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小板药物及临床应用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抗血小板药物及临床应用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小板 药物 临床 应用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抗血小板药物研究进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李玉珍李玉珍血栓形成定义血栓形成定义循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心脏或血管内形成循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心脏或血管内形成异常血凝块的过程,生成的血凝块即血栓。异常血凝块的过程,生成的血凝块即血栓。血栓局部脱落流至前方血管内堵塞部分或全血栓局部脱落流至前方血管内堵塞部分或全部管腔,导致血栓栓塞。部管腔,导致血栓栓塞。血栓组成成分:血细胞血栓组成成分:血细胞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动脉血栓动脉血栓 高流速下形成,主要由血小板聚合物、微纤维包高流速下形成,主要由血小板聚合物、微纤维包裹组成,也称为白色血栓。裹组成,也称为白色血栓。静脉血栓静脉血栓 血流淤滞区
2、形成,由散在或夹杂的纤维蛋白和大血流淤滞区形成,由散在或夹杂的纤维蛋白和大量的红细胞组成,血小板含量相对较少,也称为量的红细胞组成,血小板含量相对较少,也称为红色血栓。红色血栓。血小板血小板功能:功能:参及止血和血栓形成参及止血和血栓形成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维护血管壁完整性数量:(数量:(1535)104个个/uL存活时间:存活时间:7 71414天天血小板血小板 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止血和血栓形成止血和血栓形成血管血管 血管收缩血管收缩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凝血因子活化,凝血酶原成为凝血因子活化,凝血酶原成为 凝血酶、纤维蛋白原成为纤维凝血酶、纤维蛋白原成为纤维蛋白蛋白
3、三个步骤三个步骤 血栓形成机制血栓形成机制血管壁损伤血管壁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细菌病毒感染、内毒素及免疫复合物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细菌病毒感染、内毒素及免疫复合物血小板激活血小板激活 II II型高脂血症、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微血型高脂血症、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释放功能增加管病变、血小板黏附性聚集性释放功能增加血流粘度增加血流粘度增加 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血浆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血脂、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改变;血管局部狭窄,分叉动脉瘤、静脉曲张性聚集性改变;血管局部狭窄,分叉动脉瘤、静脉曲
4、张高凝状态高凝状态 恶性肿瘤、溶血性贫血、糖尿病、肝病、恶性肿瘤、溶血性贫血、糖尿病、肝病、DICDIC、妊娠妊娠HPHP、口口服避孕药、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进服避孕药、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因子进入血循环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入血循环直接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小板结构血小板结构 外周区:外周区:合酸性粘多糖、糖蛋白,可特异吸附血浆蛋合酸性粘多糖、糖蛋白,可特异吸附血浆蛋 白,及粘附、聚集有关白,及粘附、聚集有关 溶胶凝胶区:溶胶凝胶区:相当于胞浆,含微丝、微管相当于胞浆,含微丝、微管 细胞器区:细胞器区:包括多种颗粒,与分泌、释放有关包括多种颗粒,与分泌、释
5、放有关 致密颗粒(含致密颗粒(含ADPADP、ATPATP、5-HT5-HT、CACA等)等)颗粒(颗粒(-TG-TG、PF4PF4、凝血因子凝血因子I I等)等)溶酶体(含水解酶)溶酶体(含水解酶)线粒体(线粒体(ATPATP代谢库)代谢库)小管系统:小管系统:致密小管(致密小管(AAAA代谢部位)代谢部位)开放小管(物质交换通道)开放小管(物质交换通道)电子显微镜下的血小板形态示意图电子显微镜下的血小板形态示意图血小板的三大生理特性血小板的三大生理特性1粘粘 附附2聚聚 集集3释释 放放 血小板生理特性血小板生理特性 粘附 当血小板受到某些刺激时,形态改变,在体内则迅速粘附于血管内皮下组织
6、粘附反应:膜糖蛋白(GP)及多种粘连蛋白(如vWF、凝血因子I)相互作用粘连蛋白-GPIb/IX受体 -GPIIb/IIIa受体粘连蛋白介导的血小板之间的粘附反应粘连蛋白介导的血小板之间的粘附反应 聚集 诱导剂:诱导剂:ADP、Adr、TXA2、AA、Thr、Coll 血小板 +粘连蛋白粘连蛋白Ca2+血小板GPIIb/IIIa血小板GPIIb/IIIa 血小板生理特性血小板生理特性(二二)聚集:血小板相互粘连的现象。聚集:血小板相互粘连的现象。释放 血小板释放颗粒内容物和活化中产生的代谢物:ADP、5-HT、vWF(范氏因子)、PF4(血小板因子4)、纤维蛋白原、Ca2+、蛋白水解酶等 血小
7、板生理特性血小板生理特性 ADP、Coll、AAcGMP环磷酸腺苷系统AC环化酶ATP AMP cAMP 5AMPPDEcAMP血小板聚集 AC兴奋剂、PDE抑制剂 cAMP血小板聚集 AC抑制剂、PDE兴奋剂cAMP 胞浆Ca2+PLA2、PLC 激活cGMP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cAMP相反:相反:血小板功能调节血小板功能调节TXA2活性:血小板聚集,缩血管,cAMP PGI2活性:血小板聚集,扩血管,cAMP 前列腺素系统(PGs)cox Coll、Thr、Adr 血小板膜磷脂 AA PLA2、PLC AA PGG2、PGH2 PGD2、PGE2、PGF2 TXA2(血
8、小板)PGI2(血管内皮)TXA2/PGI2平衡失调可引起某些疾病,特别是血栓栓平衡失调可引起某些疾病,特别是血栓栓塞性疾病塞性疾病 血小板功能调节血小板功能调节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中PG的代谢的代谢TXA2合成酶 (血小板)PGI2合成酶(内皮)磷脂酶环加氧酶cAMPCa2+cAMP Ca2+PLA2、PLC激活、血小板聚集等均需Ca2+参及 Ca2+将纤维蛋白原结合到血小板膜(GP IIb/IIIa)Ca2+的许多作用通过胞内钙调素(Cal)发生 Ca2+Cal CaCal复合物,调节血小板活性 钙、钙调素系统 血小板功能调节血小板功能调节促进血小板聚集的因素促进血小板聚集
9、的因素1、二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ADP)2、血栓烷、血栓烷A2(TXA2)3、5-羟色胺(羟色胺(5-HT)4、组胺、组胺5、切应力的改变切应力的改变6、部分前列腺素(、部分前列腺素(PG)7、其它因素、其它因素抑制血小板聚集因素抑制血小板聚集因素3 3、ADPADP、TXATXA2 2、5-HT5-HT抑制剂等抑制剂等1 1、cAMPcAMP(环磷酸腺苷)(环磷酸腺苷)2 2、部分前列腺素(如、部分前列腺素(如PGIPGI2 2)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剂 氯吡格雷:二磷酸腺苷(氯吡格雷:二磷酸腺苷(ADPADP
10、)受体抑制剂)受体抑制剂 沙格雷酯:沙格雷酯:5-HT5-HT受体拮抗剂受体拮抗剂 西洛他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西洛他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抑制剂 不同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血小板作用机制GP IIb/IIIaGP IIb/IIIaGP IIb/IIIaGP IIb/IIIa血小板血小板5-5-羟色胺羟色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PAFPAF凝血酶凝血酶ADPADPTXATXA2 2胶原胶原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氯吡格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腺苷腺苷ADPADPAMPAMP前列环素前列环素西洛他唑西洛他唑摄取摄取沙格雷酯沙格雷酯前列腺素制剂前列腺素制剂cAMPcAMP阿司匹林(阿司匹林(asp
11、irin):环氧酶抑制剂环氧酶抑制剂 抑制抑制Coll、AA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等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抑制抑制cox,阻断阻断AA代谢和代谢和PGG2、PGH2、TXA2产生产生 使使cox乙酰化,并持续乙酰化,并持续57d 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cox也被抑制,但敏感性比血小板低,也被抑制,但敏感性比血小板低,且且36h即可恢复,故明显抑制即可恢复,故明显抑制TXA2产生而较少影响产生而较少影响 PGI2产生产生 可可非致死性心梗发病率,非致死性心梗发病率,脑中风发生率和死亡率脑中风发生率和死亡率阿司匹林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抑制血栓素的产阿司匹林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的影响,抑制血栓素的产生,也
12、抑制了前列环素的生成生,也抑制了前列环素的生成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剂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抑制剂 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一项可增加脑出血的风险:一项Meta分析显示,随访分析显示,随访2年年 或或2年以上,危险性大概为年以上,危险性大概为0.6%(安慰剂组是(安慰剂组是0.4%;相对危险上升相对危险上升30%1 胃肠道损伤:在长期应用的病人中发生率是大约胃肠道损伤:在长期应用的病人中发生率是大约2.5%(安慰剂组是安慰剂组是1.4%),及剂量及剂型无关,及剂量及剂型无关1 DM 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用阿司匹林治疗效果不理想2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阿司匹林抵抗现象3 阿司匹林的局限性阿司匹林
13、的局限性1.王伊王伊龙龙等等.继续继续医学教育医学教育.2005;19(9):31-52.Celestini A,Viloli F.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7;3(1):93-8.3.Ann Intern Med.2005;142:370-380噻氯匹啶噻氯匹啶(ticlopidineticlopidine)、)、氯吡格雷氯吡格雷(clopidogrelclopidogrel):ADP受体拮抗剂受体拮抗剂不可逆地抑制不可逆地抑制ADPADP及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及血小板受体结合,抑制ADPADP诱导的血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分泌小板聚集和分泌抑制抑制ADPADP诱导的血
14、小板膜诱导的血小板膜GPIIb/IIIaGPIIb/IIIa受体结合位点的暴露受体结合位点的暴露对对CollColl、AAAA、AdrAdr、ThrThr、PAFPAF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一定的抑制作用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改善慢性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改善慢性血管闭塞性脉管炎 氯吡氯吡格雷格雷噻氯噻氯匹定匹定AspirinCOXADPADPGP llb/llla(纤维纤维蛋白原受体蛋白原受体)5-HT胶胶原,原,凝血酶凝血酶TXA2活化活化TXA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二磷酸腺苷(氯吡格雷: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抑制剂)受体抑
15、制剂XXX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对ADPADP受体有拮抗作用,但类似受体还包括受体有拮抗作用,但类似受体还包括胶原、凝血酶、胶原、凝血酶、5-5-羟色胺等受体羟色胺等受体 出血风险高,血小板、粒细胞减少出血风险高,血小板、粒细胞减少1:研究证明出血事件发生率研究证明出血事件发生率9.27%,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严重消化道出血发生率0.49%;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发生率0.1%,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0.05%;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0.26%,严重血,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小板减少发生率0.19%常规剂量下,该类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最大抑常规剂
16、量下,该类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最大抑制率仅制率仅70%70%2 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约氯吡格雷抵抗现象:约4%30%的患者的患者3 及他汀类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及他汀类药物存在相互作用4 氯吡格雷的局限性氯吡格雷的局限性1.Harker LA,et al.Lancet.2004;364(9431):331-72.Jeffrey I,et al.Chest.2008;133(suppl1):234s-256s3.J Am Coll Cardiol.2005;45(8):1157-644.Lau WC,et al.Circulation.2003;107:32-37氯吡氯吡格雷格雷噻氯噻氯匹定匹定Aspi
17、rinCOX5-HT5-HTGP llb/llla(纤维纤维蛋白原受体蛋白原受体)ADP胶胶原,原,凝血酶凝血酶TXA2活化活化TXA2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沙格雷酯:沙格雷酯:5-羟色胺(羟色胺(5-HT)受体抑制剂)受体抑制剂XXX初级受体还包括胶原、凝血酶、初级受体还包括胶原、凝血酶、5-5-羟色胺等羟色胺等沙格雷酯沙格雷酯的局限性的局限性副作用:副作用: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应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未获得美国未获得美国FDAFDA批准批准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缺乏大规模的循证医学证据 1978年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对一系列喹啉类
18、衍生物进行年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对一系列喹啉类衍生物进行了研究了研究,筛选出一个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及血管扩张筛选出一个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及血管扩张作用的优秀药物作用的优秀药物西洛他唑西洛他唑 1979年年 9 9月:月:在日本开始药理实验研究在日本开始药理实验研究1981年年1010月:月:I I 期临床(日本)期临床(日本)1982年年1111月:月:II II 期临床(日本)期临床(日本)1984年年1010月:月:III III 期临床(日本)期临床(日本)1988年年 4 4月:月:日本日本上市上市199197年:年:韩国、泰国、菲律宾、阿根廷上市韩国、泰国、菲律宾、阿根廷上市
19、1997年年 3 3月:月:中国中国上市上市1999年年 1 1月:月:美国美国上市上市20002000年年 :欧洲欧洲上市上市20082008年年 :获得预防脑梗死复发新适应症获得预防脑梗死复发新适应症 西洛他唑西洛他唑 -开开 发发 经经 过过通用名通用名化学名化学名分子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式性性 状状:西洛他唑(西洛他唑(cilostazol)):6-4-(1-环己基环己基-1 H 戊四唑戊四唑-5-yl)丁氧基丁氧基-3,4-二氢二氢-2(1H)-喹啉酮(喹啉酮(2):C20H27N5O2:白色白色-微黄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稍溶于二微黄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稍溶于二
20、甲基甲酰胺及苄醇,微溶于甲醇,几不溶于水或无水乙醇甲基甲酰胺及苄醇,微溶于甲醇,几不溶于水或无水乙醇 西洛他唑的理化性质西洛他唑的理化性质ONH(CH2)4ONNNNH西洛他唑选择性升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降低胞内钙离子含量,使血小板对多种活化物质反应不敏感Takao Nishi and Yukio Kimura.J Synthetic Organic Chemistry Japan 1999;57(12);1108-1115西洛他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西洛他唑: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抑制剂 西洛他唑对西洛他唑对磷酸二酯酶(磷酸二酯酶(PDE)各同功酶的抑制作用)各同功酶的抑制作用Sudo,T
21、.et al.:Biochemical Pharmacology,59,347,2000名名 称称PDE1PDE2PDE3a脑、心肌、平滑肌细胞、肺脑、心肌、平滑肌细胞、肺心肌、肾上腺、脑、肝心肌、肾上腺、脑、肝心肌、血小板、血管平滑肌心肌、血小板、血管平滑肌10045.20.20主要的存在部位主要的存在部位IC50(M)*PDE3bPDE4PDE5脂肪组织脂肪组织脑、精囊、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脑、精囊、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肺、血小板肺、血小板0.3888.04.4PDE6PDE7视网膜视网膜骨骼肌、骨骼肌、T细胞细胞21.4*:抑制50%酶活性时的西洛他唑浓度西洛他唑西洛他唑磷酸二酯酶磷
22、酸二酯酶-3抑制剂抑制剂PDE8-11未确定未确定 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西洛他唑的药理作用血小板血小板抗血小板作用抗血小板作用血管上皮细胞血管上皮细胞保护内皮细胞作用保护内皮细胞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扩张血管作用扩张血管作用抑制平滑肌增殖抑制平滑肌增殖脂肪组织脂肪组织改善血脂代谢改善血脂代谢提高提高HDL,降低,降低TG 050100西洛他唑西洛他唑阿司匹林阿司匹林ADP(2M)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101001000050100胶胶 原原(2g/ml)药 物 浓 度(M)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101001000血小板聚集抑制 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药 物 浓 度(M)肾肾
23、 上上 腺腺 素素(1g/ml)1101001000花花 生生 四四 烯烯 酸酸(200g/ml)1101001000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西洛他唑对各种诱导剂引起的人血小板聚集都有抑制作用西洛他唑对各种诱导剂引起的人血小板聚集都有抑制作用西洛他唑对ADP、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Kimura Y.,Arzeim-Forsch,Drug Res.,35(II),1144,1985PU10585B03药 物 浓 度(M)药 物 浓 度(M)n=4100500西洛他唑西洛他唑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西洛他唑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西洛他唑西洛他唑阿司
24、匹林阿司匹林及阿司匹林抗聚集作用比较Kim JS et al.J Clin Neurosci.2004 Aug;11(6):600-212名 健康者 Aspirin(7 days)300 mg QDCilostazol100 mg BIDClopidogrel(7days)75 mg QDWashout(3 weeks)Washout(3 weeks)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作用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作用 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比较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比较阿司匹林对ADP的抑制作用最弱,氯吡格雷对胶原的抑制作用最弱对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三者没有显著性差异Effects on
25、 platelets抑制血小板活性标记物(P-选择素、血小板微颗粒)的表达,从而抑制血小板GP受体(连接纤维蛋白原)的活性Result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ATP5AMPcAMPPDE IIIAAdenosineA2A1CD62P活化率活化率(%)20100p0.001血小板血小板CD62P为其活化的灵敏标记物,西洛他唑抑制为其活化的灵敏标记物,西洛他唑抑制CD62P即表明即表明抑制血小板的活化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之前之前之后之后11.53.45.43.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17例例培达培达150mg/天,天,4周周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作用西洛他唑的抗血小板作用抑制抑制P-选择素的表达选择素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