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法律法规课件1.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物流法律法规课件1.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流 法律法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项目六 物流争议解决相关法律事务1.学习目标2.任务发布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5.任务三 物流争议的诉讼6.任务四 物流争议的仲裁PART.01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思维导图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熟悉我国现行物流法律法规中对物流争议解决的相关规定掌握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掌握物流争议的诉讼和仲裁程序了解物流争议仲裁的基本原则能力目标具备能够参与谈判,参与争议和解和调解的能力可以提出有效的争议解决方案,并在事后提出相关的预防管控建议运用物流争议解决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解决物流企业的相关争议思政目标冷静、理性看待物流争议,并做出相应灵活处理开拓思
2、维,开阔眼界,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思维,在工作中自觉学法用法0 1.学 习 目 标0 1.学 习 目 标思维导图物流争议解决相关法律事务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物流争议的调解物流争议的诉讼物流争议的仲裁仲裁程序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物流争议解决的意义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的主管和诉讼参加人调解的意义调解的程序民事诉讼的程序仲裁的原则仲裁的制度PART.02任务发布、任务执行部门、任务引导任务发布采用任务驱动模式,为了完成“处理物流企业争议”的任务,我们需要学习国家关于物流企业争议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
3、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等,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按照企业处理争议流程,完成法务部处理物流企业争议的工作。法务部处理物流企业争议,提出争议的解决方案,事后提出预防管控建议今天今天我们要完成什么任务呢?0 2.任 务 发 布1.同学们自行组合,组建一家物流企业的法务部门。该团队会在本课程学习期间续存,你们需要互相协助配合,共同完成本课程布置的各项任务。如需调整需要参照公司部门变更进行相关登记。2.通过法学课堂的学习,熟悉物流争议事件的处理流程。3.确定物流争议事件的具体处理方式。【任务执行部门】物流企业法务部门0 2.任 务 发 布【任务引导
4、】PART.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 法学课堂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物流争议解决的概念和特点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020301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仲裁法律制度仲裁法律制度海事诉讼法律制度海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1 1仲裁法律制度含义仲裁是指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通过协议自愿将争议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并执行该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
5、.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1 1仲裁法律制度010203以争议双方自愿为前提对争议进行裁断的第三方,是争议双方当事人所选定的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性仲裁的特征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1 1仲裁法律制度010203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劳动争议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另行规定不能申请仲裁的纠纷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2 2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含义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案件的活动,
6、以及由于这些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2 2民事诉讼法律制度010203民事诉讼是在国家审判机关的持下进行的民事诉讼的进行应当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民事诉讼的特点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3 3海事诉讼法律制度含义海事诉讼是有权审理海事案件的法院在海事争议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裁判海事争议案件的全部活动过程。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3 3海事诉讼法律制度010203海事诉讼的地域管辖海
7、事诉讼的专属管辖海事诉讼的协议管辖海事诉讼的管辖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3 3海事诉讼法律制度020301060705因海事侵权行为提起的诉讼因海船租用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因海上运输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因海上保赔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因海船的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因海船的船舶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优先权纠纷提起的诉讼因海事担保纠纷提起的诉讼04海事诉讼的地域管辖海事诉讼的地域管辖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3 3海事诉讼法律制度因沿海港口作业纠纷提起的诉讼,由港口所在地海事法院管辖因船舶排放、泄漏、倾
8、倒油类或者其他有害物质,海上生产、作业或者拆船、修船作业造成海域污染损害提起的诉讼,由污染发生地、损害结果地或者采取预防污染措施地海事法院管辖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有管辖权的海域履行的海洋勘探开发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合同履行地海事法院管辖海事诉讼的专属管辖海事诉讼的专属管辖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法律制度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3 3海事诉讼法律制度海事诉讼的协议管辖海事诉讼中承认协议管辖,即允许当事人以协议的形式确定管辖其案件的法院。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协商仲裁调解诉讼01020304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1 1协商合
9、法原则公平与自治原则不违反公序良俗原则自律准则协商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 协商和解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手段,是一个争议谈判谅解和好的动态过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协商从发起到作出决定都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行磋商;协商在形式和程序上也比较随意,不具有任何强制性。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2 2调解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当事人自愿原则尊重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合法和不违反公序良俗为原则程序上应保证最基本的公平调解活动应当遵循的原则调解是在中立第三方的参与下进行的纠纷解决活动,是以当事人的自愿为前提。调解的本质功能
10、是促成合意的形成,调解人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意见。调解协议的达成和生效不具有国家强制性。3 3仲裁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国内仲裁机构我国目前有180多家仲裁机构国际仲裁机构仲裁机构是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地解决经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仲裁机关3 3仲裁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书面协议。在民商事仲裁中,仲裁协议是仲裁的前提。3 3仲裁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仲裁
11、条款仲裁协议书其他文件中包含的仲裁协议所谓仲裁条款,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将今后可能因该合同所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的条款。仲裁协议书是指当事人之间订立的,一致表示愿意将他们之间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单独的协议。在经济活动中,当事人除了订立合同之外,还可能在相互之间有信函、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或其他书面材料的往来。3 3仲裁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仲裁协议根据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l 请求仲裁的意思表达l 仲裁事项l 选定的仲裁委员会3 3仲裁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
12、.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仲裁协议法律效力u 约束双方当事人对纠纷解决方式的选择权u 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权u 赋予仲裁机构案件管辖权并限定仲裁的范围u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u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懂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u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4 4诉讼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案件的活动,以及由于这些活动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民事诉讼是在国家审判机关的主持下进行的民事诉讼的进行应当依照严格的诉讼程序和诉讼制度民事诉讼具有
13、强制性民事诉讼的特点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12345678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支持起诉原则人民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4 4诉讼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4 4诉讼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制度1 12 23 34 4回避制度合议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4 4诉讼 法学课堂-物流争议解决的基本途径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
14、一种是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或者是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但尚未经质证、论证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等另一种是法院判决中用来认定事实的书证、物证等0102民事诉讼的证据证据是指证明案件事实的一切材料和事实。取证的程序合法证据的形式合法证据的合法性 法学课堂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徐某与某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试用期4个月。徐某在试用期间表现尚可但试用期满后考试成绩却不甚理想。公司决定延长徐某的试用期半年,延长试用期间不按原劳动合同享受有关工资和其他待遇。徐某认为试用期满后,公司应履行劳动合同,按合同约定享受有关工资和其他待遇。双方对此各抒己见。徐某无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
15、员会提出申诉。仲裁委员会受理此案后,经调查情况属实。经调解该公司同意取消对徐某延长试用期的决定,并按原合同约定履行。案例1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约定的试用期限是由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这说明,试用期在6个月以内的,符合法律规定,试用期超过6个月的,则违反了法律规定。按照这一规定,企业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协商约定的试用期满后,不得以理由再延长试用期,否则,即构成违法。企业对于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解除劳动合同,但不得附加法律以外的条件。本案中,该公司显然不想与之解除劳动
16、合同,但公司因徐某考试成绩不甚理想又担心其难以胜任工作,决定对其延长试用期的做法显然违反了法律规定。【案例解析】法律实践03.任务一 物流争议及其解决的基本途径实践任务1.自由组合,选择合伙人,组建企业法务部门。2.讨论企业争议事件,并针对事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诸如:协商、仲裁或者诉讼等方案。并请说出选择理由。考核要点1.敬业精神。团队成员间是否有一致的工作目标;2.团队协作精神。是否有好的团队领袖,团队成员间是否价值趋向相同,能力互补,分工合理,相处友善;3.对物流企业争议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热情和掌握熟练程度。实践步骤1.按照价值观相同、目标一致、能力互补、自愿组合原则组建企业法务部
17、门,人数根据拟法务部门一般的相关法律规定执行。2.学习劳动仲裁法民事诉讼法海事诉讼法,了解不同企业争议的特点,结合企业争议的事件,研究确定物流企业争议事件的处理方案。3.学习物流企业争议处理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同企业争议处理的方法,了解企业处理争议的流程,结合本团队的技术优势和人脉优势,思考物流企业争议事件合理的解决方案。实践目标1.通过实践认知不同物流企业争议处理的法律类型和法律责任;2.通过实践培养团队精神,深化大局意识、协作意识、服务意识,协同合作,统一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保证企业高效率运营。PART.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 法学课堂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调解的意义调解的程序 法
18、学课堂-调解的意义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根据主持者的性质分类诉讼外的调解诉讼前的调解诉讼中的调解根据调解与诉讼的关系分类调解的主要形式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法院调解 法学课堂-调解的意义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调解的概念调解是在中立第三人的主持之下,遵循合法、自愿的原则,与争议双方当事人进行斡旋,促使当事人查清事实,分清责任,友好协商,自愿达成协议,使物流争议得以解决的方式。法学课堂-调解的意义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n有利于维护需要长久维护的合作关系和人际关系n有利于保守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降低双方关系的破坏和道德成本n调解的程序简单易行、灵活、低廉n经过当事人理性的协商,可
19、以一次性解决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争议和利益诉求,可能得到双赢的结果n根据需要,充分发挥非法律专家在争议解决中的作用,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的规范,达到情、理、法的融合调 解 的 意 义可以节约公共成本,合理利用司法资源、减轻法院压力维护公共体自治,改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预防和减少争议的发生促进司法改革,并成为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经验,促进新的规范、制度和机制的形成 法学课堂-调解的程序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调解的概述调解的时间根据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只要是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即可,至于是法院收到
20、当事人起诉状后或口头起诉后、尚未立案前,还是人民法院受理之后、移送业务庭审理之前,亦或是开庭审理前或者开庭审理后都可以进行调解。法学课堂-调解的程序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l 根据民诉法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对于当事人的起诉,人民法院认为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受理;认为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也应当在7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书。l 对于当事人起诉到法院的纠纷,法院决定适用调解的,在审查当事人提交的材料时,相对于立案标准应当放宽限制,即在当事人不符合法院的立案条件而符合调解的条件时法院仍应当适用调解程序。l 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可以申请司法确认。而对于法院依法进行了调解的纠纷
21、,双方当事人未能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虽然达成了调解协议但是马上又反悔的,人民法院此时仍然应该依法立案受理。l 然后按照“案件分流处理机制”进行调解。调解的程序 法学课堂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应届毕业生李某,2018年4月8日到A企业实习,A企业与李某签订了实习协议,说明实习期结束后,将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2018年6月底,李某正式从学校毕业,并口头要求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但A企业一直未回应。2018年10月13日,李某在未办理请假手续的情况下离开A企业,之后一直没有回用人单位上班。11月5日,A企业做出了关于解除李某的劳动关系的决定。与此同时,李某一直未领取9月、10月的工资。12月13日
22、,李某以劳动合同纠纷争议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1.A企业向李某支付2018年7月到2018年11月的双倍工资;2因A企业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所以提出解除劳动关系,要求A企业支付本人半个月的经济补偿金;3A企业支付本人9月、10月的工资。案例1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双方的劳动关系已经确立,但用人单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了劳动合同未能签订,而员工无故旷工,用人单位作出了关于解除员工劳动关系的决定,意味着用人单位承认与其建立了事实劳动关系,因此用人单位必须要支付用工之日起三十天外的双倍工资,以及9月、10月的工资。用人单位在本案例中进行调解的经过与采用的技巧如下:1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立即着手成
23、立协商调解小组,小组成员由3-5人组成为宜。(协商调解小组的组成,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自己企业内部组建,成员包括工会、人力资源部和用人部门或单位,由企业内部组建的条件,必须要具有熟悉劳动法律的专业人士;另一种就是聘请第三方专业人力资源公司的劳动法律顾问,与企业共同组建协商调解小组。从实践来看,后一种模式协商调解成功率比较高,其原因可使员工感觉具有公平性,增强信任感,容易平息和稳定员工激烈的冲动情绪。下文不再作详细解释。)在此案例中,立即着手成立调解小组:用人单位聘请第三方专业人力资源公司的劳动法律顾问为调解员,人力资源部主管配合,组成调解小组,负责本次纠纷的协商调解。2调解小组与用人单位沟
24、通,了解争议产生的原因,真实的情况以及事情的进展。首先,针对员工提出的仲裁要求,了解用人单位当初与员工签订的【案例解析】法学课堂04.任务二 物流争议的调解3与员工进行面谈。先以聊天的形式进行,问候员工的近况,不上班的原因,目的是了解员工的进行诉讼的动机,稳定员工的情绪、以及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事实情况,并在表明作为第三方中立的立场,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为其与用人单位进行正当利益的沟通,同时告知其应冷静、求财或求“气”的利弊得失、客观地分析事实情况。4在调解方的主持下,员工与用人单位达成调解,并签署调解协议:由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员工未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及9月、10月的工资。所以该案例给我
25、们的提示是:1合同签订要及时,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必须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2对于应届毕业生“先实习,后就业”的用工模式,一定要规范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适时跟踪,查缺补漏;3重视考勤制度的执行与请假操作规程;4提倡劳动合同个性化。实习协议和当初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原因。其次,了解员工离开公司有无办理请假手续,用人单位在员工离开岗位后有无采取有效方式发出任何催促上班的通知书。第三,了解用人单位决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的依据,用人单位有无相关旷工管理的规章制度。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首先,经过调查,如果用人单位当初并没有与员工李某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任何书面的证据证明向员工提交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