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分单元课时编排).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历史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复习提纲(分单元课时编排).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高中历史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复习 温习 提纲 单元 课时 编排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2)政治:以世袭制打破禅让制传统。2.商(1)实行内外服制。(2)商朝已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3.西周(1)内容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给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诸侯和卿大夫继续分封,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周天子和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2)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它受原始民主传统的制约。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
2、景(1)春秋时期,西周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2)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在政治上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君主权力加强。(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2.内容(1)皇帝制:这是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三公九卿制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各司其职。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泛称“九卿”。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3)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和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郡县主要官吏都是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制度:秦朝各级
3、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行政制度(1)汉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是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以后,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东汉时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长。(2)隋唐:三省六部制内容:三省是由皇帝直接掌控的中枢。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特点: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意义: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3)宋:设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履行宰相的职权。(4)元: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5)明明太祖
4、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绵延1 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设立内阁,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6)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地方行政制度(1)汉沿袭秦的郡、县二级制,还包括王国和侯国。到东汉晚期,原来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主要是州、郡、县三级制。(3)隋唐隋朝实行州、县二级制,唐朝沿用。唐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后来道变成州、县以上的一级行政实体。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后形成藩镇割据势力。(4)宋:初期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来又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5)元:实行“行省”制度,
5、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省、路、府、州、县多级地方制度。(6)明清明初废除行中书省,其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来,朝廷向各省安派巡抚、巡按,总揽一省之权。清朝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明清时期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1)内容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陪审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2)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2
6、.斯巴达:寡头政治(1)公民大会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2)长老会议员终身任职。(3)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3.罗马共和国:贵族寡头政治(1)执政官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2)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3)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4.罗马帝国:君主独裁统治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实行独裁统治。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特征:封君、封臣为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
7、并立是中古西欧国家制度的重要特征。2.法国:等级君主制(1)确立: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2)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3.英国:议会君主制(1)确立13世纪初,英王约翰被迫签订限制王权的大宪章。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2)特点: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1)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奠定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2)18世纪,逐渐形成内阁制度。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2.美国:联邦共和制(1)背
8、景:北美独立战争后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2)内容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3.法国:议会共和制(1)1792年,法国首次建立共和国。(2)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经过数年动荡,法国确立了共和制。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背景: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诞生,其标志是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建立。(2)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3)内容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
9、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4)作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1)开始:辛亥革命后。(2)转折:1913年春“宋教仁案”发生和二次革命被镇压。(3)失败:袁世凯窃取大总统职位,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4)影响: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但不久被迫取消帝制。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3.国民政府的“训政”时期(1)开始:1928年。(2)表现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
10、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党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3)实质:一党专政。(4)结束: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2)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3)性质: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4)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
11、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1)措施中国共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2)作用: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3.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的人民政权(1)举措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2)作用: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3)理论探索: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基础: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12、“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2)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3)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4)作用: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5)挫折:1957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6)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
13、会制度建设取得许多重要进展。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2)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3)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4)完善改革开放后,该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019年10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
15、,实现富国强兵。(3)概况内容意义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两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孝文帝亲政后,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3)作用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
16、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北宋王安石变法(1)背景北宋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进行改革,但新法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4)作用: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
17、。(5)结果: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4.明朝张居正改革(1)背景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2)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4)结果:他死后,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背景(1)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
18、索救亡图存之路。(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4)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2.戊戌变法(1)时间:1898年69月。(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3)结果: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4)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3.清末新政(1901年开始)(1)背景:统治危机日益
19、严重。(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评价: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4.民国时期的改革(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1)新中国成立初期内容: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作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二十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标志: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结果: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2)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3)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
21、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4)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5)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6)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7)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
22、的面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官员选拔(1)世官制:西周至春秋的世官制是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2)察举制形成:汉武帝时期。含义: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影响: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3)九品中正制背景:东汉末年政治和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开始: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