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冠心病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内科冠心病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 冠心病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内科冠心病课件v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分型及防治措施,v掌握:冠心病的分型、发病机制v掌握: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v掌握: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型、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和治疗。v掌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变化、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v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v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及预防。v了解: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介入治疗、预后及预防第一节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定义:动脉粥样硬化定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血管
2、腔缩小失去弹性和血管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therosclerosis)4病病 因因v多因素共同作用:遗传为基础v危险因素(risk factor):年龄、性别、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吸烟v次要危险因素:肥胖、活动少、高热量和高脂饮食、CHD家族史、性格急躁;同型半胱胺酸、胰岛素抵抗、纤维蛋白原5发病机制发病机制v脂肪浸润学说:LDL和VLDL特别是氧化修饰的LDL,经损伤的内皮细胞或内皮细胞裂隙中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吞噬脂质泡沫细胞,脂蛋白又降解而释出各种脂质,刺激纤维组织增生,共同构成粥样斑块v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粥样斑块实
3、际上是机化了的血栓,并非真正的粥样斑块v内皮损伤反应学说:各种危险因素损伤内膜炎症反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6泡沫泡沫细胞细胞脂质脂质条纹条纹中间阶中间阶段损伤段损伤 从十几岁开始从十几岁开始 内皮功能不全内皮功能不全Modified from Pepine,CJ,Am J Card,19987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纤维帽(平滑肌细胞和基质平滑肌细胞和基质)脂核外膜内皮细胞内皮细胞内膜平滑肌细胞(修复型)中层平滑肌细胞中层平滑肌细胞(收缩型收缩型)外膜8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扩展进入管腔并扩展进入管腔外膜lipid core 脂核血栓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
4、化斑块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外膜9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具共同病理基础的进展性过程正常正常脂肪条纹脂肪条纹纤维斑块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破溃斑块破溃/裂隙和血栓形成裂隙和血栓形成心肌梗死心肌梗死 缺血性中缺血性中风风/TIA /TIA 严重的严重的下肢缺血下肢缺血临床无症状临床无症状心血管死亡心血管死亡年龄增长年龄增长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不稳定性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ACS*ACS,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TIA,;TIA,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一过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肾病缺血性肾病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
5、10分期和分类分期和分类v1.无症状期或称亚临床期v2.缺血期v3.坏死期v4.纤维化期11临床表现临床表现v一、一般表现v二、主动脉粥样硬化v 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v 胸主动脉瘤v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v四、颅脑动脉粥样硬化v五、肾动脉粥样硬化v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v七、四肢动脉粥样硬化12第二节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概述冠心病(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oronary heart disease)定义: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亦称缺
6、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14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成人 男性发病早于女性 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高病病 因因年龄与性别饮食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体重与肥胖吸烟、脑力劳动者、遗传和家族因素16可以改变的吸烟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紧张缺乏锻炼饮食病毒 不能改变的遗传因素性别男性比女性较易患冠心病年龄:老年人易患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抵抗1718冠心病分型冠心病分型 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分为5型 隐匿型或无症状型冠心病 心绞痛 心肌梗塞 缺血性心肌病 猝死冠心病分型冠心病分型 根据发病特点和治疗
7、原则不同分为两大类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猝死慢性冠脉病CAD 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CIS)缺血性心肌病 隐匿性冠心病1920左主干左主干左旋支左旋支右冠右冠左前降左前降21 发病机制 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一过性缺血缺氧一过性缺血缺氧持续性缺血缺氧持续性缺血缺氧22心肌耗氧v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心率、心肌收决定心肌耗氧量的主要因素:心率、心肌收缩力、心室壁张力缩力、心室壁张力v心肌氧耗心肌氧耗=心率收缩压心率收缩压v心肌从血中提取心肌从血中提取65%-75%65%-75%的氧的氧v 氧需求增加
8、时,就只能依靠冠氧需求增加时,就只能依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增加状动脉血流量的增加23心肌供氧v心肌供氧量取决于冠状动脉血流量和血液携氧能力v在正常情况下冠脉循环有很大的血流储备能力,使冠状动脉的供血和心肌的需血保持动态平衡:v 剧烈活动时冠脉扩张,血流量可增加67倍v冠脉固定狭窄或微血管阻力增加时,冠脉血流量,影响冠状动脉灌注。2425心肌供氧v冠状动脉管腔存在显著的固定狭窄(50%-75%),v 安静时尚能代偿 v 运动、心动过速、情绪激动 心肌供氧与需氧之间不平衡 ,称为“需氧增加性心肌缺血”,多引起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发作v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 破裂、糜烂、出血 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v 管腔
9、狭窄 心肌氧供减少 v 冠状动脉痉挛v 称为“供氧减少性心肌缺血”,引起ACS的主要原因 心肌缺氧是 需氧量增加 供氧量减少 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节 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v概念:是在冠脉固定性严重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v病因及发病原理:心脏负荷增加,冠脉血流减少或冠脉痉挛导致心肌内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自主神经。2829 稳定型心绞痛v特点: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样疼痛或憋闷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于劳累负荷增加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疼痛消失。疼痛发作的程度、频度、性质及诱因在数周至数月内无
10、明显变化。冠脉狭冠脉狭窄固定窄固定30病理解剖v稳定型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1、2或3支冠脉管腔直径减少70%的病变者分别各占25%左右,5%-10%有左主干狭窄。v其余约15%患者无显著狭窄,提示患者的心肌血供与氧供不足,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冠脉循环的小动脉病变、血红蛋白和氧的离解异常、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儿茶酚胺分泌过多或心肌代谢异常等所致。病理生理v患者在心绞痛发作之前,常有血压增高、心率增快、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压增高的变化,反映心脏和肺的顺应性降低。v发作时可有左心室收缩力降低、心排血量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增高,左室壁收缩不协调。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症状 部位 发作性胸 性质 痛为主
11、要 诱因 临床表现,持续时间 疼痛特点为:缓解方式 体征部位部位v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或心前区,手掌大小范或心前区,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咽或下颌部。性质性质 压迫感、发闷、紧压迫感、发闷、紧缩性、烧灼感、偶伴缩性、烧灼感、偶伴恐惧、濒死感。恐惧、濒死感。但不像针扎或刀扎但不像针扎或刀扎样锐性痛。样锐性痛。发作时患者往往被发作时患者往往被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迫停止正在进行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动,直至症状缓解。诱因诱因
12、 体力劳动、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情绪激动、饱餐、饱餐、寒冷、寒冷、吸烟、吸烟、心动过速、心动过速、休克等休克等持续时间持续时间 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3 35min5min内逐渐内逐渐消失,很少超过半小时。消失,很少超过半小时。缓解方法缓解方法休息休息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含服硝酸甘油后几分钟内缓解体征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绞痛发作时常见:心率增快心率增快 血压升高血压升高 表情焦虑表情焦虑 皮肤冷或出汗皮肤冷或出汗有时出现第四、第三心音奔马律有时出现第四、第三心音奔马律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乳头肌缺血以可有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乳头肌缺血以致功能失调引起二
13、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致功能失调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所致)辅助检查辅助检查v实验室检查v 血生化v 心肌标志物v 4041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心电图:静息心电图 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 心电图负荷实验:平板运动试验 动态心电图监测 静息时心电图v多无异常,陈旧心梗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和T波异常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vST段压低0.1mV,发作缓解后恢复v在平时T波持续倒置的患者,发作时可变为直立(“假性正常化”)44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ECGECGV4V4、V5V5、V6 V6 和和、aVFaVF导联导联STST段呈水平型下移段呈水平型下移 0.1mV0.1mV45次极量运动:(190-年龄)8
14、5%的最高心率阳性标准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心电图改变(ST段水平或下斜压低0.1mV,持续2分钟)运动中出现心绞痛、步态不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禁忌:急性心梗,不稳定心绞痛,明显心衰,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疾病 心电图负荷试验心电图负荷试验4647运动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运动前 运动中 运动后运动中 V3、V4、V5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mv持续2min以上48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记录记录2424小时小时,显示活动和症状出现时的显示活动和症状出现时的心电图变化(心电图变化(3 3个个“1”ST“1”ST段下移段下移1mm1mm,持续时间,持续时间1min1min,间
15、隔时间,间隔时间1min1min)和各种心律失常)和各种心律失常49辅助检查辅助检查 放射性核素检查 CT冠状动脉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超声心动图 血管内超声检查 冠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 心绞痛分级心绞痛分级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分类分级:级:一般体力活动(如步行和登楼)不受限,仅在强、快或持续用力时活动时发生心绞痛。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快步、饭后、寒冷或刮风中、精神应激或醒后数小时内发作心绞痛。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以上或登楼一层以上受限。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一般情况下平地步行200m或登楼一层引起心绞痛。级:轻微活动或静息时即可发生心绞痛。50诊断:典型
16、的心绞痛发作特点和体征含用硝酸甘油后缓解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发作时心电图的缺血性改变ECG负荷试验、动态ECG、核素检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与鉴别诊断51心绞痛的鉴别诊断心绞痛的鉴别诊断 v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v肋间神经痛、肋软骨炎v心脏神经官能症v消化系统疾病v其他: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冠脉口狭窄或闭塞,肥厚型心肌病、心肌桥、X综合征等亦可引起心绞痛52预预 后后v1、左主干病变最重(病死率高达30%)此后依次为3支、2支与单支病变v2、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阻滞者预后差v3、合并糖尿病者预后差v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冠脉病变累及心肌供血的范围和心功能53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稳定型心
17、绞痛的治疗原则改善冠脉血供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冠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延长生存期White.Unstable angina:Ischemic syndromes.In:Topol EJ(ed).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Lippincott-Raven,Philadelphia,Pennsylvania:1998:36539354目的:终止发作、预防发作一、发作时的治疗休息,去除诱因,立即停止活动药物治疗 硝酸酯制剂:扩张冠脉,降低阻力,增加冠脉循环的血流量;扩张周围血管,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需氧量。硝酸甘油硝酸
18、异山梨酯治治 疗疗55二、缓解期的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 (1)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 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少心肌收缩 力和氧耗量,用于劳累型心绞痛的发作 常用药物用法用量:禁忌症:治治 疗疗56治治 疗疗 硝酸酯制剂 作用机制:常用药物用法用量:不良反应:钙通道阻滞剂 作用机制: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内抑制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中钙离子的作用从而抑制心肌收缩,减少心肌氧耗量;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脉痉挛。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减轻心脏负荷。降低血黏度,抗血小板,改善心肌的微循环。常用制剂及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及禁忌症:治治 疗疗58治治 疗疗其他:曲美他嗪,中医中药(
19、2 2)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 受体拮抗剂受体拮抗剂 他汀类:降低他汀类:降低LDLLDL、TCTC、TGTG,升高,升高HDLHDL稳定粥样斑块稳定粥样斑块 ACEIACEI或或ARBARB(3 3)血管重建治疗:介入治疗:)血管重建治疗:介入治疗:PTCAPTCA 冠状动脉搭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CABG)60冠脉狭冠脉狭窄固定窄固定受体阻受体阻滞剂滞剂(B)硝酸硝酸酯酯(C)地尔硫卓类地尔硫卓类钙拮抗剂钙拮抗剂介入或手介入或手术治疗术治疗61第四节第四节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
20、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非ST段抬高型ACS 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ACS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63纤维帽中层管腔管腔脂核脂核易损斑块稳定性斑块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 稳定性斑块和脆稳定性斑块和脆弱的斑块弱的斑块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破裂出血破裂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非闭塞性血栓(白色血栓)闭塞性血栓(红色血栓)ST段压低和/或T波倒置ST段抬高不稳定性心绞痛(UA)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纤维帽中层64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缺血
21、、缺氧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发病机理及病理生理冠脉狭窄、痉挛冠脉狭窄、痉挛心肌负荷增加及氧耗增加心肌负荷增加及氧耗增加大脑大脑心肌内代谢产物刺激心内植物神经心肌内代谢产物刺激心内植物神经1-51-5胸交感神经及相应的脊髓段胸交感神经及相应的脊髓段胸骨后及左臂内侧胸骨后及左臂内侧65病理解剖病理解剖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左回旋支(LCX)左主干(LM)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达75%以上 66一、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一、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死定义: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及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
22、的一组临床症状,合称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发生机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破裂、出血、血栓形成 冠脉痉挛收缩 微血管栓塞导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供氧的减少和缺血加重67静息型心绞痛 发作于休息时,持续时间通常20分钟初发型心绞痛通常在首发症状12个月内、很轻的体力活动可诱发(程度至少 达CCS级)恶化型心绞痛 在相对稳定的劳力性心绞痛基础上心绞痛逐渐增强(疼痛更剧烈,时间更长或更频繁,按CCS分级至少增加级水平,程度至少CCS级)三种临床表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三种临床表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68少部分少部分UA患者心绞痛发作有明显的诱发因素:患者心绞痛发作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增加心
23、肌耗氧量:感染、甲亢、心律失常增加心肌耗氧量:感染、甲亢、心律失常减少冠状动脉血流:低血压减少冠状动脉血流:低血压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贫血和低氧血症血液携氧能力降低:贫血和低氧血症 变异性心绞痛特征为静息心绞痛,表现变异性心绞痛特征为静息心绞痛,表现为为ST段一过性抬高,是段一过性抬高,是UA的特殊类型,机的特殊类型,机制为冠状动脉痉挛。制为冠状动脉痉挛。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症状症状 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胸痛的部位、性质与稳定型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胸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可达数十分钟,胸痛在休息时也可发生。痛在休息时也可发生。体征体征 体检可发现一
24、过性第三或第四心音体检可发现一过性第三或第四心音 二尖瓣反流引起的一过性收缩期杂音二尖瓣反流引起的一过性收缩期杂音70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实验室和辅助检查v1.心电图v 一过性ST段抬高或压低和T波低平或倒置,其中ST段的动态改变(0.1mv的抬高或压低)是严重冠状动脉疾病的表现v2.连续心电监护v3.冠状动脉造影和其他侵入性检查v4.心脏标志物检查v5.其他检查71STST段抬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段抬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V4、V5、V6 和、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72诊断和鉴别诊断v诊断v 典型的心绞痛症状。v 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发或一过性ST段压低0.1mv,或T波倒置0.2mv)。
25、v 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vUA/NASTEMI治疗原则不同,需要鉴别诊断。危险分层 GRACE风险评分可用于UA/NASTEMI的风险评估:年龄、充血性心力衰竭史、心肌梗死史、静息时心率、收缩压、血清肌酐、心电图ST段偏离、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是否行血运重建等参数,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程度分级(BraunwaldBraunwald分级)分级)严重程度严重程度 定义定义1年内死亡或心年内死亡或心梗发生率梗发生率%级严重的初发型心绞痛或恶化型心绞痛,无静息疼痛7.3%级亚急性静息型心绞痛(1个月内发生过,但48小时内无发作)10.3%级急性静息型心绞痛(在48小时内有发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