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温病学-2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83414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PPT
  • 页数:19
  • 大小:109.6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温病学-2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温病学 特点 范围 分类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陕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2019.4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温邪温邪:六淫化热六淫化热:风热、暑热、湿热、燥热风热、暑热、湿热、燥热 伏寒化温伏寒化温 疠气疠气 温毒温毒 1、传染性、传染性素问素问刺法论说: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说: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说:“疫气盛行,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所患者重,最能传染”;“邪之所着,有天邪之所着,有天受,有传染受,有传染”。2、流行性、流行性 王叔和在伤寒例中说:王叔和在伤寒例中说:“非其时而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

    2、,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此则时行之气也”。庞安常在伤寒总病论中说:庞安常在伤寒总病论中说:“天行天行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之病,大则流毒天下,次则一方,次则一乡,次则偏着一家。乡,次则偏着一家。”4、地域性、地域性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叶天士在温热论中说:“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吾吴湿邪害人最广”(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三)病理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温病发展过程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温病发展过程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温病发生发展的总趋向和过程来看:多一是从温病发生发展的总趋向和过程来看:多由表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里,由

    3、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致虚。叶天士:叶天士:“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吴鞠通:吴鞠通:“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则传下焦。”二是从温病的病理过程发展具有阶段性:二是从温病的病理过程发展具有阶段性:温病的发展阶段可用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温病的发展阶段可用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或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来概括。血分证,或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来概括。(四)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四)临床表现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起病急,传变快、起病急,传变快2、发热为主症、发热为主症

    4、 3、易化燥伤阴、易化燥伤阴4、易内陷生变、易内陷生变以上四个方面,是一般四时温病的共同特点,以上四个方面,是一般四时温病的共同特点,但就某一温病而言,这些特点可显示出程度上的差别但就某一温病而言,这些特点可显示出程度上的差别及自己固有的特性,不同的温病各具个性,而有别于及自己固有的特性,不同的温病各具个性,而有别于其它温病。如湿热性质的温病只有湿热化燥化火,才其它温病。如湿热性质的温病只有湿热化燥化火,才能导致阴津的耗伤。湿热化燥化火呈渐进性的变化,能导致阴津的耗伤。湿热化燥化火呈渐进性的变化,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湿热未尽,而阴液已伤的复杂故在病程中,可能出现湿热未尽,而阴液已伤的复杂证候。

    5、若湿热反从寒化,转变为寒湿病邪,又可伤人证候。若湿热反从寒化,转变为寒湿病邪,又可伤人身阳气,是湿热类温病的一种特殊表现。身阳气,是湿热类温病的一种特殊表现。三、温病的范围三、温病的范围(一)温病的范围(一)温病的范围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温病的含义有所不同,所指的范围在中医历代文献中,温病的含义有所不同,所指的范围亦有差别。随着时代的演进,对温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温病亦有差别。随着时代的演进,对温病的认识不断深化,温病的范围逐渐扩大,病种逐渐分化,至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形成,的范围逐渐扩大,病种逐渐分化,至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形成,温病的范围已较为广泛,例如温病条辨:温病的范围已较为广泛,例如温病条辨:“

    6、温病者,有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有冬温、有温疟。”另外还有伏暑、痢疾、黄疸等。另外还有伏暑、痢疾、黄疸等。现在一现在一般把外感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般把外感病中除风寒性质以外的急性热病都属于温病的范围。本教材论述的温病范围以四时温病为主,本教材论述的温病范围以四时温病为主,包括:风温(包括包括:风温(包括冬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伏暑、大头瘟、冬温)、春温、暑温、暑湿、湿温、秋燥、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温疫、霍乱、疟疾等。烂喉痧、温疫、霍乱、疟疾等

    7、。另外属于温病范畴的疫毒痢、另外属于温病范畴的疫毒痢、急黄、麻疹、水痘、百日咳、白喉等,已归列于内科、儿科、急黄、麻疹、水痘、百日咳、白喉等,已归列于内科、儿科、喉科等相关学科中。喉科等相关学科中。(二)温病的命名(二)温病的命名 温病病种的命名主要是根据发病的季节、四时主气或病温病病种的命名主要是根据发病的季节、四时主气或病候特点而确立的。候特点而确立的。1、根据发病季节命名:发于春季的称为春温,发于冬、根据发病季节命名:发于春季的称为春温,发于冬季的称为冬温等。季的称为冬温等。2、根据四时主气命名: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等。、根据四时主气命名:风温、暑温、湿温、秋燥等。3、根据临床特点命名

    8、:伏暑、大头瘟、烂喉痧。、根据临床特点命名:伏暑、大头瘟、烂喉痧。四、温病的分类四、温病的分类温病虽包括了许多病种,但根据它们内有的某些共同之温病虽包括了许多病种,但根据它们内有的某些共同之处,可以进行一些归类。现在常用的归类方法大致有以下两处,可以进行一些归类。现在常用的归类方法大致有以下两种:种:1、根据病因性质是否兼湿,分为温热与、根据病因性质是否兼湿,分为温热与湿热两类。湿热两类。温热类: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温热类: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等 暑热疫等暑热疫等湿热类:湿温、暑温夹湿、伏暑、湿热疫、霍乱等湿热类:湿温、暑温夹湿、伏暑、湿热疫、霍乱等温热类

    9、温病和湿热类温病比较表温热类温病和湿热类温病比较表 温热类温病温热类温病 湿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病邪性质病邪性质 纯热无湿纯热无湿(如风热、暑热、燥热如风热、暑热、燥热)。湿热相兼湿热相兼(如湿热、暑湿等如湿热、暑湿等)。发病部位发病部位 多为肺卫,亦可发于气分或营血分。多为肺卫,亦可发于气分或营血分。多为脾胃。多为脾胃。起病、传变起病、传变 起病较急,传变较快,病程一般不长。起病较急,传变较快,病程一般不长。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 及病程特点及病程特点 程较长,缠绵难解。程较长,缠绵难解。证候特点证候特点 热象显著,易出现化燥伤阴征象。初热象显著,易出现化燥伤阴征象。初

    10、初起发热及伤阴表现均不初起发热及伤阴表现均不 起多见肺卫表证或里热亢盛;继之可起多见肺卫表证或里热亢盛;继之可 明显,而阳气被遏征象较明显,而阳气被遏征象较 见气分、营分或热闭心包、热盛动风、著。初起多湿重热轻,继见气分、营分或热闭心包、热盛动风、著。初起多湿重热轻,继 风、热盛动血等里热证候;后期则风、热盛动血等里热证候;后期则 之出现湿重于热或热重于之出现湿重于热或热重于 多见气阴两伤,甚至肝肾真阴亏损证。湿之证;后期既可燥化多见气阴两伤,甚至肝肾真阴亏损证。湿之证;后期既可燥化 伤阴,出现腑实、营、伤阴,出现腑实、营、血分证,亦可湿化伤阳,血分证,亦可湿化伤阳,出现湿胜阳微证。出现湿胜阳

    11、微证。治疗特点治疗特点 以清热救阴为大法,宜用辛凉、辛寒、以化湿清热为大法,宜用以清热救阴为大法,宜用辛凉、辛寒、以化湿清热为大法,宜用 苦寒、甘寒、咸寒等方药苦寒、甘寒、咸寒等方药 芳香、苦温、苦寒、淡渗芳香、苦温、苦寒、淡渗 等方药。等方药。包括病种包括病种 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湿温、暑温夹湿、伏暑、湿温、暑温夹湿、伏暑、烂喉痧、暑热疫等。烂喉痧、暑热疫等。湿热疫、霍乱等。湿热疫、霍乱等。2、根据温病发病初起的证候特点分类:、根据温病发病初起的证候特点分类:即根据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新感和伏邪即根据是否有里热见证,分为新感和伏邪两类。两类。新感温

    12、病: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如风温、新感温病: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如风温、秋燥等。秋燥等。伏邪温病: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偏重为特点,伏邪温病: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偏重为特点,如春温、伏暑等。如春温、伏暑等。暑温、湿温初起时虽以里证为主,但其临床见证与暑温、湿温初起时虽以里证为主,但其临床见证与当时主气的致病特点一致,所以一般仍将其归属于新感当时主气的致病特点一致,所以一般仍将其归属于新感温病。温病。五、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五、温病与相关概念的分析(一)温病与伤寒(一)温病与伤寒1、温病与伤寒在概念上的关系、温病与伤寒在概念上的关系(1)伤寒有广狭二义)伤寒有广狭二义广义伤寒广义伤寒

    13、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凡由外邪引起的急性热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凡由外邪引起的急性热病都可称为伤寒。病都可称为伤寒。风寒性质风寒性质伤寒、中风伤寒、中风温热性质温热性质温病、热病、湿温温病、热病、湿温狭义伤寒狭义伤寒五种病之一,为感受风寒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五种病之一,为感受风寒病邪引起的外感热病素问素问热论篇:热论篇:“今夫热病者,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皆伤寒之类也。”难经难经 五十八难: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热病,有温病。”(2)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有别于狭义伤寒)温病隶属于广义伤寒,有别于狭义伤寒 在古代伤寒、温病

    14、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温病包括在在古代伤寒、温病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温病包括在广义伤寒范围之内,两者是隶属关系;它与狭义伤寒,则广义伤寒范围之内,两者是隶属关系;它与狭义伤寒,则是外感病中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两者是平列关系。是外感病中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两者是平列关系。外感温热之邪引起的温病与伤寒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外感温热之邪引起的温病与伤寒在临床表现上有明显的差别,所采用的治法方药也截然不同。必须严加区分。的差别,所采用的治法方药也截然不同。必须严加区分。2、温病与狭义伤寒的证治区别、温病与狭义伤寒的证治区别风温与伤寒风温与伤寒(狭义狭义)鉴别表鉴别表 风温风温 伤寒伤寒病因病因 风热

    15、病邪风热病邪 风寒病邪风寒病邪病机特点病机特点 初起邪犯肺卫,继则肺初起邪犯肺卫,继则肺 初起寒束于表,郁闭初起寒束于表,郁闭 胃热盛,甚则热陷心营,胃热盛,甚则热陷心营,卫阳,继则寒邪化热卫阳,继则寒邪化热 后期易伤肺胃阴液。后期易伤肺胃阴液。内传入里,后期易伤内传入里,后期易伤 脾肾阳气。脾肾阳气。初起证候初起证候 呈表热证,发热重,恶呈表热证,发热重,恶 呈表寒证,恶寒重,呈表寒证,恶寒重,寒轻,口渴,咳嗽,寒轻,口渴,咳嗽,发热轻,头痛身痛,发热轻,头痛身痛,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无汗或少汗,苔薄白舌 无汗,苔薄白,脉浮无汗,苔薄白,脉浮 边尖红,脉浮数。边尖红,脉浮数。紧。紧。初起治法

    16、初起治法 辛凉解表。辛凉解表。辛温解表。辛温解表。初起用方初起用方 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如银翘散、桑菊饮等。如麻黄汤、桂枝汤等。如麻黄汤、桂枝汤等。附:关于附:关于“寒温之争寒温之争”(1)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主要观点)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的主要观点温病属于伤寒范围,不应另列门户温病属于伤寒范围,不应另列门户伤寒学派伤寒学派伤寒论六经辨证即可适用于温病伤寒论六经辨证即可适用于温病提出提出“阳明病即是温病阳明病即是温病”,白虎、承气就是治疗,白虎、承气就是治疗温病的方剂温病的方剂陆九芝世补斋医书:陆九芝世补斋医书:“风寒温热均在论中(伤寒论)。风寒温热均在论中(伤寒论)。”认为温病认为温病学家是学

    17、家是“标新立异,数典忘祖。标新立异,数典忘祖。”甚至提出甚至提出“废伤寒则六经不传,废六经则百病废伤寒则六经不传,废六经则百病失传。失传。”强调寒温有别,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截然不同,强调寒温有别,伤寒与温病的病因病机截然不同,不可混淆不可混淆温病学派温病学派认为伤寒论认为伤寒论“详于寒,略于温详于寒,略于温”,承气、白,承气、白虎虽可治温病,但远远不能概括温病的治疗。虎虽可治温病,但远远不能概括温病的治疗。因而极力主张因而极力主张“跳出伤寒圈子。跳出伤寒圈子。”创创新论以新论以“羽翼伤寒。羽翼伤寒。”(2)怎样理解温病学与伤寒论的关系)怎样理解温病学与伤寒论的关系 伤寒论是温病学形成的基础伤寒论是温病学形成的基础温病学是伤寒论的发展和补充温病学是伤寒论的发展和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温病学-2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83414.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