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诊断学-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诊断 临床 常用 生物化学 检测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七章第七章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P37712本章简述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本章简述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n血糖及其代谢物血糖及其代谢物n血清脂质和脂蛋白血清脂质和脂蛋白n血清电解质血清电解质n心肌酶心肌酶、心肌蛋白心肌蛋白n血清铁及其代谢物血清铁及其代谢物n甲状腺功能检测甲状腺功能检测这些检测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观察这些检测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病情和判断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3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u掌握掌握血糖检测、糖耐量试验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血糖检测、糖耐量试验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u掌握掌握血清电解质检测的
2、临床意义及血钾、血钠、血氯血清电解质检测的临床意义及血钾、血钠、血氯的参考值。的参考值。u掌握掌握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心肌蛋白的检查项目和临床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心肌蛋白的检查项目和临床意义。意义。熟悉熟悉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胰岛素释放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参考值及参考值熟悉熟悉血脂和脂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铁及其代谢血脂和脂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检测意义;甲状腺功能检测意义。物检测意义;甲状腺功能检测意义。了解了解C C肽检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肽检测的应用及临床意义。4第一节第一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5血血糖糖食物糖食物糖
3、 消化消化吸收吸收 肝糖原肝糖原 分解分解 非糖物质非糖物质 糖异生糖异生 氧化氧化分解分解 COCO2 2+H+H2 2O+O+能量能量 糖原合成糖原合成 肝(肌)糖原肝(肌)糖原 磷酸戊糖途径等磷酸戊糖途径等 其它糖其它糖 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脂类、氨基酸合成代谢 脂肪、氨基酸脂肪、氨基酸 血糖大于血糖大于肾糖阈肾糖阈 尿糖尿糖 6n 7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n空腹血糖检测空腹血糖检测n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n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血清胰岛素和胰岛素释放试验n血清血清C C肽检测肽检测n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8一、空腹血糖检测一、空腹血糖检测n血糖
4、主要指血液中的血糖主要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葡萄糖。n空腹血糖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asting blood glucose,FBGFBG)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是诊断糖代谢紊乱的最常用、最重要的指标 以以空腹血浆葡萄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FPG)检测较为方便,结果也最可靠。)检测较为方便,结果也最可靠。是指至少是指至少8h8h内不摄入含热量食物后测定的血浆葡萄糖。内不摄入含热量食物后测定的血浆葡萄糖。nFBGFBG易受肝功、内分泌激素、神经激素、抗凝剂等多种因易受肝功、内分泌激素、神经激素、抗凝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素的影响9【参考值参考值】葡萄糖氧
5、化酶法葡萄糖氧化酶法 3.93.96.1 mmol/L6.1 mmol/L10不同样本的葡萄糖浓度参考值不同样本的葡萄糖浓度参考值 标本标本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浓度(mmol/Lmmol/L)葡萄糖浓度葡萄糖浓度 (mg/dlmg/dl)血浆血浆/血清血清 成人成人 小孩小孩 早产新生儿早产新生儿 足月新生儿足月新生儿 成人全血成人全血脑脊液脑脊液尿尿(24h)(24h)3.93.96.16.13.53.55.65.61.11.13.33.31.71.73.33.33.53.55.35.32.22.23.93.9(相当于血浆值的(相当于血浆值的60%60%)0.10.10.80.8 70 701
6、10110 60 60100100 20 206060 30 306060 65 659595 40 407070 1 1151511【临床意义临床意义】n诊断诊断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依据的主要依据n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判断糖尿病病情和控制程度的主要指标n诊断低血糖症的主要依据诊断低血糖症的主要依据12 糖尿病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和和)胰岛素作用胰岛素作用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低下而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症。13n 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一种慢性、复杂的代谢紊
7、乱性疾病。n以高血糖症为基本生化特点,以高血糖症为基本生化特点,n同时伴有糖、脂类、蛋白质、水、电解质和酸同时伴有糖、脂类、蛋白质、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碱平衡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症。n一种家族性疾病;一种家族性疾病;n我国发病率:我国发病率:8080年年1%1%,9494年年 2.5%2.5%,9696年年 3.21%3.21%,20102010年年9.7%9.7%。n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后的第三大疾病。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后的第三大疾病。14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糖糖尿尿病病人人数数 (百(百 万)万)Diabetes Care 19
8、98;21(9):1414-143115典型症状典型症状 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多食、多尿、多饮、体重减轻。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1.1.胰腺胰腺B B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 2.2.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机体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抵抗 两种机制可以共存于同一患者,有时很难鉴别哪两种机制可以共存于同一患者,有时很难鉴别哪一个是原发性病因一个是原发性病因。分型分型 169 1718 1 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主要为免疫介导糖尿病主要为免疫介导糖尿病1 1)病因:由于胰岛)病因:由于胰岛B B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害,引起胰岛素的绝对不足,且具有酮症酸中毒
9、倾向。素的绝对不足,且具有酮症酸中毒倾向。导致导致1 1型糖尿病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与病人的型糖尿病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与病人的基基因易感性因易感性及及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有关。有关。19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病,与多基因遗传病,与HLAHLA有很强关联性。有很强关联性。自身免疫:自身免疫:T 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存在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多种自身抗体。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对胰岛细胞的破坏。病毒感染、化学物质对胰岛细胞的破坏。20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典型病例常见于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典型病例常见于 青少年。占青少年。占5%-10%5%-
10、10%。起病较急。起病较急。血浆胰岛素及血浆胰岛素及C C肽含量低,肽含量低,糖耐量曲线糖耐量曲线 呈低平状态。呈低平状态。B B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细胞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是重要的发 病机制,多可检出自身抗体。病机制,多可检出自身抗体。治疗以依赖胰岛素为主。治疗以依赖胰岛素为主。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易发生酮症酸中毒。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特别与HLAHLA 某些基因型有很强的关联。某些基因型有很强的关联。2122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这类患者表现为这类患者表现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和和胰岛胰岛B细胞功能减退细胞功能减退。无自身免疫损伤无自身免疫损伤
11、2型型DM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性,涉及多种基因有很强的遗传倾向性,涉及多种基因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病因可能包括多种不同的病因大约占糖尿病总数的大约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23 2型型DM的发生与年龄、肥胖、慢性炎症和缺的发生与年龄、肥胖、慢性炎症和缺乏体育锻炼等环境因素有关乏体育锻炼等环境因素有关。尤其好发生在既。尤其好发生在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紊乱者。往有妊娠期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血脂紊乱者。24典型病例常见肥胖的中老年人。典型病例常见肥胖的中老年人。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检时发现。病人可通过控起病较慢、症状较轻,体检时发现。病人可通过控制饮食使症状减轻。制饮食使症状减轻。血浆中胰岛
12、素含量绝对值并不降低,但血浆中胰岛素含量绝对值并不降低,但在糖剌激后在糖剌激后呈延迟释放呈延迟释放。ICA(胰岛细胞抗体)等自身抗体呈阴性。(胰岛细胞抗体)等自身抗体呈阴性。初发的病人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初发的病人单用口服降糖药一般可以控制血糖。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发生酮症酸中毒的比例不如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但与有遗传倾向,但与HLA基因无关。基因无关。25261.FBG1.FBG增高的临床意义增高的临床意义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IFG):FBGFBG增高
13、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增高而又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FPG 6.1FPG 6.16.9 mmol/L6.9 mmol/L20032003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修订为:年国际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建议修订为:FPG 5.6 FPG 5.6 6.9 mmol/L6.9 mmol/L27高血糖症高血糖症:7.0 mmol/L7.0 mmol/Ln根据根据FBGFBG水平将高血糖分为水平将高血糖分为3 3度:度:轻度增高:轻度增高:7.07.08.4 mmol/L8.4 mmol/L 中度增高:中度增高:8.58.510.1 mmol/L10.1 mmol/L 重度增高:重度增高:10.1 mmol
14、/L10.1 mmol/L 9mmol/L(9mmol/L(肾糖阈值肾糖阈值)可出现尿糖。可出现尿糖。28(1 1)FBGFBG生理性增高生理性增高n高糖饮食高糖饮食n剧烈运动剧烈运动n情绪激动情绪激动29(2 2)FBGFBG病理性增高病理性增高糖尿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 甲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嗜铬细胞瘤甲亢、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皮质醇增多、嗜铬细胞瘤应激状态应激状态 颅脑损伤、重症创伤、烧伤、急性心脑血管病颅脑损伤、重症创伤、烧伤、急性心脑血管病药物影响药物影响 噻嗪类利尿药、避孕药、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避孕药、糖皮质激素肝脏、胰腺疾病肝脏、胰腺疾病 严重肝病、坏死性
15、胰腺炎严重肝病、坏死性胰腺炎其他其他 高热、呕吐、脱水等高热、呕吐、脱水等主要次要30垂体功能亢进垂体功能亢进31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3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332.FBG2.FBG减低的临床意义减低的临床意义血糖减低血糖减低 FBGFBG3.9 mmol/L3.9 mmol/L低血糖症低血糖症 FBGFBG2.8 mmol/L2.8 mmol/L34(1 1)生理性减低)生理性减低n饥饿饥饿n长期剧烈运动长期剧烈运动n妊娠期等妊娠期等(2 2)FBGFBG病理性减低病理性减低35胰岛素过多胰岛素过多: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胰岛细胞瘤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用量过大、胰
16、岛细胞瘤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不足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不足:肾上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缺乏肾上腺激素或生长激素缺乏肝糖原储存缺乏肝糖原储存缺乏:肝坏死、急性肝炎等:肝坏死、急性肝炎等急性乙醇中毒急性乙醇中毒主要36n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先天性糖原代谢酶缺乏:糖原累积病:糖原累积病n消耗性疾病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严重营养不良n其他药物其他药物:磺胺药、水杨酸、消炎痛等:磺胺药、水杨酸、消炎痛等n特发性低血糖症特发性低血糖症次要37 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在短时间内暂时升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在短时间内暂时升高的血糖即可降至空腹水平,此现象称为高的血糖即可降至空腹水平,此现象称为耐糖现象耐糖现象
17、。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则血糖急剧升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则血糖急剧升高,经久不能恢复至空腹水平;或血糖升高虽不明显,高,经久不能恢复至空腹水平;或血糖升高虽不明显,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来的水平,称为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来的水平,称为耐糖异常或糖耐糖异常或糖耐量降低(耐量降低(IGTIGT)。)。临床上对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临床上对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偶有尿糖,但糖尿病症状又不明显的患者,常用偶有尿糖,但糖尿病症状又不明显的患者,常用口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18、,OGTTtest,OGTT)来明确诊断。)来明确诊断。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38 方法方法:空腹取静脉血、留尿,分别测血糖和尿糖,后空腹取静脉血、留尿,分别测血糖和尿糖,后将将75g75g葡萄糖溶在葡萄糖溶在300ml300ml水中,在水中,在5 5分钟内饮完,服糖分钟内饮完,服糖后后3030分、分、1 1小时、小时、2 2小时和小时和3 3小时小时时再取血、留尿,分时再取血、留尿,分别测血糖和尿糖。别测血糖和尿糖。如果没有条件做糖耐量试验可以如果没有条件做糖耐量试验可以用简单的馒头试验代替,用简单的馒头试验代替,2 2两(两(100100克)馒头在克)馒头在1010分
19、分钟时间内吃完,从吃第钟时间内吃完,从吃第1 1口开始记时,两小时后抽血口开始记时,两小时后抽血测量(但这只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如有可能仍应测量(但这只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如有可能仍应做糖耐量试验)。做糖耐量试验)。39儿童按儿童按1.75g/kg1.75g/kg;但不大于;但不大于75g75g。GDM(GDM(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时,用时,用100g100g葡萄糖做葡萄糖做OGTT OGTT 40OGTTOGTT的适应证的适应证n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无糖尿病症状,随机血糖或FBGFBG异常、一过性或异常、一过性或持续性糖尿者持续性糖尿者n无糖尿病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无糖尿病
20、症状,但有明显的糖尿病家族史n有糖尿病症状,但有糖尿病症状,但FBGFBG未达到诊断标准未达到诊断标准n巨大胎儿分娩史巨大胎儿分娩史n原因不明的肾脏或视网膜病变原因不明的肾脏或视网膜病变41【参考值参考值】FPGFPG:3.93.96.1 mmol/L6.1 mmol/L服糖后服糖后0.50.51h1h 血糖达高血糖达高峰,多在峰,多在 7.87.89.0mmol/L,9.0mmol/L,峰值峰值11.1 mmol/L11.1 mmol/L2h2h血糖血糖7.8 mmol/L7.8 mmol/L3hPG3hPG恢复至空腹水平恢复至空腹水平各检测时间点的尿糖均为各检测时间点的尿糖均为阴性阴性42
21、【临床意义临床意义】n是葡萄糖负荷试验,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代谢是葡萄糖负荷试验,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代谢的调节能力,是糖尿病和低糖血症的重要诊断的调节能力,是糖尿病和低糖血症的重要诊断性试验。性试验。n诊断糖尿病诊断糖尿病n判断糖耐量异常(判断糖耐量异常(IGT)IGT)n鉴别尿糖和低血糖症鉴别尿糖和低血糖症n用于胰岛素和用于胰岛素和C C肽释放试验肽释放试验431.1.诊断糖尿病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1 1)症状)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随机血糖)(随机血糖)11.1mmol/L11.1mmol/L且伴有尿且伴有尿糖阳性糖阳性(2 2)空腹血浆葡萄糖()空腹血
22、浆葡萄糖(FPGFPG)7.0mmol/L7.0mmol/L或或 (3 3)OGTTOGTT血糖峰值血糖峰值 11.1mmol/L 11.1mmol/L,OGTTOGTT中中h PG h PG 11.1mmol/L11.1mmol/L症状不典型时,需另一天重复检测确诊症状不典型时,需另一天重复检测确诊如复测结果未达诊断标准时,应定期复查。如复测结果未达诊断标准时,应定期复查。注意44n20102010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年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 1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A1cA1c6.5%6.5%。2 2空腹血糖空腹血糖FPG7.0 mmol/LFPG7.0 mmol/L。3 3 OGTTOGTT
23、时时2hPG11.1 mmol/L2hPG11.1 mmol/L。4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糖11.1 mmol/l11.1 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在无明确高血糖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标准1 13 3。n跟过去的标准比,这里面增加了跟过去的标准比,这里面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弱化了的标准,弱化了【糖尿病症状糖尿病症状】的标准,使更多的糖尿病人得到了更早期的诊断。从的标准,使更多的糖尿病人得到了更早期的诊断。从而得以早期的治疗。预计在而得以早期的治疗。预计在5 5
24、年后会加入年后会加入【C C肽分泌试验肽分泌试验】的标准,将的标准,将会有更多的人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会有更多的人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45诊断时需诊断时需注意注意n静脉血浆、静脉全血,静脉血清、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测静脉血浆、静脉全血,静脉血清、毛细血管血的血糖测定值结果有异定值结果有异n检测方法不同结果有异检测方法不同结果有异n同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值亦不一致。同一标本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值亦不一致。n空腹空腹是指是指8 8小时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内无任何热量摄入n任意时间任意时间是指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无论上一次进餐的是指一天当中的任何时间,无论上一次进餐的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时间及食
25、物摄入量。462.2.判断判断IGTIGT(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nFPG FPG 7.0mmol/L7.0mmol/L,2 2小时小时血糖在血糖在7.8-11.1mmol/L7.8-11.1mmol/L之之间者;此外,达到高峰时间者;此外,达到高峰时间可延至间可延至1 1小时后,血糖恢小时后,血糖恢复到正常时间可延至复到正常时间可延至2-32-3小小时以后者,且有尿糖阳性。时以后者,且有尿糖阳性。47n糖耐量减低多见于糖耐量减低多见于2 2型糖尿病、痛风、肥胖病、甲型糖尿病、痛风、肥胖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