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神科 护理 第五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精神科护理学第五章:精神疾病治疗过程的护理精神科护理学01020304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护理心理治疗与护理工娱与康复治疗及护理目录CONTENTS0 1 0 2 0 3 0 4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无抽搐电休克心理治疗01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0 1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与护理第一节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drugs)主要是指一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并能影响活动的药物。其应用的原则是采用有效的剂量和充足的疗程。根据临床作用特点,可将精神药物分为4类: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重性精神病;抗抑郁药物,主要用于治
2、疗各种抑郁状态;心境稳定剂,主要用于治疗心境障碍;抗焦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状态、睡眠障碍。第一节 精神药物(p s y c h o t r o p i c d r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能够有效控制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行为异常等阳性精神症状,改善部分阴性症状,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 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一)分类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n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传统、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对多巴胺(D)受体、5-羟色胺(
3、5-HT)受体、肾上腺素受体、胆碱受体和组胺受体具有阻断作用,如吩噻嗪类、硫杂蒽类、丁酰苯类、苯甲酰胺类、苯二氮类等。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n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对5-HT2A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起阻断作用。这类药物作用非常广泛,不良反应小。临床常用的有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等。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一)分类1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预防其复发;还可用于治疗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脑器质性疾病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及神经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1适应证抗
4、精神病药物慎用于具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急性肝炎、严重肾病、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血液病、造血功能不良、昏迷、抗精神病药物过敏的患者。此外,老年人、孕妇、儿童慎用。2禁忌证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兴奋躁动患者宜选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妄想症状明显者选用氯氮平、三氟拉嗪、氟哌啶醇等;以淡漠、退缩等阴性症状为主的患者选用奥氮平、利培酮、舒必利等。(2)判断一种药物无效更换另一种药物时,需要确定前一种药物用足了剂量或时间,一般足量维持46周后无效才考虑换药。(3)尽可能避免联合用药,以免增加药物不良反
5、应;做到剂量个体化,老年、儿童应酌减。3用药方法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兴奋躁动患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4)急性期兴奋躁动明显、有冲动伤人及拒服药的患者,可采用深部肌内注射氯丙嗪等药物,初始剂量为50 mg,每天12次,一周内加至治疗剂量,每日300600 mg。由于此类药物对人体局部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因此病情好转后改为口服给药。(5)合作的患者,可采用口服给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治疗剂量后,经68周症状缓解,再持续24周方可逐渐减至维持剂量,需要根据病情维持治疗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般需2年左右。维持治疗药量通常为出院时治疗量或最大治疗量的
6、1/22/3。3用药方法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二)临床应用(4)急性期兴奋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锥体外系反应锥体外系反应是第一代抗精神病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物阻断基底核的多巴胺受体,造成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失衡,乙酰胆碱系统相对亢进,从而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 锥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急性肌张力障碍 临床表现:急性肌张力障碍多出现在治疗早期,常在首次服药后几小时内或几天内发生,是最常见的锥体外系反应。表现为一个
7、或多个肌群突发的持续痉挛,以面部、颈、唇及舌肌多见,出现吐舌、挤眉弄眼、双眼向上凝视、斜颈、言语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波及躯干和四肢肌肉还可引起扭转性痉挛等异常姿势。患者常伴有焦虑、烦躁、恐惧等情绪,也可出现瞳孔扩大、心率增快、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处理:遵医嘱给予抗胆碱能药物山莨菪碱0.3 mg肌注,20 min即可缓解;或加服盐酸苯海索2 mg,每日3次,口服。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考虑减量或更换其他药物。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1)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静坐不能 临床表现:通常在治疗后12周出现,女性多于男性。表现为坐卧不安、躯
8、体摇摆、来回走动或原地踏步,常伴有焦虑、易激惹、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易误诊为病情加重而加大药量,从而使症状进一步恶化。处理:遵医嘱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苯二氮类药物治疗,如地西泮2.55 mg,每日23次;或加用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10 mg。必要时减少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药源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表现:一般发生于治疗后数周至数月,大部分于治疗后2周出现,发生率约30%。患者最初以静止性震颤表现为主,如唇舌震颤、双手节律性震颤呈“搓丸样”动作;其次表现为肌张力增高,面部表情呆板固定呈
9、“面具样脸”,走路呈“慌张步态”,严重者有协调运动丧失、吞咽困难、佝偻姿势、流涎等。处理:遵医嘱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如盐酸苯海索212 mg/d;或加用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等。若患者病情允许,可遵医嘱减少抗精神病药的剂量。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迟发性运动障碍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长期大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用药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一般见于持续用药几年后。表现为不自主、有节律的刻板式运动,以口、唇、舌、面部的不自主运动最为突出,称为“口舌颊三联征”。有时伴有肢体或躯干刻板式运动和舞蹈样运动。处理:
10、关键在于预防,避免长期大量应用抗精神病药物。一般可减药至最低有效量或换用锥体外系反应低的药物,如氯氮平。停用一切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索等。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体位性低血压(1)临床表现:多由抗精神病药物大剂量口服或注射时血药浓度过高引起,多发生于药物治疗的早期肌内注射30 min或口服1 h后,使用氯丙嗪、氯氮平、硫利达嗪者尤其易出现。表现为突然改变体位时,出现头晕眼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可导致晕厥、摔伤,甚至出现休克。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 体第一
11、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体位性低血压(2)预防:治疗过程中,增加精神药物剂量时要缓慢;大剂量口服或注射药物后,应建议患者卧床休息12 h,并嘱患者站立或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年老体弱的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服药过程中血压的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联系医生。(3)处理:轻者应立即去枕平卧或取头低足高位,片刻即可恢复;严重者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药,去甲肾上腺素12 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0500 mg,静脉滴注;严重或反复出现低血压反应者,应调整原来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或换药。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2 体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
12、)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精神症状方面的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首次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如所选药物镇静作用过强、剂量过大、服药次数过多等可引起过度镇静,表现为思维迟缓、行动呆滞、乏力、嗜睡、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缺乏关注等。临床上常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及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该不良反应。(2)处理:轻者可不予处理,重者可遵医嘱予以减药或停药。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3 精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常见于服药初期。表现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口干、恶心、呕吐、食欲缺乏、上腹饱满、腹泻、便秘和麻痹性肠梗阻;吩噻嗪
13、类药物可引起无黄疸性肝功能障碍,症状严重者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和肝区疼痛。(2)处理:减药或停药后,不良反应多可快速恢复。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4 消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5内分泌系统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抗精神病药物可导致体重增加、泌乳、性欲减退、男子乳房发育等。部分药物可能影响促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因此儿童不宜长期使用。(2)处理:一般无须处理,停药后可恢复。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5 内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6血液系统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抗精神病药物尤其
14、是氯氮平常可引起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等不良反应。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时可表现为发热、乏力、倦怠、头晕等全身症状,以及轻重不等的继发感染症状。(2)处理:应用氮氯平治疗时,要坚持经常抽查血常规;发生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6 血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7泌尿系统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常发生在治疗初期,以应用吩噻嗪类药物的患者最常见,表现主要为尿潴留。前列腺肥大者及老年人尤其应予以注意。(2)处理:尿潴留发生时,首先采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无效时遵医嘱给予新斯的明1020 m
15、g,3次/d,口服;效果不佳时可行导尿术。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7 泌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8恶性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少见、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在1%左右。几乎所有抗精神病药物均可引起恶性综合征,常出现在合并用药时及更换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或加量的过程中。表现为持续高热、肌肉强直、意识障碍、大汗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可迅速并发感染、心力衰竭、休克而死亡,死亡率达20%以上。(2)处理:目前对恶性综合征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强调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一旦发生恶性综合征,应遵医嘱立即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给予支持性治疗和对症处理,调节水
16、、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人工辅助呼吸,物理降温,保持适当体位,防止压疮,预防感染,保证充足营养。第一节一、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三)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8 恶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 抗抑郁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情绪低落、抑郁消极等各种抑郁状态的药物。起效时间通常为服药后2周左右,故在起效前要注意加强对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 抗抑郁药是一类用于治疗和预防情绪低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一)分类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增加突触间单胺递质的浓度,兴奋中枢神经而发挥作用。代表药物为吗氯贝胺。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为阻断
17、了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末梢对NE和5-HT的再摄取,增加了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代表药物为丙咪嗪、多赛平、阿米替林等。2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一)分类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一)分类3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前神经元对5-HT再摄取而调整突触间隙的5-HT的有效浓度。代表药物为氟西汀、帕罗西汀等。该类药物包括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SNRI)、5-HT2A受体拮抗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s)及NE和特异性5-HT抗抑郁药(NaSSA)
18、。代表药物分别为文拉法辛、曲唑酮、米氮平。4其他递质机制的新型抗抑郁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一)分类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各种以抑郁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也可用于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等疾病的治疗。1适应证严重的心肝肾疾病患者慎用,孕妇应尽量避免使用。2禁忌证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适用于治疗各种以抑郁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在12周内逐渐增加至最大有效剂量。抑郁症状缓解后,应以有效剂量维持巩固治疗6个月。随后进入维持治疗阶段,维持剂量一般低于有效治疗剂量,视病情及不良反应情况逐渐减量。复发性抑郁发
19、作患者应以治疗量1/22/3的剂量长期维持治疗。3用药方法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应从小剂量开始,在1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阿米替林:本药为三环类抗抑郁剂代表药物,具有抗抑郁作用和较强的镇静作用。适用于抑郁症、焦虑症,抗抑郁作用强,尤其适用于抑郁症伴有失眠者。常见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心电图改变、肝功能异常等。(2)舍曲林:本药为作用最强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适合治疗各种抑郁障碍,包括伴有失眠、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的抑郁症患者。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腹泻和性功能障碍,常较轻且易缓解。(3)文拉法辛:本药为
20、一种选择性5-HT和NE再摄取抑制剂,起效快,抗抑郁效果与TCA类相当。用药剂量较大可引起血压升高,故高血压患者慎用。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性功能障碍、头痛、失眠、嗜睡等。突然停药,可出现恶心、头晕、失眠、紧张、多汗等停药综合征。4常用抗抑郁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阿米替林:本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4)曲唑酮本药兼具特异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作用和5-HT受体拮抗作用,有明显的抗抑郁、镇静作用。适用于各种抑郁症、焦虑障碍、原发性睡眠障碍和各种慢性疼痛的治疗。常见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晕、头疼、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等。(5)米氮平本药属NE和特异性5-HT抗
21、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抑郁症,尤其适用于伴焦虑、失眠、食欲差的抑郁症患者。常见不良反应有镇静、嗜睡、头晕、疲惫等。4常用抗抑郁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二)临床应用(4)曲唑酮4 常用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血压升高、体位性低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测血压和心电图,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遵医嘱减药或停药。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2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口干、便秘、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头晕、排尿困难等胆碱能反应。针对此类不良反应,多采用对症处理的
22、方法使其缓解。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2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3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镇静作用:常会出现嗜睡、乏力、软弱等反应;诱发癫痫:三环类抗抑郁药可降低抽搐阈值,可能诱发癫痫;共济失调:患者双手常出现细微震颤,若药物剂量过大可导致共济失调。出现此类不良反应时,可遵医嘱应用抗胆碱药对症治疗。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4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的乳腺胀满、溢乳,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增加、性功能障碍、月经失调等。随抑郁症状
23、的好转及药量的减少,性功能障碍可得到改善。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4 对代谢和内分泌系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多数抗抑郁药可引起恶心、厌食、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多为一过性反应。小剂量起始、饭后服药可减轻上述不良反应。第一节二、抗抑郁药的应用(三)不良反应5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一)分类临床上常用的心境稳定剂主要为锂盐(碳酸锂),其次为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等。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等)和苯二氮类药物(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对躁狂发作也有一定的疗效。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一)分类临床上常用的心
24、境稳定剂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二)临床应用心境稳定剂主要适用于躁狂,同时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或抑郁发作还有预防作用。1适应证心境稳定剂禁用于患有急性肾炎、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脏疾病、重症肌无力、妊娠后期及缺钠或低盐饮食者,哺乳期妇女用药期间应停止哺乳。2禁忌证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二)临床应用心境稳定剂主要适用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碳酸锂的应用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饭后口服。锂盐的中毒剂量和治疗剂量非常接近,口服锂盐治疗的患者应每半个月查血锂浓度1次。急性期治疗最佳血锂浓度为0.81.2 mmol/L,维持治疗为0.40.8 mmol/L,超过1.4 mmo
25、l/L易产生中毒反应。老年人和器质性疾病患者更易发生中毒反应。(2)急性躁狂发作患者可快速注射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使患者快速镇静。(3)锂盐治疗无效或因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的患者可选用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卡马西平开始剂量为200 mg,每日2次,口服,以后每35天增加200 mg,直至达到有效治疗量;丙戊酸钠的治疗剂量为6001 200 mg,每日3次,口服给药。3用药方法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二)临床应用(1)碳酸锂的应用第一节三、心境稳定剂的应用(三)不良反应1锂盐的不良反应。锂盐的不良反应与血锂浓度有关,钠在肾脏中可与锂盐竞争重吸收,因此常饮淡盐水可减少不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