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护理心理》1.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课件:《护理心理》1.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心理 教学 课件 护理 心理
- 资源描述:
-
1、护理心理护理心理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任务一 概述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项目二 护理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任务一 护理心理学的简史及发展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准确表述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简述护理心理学作为新兴的独立学科的内在动因。3、简述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4、简述护理心理学的国内外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5、比较护理心理学与现代护理学的异同。6、比较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异同。7、明确护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联。8、综合相关理论,阐明我国发展护理心理学的时代 背景和重要意义。9、试举例说明护理心理学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关联。学
2、习目标学习目标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学科性质定义 护理心理学(nursing psychology)是从护理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个体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定义所指“个体”,包括护士和护理对象。护理心理学在护理情境这个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必须同时掌握护士、护理对象两类人群的心理活动规律。表述“护理情境”为“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指护理情境并不局限于医院。此外,广义的“护理情境”还包括所有影响护理对象、护士心理活动规律的社会条件。一、护理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特征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的学科性质l
3、 注重护理情境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研究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必须注重护理情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二)定义的特征l 重视护理情境的探讨:指不同护理情境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l 强调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指相同护理情境下,个体可因心理因素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心理反应。一、护理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特征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护理心理学的基本属性 护理心理学是交叉的边缘学科护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和护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同时也是具有浓重人文色彩的边缘学科,该属性由其研究对象“人”的特点所决定。(一)护理心理学是交叉的边缘学科任务一 概述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
4、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护理心理学是新兴的独立学科任务一 概述 护理心理学已从心理学和护理学的共同孕育中脱胎而出,成为具有独特观点及专门体系的新兴学科。通过心理学应用学科等对护理领域的渗透,护理心理学有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再丰富和完善理论”的积累过程,促使其学科理论构建有序地趋向成熟;一大批拥有心理学知识、高等教育培养的护理人才积极参与、深入探索护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并不断取得成果,且后者是促使护理心理学成为新兴独立学科的最基本内在动因。AB此学科性质特指:护理心理学 的内在动因则 包括两个基本 条件: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与现代护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
5、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护理学前冠以“现代”二字,学科内涵便丰富许多。仅以人类的“生老病死”为例,生物医学模式的传统护理学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健康需求;而伴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现代护理学,则把人们“生老病死”的基本需求演绎为“讲求生存质量、强调寿康共享、注重身心合一、倡导临终关怀”等健康的扩展需求。生老病死生存质量寿康共享身心合一临终关怀人类健康的基本需求与扩展需求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护理学家的贡献 护理心理学学科框架的创立,首先应归功于南丁格尔。20世纪中叶,护理学家奥利维亚提出“护理应增进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健康。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护理学家创立的责
6、任制护理,特别注重对患者实施身心的整体护理;纽曼、奥兰多、华生等护理学家以其心理学学位背景创建的护理理论。一、与现代护理学的关系1912年,国际护士会为了纪念南丁格尔将“”定为国际护士节。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领域有别于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作为交叉边缘学科,既离不开护理学科的基本范畴,又独有护理学科尚未涉及的范畴。2一、与现代护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比较内容比较内容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学护理学工作目标工作目标“促进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健康”为重心为重心“促进健康促进健康”为重心为重心侧重点侧重点强调社会环境强调社会环境重视
7、环境因素重视环境因素运作方式运作方式激发内在潜力,调动主观能动性,心激发内在潜力,调动主观能动性,心理调节为主理调节为主借助外界条件或物质途径,以生借助外界条件或物质途径,以生化、机械、物理方式为主化、机械、物理方式为主实施对策实施对策准确评估患者心理、规范应用模式、准确评估患者心理、规范应用模式、优化护士职业心态等优化护士职业心态等美化环境、提供舒适、保障安全美化环境、提供舒适、保障安全等等实施者的知识实施者的知识结构结构系统、深入的心理护理理论与技能系统、深入的心理护理理论与技能普及的心理学知识、技能普及的心理学知识、技能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是我
8、国护理学科发展的支柱学科(1)符合新时代的学科发展符合新时代的学科发展趋势趋势:一方面,“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性策略目标,既充分体现了人类健康需求的飞跃发展,也促使了护理学科更多面对与疾病、健康相关的心理学问题;另一方面,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跃居疾病谱和死亡谱前列并占据相当比例,社会变革与激烈竞争迫使人们的身心健康越来越多地遭遇心理失衡的威胁。(2)缩小与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缩小与发达国家护理教育的差距差距:自20世纪初美国创立高等护理教育并在世界各发达国家普及后,护士人才的学历层次提高、知识结构优化等使护士的职业形象和社会职能在人类健康保障事业中的地位日益凸现。
9、3一、与现代护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与现代护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弥补我国现行护理体制的不足:(3)突出护理学科的发展特色:(4)标志学科专业内涵的拓展:(5)(3)责任制护理以其先进理念、科学运作、满意结果在发达国家普遍实施后,也得到我国同行广泛认同。(4)我国护理学科的较快发展,不宜把参照系仅定位于发达国家的学科设置、应用模式等,而应侧重探索适用于我国的学科体系和特有模式。(5)现代科学的发展趋势表明,学科专业化分工越精细,越具有针对性,越有利于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解决。特鲁多医生的
10、墓志铭知识链接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医学心理学对护理心理学的深刻影响 半个多世纪以来,医学心理学的快速发展,曾对雏形的护理心理学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理论引导和技术支撑作用。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区别12二、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1)研究内容的区别:著名医学心理学家李心天教授曾在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中分别归纳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医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包括7个方面:2)护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是:心理护理渗透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融合在各项护理措施中;了解和掌握护理对象的一般心理状态和特殊心理表现;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
11、品质修养。心理因素引起躯体疾病的中介机制;脑组织损伤、内分泌失调或躯体疾患造成心理变异的分析和心理诊断;人格特征在各种病患及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心理治疗的合理安排和疗效评定;各年龄阶段心理卫生的推广和探讨;心理护理和心理咨询的实施;医学心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协调和合作。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基于上述专家观点,比较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便可知二者之间的差别显著多于重叠。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共同以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和成果指导患者心理问题的解决,为寻求心理健康的服务对象提供心理健康咨询,还要关注
12、医学心理学尚未涉及,但对护理心理学至关重要的护士职业心理健康等重点内容。u 注重心理因素的致病机制u 关注患者心理问题的本质u 矫治神经病、人格障碍等u 调控患者身心的应用模式u 致力于疾病的诊治及预防u 切合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u 系统精神医学防治精神病u 围绕精神健康人群的身心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研究侧重点比较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与医学心理学的区别2二、与医学心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2)对相同领域的研究侧重点不同:在临床患者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医学心理学注重揭示心理因素的致病机制,并借以指导疾病的诊
13、治和预防;深入开展神经症、人格障碍等心理治疗的系统研究;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协同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等;既关注精神健康的人群也关注精神异常的人群。护理心理学则与精神病护理学有较明显的界限,更多地围绕精神正常的人群,符合非精神科医院患者的特点,便于充分发挥护士与患者最密切接触的专业优势。护理心理学更注重临床患者心理状态的量化评估,着重探索患者心理的一般规律和个体特征,亟待研制一系列临床普遍适用、可操作性强、规范化的心理护理模式,实现其帮助护理对象、增进和保持身心健康的宗旨。总之,临床心理护理实践不能仅仅套用医学心理学模式而不深入探索适用于护理领域的规范化操作模式,否则不可能真正形成护理心理学的系统
14、理论。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护理心理学与分支社会心理学一般特点的比较1三、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系统性独特性应用性时空性分支社会心理学的一般特点 护理心理学与分支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主要是近似关系,二者有诸多交叉、相似之处。任何社会心理学的分支学科,都具备下图的一般特点。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护理心理学与分支社会心理学一般特点的比较1三、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分支社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既含有主干学科的理论精髓,又体现其理论发展将相关基础学科知识丰富化的过程,更
15、体现社会心理学体系内部相互作用的有机联系。分支社会心理学的不断涌现,是科学精细化拓展、多学科交叉融合、顺应某领域需求增长或某类特殊需要应运而生的产物。社会心理学各分支学科解决各种现实社会问题的预测和控制能力,决定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规模和潜力。时空性,包括学科发展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指分支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与解决现实问题绝对不可分,还取决于其不可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ACBD(1)系统性比较:(2)独特性比较:(3)应用性比较:(4)时空性比较:项目一项目一 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护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护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比较 强调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视社会情境的探讨;重视
16、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2三、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任务二 护理心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研究内研究内容容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1护理情境与个体间的相互护理情境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作用社会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社会与个体间的相互作用2护理情境的作用护理情境的作用社会情境的作用社会情境的作用3相关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相关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个体的内在心理因素项目二项目二 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历史、现状和趋势(二)护理心理学的近代发展史 护理心理学的源头,或可追溯至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重大变化及现代医学模式的彻底转变,引领了护理领域的深刻变革
17、。一、护理心理学的简史及发展(三)护理心理学的现代发展史 护理心理学的近代发展史护理心理学的近代发展,大约介于南丁格尔创立第一所新型护士学校到建立并推行责任制护理前的100年间。(一)护理心理学的起源(1)心理学内涵与护理实践变革的共同拓展;(2)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护理模式的融会贯通;(3)心理学知识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紧密结合。(一)国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1)学科发展态势与学科人才培养相得益彰;(2)专业教学范围与专用教材质量齐头并进;(3)学科专业实践与优质护理服务相辅相成;(4)学术理论探索与临床应用研究相互支撑。(二)我国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二、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项目二项目二 护
18、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国内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国内外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分析分析二、护理心理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项目二项目二 护理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和趋势的历史、现状和趋势护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护理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思考题思考题第二章第二章 心理过程心理过程项目一 认知过程任务一 感知觉任务二 记忆与注意任务三 思维项目二 情绪任务一 概述任务二 情绪的体验与状态任务三 情绪理论任务四 情绪表达与情绪功能1.识记感知觉的概念及分类。2.识记记忆的概念及分类。3.识记注意的概念及分类。4.识记思维的概念及过程。5.识记情绪的概念及分类
19、。6.理解知觉的基本特征、遗忘规律。7.理解注意的品质。8.理解思维的品质。9.应用情绪理论指导自己及护理对象的情绪调控。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项目项目一一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的概念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感觉的概念(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人类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2、感觉的意义l依据刺激物与感觉器官的接触方式,可将感觉分为距离感觉(视、听、嗅等)和接触感觉(触、味等)。l医学上分为体表感觉、深部感觉、内脏感觉。l心理学上分为外感觉、内感觉(机体觉)、本体感觉(动觉、平衡觉等)。3、
20、感觉的种类(1)绝对感受性:刺激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觉到。(2)差别感受性:两个同类刺激物的强度达到一定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4、感觉的测量(1)感觉适应:指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连续作用,所致刺激感受性变化的现象。(2)感觉后像: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有正、负两类。(3)感觉的空间积累与空间融合:指感受器的不同部位同时受刺激后所产生,且因反应整合在一起而改变感受性的现象。(4)感觉对比:感受器不同部位接受不同刺激,对某个部位的强刺激可抑制其他邻近部位的反应,不同部位的反应差别有被加强的现象。(5)感觉的相互作用:指一种感受器受到刺
21、激而引起另一种感受器产生感觉或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5、感觉的现象任务一 感知觉一、感觉项目一项目一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属性的反映。1、知觉的概念(1)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2)时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3)运动知觉:是人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反映。2、知觉的分类(1)知觉的选择性:是人们能快速地从背景中选择出知觉对象的特性。(2)知觉的整体性:是人们对当前事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受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影响,理解事物是知觉的必要条件。(4)知觉的恒常性
22、:指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形象并不随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3、知觉的特性 指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它不同于幻觉,是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4、错觉(illusion)二、知觉项目一项目一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 记忆(memory)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1)按记忆内容:情绪记忆(emotional memory),以体验过某种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形象记忆(imaginal memory),以感知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以概念、命题或思想为内容的记忆;运动记忆(motor memory),以人们做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2)按记忆时
23、间:瞬时记忆,指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有个非常短暂的停留,储存时间为0.252秒。若感觉信息进一步受到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信息储存时间5秒2分钟。长时记忆,指经过深入加工,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的短时记忆信息,信息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更长时间。(3)按有无意识参与:外显记忆,在意识的指导下,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影响,如有意识地收集有关经验用以完成当前的任务;内隐记忆,指过去经验对当前活动的无意识影响,如随便在商场逛了一圈,当时并未有意识地记住看到的东西,但是当别人提起某物时,你可能对它产生更多的记忆,似乎很熟悉。2、记忆的分类任务二 记忆与注
24、意一、记忆1、记忆的概念项目一项目一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3、记忆的过程(1)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2)保持:是把知识经验储存在头脑中的过程。(3)再现: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再认和回忆两种基本形式。第一阶段:早上67点,宜记忆一些新概念、新内容。第二阶段:上午810点,宜大量记忆基础理论知识。第三阶段:下午79点,宜进行综合性知识的记忆。第四阶段:晚上1011点,宜记忆精确性高、易出差错的知识材料。知识链接项目一项目一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1、注意的概念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其本身并非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状态。2、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
25、:指由外界事物引起的不由自主的注意,即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就引起的注意。(2)有意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指有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受个人的意识调节和支配,具有积极主动的特征。(3)有意后注意:指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二、注意项目一项目一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1)选择功能:指注意可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一致的事物,避开非本质的、干扰的其他事物。(2)保持功能:指注意的对象或内容能在意识中得以保留。(3)调节和监督功能:指注意状态下,人们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相应的目标比较,并通过反馈的信息相应地调节、监控自己的行为,使之与目标相一致;如果行为与目标不一致就进一步加以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