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旧教材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任务群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2023 教材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任务 实用 文本 阅读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任 务 群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语 文文2023内 容 索 引第一步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第二步典题回顾与盲点排查第三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第四步新题模拟与变式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会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二轮复习要特别重视整体阅读,能根据不同材料的文体性质与材料出处,锁定每则材料的中心或侧重点,进而提取出共同话题,并弄清材料与话题、材料与材料间的关系。注意在筛选信息和归纳整合上下功夫,善于从核心内容和逻辑层面梳理整合,既要避免遗漏答案要点,又要防止主次不分、过度答题。第一步知识梳理与能力整合第一步知识梳
2、理与能力整合第二步典题回顾与盲点排查第二步典题回顾与盲点排查经典试题回顾经典试题回顾(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材料一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是什么人最先在文献上发表的呢?是中国人。西汉人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指出“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这比西方早了1 000多年。可是在其后的古文献中,却没有人去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开普勒出于对几何、对称的兴趣,写了一本小书专门来研究雪花为何是六瓣的,尽管他当时所掌握的知识是不足以解释其成因的,但是,他这个方向是很有意思的。(摘编自杨振宁对称与物理)材料二17世纪初,雪花吸引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眼光。当穿过布拉格的一座大桥时,
3、他注意到落在衣服上的一片雪花,并因此思考它六角形的几何形状。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因为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原因只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进而,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显微镜发明之后,雪花成了大受欢迎的观察对象。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出版的显微术一书中,展现了他借助显微镜画出的雪花图片,并对雪花晶体结构进行了阐述,这被看作是人类首次具体记录雪花的形态。(摘编自尹传红由雪引发的科学实验)材料三雪晶会根据其形成的云层中的温度和过饱和度的不同而生成不同的形状,在一些温度范围内雪晶呈柱状,在另一些温度范围内则呈板状。随着过饱和度的升高,雪晶变得越来
4、越大,形状也越来越复杂。雪晶的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在-2左右时呈板状,在-5左右时呈柱状,在-15左右时又呈板状,在低于-25时呈柱状或板状。雪晶的结构更多地取决于过饱和度,即取决于生成速度:当湿度高时,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而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随着温度的下降,雪晶的形状会在板状和柱状之间来回变化好几次,而且变化很大:在几度温差范围内,雪晶会从又细又长的针状晶体(-5)变为薄而平的板状晶体(-15)。雪晶形态图(摘编自肯尼思利布雷希特冰的形态发生:雪晶中的物理学)1.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3分)答案 B解析 材料三中提到“当湿度高时
5、,快速生成的柱状晶体会变成轻软的针状晶体”,能体现这种变化的只有A、B两项。再根据材料三“当湿度高时”“六角形板状晶体会变成星状的枝蔓晶体”可知,A项将六角形板状晶体与星状的枝蔓晶体放反了,可排除。故选B项。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韩诗外传中“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是世界上最早的表述。B.开普勒思考雪花是六瓣的原因,只是出于对几何和对称的兴趣,因此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C.开普勒认为雪花呈六角形与水汽无关,原因可能存在于某种机制中,但是受到当时的知识限制,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D.雪晶
6、的具体形状是受到温度和过饱和度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基本形状主要取决于温度,过饱和度则会影响雪晶结构的复杂性。答案 D解析 A项,“关于雪花具有对称的六角形结构这一事实”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雪花是六瓣的这一事实”。B项,“他的研究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得出可信的结论”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开普勒对雪花形状形成原因的思考未停留在“材质”上,而是对其机制进行了猜想,这对未来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强加因果,“因此”前后并不存在因果关系。C项,“与水汽无关”错误,根据材料二可知,开普勒只是依据“水汽是无形且流动的”,断定研究雪花形状形成的原因不能通过“材质”寻找;“可能存在”错误,材料二说的是“只能存在
7、”;“他没有再对此机制作出解释”错误,材料二交代“他猜想这个机制可能是冰球的有序堆积过程”。3.开普勒关于雪花的思考对科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请简要说明。(6分)答案 意义:开普勒发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能够促使更多的科学家去探寻雪花的奥秘,这些研究可以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启示: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并尝试利用专业知识去解释问题;应该透过现象去探寻事物的本质。考情解码考情解码 文本选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文多为最新的工农业建设、科技成果、文明文化发展等弘扬时代主旋律的材料,以主流报刊新闻和报告为主。2022年全国甲卷选用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相关材料,可谓呼应时代主旋律的典范之举
8、。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通常由三到四则材料组成,其中会涉及不同类型的图表,前几年的选项梳理流程图题型恢复考查。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全国卷考查了访谈,继2021年全国甲卷之后,2022年全国乙卷又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考查科普文,反映出命题人对科普文的重视。题型特点题型、分值稳定,两道选择题一考“理解和分析”能力,一考“概括和分析”能力,且常与图表解读相结合。简答题以考查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为主,其次为内容观点的分析评价和材料的比较,有时也考查文体的表现手法和文本探究。学情分析在一轮复习中,考生往往暴露出以下问题:(1)缺乏快速把握多文本异同的能力;(2)读文不透彻,抓不住重要信息和关键词句;(3)理
9、解平面化、碎片化,难以形成整体认识;(4)信息整合和转化能力不足;(5)解答选择题时“读选项”和“比对原文”意识不足;(6)简答题或要点缺失,或缺乏概括整合;(7)对相关信息缺乏整合或转化,一味摘抄原文;(8)过度答题。一轮盲点排查一轮盲点排查(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材料一利用杂种优势以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突出成就之一。植物雄性不育性的发现和利用,使不少两性花植物,如高粱、向日葵、甜菜等的杂种优势能广泛应用于生产。近年来,我国的杂交水稻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摘编自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材料
10、二遗传育种学界对水稻这一严格自花授粉作物具有杂种优势现象普遍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袁隆平根据自己对水稻的长期观察,经过与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现象的比较后,对水稻无杂种优势的观念提出了疑问。袁隆平于1964年正式开始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两年后终于发现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根据高粱、玉米杂种优势利用的成功经验,他将这种杂交思路用于水稻物种上,由此提出了“三系法”籼稻杂交路线。所谓三系杂交水稻是指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育种。不育系为生产大量杂交种子提供了可能性,借助保持系来繁殖不育系,用恢复系给不育系授粉来生产育性恢复且有优势的杂交稻。从“三系法”的操作程序上讲,成功的关键首先是要找到合适
11、的不育系材料。在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与亲本的亲缘关系呈正相关,即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远,后代产生变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育性状就越明显。于是一切都变得清晰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的稻株,而在这些稻株中,野生稻或野生稻中的不育株作为亲本则是最为理想的,它极有可能突破此前不育系选育的难关。“远缘杂交”技术路线的确立,是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迈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随着雄性不育野生稻(野败)在海南的发现,“远缘杂交”的技术路线得到证明,它不仅正确而且完全可以实现。(摘编自雷毅科学研究中的创
12、造性思维与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杂交水稻为例)材料三由于杂交水稻不同熟期组合的出现,全国各地涌现出各种与杂交水稻种植相配套的新型种植模式。湖南、浙江、广东、广西、江苏、湖北等省区以种植杂交水稻为主,发展麦类与一季杂交稻,双季杂交稻,玉米与杂交稻等多种模式。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促进了粮食、食用油和多种经济作物的经营发展,而且培育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推广杂交水稻,还促使中低产稻田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杂交水稻分蘖力强,根系发达,吸收力好,秆粗叶茂,株型好,光能转化效率高,这使中低产稻田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与高产稻田产量的差
13、距大大缩小。摘编自李晏军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发展研究(19642010)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答案 C解析 C项,“突破”“亲本的亲缘关系过远的难关”错。材料二说的是“袁隆平终于认识到,后代不育性状的不理想是亲本的亲缘关系太近造成的”,可见“野败的发现”突破的是亲本的亲缘关系过近的难关。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隆平在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探索实践时,并没有盲从学界的权威理论,而是将杂交水稻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口。B.不育系材料的选育是三系配套育种技术能否实现的关键,理清这一研究思路后,袁隆平开始了寻找地理远缘或遗传远缘稻株的工
14、作。C.亲本的亲缘关系越近,后代的不育性状就越不理想,这是袁隆平在认真总结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才认识到的。D.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这些新型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的复种指数,还培育了地力。答案 D解析“杂交水稻的推广正好与全国各地涌现出的新型种植模式相配套”错,根据材料三第一句可知,“杂交水稻的推广”是新型种植模式涌现的前提。3.杂交水稻培育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答案 促进了粮食增产,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提供了杂交水稻的技术范式,推动了遗传育种学的学科发展;推广了新型的种植模式,改变了农民对中低产稻田的种植评估观念。第三步重难攻
15、坚与热考突破第三步重难攻坚与热考突破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一任务一 选择题选择题练就一双慧眼练就一双慧眼,识破信息迷雾识破信息迷雾两道选择题分别从“理解”和“概括”的角度考查对文本重要信息的准确感知和把握能力,命题方式和设误类型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第1、3两题相似。但是,这类题目涉及的文本更多样和复杂,选项包含的信息量更大,导致很多考生陷入信息迷雾中而误选。二轮复习要做到:(1)提升快速解读多则文本和复杂文本的能力;(2)强化选项把握能力和定位复杂信息的能力;(3)高效率地运用题文比对方法,并提高答案验证能力。任务一 任务二 典题语境典题语境(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
16、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在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基础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不仅成功解决了近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且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显著提升,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任务一 任务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图1:中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17、(19962018年)任务一 任务二 图2:2017年三大谷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对比 任务一 任务二 图3:中国粮食总产量(19962018年)(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任务一 任务二 材料二山东省临朐县是一个有着90多万人口和近90万亩耕地的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山区丘陵面积较大,而且地形错综复杂,起伏多变,成百上千亩集中连片且开阔平坦的农田很少见,加之农田基础设施落后,从自然村落到田间地头的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交通极其不便。用乡亲们的话说:“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耕地就像百衲衣,一顶苇笠也能盖一块地。”近年来,临朐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时,立足山区实际,把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
18、不配套等问题作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建设,着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十三五”以来,全县共改造中低产田3.7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摘编自张正瑜等山东临朐立足山区实际科学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任务一 任务二 材料三近几年,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6个村小组前前后后共修建了逾11公里的水泥路,95%的水塘进行了清淤处理,建成了3.2公里高标准农田沟渠。过去,江下村因土地贫瘠,一直没有找到产业发展的好路子,祖辈守着一亩三分地种水稻及常规农作物,产量较低的“斗笠田”随处可见。为改变现状,村干部主动为江下村争取
19、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引进种粮大户盘活荒地。作为高标准农田的“集成模块”,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江下村大显身手粮食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逐步提高智能作业的精准度和覆盖率去年11月,江下村2 168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始动工,项目如今已全部完成。现在村里的耕地质量普遍提升两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高标准农田已成为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实现贫困群众稳步脱贫的有力引擎。(摘编自李慧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光明日报2020年12月24日)任务一 任务二 图解文本图解文本提纲挈领读文章 任务一 任务二 易错点易错点1选项选项“理解理解”不细致不细致,比对原文粗
20、疏比对原文粗疏实用类文本阅读理解分析题的选项比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项要长很多,信息量很大,选项内容往往涉及整则材料甚至多则材料的多个要素;选项对原文信息大多都作了变形转述或跳跃性组合,同时对文本相关信息作出“分析”和推导。所以,解答这类题目,考生不仅要在文本中找全比对区域,甚至是某一细节某一数字,还要正确“理解”材料,作出合乎材料意图的“分析”判断,否则,就容易导致误判。任务一 任务二 【例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显著提高,2010年开始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 000公斤,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B.2017年我国稻谷、
21、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C.20032015年,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势头,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越走越稳健,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D.从2015年起,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 000万吨以上水平,这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一 任务二 答案 B解析“明显高于”说法不当,根据材料一图2的数据,玉米的产量刚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可见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强加因果,我国主要粮食产量有所提升与“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任务一 任务二 考生答案D错因分
22、析本题考查对三个图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不但要准确读懂图表的相关内容尤其是数据,还要理解数据所反映出的问题。D项涉及“2015年”“连续四年”“65 000”三个数据,可判断无误;考生不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连续四年增长不明显),以致认为“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表述错误,导致误选。任务一 任务二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答题时需要读懂材料(特别是图表),抓住关键性句子和核心概念,思考其内涵、外延,从内涵层面上作出合理解读。在作比对时,要注意以下步骤: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一 任务二 换个题目再练练换个题目再练练(原创)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
2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从每公顷4 500公斤增长到5 000公斤用了十多年时间,而从5 000公斤增长到5 500公斤只用了六年时间。B.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的年总产量一度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直到2008年才明显超过1996年的水平。C.作为山区农业大县,临朐县立足自身实际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解决地块零散、水电路不配套等问题,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D.江下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较低,村里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提升了耕地质量,提高了粮食产能。任务一 任务二 答案 C解析 C项,“实现了粮食稳产高产”不准确,原文是“为粮食稳产增产夯实了基础”。任务一 任务二 易错点易错点
24、2读图不得要领读图不得要领,难以走出信息迷宫难以走出信息迷宫图表是传递信息的直观、快捷手段,所以“读图能力”与“读文能力”同等重要。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经常涉及各类图表,除了在文本中出现常见的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统计表以外,第一个选择题选项还常以流程图(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文本内容。很多考生由于不善读图、粗心大意而失分。任务一 任务二 【例2】(2019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以信息化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创造具有感知储存能力、学习判断能力的智能设备、智能控制系统等,扩展、延伸工程建设者的感知能力、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及作业能力,
25、将机器智能与人类智慧紧密结合,形成人机一体化智能建造系统,使工程建设更为安全。智能建造平台由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组成。感知层是基础,借助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采集各类数据信息,类似人的眼睛等感官;网络层利用光纤通信网等技术,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数据信息传输至数据层,类似人体神经系统;数据层中存储着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源,借助数据库、云存储等智能存储手段,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存储和共享;应用支撑层是运算中心,类似于大脑,实现数据融合,最终在应用层形成各种智能控制系统,辅助工程建设者进行决策。(摘编自林鸣等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智能建造探索与实践)任务一 任务二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