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教育心理学课件第3章心理倾向.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84508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2.1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育心理学课件第3章心理倾向.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育 心理学 课件 心理 倾向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第三章心理倾向心理倾向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倾向概述心理倾向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目目 录录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乐观倾向:还有半杯呢悲观倾向:只有半杯了人们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及做出决定人们在认识事物、思考问题及做出决定时,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时,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倾向概述心理倾向概述一、心理倾向的概念一、心理倾向的概念(一)心理倾向的定义(一)心理倾向的定义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倾向:倾向:偏于赞成;发展变化的方向或趋势心理倾向:心理倾向:人的心理或行为偏向某一方面 或个体当前心理、

    2、行为指向与发展变化的方向心理学心理学定义:定义: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一切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 态度趋向和动力调节系统作用作用:是人格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个性的重要方面,决 定人对事物的认识与态度的选择和趋向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倾向概述心理倾向概述(二)心理倾向的特点(二)心理倾向的特点定向性同性恋倾向的个体会更易受同行吸引动力性青少年追星的狂热稳定性与可变性共存学生为不挂科埋头啃书调控性青春期短暂的逆反心理第一节第一节 心理倾向概述心理倾向概述二、心理倾向的分类二、心理倾向的分类心理倾向心理倾向意识与认意识与认知指向知指向态度与动态度与动力倾向力倾向注意注意需要需要(基础)(基础)动机动机(

    3、动力)(动力)兴趣兴趣价值观价值观(最高层(最高层次)次)做一做:一手画圆,一手画方做一做:一手画圆,一手画方人类能有效完成各种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注人类能有效完成各种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注意意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注意的概念(一)注意的概念定义:定义: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选择性与集中性集中性选择性:选择性:指心理活动的对象及范围集中性:集中性:心理活动倾注于被选择对象的稳定性和深入程度功能功能选择功能:选择功能:如,双歧图形保持功能:保持功能: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调节和监督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如,古代先贤克己慎独一、注意的概述一、注意的概述第二

    4、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 (二)注意的类别及产生条件(二)注意的类别及产生条件特点产生条件举例无意注意 无目的无需意志努力客观:刺激物的强度、对比性、变化性和新异性主观:个性倾向性、心境和知识经验鹤立鸡群有意注意有目的需意志努力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活动过程的组织;内外因素的干扰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练习与熟练电脑打字盲打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注意的广度(一)注意的广度定义定义: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相关链接相关链接:哈密顿的实验过程:过程:在地上撒一把小石子,让被试在一瞬间辨认其数量。结果结果:如图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成

    5、人注意的平均广度黑色圆点:8-9个外文字母:4-6个几何图形:3-4个二、注意的品质二、注意的品质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注意的广度(一)注意的广度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与知识经验知觉者的活动任务与知识经验字母数有多少nhkiesbl字母数有多少wpkgdrszlo 字母数有多少unenthusiastically字母数有多少,书写哪里有错acquaeintanceship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二)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稳定性定义:定义:指注意相对稳定地保持在同一个注意对象上的时间长短 15 30 45 时间

    6、(分钟)工作效率注意(工作效率表示)与时间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二)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稳定性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的起伏现象:注意表现出时高时低的周期性变化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二)注意的稳定性(二)注意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内容丰富的对象;活动变化的对象 2、人的主体状态积极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兴趣相反的状态相反的状态注意的分散(分心)注意的分散(分心)定义定义:注意不自觉地离开当前应当完成的活动而被无关刺激所吸引 原因:原因:无关刺激的干扰;单调、机械刺激的长期作用

    7、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三)注意的分配(三)注意的分配定义:定义:人在同一时间进行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的活动对象 如,左手画圆右手画方产生条件产生条件1、同时进行的活动须每一种都相当熟练,甚至能达到自动化水平2、同时进行的活动间已经建立起联系,形成固定的反应系统3、注意分配存在个体差异和年龄差异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四)注意的转移(四)注意的转移定义:定义:指根据新任务,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的区别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之前注意的紧张度;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人的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注意的转

    8、移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散任务要求偏离任务要求随着当前活动偏离当前活动有意识转移无意识转移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过滤器理论(一)过滤器理论1.单通道模型单通道模型布罗德本特布罗德本特理论观点:理论观点: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加工所有感觉刺激 当信息通过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 只有部分信息可通过机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其他则完全丧失 三、注意的心理机制三、注意的心理机制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过滤器理论(一)过滤器理论1.单通道模型单通道模型布罗德本特布罗德本特实验:双耳分听实验(不加追随程序)实验:双耳

    9、分听实验(不加追随程序)过程过程:被试两耳同时听到一定的刺激,例如,左耳6、2、7,右耳4、9、3,6-4、2-9、7-3是分别同时出现的。数字的呈 现速度为2个秒。要求被试或是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或是以双耳同时接收的信息顺序成对再现,或是随意再现结果:结果:分别再现的正确率为65%,成对再现的为20%,随意再现时 被试多采取分别再现结论:结论:支持单通道效应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过滤器理论(一)过滤器理论2.衰减模型衰减模型特瑞斯曼特瑞斯曼理论观点:理论观点:前两点与单通道模型一致;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耳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丧失第

    10、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过滤器理论(一)过滤器理论2.衰减模型衰减模型特瑞斯曼特瑞斯曼实验:双耳分听实验(追随耳程序)实验:双耳分听实验(追随耳程序)过程:过程:给被试两耳呈现的材料同为英文小说时,非追随耳的信息可以得到一定的识别;但当给非追随耳呈现的信息为生物化学材料时,则难以识别。前者是因为追随耳信号所激活的项目使非追随耳的相同或相近项目的阈限降低了。结论:结论:推翻单通道模型,提出衰减模型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忽略所有来自另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前者为追随耳,后者为一耳朵的信

    11、息。前者为追随耳,后者为非追随耳。非追随耳。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过滤器理论(一)过滤器理论3.反应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多伊奇和诺曼多伊奇和诺曼理论观点:理论观点:注意发生在信息加工晚期,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多个通道的信息全可进入意识领域,得到知觉加工,信息的 选择依赖于刺激的知觉强度和意义信息的输出是按其重要性来选择反应感觉登记知觉分析反应选择组织输出刺激信息反应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二)资源限制理论(二)资源限制理论1.认知资源理论认知资源理论卡尼曼卡尼曼理论观点:理论观点:注意是一组对刺激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认知资源是

    12、有限的对刺激的识别会随刺激的复杂度占用相应的资源。刺激越复杂占用资源越多,当资源完全被占时,新刺激不能得到加工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二)资源限制理论(二)资源限制理论2.双加工理论双加工理论谢夫林谢夫林理论观点:理论观点:人类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自动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注意的参与;控制加工受资源的控制,需注意的参与,并经过一定练习后可转变为自动加工第二节第二节 意识与认知倾向意识与认知倾向(一)善于利用无意注意规律(一)善于利用无意注意规律注意学习环境内、外部的布置与选择注意学习内容的选择与使用(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用活

    13、动目标激活的方式,加深活动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采用选择性注意,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把注意活动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四、注意规律在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四、注意规律在教学和学习中的运用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一、需要一、需要(一)需要的概念(一)需要的概念概念:概念: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特点特点1、对象性。如性需求2、紧张性。需要越强烈越焦虑3、驱动性。需要强度越大,活动越积极4、周期性。如饮食5、发展性。需要是无止境的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二)需要的分类(二)需要的分类1

    14、 按需要的起源l 生理需要生理需要: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的需要 如,睡眠l 社会需要社会需要: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 如,交际按需要对象的性质2l物质需要:物质需要:对物质生活条件的需要 如,衣食住行l精神需要精神需要: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 如,爱情、审美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三)需要的发展和层次(三)需要的发展和层次生理需要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Product/Service Innovation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Marketing InnovationChann

    15、el Innovation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5 4 3 21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图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三)需要的发展和层次(三)需要的发展和层次需要层次理论表明:需要层次理论表明:1、低级需要的满足是高级需要产生的基础。2、越是低级的需要,越为大多数人所共有,也越容易获得满足。3、对于高级需要来说,能真正产生这种需要 的人很少,而且其满足的百分比也较小。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二、动机二、动机(一)动机的概念(一)动机的概念概念:概念: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始终朝向某个目 标的心理动力或倾向 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

    16、与动力倾向(二)动机的分类及产生条件(二)动机的分类及产生条件 动机的分类动机的分类按动机产生过程按时间距离远近123 按需要的起源l生物性动机:同生理需要相联,以生理需要为基础l社会性动机:以社会需要为基础,后天习得、较高级 l 内因性动机:由个体内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l 外因性动机:由外在因素诱发l近景性动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l远景性动机:与远期目标相联系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二)动机的分类及产生条件(二)动机的分类及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产生条件1、内在的需要2、外在的诱因进食需要食物的色泽、芳香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 (三)动机的功能(三)动机的功能

    17、激发功能(能量)激发功能(能量)指向功能(目标)指向功能(目标)维持和调节功能(行为)维持和调节功能(行为)我要学英语我要考高分、受表扬每天背一小时单词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的理论1.本能理论本能理论 詹姆斯和麦独孤(提出者)的观点詹姆斯和麦独孤(提出者)的观点人的本能行为是进化而成的,是遗传的行为以本能为基础,本能是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种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和意志有本能逐渐发展而成 弗洛伊德(支持者)的观点弗洛伊德(支持者)的观点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人的动机是无意识的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混合物第三节第三节

    18、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的理论1.本能理论本能理论 评价评价 过分强调先天和生物因素,忽略了后天的学习和理性因素 只具有从理论上对自然动机进行解释的意义,而不具有社会意义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的理论2.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斯金纳斯金纳 理论观点理论观点 强化是激发动机的必要条件,行为受到强化后,有机体会产生对 下一步强化的期待,从而获得强化为个体的行为目标。评价评价纠正了本能论过分强调个体先天本能的不足,但把所有人类行为的原因归结于外部强化,否定了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

    19、论(四)动机的理论3.驱力理论驱力理论赫尔赫尔 理论观点理论观点驱力是个体由于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它激发或驱 动个体的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平衡 内驱力有两种:原始性内驱力和继发性内驱力产生某种行为的反应潜能(SER)是驱力(D)、诱因(K)和习惯强度(SHR)的乘积:SERDKSHR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的理论3.驱力理论驱力理论赫尔赫尔评价评价驱力降低是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但仍不能构成动机的全部,外部刺激(诱因)在唤起个体行动和指导行动方向上也有重要作用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

    20、的理论4.认知理论认知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费斯廷格每个人都有一个认知系统或认知结构认知结构由知识、观念、观点、信念这些认知元素组成认知元素存在三种关系:协调、不协调和不相关。不协调强度 越大,人们想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的动机越强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的理论4.认知理论认知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和麦克莱兰阿特金森和麦克莱兰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成就动机促使人产生成就行为,追求在某一社会条件下人们认 为重要的社会目标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

    21、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的理论4.认知理论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韦纳韦纳归因是人对自己或他人成功与失败原因的推导与解释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中寻 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归因的最主要原因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的理论4.认知理论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韦纳韦纳归因类别归因类别稳定性稳定性因素来源因素来源可控制性可控制性稳定不稳定内在外在能控制不能控制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韦纳成败归因理论的维度划分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动机的理论(四)动机的理

    22、论4.认知理论认知理论 归因理论归因理论韦纳韦纳成就状态成就状态原因原因例子例子成功能力我擅长数学努力我复习的很充分任务难度这次考试很容易运气这次考得好,太幸运了失败能力我不擅长数学努力我复习的不充分任务难度这次考试很难运气这次考得差,太背了例:数学考试成败原因分析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三、兴趣三、兴趣(一)兴趣的概念(一)兴趣的概念定义:定义:是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意义意义1、丰富人的心理生活内容2、丰富知识,利于开发人们智力3、推动人的行为,利于活动效率的提高甚至创造性地完成任务 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二)兴趣的种类(

    23、二)兴趣的种类 按兴趣的起因按兴趣的发展程度123按兴趣的内容分l物质兴趣: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l精神兴趣: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 l 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l 间接兴趣:对事物或活动的预期结果感到需要l有趣:初级发展水平的兴趣l乐趣:中级发展水平的兴趣l志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程度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三)兴趣的品质(三)兴趣的品质 指兴趣范围的大小的品质广泛性 指兴趣对象性方面的品质倾向性 指兴趣持续时间长短的品质稳定性 指兴趣在人的活动中发挥作 用大小方面的品质 效能性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四、价值观四、价值观(一)价值观的概念(一)价值

    24、观的概念定义:定义: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并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价值倾向系统 特点特点1、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一致性2、是主客观的统一3、有一定的对象4、对人的行为具有动力作用5、支配着人的行为方式,又在行为方式中得以表现 意义意义1、是人行为的向导,影响人实践活动的方向和性质2、是人生的动力,它帮助人克服困难,朝有价值的方向前进 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斯卜兰格的分类罗克奇的分类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工具性价值观终极性价值观(二)价值观的类型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动力倾向态度与动力倾向(三)价值观与行为(三)价值观与行为价值观对行为的动力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动力作用阿特金森的期待价值理论:M(动机)=E(期待)V(价值)价值观对行为的定向作用价值观对行为的定向作用1、价值观起着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的作用2、价值观类型的不同还会决定其社会行为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育心理学课件第3章心理倾向.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845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