像父亲那么好,或者认为世上的男子都很好,值得尊敬。03教师的影响 教师对男女学生固有的偏见为什么在中学,男同学要比女同学的成绩好呢?为什么在中学,男同学要比女同学的成绩好呢?教师反馈类型与男女学生对失败反应关系的研究可能对解释这个现象有一定帮助。一些教师在女学生解决课题遇到困难时,往往把它归结为女学生无能;男学生发生同样的困难时,教师则认为是学习动机问题,是其他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的。这样两种不同的批评在男女生那里产生了不同的效应。女学生感到自己学得不好是因为自

    20、己是女的,智力水平本来就比男生低,于是就自暴自弃;而男学生往往对教师的这类批评并不太介意。渐渐地男女学生根据教师及其他人对自己成功和失败作出的不同反应与归因,改变了原来对自己的看法,也改变了原来自己的行为,各自发展所谓适合自己性别的能力。04同伴的影响同伴也是性别定型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儿童的行为符合其性别角色时,就会受到一起活动的同伴的认可和肯定;但若其行为与他(她)的性别角色不相符时,就会遭到来自同伴的指责或嘲笑。但相比较面言,男孩的性别社会化要比女孩承受更多的社会压力。即使在小同伴群体里也是这样。05媒体的影响信息化时代成长中的儿童爱学习、好模仿05媒体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05双性化与无性

    21、教育双性化女子气性别类型男子气性别类型未分化女子气女子气男子气男子气讨论男子气特征男子气特征 VS VS 女子气特征女子气特征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美国心理学家Bem于1974年发表了性别角色量表(Bem sex role inventory,BSRI),这是第一个用来测量相互独立的性别角色的测验工具。BSRI根据被试自陈是否具有社会赞许的男性化或女性化性格特征来评价其男性化和女性化程度。这是一个7点量表,包括60个描述性格特征的形容词,男性化量表20个,女性化量表20个,中性20个。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1、自我信赖 1 2 3 4 5 6 7 2、柔顺 1 2 3 4 5 6

    22、7 3、乐于助人 1 2 3 4 5 6 7 4、维护自己的信念1 2 3 4 5 6 7 5、快活的 1 2 3 4 5 6 7 6、忧郁的 1 2 3 4 5 6 7 7、独立的 1 2 3 4 5 6 7 8、害羞的 1 2 3 4 5 6 7 9、诚心诚意 1 2 3 4 5 6 7 10、活跃的 1 2 3 4 5 6 7 11、情谊绵绵 1 2 3 4 5 6 7 12、夸耀的 1 2 3 4 5 6 7 13、武断的 1 2 3 4 5 6 7 14、值得赞赏的 1 2 3 4 5 6 7 15、幸福的 1 2 3 4 5 6 7 16、个性坚强的 1 2 3 4 5 6 7 1

    23、7、忠诚的 1 2 3 4 5 6 7 18、不可捉摸的 1 2 3 4 5 6 7 19、遒劲有力的 1 2 3 4 5 6 7 20、女性的 1 2 3 4 5 6 7 21、可信赖的 1 2 3 4 5 6 7 22、善于分析的 1 2 3 4 5 6 7 23、表示同情的 1 2 3 4 5 6 7 24、嫉妒的 1 2 3 4 5 6 7 25、具有领导能力的1 2 3 4 5 6 7 26、对他人的需求敏感1 2 3 4 5 6 7 27、诚实的 1 2 3 4 5 6 7 28、乐于冒险 1 2 3 4 5 6 7 29、有理解力的 1 2 3 4 5 6 7 30、守口如瓶 1

    24、 2 3 4 5 6 7 无性教育双性化教育:依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所衍生的一种性别角色教育的新模式,即培养具有双性化人格品质的个体,是在认同与内化自己的生物性别和心理性别特质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性别角色教育。双性化教育要求教育者摆脱传统的性别定型观念,挣脱传统社会文化对男女个体发展的束缚,使个体能依据自身兴趣、能力而自由选择、充分发展。无性教育20世纪80年代,幼儿双性化教育这一理念在美国开始流行,随着研究者对双性化教育理论的完善,幼儿双性化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教育理念被广大家庭接受和吸收,并逐渐被纳入幼儿的早期教育中,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幼儿园的性别角色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性别角色教

    25、育,都应该吸收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幼儿的自由、充满无限可能的发展提供一个包容的环境,培养幼儿灵活、健全的性别角色模式,将幼儿从刻板、僵硬的性别角色模式中解脱出来,成为更加优秀的双性化个体。无性教育从国外心理学家实际调查的结果来看,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一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感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发展心理学第13章-儿童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8453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