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62045
  • 上传时间:2022-10-19
  • 格式:PPT
  • 页数:79
  • 大小:226.1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一章 教育 科学研究 概述 课件
    资源描述:

    1、l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涵义l一、研究及科学研究一、研究及科学研究l研究:用系统的、客观的方法,探究自然与社会现象研究:用系统的、客观的方法,探究自然与社会现象的历程,以期获得客观以及可靠知识的过程或活动。的历程,以期获得客观以及可靠知识的过程或活动。l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信念的支配下,采用一定的方科学研究是人们在科学信念的支配下,采用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法,遵循一定的规范,探究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以便发现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活动。发现新事物、获取新知识的活动。l二、教育科学研究及其价值二、教育科学研究及其价值l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

    2、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寻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探寻教育活动规律及有效教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育途径和方法的一种科学实践活动。l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l1 1、问题性、问题性;l2 2、创造性、创造性;l3 3、规范性、规范性;l4 4、伦理性、伦理性 l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l1 1、改善教育实践;、改善教育实践;l2 2、深化认识,推进理论建设。、深化认识,推进理论建设。l3 3、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l第二节、教科研的对象和主体第二

    3、节、教科研的对象和主体l一、教科研的对象一、教科研的对象l教育问题,特别是那些重要的有研究价值的教育问题教育问题,特别是那些重要的有研究价值的教育问题是教科研的研究对象。是教科研的研究对象。l这种教育问题有以下几个特征:这种教育问题有以下几个特征:l1 1、复杂性;、复杂性;l2 2、整合性;、整合性;l3 3、两难性;、两难性;l4 4、开放性。、开放性。l二、作为个体的研究者主体二、作为个体的研究者主体l1 1、研究能力的构成:、研究能力的构成:l活动定向能力;活动定向能力;l理论思维能力;理论思维能力;l创新发现能力;创新发现能力;l动手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能力;l评价分析能力;评价分析能

    4、力;l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l2 2、研究人员的素质:、研究人员的素质:l敬业精神;敬业精神;l毅力和勇气;毅力和勇气;l知识结构。知识结构。l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原则第三节、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和原则l一、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一、教育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过程 内容及方法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准备阶段选择课题发现问题、初步阅读材料、分析价值及可能性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研究设计课题研究的目的、假设、对象、方法、工具等的确定抽样、工具编制制定工作计划行动、时间、组织形式、经费、规划 实施阶段形成科学事实搜集、整理事实材料观察、调查、经验总结、个案法、实验法等形成科学理论建立科学

    5、概念、作出科学判断、构建理论体系归纳、演绎、类比、综合总结评估阶段总结研究工作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总结研究工作经验总结、资料综述评价研究工作成果鉴定、推广专家评审、行政验收、自我评价l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原则l(一)操作原则(一)操作原则l客观性、操作性、公共性、检验性、系统性、解释性客观性、操作性、公共性、检验性、系统性、解释性等六大原则。等六大原则。l(二)伦理原则(二)伦理原则l尊重受试者权利、审慎解释研究成果、避免给受试者尊重受试者权利、审慎解释研究成果、避免给受试者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消除或避免不良后果。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消除或避免不良后果。l第一节、问题的发现

    6、与课题的确定第一节、问题的发现与课题的确定l一、课题的来源和类型一、课题的来源和类型l课题:需要研究并着手研究的问题。课题:需要研究并着手研究的问题。l课题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纵向来源的课题、横向来课题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纵向来源的课题、横向来源的课题、研究者自选课题。源的课题、研究者自选课题。l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及研究目的,可把研究课题分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及研究目的,可把研究课题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l二、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二、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l(一)发现问题的前提(一)发现问题的前提l发现问题的首要前提是研究人员要对自己从事的领域发现问题的首要前提是研

    7、究人员要对自己从事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有一定的了解并保持经常的关注;l另一重要前提是研究者要具有好思索、不安于现状的另一重要前提是研究者要具有好思索、不安于现状的性格。性格。l(二)发现问题的具体策略(二)发现问题的具体策略l怀疑的策略、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类比与移植的策怀疑的策略、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类比与移植的策略、探究与体察的策略。略、探究与体察的策略。l三、确定课题的步骤与方法三、确定课题的步骤与方法l(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确定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来确定l学校面临的问题、特色建设、学生发展情况;学校面临的问题、特色建设、学生发展情况;l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外在依据:研究

    8、资料、信息、人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外在依据:研究资料、信息、人员结构等)员结构等)l(二)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二)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l 一是根据课题指南,二是根据社会热点问题。一是根据课题指南,二是根据社会热点问题。l(三)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三)确定具体的研究对象与内容l第二节、文献检索与课题论证第二节、文献检索与课题论证l在发现并初步确立了有价值的选题之后,就应当从文在发现并初步确立了有价值的选题之后,就应当从文献检索和课题论证中寻找支持。献检索和课题论证中寻找支持。l一、文献检索与综述一、文献检索与综述l文献检索非常重要,它可以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文献检索非常重要,它可以告诉研究者

    9、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做了哪些工作,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并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关的研究思路和方法。l文献检索的步骤: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内容文献检索的步骤:确定与课题相关的关键内容确定确定适当的资料源适当的资料源选择有关资料选择有关资料摘要或总结摘要或总结写文献写文献综述。综述。l二、课题论证二、课题论证l课题论证一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课题论证一般围绕以下问题展开:l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l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的目的及意义;l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可能有所突破

    10、的与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预计可能有所突破的方面;方面;l分析研究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分析研究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l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课题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l论证报告的格式语句等写作上的问题等。论证报告的格式语句等写作上的问题等。l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案的设计l结合江苏省教育科学结合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十五”规划申报表及本人的规划申报表及本人的“小学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小学创新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来讲述。来讲述。l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获取科学事实、形成科学结教育观察法是教育科研中获取科学事实、形成

    11、科学结论的重要方法之一。论的重要方法之一。l第一节、教育观察法概述第一节、教育观察法概述l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一、教育观察法的含义、特点和功能l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教育观察法是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行的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l教育观察和日常观察不同。教育观察和日常观察不同。l教育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教育观察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l1 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有明确的观察目的;l2 2、有

    12、系统的计划;、有系统的计划;l3 3、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l其功能主要是能了解学生、教师等方面的情况。其功能主要是能了解学生、教师等方面的情况。l二、教育观察法的分类二、教育观察法的分类l教育观察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教育观察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l1 1、根据环境是自然状态还是人工控制状态:自然观察、根据环境是自然状态还是人工控制状态:自然观察法与实验观察法。法与实验观察法。l注意:被控制的是条件和环境,而不是行为发生的机注意:被控制的是条件和环境,而不是行为发生的机制和过程,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仍然是在这种条件被制和过程,被观察者的行为表

    13、现仍然是在这种条件被控制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因而在这种情形之下自然控制的情况下自然发生的,因而在这种情形之下自然发生的行为表现仍是客观真实的。发生的行为表现仍是客观真实的。l2 2、根据观察者是否借助有关仪器设备:直接观察法、根据观察者是否借助有关仪器设备: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间接观察法;l3 3、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参与、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所进行的活动:参与式观察法和非参与式观察法;式观察法和非参与式观察法;l4 4、根据观察是否有统一设计的内容、项目及相应的要、根据观察是否有统一设计的内容、项目及相应的要求:结构式观察法与非结构式观察法;求:结构式观察法与非

    14、结构式观察法;l5 5、按不同取样方式:时间取样观察法与事件取样观察、按不同取样方式:时间取样观察法与事件取样观察法。法。l上述不同类型观察法可以两两结合,也可以三者以上上述不同类型观察法可以两两结合,也可以三者以上结合,在教育观察中进行整体设计,如结合,在教育观察中进行整体设计,如3 3、4 4结合。结合。结构观察结构观察非结构观察非结构观察参与式参与式参与式结构观参与式结构观察察参与式非结构观察参与式非结构观察非参与式非参与式非参与式结构非参与式结构观察观察非参与式非结构观非参与式非结构观察察如如3、4、5结合:结合:时间取样时间取样事件取样事件取样结构结构参与参与非参与非参与非结构非结构

    15、参与参与非参与非参与l三、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三、教育观察法的优缺点l(一)主要优点(一)主要优点l简便易行、所获资料可靠性较高、可纵贯分析教育现简便易行、所获资料可靠性较高、可纵贯分析教育现象。象。l(二)主要缺点:(二)主要缺点:l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够高,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使观察结果失真。高,有些观察活动可能使观察结果失真。l第二节、教育观察法的设计第二节、教育观察法的设计l 一、确定观察内容一、确定观察内容l首先要解决首先要解决“观察什么观察什么”的问题,合格的观察内容必的问题,合格的观察内容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准确地

    16、反映、体现观察目的;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准确地反映、体现观察目的;能被操作。能被操作。l二、选择观察方式二、选择观察方式l解决解决“怎样观察怎样观察”的问题。的问题。l三、制定观察记录表和记录代码系统三、制定观察记录表和记录代码系统l观察记录表的制定要根据观察记录表的制定要根据“时间取样时间取样”和和“事件取样事件取样”来具体制定。来具体制定。师生言语交流师生言语交流1 1分钟分钟 1111分钟分钟 2121分钟分钟 3131分钟分钟 4141分钟分钟 学生争执事件学生争执事件姓名姓名年级年级性别性别持续持续时间时间背景背景行为行为性质性质做什做什么么结果结果影响影响 l 四、训练观察人员四、

    17、训练观察人员 l第三节、教育现场观察第三节、教育现场观察l教育现场观察是指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教育现场观察是指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观察;它可以是前述多种观察法的综合运用。进行的观察;它可以是前述多种观察法的综合运用。l教育现场观察的实施步骤有:获准进入现场,与现场教育现场观察的实施步骤有:获准进入现场,与现场有关人员建立友好关系,观察和记录,对付危机,整有关人员建立友好关系,观察和记录,对付危机,整理、分析资料等。理、分析资料等。l第四节、观察法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第四节、观察法在中小学教育研究中的综合运用综合运用l一、无结构非参与式观察一、无结构非参与式观察l观察的

    18、内容和项目往往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主要观察的内容和项目往往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境、人物、行为表现、频率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情境、人物、行为表现、频率及持续时间。持续时间。l该方法往往采用两种方式:日记描述法、秩事记录法。该方法往往采用两种方式:日记描述法、秩事记录法。l二、无结构参与式观察二、无结构参与式观察l该方法的实施步骤是:确定观察的问题和对象,进入该方法的实施步骤是:确定观察的问题和对象,进入观察情境,记录观察资料。观察情境,记录观察资料。l三、有结构非参与式时间取样观察三、有结构非参与式时间取样观察l其实施步骤是:确定观察问题的结构,确定观察时间其实施步骤

    19、是:确定观察问题的结构,确定观察时间段和观察对象,编制记录表。通常的评课指标体系即段和观察对象,编制记录表。通常的评课指标体系即为此法的运用之成果。为此法的运用之成果。l四、有结构非参与式事件取样观察四、有结构非参与式事件取样观察l其步骤是:确定所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制定记录表其步骤是:确定所要观察的事件或行为,制定记录表并实施观察和记录。并实施观察和记录。l第一节、教育实验法概述第一节、教育实验法概述l一、教育实验法的历史发展一、教育实验法的历史发展l从一般教育实践中的试验到从一般教育实践中的试验到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科学的世纪初科学的教育实验的形成,大约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20、它一教育实验的形成,大约经历了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一是得益于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启示,二是得益于教育是得益于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启示,二是得益于教育实践活动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实践活动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l最初的教育实验经由心理学而引入教育研究之中。德最初的教育实验经由心理学而引入教育研究之中。德国梅依曼于国梅依曼于19011901年首次提出了年首次提出了“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概念,概念,到到5050年代已渐趋成熟。年代已渐趋成熟。l二、教育实验的含义及特点二、教育实验的含义及特点l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

    21、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一定的教育理论及其假设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作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作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条件,通过观测与所控制的条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件相伴随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现象变化的结果,来揭示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l教育实验法与自然科学实验不同,其因素往往难以控教育实验法与自然科学实验不同,其因素往往难以控制,比较复杂。它具有以下四种质的规定性:制,比较复杂。它具有以下四种质的规定性:l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假设;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假设;l必须改变某些教育要素的状况或教育条件;必须改变某些教育要素的状

    22、况或教育条件;l必须控制某些条件;必须控制某些条件;l一般要从对被试的身心发展水平或教育活动的效率等一般要从对被试的身心发展水平或教育活动的效率等方面来检验实验的假设。方面来检验实验的假设。l教育实验法有如下几个特点:教育实验法有如下几个特点:l1 1、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获及教育的科学事实,而是为了、研究目的不是为了获及教育的科学事实,而是为了通过假设检验和归因分析,形成教育的科学理论。通过假设检验和归因分析,形成教育的科学理论。l2 2、研究对象不是静态的自然事物,而是动态的、渗透、研究对象不是静态的自然事物,而是动态的、渗透着复杂的人的因素的教育活动。着复杂的人的因素的教育活动。l3 3、在

    23、具体方法上不是以完全的定量描述去追求教育变、在具体方法上不是以完全的定量描述去追求教育变量的精确度,而是通过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来量的精确度,而是通过定量描述与定性描述相结合来描述教育变量之间的某种确定性的关系。描述教育变量之间的某种确定性的关系。l三、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三、教育实验的基本结构l自变量: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自变量:由研究者操纵对被试产生影响的条件或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是研究者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l因变量:又称应变量、倚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因变量:又称应变量、倚变量,是指由自变量的作用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而导致的被试变化的结果。l

    24、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无关变量:泛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研究结果,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因素。教育实验三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图示:教育实验三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图示:操纵操纵 控制控制 观测观测 无关变量无关变量 自变量自变量 被试被试 因变量因变量l四、教育实验法的类型四、教育实验法的类型l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根据实验场地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验;l根据实验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根据实验对变量的操纵和控制的程度和水平的不同,可以分为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可以分为前实验、准实验

    25、、真实验;l根据实验研究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根据实验研究目的不同,可以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性实验;l根据实验的自变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单因子实验和多根据实验的自变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单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因子实验。l五、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五、教育实验法的优缺点l优点: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优点: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促进教育实践的发展;l缺点: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与真实的教育活动相差太缺点:严格控制的实验条件与真实的教育活动相差太远,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一些负效应;实验不远,由实验人员和实验过程带来一些负效应;实验不可避免地存在样本不足和被试选样误差等

    26、局限性。可避免地存在样本不足和被试选样误差等局限性。l六、教育实验法的基本步骤六、教育实验法的基本步骤l1 1、实验准备:确定实验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的、实验准备:确定实验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的明明确实验的理论基础,制定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设确实验的理论基础,制定实验研究的理论假设选择选择被试,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被试,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选择或编制合选择或编制合适的统计测量工具和手段。适的统计测量工具和手段。l2 2、实验的实施:操纵自变量、实验的实施:操纵自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控制无关变量 随随时观测因变量、搜集数据。时观测因变量、搜集数据。l3 3、实验的总结和评价:对实验数据和有

    27、关资料进行统、实验的总结和评价:对实验数据和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分析评价实验结论评价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撰写实验报告。l第二节、教育实验的设计与变量控制第二节、教育实验的设计与变量控制l一、教育实验的设计一、教育实验的设计l(一)前实验设计:(一)前实验设计:l对因变量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但由于对无关变量缺对因变量可以进行观察和比较,但由于对无关变量缺乏控制,误差较大,难以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乏控制,误差较大,难以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能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关系或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不能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他群体或情境。该实验设计的形式有三种:他群体或情境。该实验

    28、设计的形式有三种:l1 1、单组仅后测设计、单组仅后测设计lIG X YIG X Yl2 2、单组前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lIG YIG Y1 1 X Y X Y2 2 l3 3、非随机实验组控制组仅后测设计、非随机实验组控制组仅后测设计lIGIG(X Y2/Y2X Y2/Y2)l(二)准实验的设计(二)准实验的设计l未随机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对未随机分配被试,只把已有的研究对象作为被试,对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无法完全控制误差来源的无关变量作尽可能的控制,无法完全控制误差来源的实验。实验。l一般采用非随机分配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一般采用非随机分配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

    29、计:IG(Y1 IG(Y1 X Y2)/(Y1Y2)X Y2)/(Y1Y2)l(三)真实验的设计(三)真实验的设计l按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能按照实验的科学性要求,随机地选择和分配被试,能有序地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和误差来源,有序地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和误差来源,结论可靠。结论可靠。l1 1、随机分配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随机分配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lRG(YRG(Y1 1 X YX Y2 2)/(Y/(Y1 1YY2 2),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以变为现实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可以变为现实”的实验即为该实的实验即为

    30、该实验。验。l2 2、随机分配实验组控制组多因子前后测设计:、随机分配实验组控制组多因子前后测设计:RG(YRG(Y1 1X X1 1+X+X2 2Y Y2 2)/Y)/Y1 1YY2 2l二、变量控制二、变量控制l(一)被试分配(一)被试分配l被试变量是指由被试自身带来的各种因素或特征。采被试变量是指由被试自身带来的各种因素或特征。采取合理的方法分配被试,有利于消除被试变量对因变取合理的方法分配被试,有利于消除被试变量对因变量的不良影响。量的不良影响。l1 1、等组法:设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试组以及控制、等组法:设法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试组以及控制组在能力、知识经验、性别等被试特征上相等或

    31、尽量组在能力、知识经验、性别等被试特征上相等或尽量相近的被试分配方法。通常有三种具体形式:相近的被试分配方法。通常有三种具体形式:l(1 1)随即分配;)随即分配;l(2 2)设置对手组:通过测验或随机分配后,根据某一)设置对手组:通过测验或随机分配后,根据某一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得到两个相等的组,这两个组标准进行适当的调整,得到两个相等的组,这两个组称为对手组;称为对手组;l(3 3)对偶被试分组法:先将随机抽取的被试按某一个)对偶被试分组法:先将随机抽取的被试按某一个或几种特征(如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两两配或几种特征(如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等)两两配对,再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把每对中的

    32、一个被试分到甲对,再用随机分配的方法把每对中的一个被试分到甲组,把另一个分到乙组,这就是对偶被试分组法。这组,把另一个分到乙组,这就是对偶被试分组法。这是一种精确的分组法。是一种精确的分组法。l2 2、单组法:根据实验需要,随机抽取一部分人作被试,、单组法:根据实验需要,随机抽取一部分人作被试,这些被试构成一个组。这些被试构成一个组。l3 3、轮组法:为了避免单组设计中不同自变量、轮组法:为了避免单组设计中不同自变量A A与与B B呈现呈现时间不同导致的顺序效应,可以把一个组分成两半,时间不同导致的顺序效应,可以把一个组分成两半,一半被试按一半被试按ABAB顺序呈现自变量进行实验,另一半按顺序

    33、呈现自变量进行实验,另一半按BABA顺序呈现自变量进行实验。顺序呈现自变量进行实验。l(二)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二)自变量的选择与操纵l自变量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自变量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l1 1、自变量应准确、清晰,有可操作性,不能过于笼统;、自变量应准确、清晰,有可操作性,不能过于笼统;l2 2、自变量应是可改变的、有效的条件;、自变量应是可改变的、有效的条件;l3 3、一项实验中定性自变量不应过多;、一项实验中定性自变量不应过多;l4 4、定量自变量的量化层次不应过多或过少。、定量自变量的量化层次不应过多或过少。l操纵时应注意呈现时机、时间长短、顺序等。操纵时应注意呈现时机、时间长短

    34、、顺序等。l(三)因变量的观测(三)因变量的观测l观测因变量,首先要确立和分解因变量,一般有以下观测因变量,首先要确立和分解因变量,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制定实验目标,分解实验目标,具体描述几个步骤:制定实验目标,分解实验目标,具体描述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有效、客观、数量化、区分度)。因变量的观测指标(有效、客观、数量化、区分度)。l(四)无关变量的控制(四)无关变量的控制l无关变量来源很多,有的源于实验设计,有的来源于无关变量来源很多,有的源于实验设计,有的来源于被试变量特征,有的来源于实验过程中的负效应,来被试变量特征,有的来源于实验过程中的负效应,来源于统计因素。源于统计因素。l其控制措施:

    35、合理安排实验程序,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其控制措施:合理安排实验程序,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设置控制组采用定,设置控制组采用“盲被试盲被试”方法,控制统计过程。方法,控制统计过程。l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实验质量的评价教育实验质量的评价l我们主要谈谈教育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我们主要谈谈教育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评价。l一、实验的内在效度一、实验的内在效度l所谓所谓“内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是指实验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l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实验影响实验内在效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和实验过

    36、程两类。设计和实验过程两类。l二、实验的外在效度二、实验的外在效度l所谓所谓“外在效度外在效度”是指实验和研究的结果的概括程度。是指实验和研究的结果的概括程度。它一般用来说明实验及其结果能够概括到其他的对象它一般用来说明实验及其结果能够概括到其他的对象总体、实验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总体、实验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l影响实验外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被试变量影响实验外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被试变量的特征,二是实验研究的情境。的特征,二是实验研究的情境。l提高实验外在效度的方法是:注重被试选样的代表性,提高实验外在效度的方法是:注重被试选样的代表性,不刻意营造远离现实教育情

    37、境的实验条件和情境。不刻意营造远离现实教育情境的实验条件和情境。l教育调查法是一种通过言语获得有关教育的科学事实教育调查法是一种通过言语获得有关教育的科学事实的研究方法,它与教育观察法一样属于实证研究方法。的研究方法,它与教育观察法一样属于实证研究方法。l第一节、教育调查法概述第一节、教育调查法概述l一、教育调查法的含义和特点一、教育调查法的含义和特点l教育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教育调查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划、系统地搜集

    38、有关教育问题或教育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而获得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事实,并形成关于教育现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象的科学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l教育调查法的特点:教育调查法的特点:l在研究对象上,它是以活动形态或现实存在形态的在研究对象上,它是以活动形态或现实存在形态的教育问题、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的;教育问题、教育现状为研究对象的;l在研究目的上,它不是以操纵并改变研究对象的状在研究目的上,它不是以操纵并改变研究对象的状态来获得关于教育问题的认识,而是就事论事,通过态来获得关于教育问题的认识,而是就事论事,通过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教育

    39、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的教育科学事实。科学事实。l形成教育科学事实是教育调查法的直接研究目的。形成教育科学事实是教育调查法的直接研究目的。l在研究方法的性质上,它是一种通过语言直接与研在研究方法的性质上,它是一种通过语言直接与研究对象打交道的研究方法,属于接触性研究方法。究对象打交道的研究方法,属于接触性研究方法。l二、教育调查法的功能及其优缺点二、教育调查法的功能及其优缺点l功能:第一,可以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功能:第一,可以帮助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管理部门了解教育工作实际状况,及时发现学校教育工作中普了解教育工作实际状况,及时发现学校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教

    40、育管理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遍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l第二,可以帮助学校或教师了解教育活动中各教育要第二,可以帮助学校或教师了解教育活动中各教育要素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教育活动策略提供依据;素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教育活动策略提供依据;l第三,能够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发现重大的理论问题第三,能够帮助教育理论工作者发现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和实践问题。l教育调查法的优点:教育调查法的优点:l所获得的资料比较客观、可靠;所获得的资料比较客观、可靠;l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比较丰富、全面,研究效率较高;所获得的信息和资料比较丰富、全面,研究效率较高;l研究过程经济、简便、操作容易。研究

    41、过程经济、简便、操作容易。l教育调查法的缺点:教育调查法的缺点:l难以进行因果的归因分析;难以进行因果的归因分析;l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程度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程度往往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及其实事求是的精神;作态度及其实事求是的精神;l样本选择过小或不当也容易造成误差。样本选择过小或不当也容易造成误差。l三、教育调查法的类型三、教育调查法的类型l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成常模调查与比较根据调查研究的目的不同,可以分成常模调查与比较调查;调查;l根据调查对象在所有调查研究对象总体范围的多少,根据调查对象在所有调查研究对象总体范围的多少,可以分成普查和抽样调查;可以

    42、分成普查和抽样调查;l根据调查获得和搜集信息的方式不同,可以分成问卷根据调查获得和搜集信息的方式不同,可以分成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调查和访谈调查;l根据教育调查的内容多少,可以分成综合调查和专题根据教育调查的内容多少,可以分成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调查;l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可以分成团体调查和个案调查。根据调查对象的多少,可以分成团体调查和个案调查。l四、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四、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l确定与明确调查研究课题;确定与明确调查研究课题;l选取调查对象;选取调查对象;l确定调查内容,编制或选用调查工具;确定调查内容,编制或选用调查工具;l制订调查的实施计划;制订调查的实施计划;l搜

    43、集、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搜集、整理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l第二节、问卷调查法第二节、问卷调查法l问卷调查法是调查研究中采用最频繁的一种基本方法。问卷调查法是调查研究中采用最频繁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它是研究者用统一严格设计的问卷,通过书面语言与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来搜集研究对象关于教育问题或被调查者进行交流,来搜集研究对象关于教育问题或教育现象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教育现象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l一、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一、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l优点:标准化程度高;匿名性强;效率高;优点:标准化程度高;匿名性强;效率高;l缺点:调查结果完全取决于被调查者

    44、的合作态度和实缺点:调查结果完全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局限于书面文字,不利于文盲和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局限于书面文字,不利于文盲和文化程度不高的对象;调查过程不深入,难以发挥调文化程度不高的对象;调查过程不深入,难以发挥调查者的主动性。查者的主动性。l二、问卷的种类二、问卷的种类l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l标准化问卷和自编问卷;标准化问卷和自编问卷;l送发问卷和邮寄问卷。送发问卷和邮寄问卷。l三、问卷的设计与编制三、问卷的设计与编制l(一)问卷的一般结构(一)问卷的一般结构l问卷一般有:标题、前言和指导语、问题、选择答案问卷一般有:标题、前言和指导

    45、语、问题、选择答案和结束语等部分。和结束语等部分。l(二)问题的设计(二)问题的设计l1、问题的类型、问题的类型l问题可以分成两类: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问题可以分成两类: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l事实性问题是指关于曾经发生过的、已经存在的或将事实性问题是指关于曾经发生过的、已经存在的或将要发生的事件、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行为等方面的要发生的事件、事物的状态、人的实际行为等方面的问题。问题。l它涉及人口学资料、人的实际行为和事物的状态。它涉及人口学资料、人的实际行为和事物的状态。l态度性问题是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人或现象的态度性问题是关于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人或现象的看法、认识,以及他们

    46、的心理状态的问题。看法、认识,以及他们的心理状态的问题。l2、问题的表述、问题的表述l语句简洁、通俗易懂;语句简洁、通俗易懂;l问题的内容具体、清晰、含义单一;问题的内容具体、清晰、含义单一;l问题设计者应立场中立,客观谨慎,避免暗示效应;问题设计者应立场中立,客观谨慎,避免暗示效应;l妥善处理与社会规范一致或冲突的问题;妥善处理与社会规范一致或冲突的问题;l3、问题答案的设计、问题答案的设计l两种:一是设计者只提出问题,不提供被选择的答案,两种:一是设计者只提出问题,不提供被选择的答案,而由被调查者自己任意回答,即开放式问题;另一种而由被调查者自己任意回答,即开放式问题;另一种是提出问题后,

    47、提供被选择的答案,即封闭式问题。是提出问题后,提供被选择的答案,即封闭式问题。l几种封闭式问题答案设计的基本格式:几种封闭式问题答案设计的基本格式:l是否式;是否式;l多选一式;多选一式;l多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l排序式;排序式;l量表式和表格式;量表式和表格式;l后续式。后续式。l4、问题的数量、问题的数量l问题的数量和问卷的长度要适中,一般作答时间在问题的数量和问卷的长度要适中,一般作答时间在30分钟左右,问题数量在分钟左右,问题数量在50道左右。道左右。l5、问题的排列、问题的排列l六条原则:同类组合、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先六条原则:同类组合、先易后难、先一般后特殊、先大后小、先次

    48、要后主要、先封闭后开放。大后小、先次要后主要、先封闭后开放。l(三)问卷设计的步骤(三)问卷设计的步骤l三步:初步设计、试用、修订。三步:初步设计、试用、修订。l第三节、访谈调查法第三节、访谈调查法l一、访谈调查法的含义及特点一、访谈调查法的含义及特点l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访谈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进行交谈,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以口头问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度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l主要优点:主要优点:l第一,调查过程灵活、深入;第一,调查过程灵活、深入;l第二,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或访

    49、谈提纲;第二,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l第三,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第三,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l第四,可以克服问卷法的一些弊端。第四,可以克服问卷法的一些弊端。l缺点:缺点:l第一,样本小、费用多、时间长,效率较低;第一,样本小、费用多、时间长,效率较低;l第二,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第二,标准化程度较低,难以统计;l第三,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第三,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l第四,不能完全消除受访者的心理顾虑,不能体现匿第四,不能完全消除受访者的心理顾虑,不能体现匿名的特点,往往影响受访者陈述事实和观点的客观性。名的特点,往往影响受访者陈述事实和观点的客

    50、观性。l二、访谈调查法的类型二、访谈调查法的类型l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访谈;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访谈;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儿童访谈和电话访谈。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儿童访谈和电话访谈。l三、访谈调查的过程与访谈技巧三、访谈调查的过程与访谈技巧l(一)设计访谈问题(一)设计访谈问题l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l(二)访谈准备(二)访谈准备l(三)正式提问(三)正式提问l正式提问的方式:标准性提问和解释性提问;正式提问的方式:标准性提问和解释性提问;l正式提问的注意事项:正式提问的注意事项:l提问要清晰、明确,语气委婉、从容;提问要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6204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