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血液学检查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诊断学基础血液学检查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诊断 基础 血液学 检查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学习目标 1.掌握:血液一般检查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2.熟悉: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意义,ABO和RH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的方法和临床意义。3.了解: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分析和临床意义。2021/1/122 血液是由细胞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和血浆组成,临床上常根据血液成分的变化来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及相关系统疾病。2021/1/123 血血 液液 一一 般般 检检 查查 血血 浆浆(plasma)中中 性性 neutrophil 血血 液液 红红 细细 胞胞 粒粒 细细 胞胞 酸酸 性性 eosinophil 碱碱 性性 basophil 有有 形形 成成 分分 白白 细细 胞胞 单单 核
2、核 细细 胞胞 monocyte 血血 小小 板板 淋淋 巴巴 细细 胞胞 lymphocyte2021/1/124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血液一般检查主要是指对外周血中细胞成分的数量和形态的检查及与血细胞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检查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检查内容。近年来由于血液学分析仪器的广泛应用,血液常规检测的项目增多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2021/1/125一、红细胞参数检查(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通过红细胞计数和血
3、红蛋白测定,发现其变化而借以诊断有关疾病。健康人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见表。2021/1/126 健康人群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参考值,见表。2021/1/127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 1)增多:常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等,当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时,RBC和HB可一过性增多,男性常高于女性。2)减少:常见于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不足的6个月-2岁的婴幼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营养摄取、利用和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的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2021/1/128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 1)增多:常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等,当剧烈运动或者情绪激动时,RB
4、C和HB可一过性增多,男性常高于女性。2)减少:常见于生长发育迅速,造血原料不足的6个月-2岁的婴幼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营养摄取、利用和造血功能减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的妊娠中、晚期均可使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减少。2021/1/129红细胞值生理性变化的临床意义2021/1/1210临床意义(2)病理性变化 1)增多: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多次检查成年男性红细胞601012L,血红蛋白170gL;成年女性红细胞551012L,血红蛋白160gL时即认为增多。2021/1/1211临床意义 可分为相对性增多和绝对性增多两类:1相对性增多 是
5、因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容量相对增加,提示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常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脱水、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021/1/1212临床意义 2绝对性增多 临床上称为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erythrocytosis),按发病原因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提示慢性缺氧性疾病使红细胞代偿性增多,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2021/1/12132021/1/1214临床意义(2)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rma
6、 ver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目前认为是多能造血干细胞受累所致。其特点为红细胞持续性显著增多,可高达(710)1012L,血红蛋白达180240gL,全身总血容量也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也不同程度增多。本病属慢性和良性增生,部分病人可转变为白血病等。2021/1/1215临床意义 2)减少: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见于各种贫血。根据贫血产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可将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2021/1/12162021/1/1217红细胞参数检查(二)红细胞比容测定 红细胞比容(HCT)又称为红细胞压积(
7、PCV),是指红细胞在血液中占容积的比值。参考值:男性,0.4-0.5L/L(40%-50%);女性,0.35-0.45L/L(35%-45%);新生儿0.6-0.7L/L(60%-70%);1-3岁0.35-0.47L/L(35%-47%)。2021/1/1218红细胞参数检查 临床意义(1)增多: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增加或者血液浓缩,如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真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等。(2)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和血液稀释。2021/1/1219红细胞参数检查(三)红细胞三种平均值 1.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指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1L=1015fl.。2.
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个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平均含量,以皮克(pg)表示,1g=1012pg。3.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指每升红细胞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以g/L表示。2021/1/1220 参考值:2021/1/1221三种平均值主要用于贫血的形态分类贫 血 类 型M V C M C H M C H C 病 因正 常 细 胞 性 贫 血 正 常 正 常正 常再 生 障 碍 性 贫 血、急 性 失 血 性 贫 血、急 性 溶 血 性 贫 血、白 血 病大 细 胞 性 贫 血 增 高 增 高正 常缺 乏 叶 酸、维 生 素 B 1 2、营 养 性 巨 幼 细 胞 性 贫
9、血、恶 性 贫 血单 纯 小 细 胞 性 贫 血减 低 减 低正 常慢 性 感 染、慢 性 肝、肾 疾 病 贫 血 等小 细 胞 低 色 素 性 贫 血 减 低 减 低减 低慢 性 缺 铁 性 贫 血2021/1/1222红细胞参数检查(四)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体积大小分布的离散程度,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参考值:RDW-CV:14.5%-15.5%。2021/1/1223临床意义:(1)用于缺铁性贫血的筛选诊断和疗效观察:有95%的缺铁性贫血患者的RDW值增大,且早于其他参数。(2)对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时RDW值增大,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RDW
10、值正常。2021/1/1224(3)用于贫血形态分类(MCV/RDW分类法):对贫血的病因分析及鉴别此方法优于三种平均值分类法。2021/1/1225贫血MCV/RDW分类法2021/1/1226二、白细胞参数检查 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3.59.5)109L;新生儿(1520)109L;1112个月(1112)109L,儿童(8-10)109L。2021/1/1227【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的增多或减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上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白细胞总数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临床意义的有关内容。202
11、1/1/12282021/1/1229(二)白细胞的分类计数2021/1/12302021/1/1231临床意义(1)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1)生理变化: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早晨为高。妊娠后期及分娩时,剧烈运动或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等均可使其暂时性升高。新生儿、婴幼儿较成人高。2021/1/12322021/1/1233临床意义 2)病理性增多 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应注意,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
12、毒症和妊娠中毒症;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2021/1/1234临床意义 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周围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2021/1/1235临床意义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急性溶血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2021/1/1236临床意义 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
13、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并伴外周血中细胞质量改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骨髓增殖性疾病均可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2021/1/1237临床意义 3)病理性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称白细胞减少(1eukopenia)。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2021/1/1238临床意义 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
14、、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低。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时白细胞亦可减少。2021/1/12392021/1/1240临床意义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白细胞减少同时常伴血小板和(或)红细胞减少。2021/1/1241临床意义 物理、化学因素损伤: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X线、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2021/1/124220
15、21/1/1243临床意义 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Niemann-Pick病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2021/1/1244临床意义 免疫性破坏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药物性免疫,其中由药物所致的变态反应性粒细胞缺乏最常见。2021/1/1245临床意义(2)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细胞呈圆形,直径为1315m。胞质内充满粗大、整齐、均匀、紧密排列的砖红色或鲜红色嗜酸性颗粒,折光性强。胞核多为两叶,呈眼镜状,深紫色。嗜酸性粒细胞容易破碎,颗粒可分散于细
16、胞周围。2021/1/12462021/1/1247临床意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变态反应性疾病 药物过敏、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食物过敏、湿疹、剥脱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2021/1/12482021/1/1249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常见于传染病早期,如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或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其临床意义甚小。2021/1/1250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胞体呈圆形,直径为1012m。胞质紫红色内有少
17、量粗大但大小不均、排列不规则的黑蓝色嗜碱性颗粒,常覆盖于核面上。胞核一般为23叶,因被颗粒遮盖,核着色较浅,而使分叶有模糊不清感。2021/1/12512021/1/1252临床意义 1)嗜碱性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吸入物超敏反应、红斑及类风湿关节炎等嗜碱性细胞增多。血液病:慢性粒细胞自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骨髓纤维化等均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2021/1/1253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时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其机制不清楚。其他:如糖尿病、传染病如水痘、流感、天花、结核等,均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多。2021/1/1254临床意义 2
18、)嗜碱性粒细胞减少(basophilopenia)无临床意义。2021/1/1255(4)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monocyte,M)胞体大,直径为1420m,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胞质较多,染淡蓝或灰蓝色,内含较多的细小、灰尘样的紫红色颗粒。细胞核大,核形不规则,呈肾形、马蹄形等,常折叠扭曲,淡紫红色,染色质细致、疏松如网状。2021/1/12562021/1/1257临床意义1)单核细胞增多(mcmocytosis)婴幼儿及儿童单核细胞可增多,属生理性增多。2021/1/1258 病理性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单核细胞明显增多202
19、1/1/12592021/1/1260临床意义 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也可见单核细胞增多。2021/1/1261临床意义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急性感染恢复期。2021/1/1262临床意义 单核细胞减少(monocytopenia)无临床意义。2021/1/1263(5)淋巴细胞(lymphocyte,L)可分为大淋巴细胞与小淋巴细胞,前者直径在1015m,占10;后者直径为610m,占90。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大淋巴细胞的胞质丰富,呈蔚蓝色,内含少量紫红色嗜天青颗粒;小淋巴细胞胞质很少
20、,甚至完全不见,呈深蓝色。胞核均呈圆形或椭圆形,偶见凹陷,深紫色,染色质聚集成块状。2021/1/12642021/1/1265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增多(1ymphocytosis)婴儿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粒细胞占65。46天后淋巴细胞可达50,与粒细胞比例大致相等。23岁时高达70%,45岁左右降至50%,以后逐渐达正常成人水平。此为儿童期的淋巴细胞生理性增多。2021/1/12662021/1/1267临床意义 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以及柯萨奇(Coxsa
21、ckie)病毒、腺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感染,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分枝杆菌、布鲁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等的感染。也见于某些细菌感染,急性细菌感染恢复期也增多。2021/1/12682021/1/1269临床意义 造血系统疾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移植的排斥反应。2021/1/1270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见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放射线损伤、细胞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2021/1/12712021/1/1272三、血小板参数检查【原理】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C或Plt)是计数单位容
22、积(L)周围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可以采用镜下目视法,目前多用自动化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021/1/1273血小板形态血小板红细胞2021/1/1274 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等,是诊断止血和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一)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25-350109L;2021/1/1275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PLT50109L易出现出血症状;PLT600109L提示恶性疾病存在;PLT1000109L常出现血栓。2021/1/1276临床意义(1)生理变化 增多常见于午后、进食、剧烈运动,冬季、妊娠中后期;减少常见于月经期、新生儿。2021/1/1277临
23、床意义(2)病理变化 血小板数超过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反应性增多: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出血、溶血性贫血、某些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500109L以下。原发性增多:见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早期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2021/1/1278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PLT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可见于: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等。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SLE、恶性淋巴瘤、上呼吸道感染、风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输血后血
24、小板减少症、DIC、TTP、先天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Banti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大量血浆)等。2021/1/1279(二)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即每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为血细胞分析仪的计算值。在分析其临床意义时应结合PLT才有意义。【参考值】MPV为711fl2021/1/1280【临床意义】1血小板平均容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是造血功能恢复的首
25、要表现。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之一。2021/1/1281(三)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反映血小板容积大小差异,用所测单个血小板容积大小的变易系数(CV)表示。【参考值】PDW为1517。2021/1/1282临床意义 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悬殊,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巨幼细胞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PDW减少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见于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2021/1/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