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分层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分层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分层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八 年级 上册 物理 第六 质量 密度 分层 练习题 Word 答案 下载 _八年级上册(2024)_人教版(2024)_物理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分层练习题一、选择题。1、作为质量标准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百余年来因表面遭污染而增重约 50 微克,2018 年 11 月 16 日,在新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们通过投票,正式让国际千克原器退役,改以普朗克常量(符号是 h)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测量物体质量,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 ) A. 偏大 B. 偏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2、某同学在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的实验时,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但忘了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游码在 0.2 g 刻度线处,他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后在左盘放入被测物体
2、,右盘加放砝码,当放上 10 g 和 5 g 的砝码各一个后,再将游码移至标尺 0.5 g 刻度线处时,天平横梁恰好平衡,那么被测物体的实际质量为( )A. 14.8 g B. 15.2 g C. 15.3 g D. 15.5 g3、在测量金属块的质量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标尺上的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是( )A5 g B10 g C19.4 g D19 g4、甲、乙两种质量相同的均匀实心小球,它们的体积之比是2:3。则甲、乙两种小球的密度之比是()A3:4 B4:3 C3:2D2:35、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体积较大、形状不规则的矿石的密度。先用天平称出矿石的质量为200
3、g,接着按图A、B、C的顺序测其体积,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矿石的体积为80cm3B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质量为120gC小明测得矿石的密度为2.5103kg/m3D按图中A、B、C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会偏小6、室内火灾发生时,受困人员应采取弯腰甚至匍匐的姿势撤离,以尽量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这是因为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A温度较高,密度较小B温度较低,密度较小C温度较高,密度较大D温度较低,密度较大7、下列质量中,最小的是( )A1.19107 t B125 mg C0.13 g D0.000 12 kg8、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3,则它们的质量之比为()A3:2 B
4、9:2 C3:2D2:99、以下为某同学测定煤油密度的一些实验步骤,这些步骤中可省去的步骤是()用天平称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0在矿泉水瓶里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用天平称出矿泉水瓶装满煤油后的总质量m2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煤油的体积V计算煤油的密度A B或 CD都不能省去10、一些影视剧中常有一些山石滚落的镜头,在影片拍摄过程中,这些山石道具最有可能是下面哪种物质做成的()A铜 B铁C石头 D泡沫塑料11、小梦同学喜爱科技图书,她买了一本科技之巅,该书的开本与物理教材相同,厚度约为物理教材的3倍,则这本书的质量约( )A9g B90gC0.9kgD9kg12、将质量相等的硫酸、水
5、和酒精分别装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已知硫酸水酒精,则甲、乙、丙三个容器分别装的是()A硫酸、水、酒精 B水、酒精、硫酸 C硫酸、酒精、水 D水、硫酸、酒精13、为了测出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密度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ABCD14、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分布示意图(从上到下密度逐渐变大),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一定质量的水,温度等
6、于4时,体积最大B在410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D04的水温度下降时体积会变大二、填空题。15、小明在实验室测量某物体的质量,最终测得其质量为 82.4 g,砝码盒中有 100 g、50 g、10 g、5 g 砝码各一个,20g 砝码两个,则小明在右盘中加入最小的 5 g 的砝码后,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正确操作是: 。16、现有甲、乙两种物质,甲物质的质量为m甲、体积为V甲,密度为甲=5g/cm3;乙物质的质量为m乙、体积为V乙,密度为乙=2g/cm3,现将甲、乙两种物质完全混合,且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混合后物质的密度为混
7、=3g/cm3。则甲、乙两种物质的体积之比V甲:V乙=_。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m甲:m乙=_。17、用天平测量一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及游码如图甲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g;将该石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图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 ;石块的密度是_ 。18、寒冬,室外装满水的缸容易破裂。因为,通常气温低于 时,缸里的水从表面开始凝固,而冰的密度比水小,水结成冰后质量 ,体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从而把水缸胀裂。19、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向右盘中加入砝码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出现如图 1 所示的情况,此时,他应该或,直到天平平衡。若称量物体质量时所
8、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 2 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 20、小雨在测量石块的密度时,测出几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绘出图象,在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石块质量与体积关系图象的是_;正确表示密度与质量的关系图象的是_,选择该图象的理由是_.A B C D21、有一个容积为1.25L的饮料瓶,如果用这个饮料瓶装水,最多可装_kg的纯水。如果用它装酒精,最多可装_kg的酒精。(酒精0.8103kg/m3)22、将注射器的小口封住,在将活塞往里推的过程中,被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质量将 ,密度将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简答题。23、24、学习了“质量”一节后,小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物体的
9、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为此,爱动脑的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下表中。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选择橡皮泥作为探究对象,这一选择有什么优点? (2)由表中记录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3)小明在探究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四、实验题。25、王女士从一小商贩处买回一条被冠名为“纯金”的项链,为鉴别其真伪,她隔壁的一位初中生利用密度比较法的实验帮她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项链,他还用到量筒、水细线、托盘天平。(1)如果有两只量程和分度值都相同的量筒(都能很好地完成对项链的浸没操作),为减小实验误差
10、,应选 (填“粗”或“细”)一些的量筒。(2)如果测出量筒里的水的体积V1,项链浸没其中时水面指示体积V2,还需再测出的物理量是 ,则项链的测量密度的表达式为测 。26、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小石块和小瓷杯的密度。(1)测小石块的密度天平放置于 工作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 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用此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 g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用细线绑好小石块,缓慢放入水中,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2)测小瓷杯的密度如图丙所示,先在量筒内放入适量的水,液面刻度为V1;再将小瓷杯浸没于水中,液面刻度为V2;最后捞起小瓷杯并将杯
11、中的水倒回量筒,使其浮于水面(水未损失),液面刻度为V3,小瓷杯密度的表达式杯 (用V1、V2、V3和水表示)。实验完毕后发现小瓷杯内的水未倒干净,则所测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五、计算题。27、有一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kg在此空玻璃瓶中装入一些合金滚珠,瓶和合金滚珠的总质量为0.8kg,此时再往瓶中灌入水到瓶口止,瓶、合金滚珠和水的总质量为0.9kg,g10N/kg,求:(1)玻璃瓶的容积;(2)合金滚珠的总质量;(3)合金滚珠的密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分层练习题一、选择题。1、作为质量标准单位的国际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