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法律与文学-《法学导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75718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PPT
  • 页数:29
  • 大小:1.3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法律与文学-《法学导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法学导论 法律 文学 法学 导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文学与法学融合与意义文学与法学融合与意义波斯纳波斯纳 :法律与文学法律与文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苏力:苏力:法律与文学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三联书,三联书店店徐昕:徐昕:正义的想象:文学中的司法正义的想象:文学中的司法中国法制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徐昕:徐昕:影像中的司法影像中的司法,清华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第一节、作为法津原型和文学类型的复仇第一节、作为法津原型和文学类

    2、型的复仇复仇的法律与历史意义复仇的法律与历史意义文学范本:文学范本: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司马迁:司马迁:史记史记赵世家赵世家元杂剧元杂剧赵氏孤儿赵氏孤儿法国文豪伏尔泰法国文豪伏尔泰于于1753175317551755年,年,对对赵氏孤儿赵氏孤儿进行改编进行改编成为新剧本,名为成为新剧本,名为中国孤儿中国孤儿 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屠岸贾屠岸贾赵赵朔朔 庄姬公主庄姬公主公孙杵臼公孙杵臼 程程 婴婴赵赵武武一、复仇的社会背景:一、复仇的社会背景:1 1、没有正式法律机制的社会、没有正式法律机制的社会,没有法律强制力对侵犯,没有法律强制力对侵犯者实施报复承诺。者实施报复承诺。没有统一且强有力的

    3、公权没有统一且强有力的公权力维持社会和平和秩序力维持社会和平和秩序2 2、家族关系的存在:、家族关系的存在:谋杀无亲属者,惩罚就会消失谋杀无亲属者,惩罚就会消失“将赵盾三百日满门良残,诛尽杀绝将赵盾三百日满门良残,诛尽杀绝”切断家庭脉络切断家庭脉络 剥夺对方复仇能力剥夺对方复仇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二、复仇的社会效果二、复仇的社会效果1 1、妨碍劳动力的专业分工、妨碍劳动力的专业分工 2 2、报复行为会倾向于变得过于粗糙或野蛮、报复行为会倾

    4、向于变得过于粗糙或野蛮惩罚与所造成的损害之间没有系统的比例关系(违惩罚与所造成的损害之间没有系统的比例关系(违背等价赔偿)背等价赔偿)复仇结果超出我们今天认为应当有的或是恢复平衡的限度复仇结果超出我们今天认为应当有的或是恢复平衡的限度 绝对责任绝对责任 忽略故意、过失、过错、无过错3 3、复仇培养了一些负面的情感、复仇培养了一些负面的情感 愤怒、敏感,不宽恕愤怒、敏感,不宽恕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三、复仇制度的逐渐消失三、复仇制度的逐渐消失群体扩大群体扩大 亲缘关系淡化亲缘关系淡化 小型公权力出小型公权力出现现 中央集权中央集权

    5、寻求新的、和平、安全、低成本有效的复仇制度寻求新的、和平、安全、低成本有效的复仇制度法家反对复仇法家反对复仇“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勇于共战,勇于共战,怯于私斗怯于私斗”“侠以武犯禁侠以武犯禁”国家乱之因国家乱之因 刺客刺客 杀(金钱交易)杀(金钱交易)秦始皇通过中央集权国家暴力对抗私力复仇秦始皇通过中央集权国家暴力对抗私力复仇 收缴收缴民间武器民间武器 四、复仇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四、复仇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形式改变:愤慨形式改变:愤慨 愤怒愤怒新形式的复仇促进受害者及家属协助司法机关处新形式的复仇促进受害者及家属协助司法机关处罚罪犯罚罪犯威慑着微小侵犯和伤

    6、害威慑着微小侵犯和伤害 (一些不值得启动国家(一些不值得启动国家惩罚机器的纠纷)惩罚机器的纠纷)现代社会古典复仇的残余:黑社会现代社会古典复仇的残余:黑社会 五、复仇与现代刑法制度五、复仇与现代刑法制度刑法制度受制于刑法制度受制于 社会环境与人性的制约社会环境与人性的制约刑法不断减轻处罚程度是否可行?刑法不断减轻处罚程度是否可行?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第二节:梁祝悲剧与中国制度变迁第二节:梁祝悲剧与中国制度变迁一、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特征:一、中国古代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特征:民间自发形成的,表现为习惯、惯例民间自发形成的,表现为

    7、习惯、惯例国家一般不干预,立法上不作规定,国家一般不干预,立法上不作规定,“司法司法”裁判上尊重惯例。裁判上尊重惯例。只有当婚姻家庭制度与国家政治、经只有当婚姻家庭制度与国家政治、经济生活有直接的重大关系时,国家才干济生活有直接的重大关系时,国家才干预。例如,商较变法时对分家有严格规预。例如,商较变法时对分家有严格规定,以及越王勾践为了对吴国复仇,鼓定,以及越王勾践为了对吴国复仇,鼓励生育,也对婚龄作了严格规定励生育,也对婚龄作了严格规定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李蕾 版权所有 Lilei All Rights Reserved梁山伯一与祝英台梁山伯一与祝英台唐代文字记载,唐代文字记载,元代白朴曾

    8、撰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一剧,元代白朴曾撰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一剧,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5050年代婚姻制度的变革,年代婚姻制度的变革,越剧版被拍成新中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越剧版被拍成新中闽的第一部彩色电影。5050年代中期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以越剧曲调为年代中期作曲家陈钢和何占豪以越剧曲调为素材改编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素材改编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梁祝研究蓝本元杂剧的元杂剧的梁祝梁祝剧本如今已经失传剧本如今已经失传明代戏剧明代戏剧同窗记同窗记(全本同样已失落)(全本同样已失落)一出:是描述梁山伯到祝英台家中提亲两人重新一出:是描述梁山伯到祝英台家中提亲两人重新相见的相见的山伯千山伯千.里期

    9、约里期约另一出:是描述梁伯与祝英台学成回家分手时另一出:是描述梁伯与祝英台学成回家分手时河梁分袂河梁分袂二、悲剧焦点何在?祝家女公子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攻书,途中遇到同样外出求学的梁山伯,俩人“结为八拜之交,“如胶漆雷陈,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同窗只年,祝英台暗中爱上了梁山伯,而梁山伯却不知祝英台的真实身份。分别前,祝英台假称自己有一妹妹,许嫁给梁山伯,并以“二八”、“三七”、“四六旧反复暗示十日后,梁山伯及时来提亲;但交流失败,梁山伯误以为让自己三十天后提亲。三十天后,梁山伯期约来到祝家提亲,祝员外已将祝英台许配当地马员外的公子,并已订下迎亲的日期。梁祝相见,悲感交加,但无法改变所订婚约。离开祝

    10、家后,梁山伯一病不起,含恨辞世。在马家迎娶祝英台的途中,祝英台坚持要到梁山伯的坟前告别,获得许可。祝英台痛哭祭奠梁山伯,当时,风雨大作,坟裂,祝英台纵身坟内,殉情身亡。50 50年代观点偏颇认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是构成悲剧的主年代观点偏颇认为:阶级斗争和阶级压迫是构成悲剧的主要因素要因素 实则不然,线索:祝家与马家同为员外之家,因此两家仅仅是“门当户对”而已,并无有意高攀之嫌 山伯千里期约来求亲时,祝员外也没有为两人相见设置任何阻碍。尽管剧作中没有明确告知梁山伯的家庭成份,但我们没有理由推定其出身一定是贫下中农 祝员外曾允许好强的女儿孤身远赴杭州求学,若是以当时的社祝员外曾允许好强的女儿孤身

    11、远赴杭州求学,若是以当时的社会标准来看,这一点就足以表明祝英台的父母是颇为开明会标准来看,这一点就足以表明祝英台的父母是颇为开明 原剧本中没有任何地方表现出马家“依仗财势”相反,仅就马家在迎娶途中还能允许祝英台祭奠梁山伯这一点,在我看来以及我认为在许多人看来,马家应当说是相当仁义和宽容的 最重要的是,从全剧来看,祝英台和梁山伯的言行始终都没有反抗当时的级媒约之言和父母包办为主要特征的结婚制度。所有的证据似乎都相反,他们在肯定着这个制度:尽管祝英台已经爱上了梁山伯,她还是要将这种感情掩盖起来 他俩曾“同床而睡,结脚而眠”,如果真的是反对包办,主张婚姻自由,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梁山伯已经准备

    12、求娶两人分别时祝英台虚构出来的那个妹妹;只是发现这一希望也落空时,梁山伯才“罢休不成”,表示要“前去寻、泊个月老冰人,定要把赤绳给定,定要把赤绳给定”。同时责备“一来恨贤妹言而无信(这是可以理解的过激之词一一引者),二来恨卑人薄命,三来恨月老注得不均平”祝英台还是坚守已经由传统的婚姻程序和制度确定的与马家的婚约,并以酒做媒证,许愿“今生不和你谐凤侣,来生定要和你结姻亲”。最后,俩人只能伤感而别。剧中既没有显示祝员外或马员外对祝英台施加什么压力和强迫,也没有祝英台的反悔。如果就剧本本身而育,无论祝英台和梁山伯都力求以这种包办婚姻和媒约之言的程序和制度来实现良己的梦想,他们希望经过这种“程序正义”

    13、的认可。三、梁祝二人的年龄三、梁祝二人的年龄法定婚龄判断当时社会现状判断:(战乱之后国家鼓励生育,努力增加人口,采取了一种强制性的婚龄)前一种婚龄往往规定的是男二十,女十五;而后一种在中古时期则一般为男十五,女十三,到明清之后均为男十六,女十四 从剧本展示的情理来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时年龄最多是在十一二岁上下,殉情时火约在十四至十五岁上下。梁祝“同窗三载”,朝夕相处,俩人甚至曾“你当初与我同床而睡,结脚而眠”而梁山伯完全没有察觉到祝英台的女儿身。对此可以作种种解释,但最简单并且言之成理的解释则是:.从祝英台方面来看,祝英台尚未发育,至少尚未完全发育,否则,无论其体形、皮肤.、举止和说话声音都

    14、会发生丝大变化,很难在同异性非常亲近的卒攀中完全掩饰过去;而在梁山伯这一方可能更不成熟,很可能还没有开始发育,未进人青春期,因此,梁山伯才没有表现出在青年男子身上四、早婚与包办婚姻早婚制度的社会根源与合理性:婚恋观 需 教育制度、法律文化的支持正常 与 反常 不是天然概念,而是一种社会建构长期的古代农耕社会中,生产力水平很低,交通不便,人员、信息流通不畅,科学技术水平很低,医疗卫生水平自然也很低。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必然很低。为了保证生命的正常繁衍、延续,人们就必须早婚早婚的限度:需得到人的自然(生物)属性的支持:以基因规定的人的生理发育时间和程度为基础并与其相兼容童养媳 包办

    15、婚姻的法律文化基础同姓不婚畜牧业、农业社会中 交通和信息流通不便、人们生活世界范围很小,同一个村庄成长(近亲属较多)寻找配偶的的信息费用过高困扰着农耕社会 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为了扩大择偶的可能性和成功率 创造一些可能的公共交往空间:赶集 踏春 寺庙上香拜佛(普救寺内的“待月西厢下”)少数民族:山歌会 三马会并非人人都有条件使用这些制度,一些父母还会大量借助媒约之一言,为包办婚姻提供了正当性基础促成包办婚姻的其他社会因素:婚姻不是仅仅是自然情感的表达,也是一种社会制度涉及后代的健康、养家糊口等世俗的问题这些问题无法由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来辨别与决断,父母具有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与经验古代社会 儿子在婚

    16、后与父母共同居住,甚或养老父母对配偶的个性、性格要求很高包办婚姻由此成为农耕社会的基本婚姻制度,代表着一种实事上的法理,人们有义务遵守并通过社会压力保证其实施五、包办婚姻中的财富问题女性的生育资源稀缺女性的生育资源稀缺 女性选择配偶相对更挑剔身体强壮 有才华以家庭背景(包括身体强弱、家庭财富、家教、门风等)作为衡量婚配对象之养育能力的替代标识 包办婚姻制度本身的问题包办婚姻制度本身的问题并非所有的包办婚姻都不幸福 包办婚姻制度对爱情的预测能力非常弱尽管、体能、身高、样貌能够成促成爱情的因素,但是爱情还需要一些个性化的因素在古代或传统社会的条件下,人类无法找到更好的检测爱情的机制,这些缺陷无法避

    17、免人类无法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中 即使是今日的自由婚姻也未必能解决爱情是否永恒这个难题自由婚姻 通过自由选择 好坏结果由个体承担,试图隐藏问题,但通过其他形式转移了 离婚 六、悲剧因素再解读1、自然与社会当代的许多人都强调个人自由;婚姻上,表现为强调婚姻和恋爱的自,婚姻的自然属性并非一种实物是自然的,就认为它是高尚的基于本能的行为并不足以获得社会的正当性人类的冲动必然受到习俗与法律的种种限制人类的本能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制度才能更好的满足,爱情也是如此没有婚姻制度的建立没有文化的发展,只有生物自然的本能人类也无法感受爱情与婚姻的美感今人的生活远比古人更为由衷且尽兴 制度与文化更多的是支持而不是

    18、压迫爱情、婚姻 备制度话,无论一夫一妻还是多配偶 必然以某种方式满足人的不能的同时,又以另一种方式压抑这种活那种的本能 2、常规与例外任何社会实践一旦成为制度都会有弱点,因为制度回答都是一个稳定社会中某一类常规问题:制度的弱点一:建立制度的基本前提是社会条件大致稳定,一旦社会发生剧烈、根本或是重大变化,制度的效用会急剧下降例:社会动乱时,难以动用司法制度,可能以复仇取代 “乱世用重典”农耕社会 到工商社会 制度弱点二:制度针对的是常规问题坚持制度还是创造特例?3、何时改变制度梁祝的悲剧发生在科学技术乃至制度性知识不发达的古代,在某个具体制度活着的人并不知道这个制度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人们只是习惯这种做法。他们是当局者,我们是旁观者所谓合理与不合理 都是同历史拉开距离之后对历史的反观(马后炮),这种反观有助于了解“历史”却无法解释“现在”人只有回头看才了解生活,但生活却是永远向前的人类永远要在一种对现在和未来境况无法拥有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作出影响甚至是影响自己未来的决定人类历史的非目的性,无法却只最终的目的,面临大量无法返回的可能性,无法看清我们选择的后果依赖某种制度,却不知这种制度的后果如何梁祝的悲剧不限于一个弄跟社会的婚姻悲剧,它展现的是一个“制度作为规则与现实世界中特殊问题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法理学永恒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法律与文学-《法学导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7571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