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词赏析汇编.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877334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58.2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词赏析汇编.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年级 上册 语文 古诗词 赏析 汇编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词赏析汇编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体裁:乐府诗。选自曹操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文

    2、学,史称“建安风骨”,以慷慨悲壮见称。临:到达,登上。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星汉:银河。 幸甚至哉:幸运的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主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赏析:1.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属于实写,描写了海水和山岛的景象,由远及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属于想象的虚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写作特色:

    3、3、借景抒情。诗人以沧海自比,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也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想却很含蓄。4、虚实相生。写景的前十句中,前六句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洪波涌起”衬托下文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5、动静结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动一静互相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6、临“观”二字传达出诗人扬鞭跃马、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其中“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7、“涌”字既写出了波涛连天的气势,营造了壮阔的意境,也写出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壮阔,更让我们仿佛听到了海浪惊涛拍岸的声音

    4、,充满了动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两句诗对大海的动态描写,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8、“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生动画面: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a、修辞:这四句诗互文见义,以夸张的写法,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达了诗人要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b、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大海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从这样的景物中,可以看出诗人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

    5、信心的乐观精神。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11、很多人评价曹操是“一代奸雄”,学习本诗后,你对曹操是否有了新的了解: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曹操有统一中国的豪情壮志,由此可以判断出他是一个雄心勃勃、颇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体裁:七绝。 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标题

    6、意思:听说王昌龄被贬谪到龙标,我写下此诗在遥远处寄托情思。主题:诗人通过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深切的同情和关切。赏析:1、“尽”点明暮春时节,又有飘零之感;“啼”带有悲凉之意,这两个字营造了一种凄苦哀伤的氛围,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2、诗人借用“子规”“杨花”两种意象的作用:点明了时节;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表达了诗人对故友被贬谪的悲痛之情,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3、描绘“杨花落尽子规啼”展现的情景:纷飞的杨花飘飘洒洒,只留下一树干枯的枝丫,杜鹃一声声的哀啼令人心生悲凉。4、“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点明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

    7、规”两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赏析:a、修辞: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b、写法:运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托明月寄托感情,抒发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6、诗人描写“明月”的表达作用:“明月”除了普天同照、能够把心儿带给朋友外,更能表现友谊的纯洁,表明王昌龄人格的高洁。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译文: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

    8、面十分开阔,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思念故乡的书信送到什么地方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次:停宿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主题:诗人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自己无比热爱江南山水和旅途中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赏析:1、“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广阔浩淼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境界;“悬”字写出了海上孤帆行船的景象,突出了大景中有小景的形象。“正”和“悬”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船的平稳。2、“潮平两岸

    9、阔,风正一帆悬”修辞:对偶;所描绘的画面: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与岸齐平;顺风行船,风正且顺,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开阔无边的江面上。 蕴含哲理:这两句蕴含着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3、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5、象征手法

    10、:“海日”象征光明;“残夜”象征黑暗; “江春”代表新;“旧年”代表旧。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画面: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7.赏析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 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体

    11、裁:元曲 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这首小令脍炙人口,被誉为“秋思之祖”。 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主题:这首小令通过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赏析:1、“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幅温馨恬静的画面,在文中作用:描写出一派宁静、安适的乡居景象,引发出游子思乡的情绪;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更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枯藤老树昏鸦”画面: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无精打采的乌鸦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丫上。“小桥

    12、流水人家”画面: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温暖的房舍,安谧而温馨。“古道西风瘦马”画面: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而憔悴的马载着疲倦不堪的异乡游子,冒着凛冽的西风踽踽前行。3.全诗以乐景写哀情,衬托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凄凉之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4.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5、赏析“瘦”字:“瘦”表面写马的困顿,实际写人因长途跋涉而累瘦,以马之瘦衬托人之瘦。用细节表现出天涯游子的羁旅之苦和思乡之愁(或表现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的怎样的心

    13、情?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寓情于景(景物烘托)的写法,创造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了游子孤寂、悲凉的心情。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观沧海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3、观沧海中总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观沧海中这首诗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叙事的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

    14、过五溪。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8、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9、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0、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1、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12、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点明主旨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诗意的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14、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

    15、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5、论语十二章中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6、论语十二章中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7、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8、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19、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论语十二章中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

    16、可以为师矣。21、论语十二章中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2、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3、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4、峨眉山月歌中点明远游,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5、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6、江南逢李龟年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7、江南逢李龟年中寄寓诗人追忆昔日

    17、、对开元初年鼎盛眷怀的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28、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29、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化用陶渊明的典故,紧扣标题的是: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30、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3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从听觉表现征人满怀愁绪,思乡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32、秋词中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3、秋词中作者推陈出新,赋予秋天新内涵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4、白居易

    18、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35、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情景的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6、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3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3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39、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是:

    19、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40、潼关中能显出孤城的寂寥与辽远的是: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共二十篇。(“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礼、易、春秋)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孔子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二、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1、论语(ln) 2、不亦说

    20、乎(yu)3、不愠(yn)4、三省吾身(xng)5、传不习乎(chun) 6、不惑(hu)7、不逾矩(y)(j) 8、不思则罔(wng)9、不学则殆(di) 10、一箪食 (dn)11、曲肱而枕(q)(gng)(zhn)12、好之者(ho) 13、笃志(d)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音yu,意思是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音yu,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时;今义:时间、时候。) (习,古义:复习、温习;今义:习惯、学习。)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日期、一日)(三,古义:多次、泛指多;今义

    21、:数词“三”。)3.温故而知新(故,古义:学过的知识、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缘故、故居、故友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好的方面,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学习;今义:介词,跟从。)5.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以、可能、许可。)五、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可以为师矣(做、成为)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关系的连词,却)温故而知新(承接关系的连词)博学而笃志(并列关系的连词,并且)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4.乐:不亦乐乎(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5.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

    22、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指学习) 曲肱而枕之(代词,代指胳膊) 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代指善者)六、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按时,时间名词做状语)2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时间名词做状语)3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爱好。形容词做动词)(以为乐。形容词做动词)5饭疏食饮水(吃饭,名词做动词)6择其善者而从之(好,形容词做状语)7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新的理解和体会,形容词做名词)七、成语归类不亦乐乎一日三省三十而立而立之年四十不惑从心所欲温故知新耳顺之年箪食瓢饮陋巷箪瓢乐在其中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饮水曲肱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八、

    23、按要求默写、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语句是:思而不学则殆。、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表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黄河口。”、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24、,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的意思),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1、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2、论语十二章中化为成语“择善而从”的一则是:择其善者而从

    25、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3、论语十二章中要求人们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4、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5、论语十二章中谈知识的巩固与创新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16、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人不知而不愠。18、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9、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20、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

    26、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1、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十一、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并理解第一章:这一章告诉我们要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乐趣(态度)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后要时常复习。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探讨学问。为人态度:对不了解自己的人,毫不怨恨。学后复习本是一件艰苦的事,孔子怎么说是愉快呢?在复习中巩固了所学,加深了理解,收获增多,这对一个渴求知识和技能的人来说一定是愉快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投奔自己,向自己学习,且双方可以探究学问,这自然是十分快乐的事情。从第三句来看,我们应学习孔子什么美德?

    27、胸怀宽广,为人大度。第二章:从曾子“三省”来看,古代治学之人非常重视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做法?重视品德修养。德乃为人之本,治学之基。一个人首先应该有德,有才无德,其人会遭人鄙视,其才也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却会引起消极的影响。第三章: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是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

    28、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终身学习,提高境界。第四章:“温故”和“知新”是否是并列关系?作者强调了什么?为什么?不是。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孔子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复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所以,关键是要“知新”,这就要独立思考。“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对你有怎样的启发?在学习中要及时温习旧知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新发现,从而将知识融会贯通,增长自己的能力。第五章:这一则阐述了怎样的内容?你从中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学思结合,二者不可偏废。为什么要将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是基础,只学不思,是死学;只思

    29、不学,是空想。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领悟知识的精髓。第六章:本章赞扬了颜回的什么优秀品质?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章:本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以学习为快乐,也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方法。本章讲学习的哪三个层次?这样层层推进有什么好处?知、好、乐,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第八章:本章讲了哪方面内容?讲人的道德修养。第九章:这两则讲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既要学习长处,又要借鉴短处,从而反省自己。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一章的主要意思。取长补短。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择

    30、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第十章:本章讲讲了哪方面的内容?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运用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第十一章:本章讲了什么内容?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第十二章:子夏的话表明了他什么样的观点?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一)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二章语录归类。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一箪食,一瓢饮,在

    31、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十二、学了本文,你受到哪些教益?作为学生,应该学习古代圣贤的学习态度和品德修养。珍惜时间,坚定志向;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体会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更应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有用人才。诫子书 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32、。与他相关的故事有:孔明借东风、空城计。1、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2分)2淡泊、立志、学习、惜时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2分)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宁静好学,淡泊名利,生活节俭,以养成良好的品德。4本文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作者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5.用课文原句填空。(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诫子书全文

    33、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险躁则不能治性。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1、要摒除杂念和干扰,修身养心。2、要生活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3、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4、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文学常识积累狼文学常识积累1、本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郭沫若也曾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鬼刺虐入骨三分”2、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491篇,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鬼怪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他称是他的“孤愤之作”。“聊斋”是他的书房名称。“志”

    34、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它被称为“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一、通假字1、止有剩骨止通只二、古今异义:1、缀行甚远古:紧跟今:点缀2、顾野有麦场古: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今:照顾3、积薪其中古:柴草今:薪水4、一狼径去古:离开今:与来相对5、屠暴起古:突然今:粗暴6、意将隧入古:企图今:意思7、断其股古:大腿今:屁股三、一字多义:1、意:意暇甚(神情) 意将隧入(企图)2、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3、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盖以诱敌(敌人)4、止:止有剩骨(通“只”) 一狼得骨止(停止)5、之:复投之(代骨头)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5、)久之(音节助词)又数刀毙之(代指狼)亦毙之(代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6、以:以刀劈狼首(用) 投以骨(把)7、去:一狼径去(离开)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距离)8、其:恐前后受其敌(代指狼) 屠乃奔倚其下(代指柴草推) 以攻其后也(代指屠户)场主积薪其中(指麦场)四、词类活用:1、一屠晚归屠:(屠夫名作动)2、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名作动)3、一狼洞洞:其中(打洞名作动)4、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名作状)5、意将隧入隧:(钻洞名作动)6、狼不敢前前:(上前名作状)五、重点字词:不但有全面详尽的阅读理解题(包括选择题),也有重难点词语的解释、重难点句子的翻译。1、缀行甚远(紧

    36、跟着走了很远 )(紧跟)2、投以骨(把)3、一狼仍从(跟从)4、一狼得骨止(停止)5、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一起)(旧、原来)6、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7、恐前后受其敌(胁迫、攻击)8、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9、积薪其中(堆积柴草)10、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覆盖、遮蔽) 11、弛担持刀(这里指卸下)12、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户)(注视的样子) 13、少时(一会儿)14、一狼径去(径直离开) 15、目似瞑(闭眼)16、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7、久之(过了一会儿)18、意暇甚(神情很悠闲)(神情、态度)(空闲) 19、屠暴起(突然)20、

    37、亦毙之(杀死) 21、一狼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打洞)(柴草堆)22、意将隧入(企图)(从柴草堆中打洞) 23、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24、盖以诱敌(原来是)25、狼亦黠矣(狡猾) 26、顷刻两毙(一会儿)2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作假、欺骗)(能有多少)28、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罢了)六、翻译句子1、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他)面前。2、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像是闭上了,神情很悠闲。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狼也够狡猾的了,然而一会儿工夫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38、,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企图打穿柴草推钻过去,从背后来攻击他。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6、屠惧,投以骨。屠户害怕,就拿起一块骨头扔给它们。7、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半路上,两只狼跟着他走了很远。8、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两只狼还是像原来那样一起追赶(屠户)。9、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担子,握着刀。七、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而”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D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表转折)B、骨已尽矣

    39、,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转折)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表转折)D、俄而百千人大呼(一会儿)2、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是( D )恐前后受其敌(代指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代指屠户)屠自后断其股(代指狼)其一犬坐于前(其中)A、B、C、D、3、选出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 A )A、屠自后断其股 两股战战(大腿)B、乃悟前狼假寐(才)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C、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D、其一犬坐于前(在)饮于河渭(到)4、选出对下列加点的语气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C )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反问语气)B、止增笑耳(感叹语气)C、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疑问语气)改(陈述语气

    40、)D、狼亦黠矣(感叹语气)5、表现狼阴险狡诈的语句是( C )A、两狼之并驱如故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C、目似瞑,意暇甚D、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八、简答题1、聊斋志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聊斋中记叙奇异的故事。2.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答:晚、少时、久之、顷刻3、从后面的发展情节来看,“一狼径去”是为了意将隧入以攻其后,“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是为了麻痹屠夫,表现了狼的阴险狡诈。4、文段中最能表现屠户当机立断杀狼的描写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屠户对狼的狡诈有了认识的一句话是:乃悟前

    41、狼假寐,盖以诱敌。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方欲行,转视积薪后。5、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邪不胜正。6、本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如果用“屠户遇狼”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后面三段的内容依次应为屠户惧狼、屠夫御狼和屠户杀狼。这一部分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屠户与狼的斗争。第二部分是议论,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7、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句子: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

    42、哉?意思:狼也够狡猾的了,然而一会儿工夫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性的语句,写出来。】答: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8、原文有三处描述狼阴险狡诈(黠的本性)的句子,分别是: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答: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9、“屠大窘”说明:屠户处境危急。他明白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唯一的方法是杀死狼。屠户采取的行动是:屠户“奔倚”在积薪之下,用来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弛担持刀”,准备杀狼。1

    43、0、文中屠夫的“智”表现在哪里?(从文中找出3处)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答:找柴堆做掩护放下担子,拿起刀,为自己争取了主动。一跃而起,攻其不备杀死一只狼。然后乘胜追击,痛打落水狗,又杀死了另一只狼。11.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由恐惧并对狼抱有幻想到与狼斗争并积极出击杀死了狼。12、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有什么作用?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画龙点睛,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13、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答:对像狼一样贪婪、凶恶、狡诈的恶势力,我们不能抱有

    44、任何幻想,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就可以战胜它。身处险境要灵活机智,凭勇气和智慧方能化险为夷。14、你遇到过突如其来的险情吗?你是如何脱险的?答: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简单介绍一下过程。15、写出两个带“狼”字的成语:狼子野心、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心狗肺。16、屠户的形象:机智、勇敢;狼:凶恶、贪婪、狡猾17、主旨:通过写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18、叙议结合的手法:议论在文中起到画龙点睛、提示文章主旨的作用。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似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主旨:这首诗中,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

    45、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的心境和豪迈的胸襟。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的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2、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3、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答: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

    46、情感。4、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答: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5、“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6、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古诗词赏析汇编.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77334.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