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历史-高中历史笔记(完整版).doc》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高中历史 笔记 完整版
- 资源描述:
-
1、PS:本资料由学生折扣购物平台-超值线报独家整理下载地址(复制网址用手机浏览器打开)https:/fir.im/b5zf新用户下载超值线报首单0元 ,想要什么学习资料都可以在里面挑选,第一单全免费。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7104834”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2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 每天都可以领取哟! 记不住领红包的号码 可以截个图保存到手机相册。天天领必修一课堂笔记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2、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清朝: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1、早期的政治制度:(1)夏朝:启继位后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2)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是商朝政治的两大特点(3)西周:武王伐纣,在河南牧野之战中击败商朝,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之后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A含义: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子
3、弟和功臣,使他们成为一方诸侯的制度B对象:王族(又叫姬姓贵族,如晋国、燕国、鲁国)、功臣(如齐国)、先代贵族(如宋国)C核心:分封土地和人口D权力:在诸侯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任免官吏、征收赋税、制定法律、召集军队等)E义务:政治上服从,经济上定期纳贡,军事上提供军赋和力役,保卫周天子安全F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扩大了周朝疆域。但地方权力过大,却导致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G发展过程:确立并成熟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趋于瓦解宗法制(“人道亲亲也”)A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B核心:嫡长子继承制(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C特点:注重血缘宗族关系、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按照嫡长
4、子继承制的原则分配政治权力、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D结果: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等级制度E影响:对古代社会而言:维持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与团结,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地位对现代社会而言:宗法制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形成民族凝聚力。但它过分强调尊卑等级和血缘亲疏,与我们现在倡导民主平等相违背。F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实施法则。2、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如商朝的占卜)(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贵族政治)(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分权)二、秦朝以来的专制主
5、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最基本的政治制度)1、含义:专制主义又叫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是中央管理地方的一种模式。2、基本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3、演变过程(重要)(1)第一部分: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皇帝制度由来:嬴政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和五帝。发展过程:秦朝确立、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达到鼎盛、临时约法正式废除。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产生(天下事无论小大皆决于上)。地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A秦朝:实行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名称职责: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批阅奏章、太尉主管军事
6、九卿: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宗正主管皇室事务、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太仆主管宫廷车马、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卫尉主管宫门屯卫、廷尉主管司法、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此外还有地位与之相当的主管京畿治安的中尉和主管宫廷工程建设的将作少府)特点:各司其职、互相制约、均由皇帝任免调动前提:秦朝“大一统”政体的形成过程:灭六国(1)时间:BC230年BC221年(2)条件:A商鞅变法壮大了秦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为统一奠定了基础。B战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融合的加强为统一准备了条件。C秦王嬴政个人的雄才伟略。D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人民渴望统一。(3)过程:韩赵魏楚燕齐、先易后
7、难、远交近攻、离间计等(结合地图)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和直道A概念:匈奴是秦汉时期活跃于北方的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奴隶制政权。秦长城是连接秦燕赵长城基础上形成的。直道是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连接首都咸阳与九原(结合地图)B目的:抵御匈奴民族的南下(西起临洮,东至辽东)C评价:长城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匈奴民族的南侵,有利于中原地区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生产力的发展。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她并没有真正起到抵御匈奴的作用,反而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南征岭南,修建灵渠A地点: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的两广地区。(百越民族)灵渠位于广西兴安。B目的:为平定岭南服
8、务C时间:灭六国后,公元前214年D作用:灵渠的修建第一次沟通了湘江和漓江,间接地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后在岭南地区设南海、桂林、象郡,这是岭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开端。平定西南夷:云贵高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影响:扩大了帝国的规模与版图,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三省六部制名称职责: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特点: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不统领。互相制约,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注意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 影响:一方面三省之间互相合作,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另一方面,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汉朝:汉初,
9、汉承秦制,丞相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汉武帝时开始削弱相权:如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低微士人、设立“中朝”决策机构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后期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身份等同于丞相D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即在皇帝下面设立中书门下(俗称政事堂),职务相当于宰相,另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分割丞相的行政权、军事权和财政权。内阁制度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缠身。特点:内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助理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的正式机构,其职权范围也始终不明朗,并受司礼监太监的牵制(明后期内阁地位较高)比较:西方的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是民主的象征。中国的内阁是皇帝的助理机构,是君主
10、专制的产物。E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军机处原因:最初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后为强化皇权的需要特点:(1)军机处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依样画葫芦)(2)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标志着皇权得到空前强化。F清朝: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总结: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即君主专制。(2)第二部分:地方管理制度的演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郡县制时间:春秋战国已经出现,秦朝推广到全国设置: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郡设
11、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郡下设县,和县同级的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叫道。县下设乡,乡下设里和亭。特点: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意义: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A秦朝: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B汉朝:汉承秦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被汉武帝废除,汉末州、郡、县(州设立于汉武帝时期,起初为监察机构,汉末正式演变成行政机构)C唐朝:道、州、县D宋朝:路、州、县E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时间:元朝创立,沿用至今设置:全国设10个行省(我省隶属江浙行省),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另有中书省辖地(首都大都一带)、宣
12、政院辖地(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中央节制行省的措施:行省民政要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必须呈报枢密院没有中央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行省官员要定期向皇帝述职实行省官互迁制度设置监察机构进行监督意义: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当今的地方行政设置产生了影响。F清朝的边疆政策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如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主要机构:理藩院特点:因地制宜(如康熙帝采取武力平定三藩和噶尔丹叛乱,收复台湾;
13、雍正帝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改土归流;乾隆帝欢迎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影响:清朝的边疆政策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基础,推动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总结: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即中央集权。(3)第三部分: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A设置:秦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汉朝: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汉武帝在全国设立13个监察区域,各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唐朝:御史台;宋朝:提点刑狱司、通判;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清朝:都察院B影响:监察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14、。但从本质上讲,监察体制是专制制度的体现,实际效能必然有限。(4)第四部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A世官制:(龙生龙,凤生凤)时间:先秦时期特点: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世袭产生、注重血缘关系B察举制:(举孝廉)含义:由官吏查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最后由中央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时间:两汉时期,汉武帝创立特点:注重德才兼备演变:魏晋时期演变为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九品中正制时间:魏晋时期内容:地方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区分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依据。危害:容易造成世家大族垄断官场,而出生卑微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做大官的现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贵族)C科举制:(学而优则仕)含义:通
15、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注重考试成绩)发展过程:隋朝创立:隋文帝开始分科取士,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朝完善:唐太宗提高进士科的地位,武则天首创武举、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科考宋朝改革:形成乡试、省试、殿试三级科举制度明朝僵化: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内容限定在四书五经(南宋朱熹后)清末废除:1905年废除作用: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明清八股取士不利于培养具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是文化专制的体现综上所述:秦朝以来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
16、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注意与早期比较)4、影响:(1)积极性:对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分裂势力,抵御外来侵略,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2)局限性: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压制了反封建思想对社会的改造,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进步,使中国以封闭保守的的姿态走向近代社会。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 列强侵华1、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的过程:(1)1840184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更大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
17、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危机四伏。B条约:南京条约 时间:1842年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危害: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从此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赔款加剧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总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政治上,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中国经济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
18、场思想上,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社会生活上,西装、西餐、洋房等西方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中国南京条约附件时间:1844年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内容:列强又在中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租地居住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军舰巡查贸易权、自由传教等特权。危害: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租地居住权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进一步破坏了贸易主权、军舰巡查贸易权破坏了领海主权。(2)18561860,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3)18831885,法国发动中法战争,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4)1894189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
19、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A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迅速上升B条约:马关条约 时间:1895年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危害:割地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台湾从此成为日本殖民地直至抗战胜利。赔款加剧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通商进一步破坏了贸易主权,同时也使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长江上游和内陆地区;开厂对中国的民族工业来说是个致命打击。总之,它大大加深
20、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如何理解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的重大影响政治上,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同时之后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经济上,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进入资本输出阶段,同时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提供了条件。思想上,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相继展开,促进人们思想解放(5)19001901,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A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结合课本27页图片)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原因:忙于美西战争,错过了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时机。(1899年提出)实质: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
21、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影响:有利于列强在华的进一步扩张,形成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B条约:辛丑条约时间:1901年内容: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危害:请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2、列强侵华的方式:(1)军事侵略:如发动六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2)经济侵略:甲午战前商品输出为主,如倾销商品;甲午战后资本输出为主,如开厂。(3)政治侵略:如
22、签订不平等条约、扶植代理人、建立伪政权。(4)文化侵略:如传教、奴化教育。3、列强侵华的影响:(1)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与破坏。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严重毁坏了中华文明遗产,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列强侵华客观上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唤醒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意识。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时间:1841年(鸦片战争期间),广州三元里(2)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