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师全册教案合集(word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师全册教案合集(word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ord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名师 教案 word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名师教案【word版】 第一单元探索中华文明之光教学设想设计理念本单元的教学任务定位是学习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的精彩片段,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本单元文本教学的组织实施,建议采用以下策略:1.教师强调积累文言字词句,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人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在诵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以文本为依托,以选文的字词句为依据,鼓励学生立足于课堂获得丰富简练的文言文词汇,落实文言知识、专有名词、文化常识等,为学生创造理解欣
2、赏古人智慧的场景,让学生切身感受文言文的魅力。2.教师加强拓展课外相关文言文本阅读,帮助形成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文言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课外文言文本的阅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外文本的选择,让学生形成文本之间的比较,进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形成学生的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能力以及审视中国古代文言文本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力。3.学生简单了解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思想,并结合时代特点思考今天学习这些传统思想的意义,把握古人说理的方式以及史传文写人生动、叙事传神的特点。本单元选文分为诸子散文和史传文,各具特色。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
3、师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诸子散文重在思想的特色,一方面帮助学生把握史传文重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叙事生动传神的特点。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孔子、孟子、庄子其人其事,初步知晓阐释其主要思想的著作内涵;掌握本单元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采用分角色、男女生比赛、小组竞赛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知文本中不同人物的个性和志趣,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征。3.学生理解儒家、道家的政治思想,联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诸子散文和史传文不同的语言表达特点,以及丰富的文学常识
4、;掌握史传文叙事写人的曲折生动的方法。 2.学生理解孔子的政治主张以及“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总结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具体措施;学习孟子的论证技巧和说理方法,重点掌握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结合现实生活发掘“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从中领悟庄子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掌握古人说理的方法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3.教师以学习古代传统文化为契机丰富高中生的精神修养,利用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道德实践来提升高中生的精神境界,培养他们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难点1.学生学习文本中的论证技巧和说理方法,力求学以致用。2.学生领悟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丰
5、富内涵,提升精神境界。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合作、探究。教学课时 16课时: 1.第一课:群文教学设计,共7课时。 2.第二课:单篇教学设计,共2课时。 3.第三课:单篇教学设计,共4课时。 4.综合学习活动,共1课时。 5.作文指导,共2课时。(单元教学设想:陈春明)教学设计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掌握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和句式。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体会儒家、道家不同的理想境界。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借鉴诸子散文在刻画形象、具体说理方面的写作方法。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领略先秦儒家、道家的智慧。
6、教学重点 学生学习文本解读方法并在写作中借鉴使用。 教学难点 感受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和庄子代表的道家的不同观点及其魅力。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朗读法、综合性学习法。教学课时 7课时。第一讲教学内容 精读示范,师生合作探究学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人物的个性和志趣,学会从人物对话中比较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赏析文章对孔子师徒语气、表情、动作的精
7、彩描写;想象品味“沂水春风图”所传达的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图景。文化传承与理解学生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和高超的教育艺术;联系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重点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知人物的个性和志趣,学会从人物对话中比较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从“吾与点”出发探讨孔子的志向,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话论语1.导入新课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观点的一部儒家经典。古人曾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们初中时我们曾学习了论语十二章,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的一
8、章,也是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读这篇文章,进一步了解、探究儒家思想。2.文学常识(1)孔子其人孔子(前 551 年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轻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
9、作。(2)论语其书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3)文章题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篇,标题为后人所加。“侍坐”意即“在尊长旁边陪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都是孔子
10、的学生,他们年龄不同,性格也各有差异。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即文中的“由”,当时约51岁。子路很勇敢,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79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临危不惧,冒死冲进卫国国都救援孔悝, 在混战中被杀。曾晳,名点,字皙,即文中的“点”当时约39岁。他的儿子曾参也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后人尊称为“曾子”。平时所说的“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就是曾参所著。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文中的“求”,当时约31岁。冉有身怀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公西华,姓公西,名赤
11、,字子华,即文中的“赤”,当时约18岁。据论语记载,他衣冠整齐,生活从来不马虎,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擅长辞令,应对得体。孔子说他“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他可做一个很好的外交官。二、初读文章通大意1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或录音)范读一遍课文,听的过程中用红笔将生僻字的读音标注在课本上。特别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曾晳(x) 哂(shn)舞雩(y)铿(kng)尔小相(xing)比(b)及冠(gun)者喟(ku)然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中哪句话提示了全文的内容?(1)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生动地再现了孔子和学生一起畅谈理想的情形。(2)提示信息: “亦各言其志也!”
12、(第10段)“亦各言其志也已矣!”(第14段)3.小组讨论: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1)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写孔子询问学生的志向。孔子问志第二部分(第212段):写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述说自己的志向以及孔子的态度。弟子述志第三部分(第1316段):写孔子对四人志向的评价。孔子评志(2)小结:询问志向述说志向评价志向,全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层次清晰,主旨鲜明,这是本文的写作技巧之一。三、小组合作解文句1.小组合作,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用法。 【如】(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如:如果。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 (3)宗庙之事,如会同。
13、 如:或者。 【方】(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方:计算面积的单位,纵横各一里。(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方:正道,指是非准则。【与】(1)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与:同意。 (2)唯求则非邦也与? 与:语气助词。 【乎】(1)吾一日长乎尔。 (2)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明确:这四个句子中的“乎”都相当于“于”,可翻译成比、在。 【尔】(1)子路率尔而对曰。 (2)鼓瑟希,铿尔。 明确:这两个句子中的“尔”是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后,相当于“然”。【词类活用】(1)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甫:名词作动词,穿着礼服,戴着帽子。 (2)鼓瑟希,铿
14、尔。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 (3)三子者出,曾皙后。 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 (4)浴乎沂,风乎舞雩。 风:名词作动词,吹风。2.小组合作,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子顺序和现代汉语不同。(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引导: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忌不自信。 (3)何厌之有? (4)何陋之有? 小结:宾语前置的三中类型(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 四、角色朗读评人物1.分角色朗诵课文: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六组,其中五组学生
15、分别担当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和孔子,剩余一组学生进行观察评价。2.进入情境,有感情地分角色上台表演。表演时可将每个角色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出来,用白话文的方式叙述。3.表演过后,第六组同学对前五组同学的表现分别作出评价,从内容和表演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如:翻译是否到位准确,表演时每个角色的情绪是否到位等。4.针对刚刚的表演自由讨论:四人的志向分别是什么?性格又分别有哪些特征?请从文中找出依据,并按照他们发言的顺序评价。(1)子路:有抱负,自信,却失之鲁莽、轻率。依据: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远大,才能卓绝,直率、信心十足。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子路也有
16、其弱点: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率尔而对”这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不谦让的一面。(2)冉有:谨慎小心,谦虚退让。依据:冉有是在孔子指名发言后才开口的。此前子路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一个小国,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有抱负,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态度谦逊,说话很有分寸。(3)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依据: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后才述志的。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道:“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
17、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才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特点。(4)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依据:在老师问到别的同学的志向时,他正在弹瑟。当老师问到他时,他“鼓瑟希”“舍瑟而作”,表现其从容有礼。前边三人谈的是安邦定国的大事,唯独他讲得是玩乐,表现其淡泊功名的态度。五、品读评志解孔子1.孔子在听完弟子言志后,分别给予了怎样的反应?小组讨论,由扮演孔子的小组作答,其他小组补充。(1)对子路:哂之。孔子并没有否定子路治理“千乘之国”的才能,但他认为子路的谈话的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礼”
18、以笑代责,既是善意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从中能看到孔子对学生怎么样呢?(爱护、尊重)(2)对冉有:叹之。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才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为何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所以,孔子虽然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其是不满意的。(3)对公西华:惜之。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孔子认为公西华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的能力。(4)对曾皙:与之。曾点的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
19、,是一个人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2.思考探究:从表面上看曾皙并没有从正面回答志向的问题,只是描绘了一幅和谐融洽的春乐图,可孔子却“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为什么单单赞同曾皙的回答呢?(提供背景资料,师生共同讨论)明确:(1)当时社会动乱,孔子称之为“礼崩乐坏”的时代,因而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为国以礼”。曾点的志向突显孔子礼乐治国的最高境界,故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2)曾皙的这段话,表达了隐士的生活景象,可能隐约触动了孔子周游列国屡遭失败、心力交瘁而想过平静无为的生活的想法。因此,曾皙的话不仅是显己志,也是对孔子心灵的折射。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
20、析孔子的形象。(1)作为人师,孔子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和诱导弟子。这虽然是一次日常谈话,但他却利用这样一个气氛非常和谐愉快、师生关系非常融洽的机会,了解学生的志向,对学生进行为人处世的教育。(2)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景象正是他所渴望和追求的。可以说,儒家学派的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精神和孔子的“礼治”“仁政”“教化”的政治理想,集中地体现在曾皙的志向中。 六、效法前贤树己志1.课文总结每一个人物,风采不同,子路的直率,冉有的谨慎,公西华的少年风采
21、,曾皙的洒脱、孔子的睿智。这些,都隐含在他们的“言”和“行”里,听言,能知其心,观行,能晓其人。在他们的各不相同中,我们又读到了很多共同的东西。无论是风华正茂的公西华,还是年过半百的子路;无论是谨小慎微的冉有,还是潇洒出尘的曾皙,他们怀揣的都是一颗滚烫的救世之心,怀揣的是重构人间秩序的政治理想,他们永远热情洋溢,并随时准备启程去为自己的理想奔忙。他们胸怀天下,他们希望强国富民、天下大治;他们的理想,不是一己的显达,不是一己的安稳。正是他们,开启了中国读书人兼济天下的追寻之路。2.课后作业通过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孔子及其四位弟子的志向。纵观古今,很多仁人志士都曾在年轻时候立下过志向,比如:杜甫心
22、存“致君尧舜上”的志向,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袁隆平立志让全球无冻馁之人那么你的志向是什么?请同学们写一写自己的志向。下一节课,我们也像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样,“言志、评志”。3.课堂总结美国作家威尔杜兰特曾经说过:我很羡慕中国的儒生他们被要求记住孔子的每一句话,因为我发现他的每一句话都深刻而精当。有时我认为如果这些格言在我记忆中沉淀20年,我或许会变得心态平和、举止庄重、思绪沉稳、个性深沉、彬彬有礼,这些我能在中国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身上找到。(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今天我们读论语,就是要让儒家思想文化沉淀到你的记忆里,在三年、五年或八年之后,人们将告诉你:你的骨子里流淌着心态平和、彬彬有
23、礼的中国智慧;面对自己的人生,我们既积极奋斗、努力进取,又能怀有顺其自然的平和心态,让自己活得从容而坦荡。附:板书设计第二讲教学内容 精读示范,师生合作探究学习齐桓晋文之事。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了解孟子其人其书及其思想主张;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学习孟子的论证技巧和说理方法,重点掌握比喻在文章中的运用和重要作用。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欣赏孟子散文的主要艺术特色:汪洋恣肆的论辩风格,明白晓畅的语言,贴切的比喻,精致工巧的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