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讲稿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讲稿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脉粥样硬化 性疾病 一级预防 讲稿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动脉硬化的概述动脉硬化的危害动脉硬化的防治中药对动脉硬化的贡献间质金属蛋白酶C 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 (肝肝)泡沫细胞泡沫细胞脂纹脂纹中层病变中层病变粥瘤粥瘤纤维斑块纤维斑块复合病变复合病变/破裂破裂内皮损伤内皮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内皮素内皮素-1-1血管舒张血管舒张脂质堆积脂质堆积粘附分子粘附分子 (ICAM,VCAM)(ICAM,VCAM)单核细胞粘附单核细胞粘附巨噬细胞摄取巨噬细胞摄取LDLLDL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持续活跃的巨噬细胞持续活跃的巨噬细胞/脂质堆积脂质堆积白细胞聚集白细胞聚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IL-6,TNFa,IFNg)(IL-6,TNFa,IFNg)氧化氧化 LDL高半胱氨
2、酸高半胱氨酸吸烟吸烟高龄高龄高血糖高血糖高血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 35-45岁 45-55 岁 55-65岁 65岁CRP=C反应蛋白;;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ibby P.Circulation.2001;104:365-372;Ross R.N Engl J Med.1999;340:115-126.单核细胞单核细胞LDL-C黏附分子黏附分子巨噬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泡沫细胞氧化的氧化的LDL-C斑块破裂斑块破裂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CRP斑块不稳定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和血栓形成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炎症炎症/氧化氧化内皮功能受损内皮功能受损事件事件中
3、膜脂质核心纤维帽血管内腔内膜纤维帽血管内腔脂质核心稳定斑块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泡沫细胞(组织因子)激活的内膜肌细胞(HLA-DR+)正常的内膜肌细胞Nissen SE.Am J Cardiol.2000;86(suppl):12H-17H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梗死猝死猝死稳定型稳定型(劳力性劳力性)心绞痛心绞痛 不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 稳定斑块的进展过程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斑块破裂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稳定斑块稳定斑块斑块体积增加斑块体积增加管腔狭窄管腔狭窄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I IV:脂质积累阶段,由细胞
4、内到细胞外:V:围绕脂核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VI:复杂斑块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出血,导致临床事件.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000万。每年新发脑卒中120150万,死于脑卒中的达80100万,残障者更多。全国每20秒钟就有一名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每13秒钟有一名脑卒中患者死亡。目前心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占总死亡人数的40。当前心血管疾病以其发病率第一、致残率第一、死亡率第一的特点,已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头号杀手。男性男性女性女性urban-murban-wrural-mrural-w发病率/十万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包括:冠心病、脑卒中、腹主动脉瘤和外周动脉疾病,是心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5、。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早在儿童时期就已经存在,男性约60%、女性约45%首发症状即为急性心肌梗死,70%首发症状即为脑卒中。一系列儿童和青年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研究和动物研究证实,在症状出现前的早期病理阶段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即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ACC/AHA 1997年制定了第一个心血管病及中风一级预防指南,并于2002年作了更新 2006年ACC/ASA联合发布了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06年WHO公布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 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更新的心血管疾病预防指南都强调了心血管一级预防。
6、我国目前尚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指导性文件,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前移,提高中国医生对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重视,合理规范应用一级预防治疗措施,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发起,联合心血管专家、神经科专家、外周血管病专家、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最终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据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大约50%归因于高血压,31%归因于高胆固醇,14%归因于吸烟,大约65%的心血管死亡归因于此三个危险因素的综合作用。2004年全球52个国家参及的Interheart研究结果公布,再次证明,个体未来心肌梗死的发病危险90%可
7、以由目前已知的9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预测: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综合分析显示,英美两国人口死亡率大幅降低的关键因素是将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战线迁移,加强了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 在欧美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下降的同时,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却急剧增加。2006年心血管疾病年报公布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现患脑卒中700万人;每年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心肌梗死200万人,下肢动脉硬化症患病率2.1%-22.5%。估计目前全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达300万人。每年用于心血管病的直接医疗费用已达1300亿元。
8、目前公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高胆固醇、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腹型肥胖、缺乏运动、饮食缺少蔬菜水果、精神紧张、大量饮酒。除年龄、性别、家族史和种族不可改变,其他9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可以改变的,因此也是可以预防的。除上述已知的危险因素,血小板的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的最终共同环节,因此抗血小板治疗也是一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一、血脂异常干预一、血脂异常干预胆固醇每升高1%,冠心病风险升高2%。反之,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风险降低2%。亚太地区队列研究发现:胆固醇每增加1mmol/l,缺血性脑卒中风险增加25%。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的
9、重要危险因素,人群归因危险度为11.4%。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降脂治疗在冠心病、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共识共识1、血脂测定正常人群,每2-5年检测一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血脂检测。2、所有血脂异常患者首先进行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3、LDL是降脂治疗的首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在LDL达标时,非HDL成为降脂治疗的次级目标(LDL-C的目标值+0.78mmol/l),当TG5.65mmol/l(500mg/dl)时,首要目标是降低TG,首选贝特类药物4、根据危险分层决定治疗方案和血脂目标值(参照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低危低危:无高血压且其他危险因素3个。TC
10、6.2 mmol/l,LDL4.14 mmol/l。中危中危: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3个。TC5.18 mmol/l,LDL3.37mmol/l。高危高危:糖尿病或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TC4.14 mmol/l,LDL5%的患者中,HbA1c水平每升高1%,心血管危险增加21%。糖尿病多重危险因素综合干预获益大于单纯控制血糖。Steno-2入选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针对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强化治疗(调脂、降压、降糖及抗血小板),平均随访13.3年,及单纯控制血糖相比,全因死亡绝对风险下降20%,心血管死亡的绝对风险下降13%糖耐量异常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可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瑞典Mal
11、moIGT研究和中国大庆IGT研究,分别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发病危险降低50%和30%-50%。共识共识1、健康人45岁开始或超重者定期检测血糖,正常时3年检查一次。有高血压或冠心病患者常规进行糖耐量试验(OGTT)检测,正常时每3年检测一次。(2007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IGT患者首先进行生活方式改变,无效口服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3、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55岁,女65岁)、吸烟、血脂异常、糖耐量异常、腹型肥胖、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Early morning BP surge6:000:0012:0018:00Muller et al.N Engl J Med 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