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43093
  • 上传时间:2022-10-18
  • 格式:PPTX
  • 页数:63
  • 大小:937.5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精神科 护理 第四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四章:精神障碍患者急危状态的防范与护理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科护理学010203暴力行为的防范与处理自杀行为的防范与处理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目录CONTENTS0 1 0 2 0 3 暴力行为的自杀行为的出走行为的目录C O N T E N T040506噎食的防范与处理吞食异物的防范与处理木僵的防范与护理目录CONTENTS0 4 0 5 0 6 噎食的吞食异物的木僵的目录C O N T E N T S01暴力行为的防范与处理0 1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处理第一节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时突然出现的自杀、自伤、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以攻击行为危害最大。暴力行为是精神科

    2、最常见的急危事件,严重危害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影响医院秩序。因此,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要及时发现患者的暴力先兆表现,给予适当的预防措施;对已发生的暴力行为,要迅速处理。第一节 精神科暴力行为是指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时突然第一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发生率最高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等精神症状有关。此外,违拗症状及药物严重副作用也会使患者产生暴力行为。(2)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患者在躁狂发作时常易激惹而产生暴力行为;抑郁症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可出现先杀死周围的人再杀死自己的扩大性自杀行为。(3)脑器质性障碍:各种急、慢性脑器质性障碍,都可

    3、因患者判断力下降、意识障碍或病理性激情等导致暴力行为。(4)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很多精神活性物质都可使患者过度兴奋、激动和多疑,从而诱发暴力行为。1精神障碍第一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发生第一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性格因素个体遭受挫折时,是否采用暴力行为应对与个体的性格特征密切相关。(2)心理因素早期的心理发育或生活经历与暴力行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文化等因素会影响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2社会-心理因素第一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性格因素2 社会-心理因第一节(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1行为2情感患者面部紧张、

    4、狰狞,双目圆瞪、怒视对方,手臂肌肉紧张、双手握拳,捶打病床、桌面等行为均属于暴力行为的征兆。患者出现不愉快、激动、敌意、愤怒等情感时,若引起不良情感的诱因不解除,情感升级则导致患者失控,导致不良后果。第一节(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1 行为2 情感患者面部紧第一节(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3意识状态4语言患者突然出现思维混乱、精神状态改变、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伤等意识状态改变预示着可能有暴力行为。患者出现语言攻击行为,如对真实或假想的对象抱怨、发牢骚、谩骂、威胁等,反复纠缠工作人员要求出院,或提一些无理要求,预示着可能有暴力行为。第一节(二)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3 意识状态4 语言患者突

    5、第一节(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他人)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伤等因素有关。(2)不合作 与妄想、情绪障碍、不正确的应对方式有关。(1)患者能够叙述导致暴力行为的原因和感受,并能应用已学技巧控制暴力行为。(2)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和方式配合治疗和护理。第一节(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对他人)与幻觉、妄想、焦虑第一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2345标题文字营造舒适安全的环境减少诱因恰当的药物治疗 增强患者自控能力运用有效的沟通化解急危状态第一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 2 3 4 5 标题文字营造舒适安全第一节(二)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1立即寻求帮助2尽快控制局面3隔离与约束患者4稳定患者情绪

    6、第一节(二)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1 立即寻求帮助2 尽快控制第一节u(1)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攻击行为,有无伤害自己或他人。u(2)患者是否能识别自己情绪失控的征兆,并立即寻求帮助。u(3)患者是否能以正确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愤怒情绪。u(4)患者是否能识别应激源并以有效的方法处理情绪。u(5)患者的人际关系是否改善。第一节(1)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攻击行为,有无伤害自己或他人02自杀行为的防范与处理0 2 自杀行为的防范与处理第二节 自杀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的作用下,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自杀常见的方式有服毒、自缢、触电、溺水、跳楼等。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率比普通人群高数十

    7、倍,因此,采用适当的措施预防自杀是精神科护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节 自杀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的作用下,有意识第二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会增加自杀的危险性。抑郁症患者常悲观厌世,自杀风险最高,尤其值得护理人员注意。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在出现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时采取自杀行为,也可因病情缓解期对疾病感到悲观等而自杀。酒精、毒品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的患者可因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或戒断综合征而选择自杀。1精神障碍第二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精神障碍都会增加自杀第二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性格因素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不良的个性特征与自杀有一定关系,具有偏执、依赖、自

    8、尊心过强、自卑等性格特征的人更容易出现自杀倾向。(2)社会环境因素因失去亲人、离婚、失恋、失业、经济状况恶化、被侮辱、受威胁或恐吓、犯罪等,为逃避或摆脱困境而选择自杀。2社会-心理因素家庭成员的自杀史是导致患者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3遗传因素第二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性格因素2 社会-心理因第二节(二)自杀征兆的评估 大部分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自杀前会有一定的征兆,包括:写遗书,整理旧物,突然关心他人,了断社会关系,收藏药品、刀、绳,谈论与自杀有关的问题等。精神科护士要重视这些现象,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预防自杀行为。第二节(二)自杀征兆的评估 大部分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自杀前会有第二节(三)自杀

    9、危险性评估 有自杀家族史、缺乏家庭支持系统、自杀未遂、出现严重抑郁情绪、有自罪妄想或有强烈自杀观念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自杀行为。第二节(三)自杀危险性评估 有自杀家族史、缺乏家庭支持系统、第二节(四)评估自杀危险性的辅助工具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可采用一些量表评估患者自杀风险、预测患者自杀的危险性,如贝克的抑郁量表、自杀观念量表、自杀意向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第二节(四)评估自杀危险性的辅助工具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还可第二节(1)有自杀的危险 与严重的抑郁情绪、幻听、妄想等有关。(2)无效应对 与社会支持不足、无助感有关。(3)睡眠型态紊乱 与抑郁情绪有关。(1)患者能够向他人表达自己痛苦的内心体

    10、验。(2)出现自杀意念时,患者能够掌握良好的应对技巧。第二节(1)有自杀的危险 与严重的抑郁情绪、幻听、妄想等有第二节(一)自杀行为的预防4密切观察病情5调动支持系统1建立良好的治疗性护患关系2保证环境 的安全3监督药物治疗的执行6促进患者参与日常生活第二节(一)自杀行为的预防4 密切观察病情5 调动支持系统1 建立第二节(二)常见自杀行为的紧急处理1服毒2自缢3外伤4触电第二节(二)常见自杀行为的紧急处理1 服毒2 自缢3 外伤4第二节u(1)患者有无自伤、自杀行为,或出现自杀观念时能否积极寻求帮助。u(2)患者能否正确地认识自我,对将来产生希望。u(3)患者能否学会向他人表达情感的有效方法

    11、,人际关系是否成功。u(4)患者是否有良好的支持系统,感觉被人接纳。第二节(1)患者有无自伤、自杀行为,或出现自杀观念时能否积极03出走行为的防范与处理0 3 出走行为的防范与处理第三节 出走行为指患者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擅自离开医院的行为。患者的出走将导致治疗中断,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而且患者由于精神症状,社会适应能力差,如遇到不能应对的外界恶劣环境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出走行为进行防范和护理是精神科护士的重要职责。第三节 出走行为指患者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擅自第三节(一)出走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1)自知力缺乏的患者否认患有精神障碍,拒绝接受治疗而出走。(2)受幻觉、妄

    12、想支配的患者,认为医院是迫害他的监狱,因而要设法逃离。(3)自杀意愿严重的患者因医院防范严密,为了达到自杀目的而出走。(4)严重精神发育迟滞或痴呆患者可能因意外走失。(5)嫉妒妄想的患者怀疑配偶对自己不忠,设法离开医院去监视配偶。1精神障碍第三节(一)出走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1)自知力缺乏的患者第三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患者因自知力缺乏等原因而被强制送入医院,在封闭式管理环境中,感到生活单调、受拘束和限制,想尽快脱离此环境。(2)病情好转的患者因思念亲人、急于回到工作岗位而出走。(3)患者对住院和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如害怕被约束、对电抽搐治疗有误解等。(4)工作人员态度生硬、对患者

    13、不耐心等原因使患者对住院治疗产生厌恶而出走。2社会-心理因素第三节(一)暴力行为发生的原因(1)患者因自知力缺乏等原因而第三节(二)出走患者的表现1意识清楚患者的表现n 意识清楚的患者多隐藏出走的想法,隐蔽地寻找机会出走。在出走计划实施过程中,患者常伴有焦虑、坐卧不安、东张西望、频繁如厕、失眠等症状。2意识不清楚患者的表现n 意识不清楚的患者,出走时常大大方方直接从门口走出去。第三节(二)出走患者的表现1 意识清楚患者的表现意识清楚的患第三节(二)出走患者的表现出走常见环节(1)患者做辅助检查过程中脱离工作人员的视野出走。(2)送工疗缓解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溜走。(3)有外人到科室办事,患者乘机从

    14、病室走廊的门硬挤出去。(4)在工疗室康复训练时出走。(5)在室外康复训练时,以如厕为由出走。(6)家属探视,以带患者外出散步为由带领患者回家。(7)踹坏病房走廊的门出走。(8)抢了工作人员的钥匙出走。”第三节(二)出走患者的表现出走常见环节第三节(1)有走失的危险 与精神症状、护理人员工作疏忽有关。(2)有受伤害的危险 与自我防御能力下降、意识障碍等有关。(1)患者能对自身疾病和住院有正确认识,能安心住院治疗。(2)住院期间没有发生出走念头和行为。第三节(1)有走失的危险 与精神症状、护理人员工作疏忽有关第三节(一)出走行为的预防1加强沟通,关心患者3加强管理2营造舒适环境,丰富住院生活第三节

    15、(一)出走行为的预防1 加强沟通,关心患者3 加强管理第三节(二)出走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发现患者出走后,立即报告上级部门并与家属取得联系,组织力量,共同努力寻找患者。第三节(二)出走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发现患者出走后,立即报告上第三节u(1)患者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自愿配合住院治疗。u(2)患者能否适应住院生活,住院期间有无出走行为。u(3)患者的出走行为是否感染其他患者,带来负面影响,以及自身是否受到伤害或伤害其他患者。第三节(1)患者能否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并自愿配合住院治疗。04噎食的防范与处理0 4 噎食的防范与处理第四节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第一狭窄部,甚至误入气管

    16、,引起窒息。表现为患者在进食时突然出现严重的呛咳、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或青紫等危象,严重者可能窒息死亡。噎食往往突然发生,及时地发现与抢救非常重要。第四节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第一狭第四节(一)噎食的危险因素评估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引起吞咽肌群不协调,抑制吞咽反射;或因精神症状抢食、暴饮暴食致噎食。1精神障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因吞咽反射迟钝,进食过快可发生噎食;癫痫患者如进食时抽搐发作,也可出现噎食。2脑器质性疾病第四节(一)噎食的危险因素评估 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可出现第四节(二)噎食的表现 轻症患者表现为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等;重症患者意识丧失、

    17、二便失禁、四肢发凉,甚至呼吸、心跳都停止。第四节(二)噎食的表现 轻症患者表现为呛咳、呼吸困难、面色发第四节(1)吞咽障碍 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或脑器质性疾病等有关。(2)有窒息的危险 与食物阻塞气道有关。(1)患者发生噎食时能得到及时观察和救治。(2)患者知道细嚼慢咽的重要性,能有效防止噎食。第四节(1)吞咽障碍 与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或脑器质性疾病第四节(一)噎食的预防(1)对暴食和抢食患者专人护理,单独进餐,控制进食速度。(2)密切观察患者的药物反应,吞咽困难者给予流食或半流食,必要时专人喂饭或给予鼻饲。(3)对明显锥体外系反应者,遵医嘱给予拮抗剂。(4)集体用餐,进餐期间医护人员严密

    18、观察进食情况,及时发现并抢救噎食患者。第四节(一)噎食的预防(1)对暴食和抢食患者专人护理,单独进第四节(二)噎食的抢救(1)就地抢救,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保持呼吸道通畅。(2)清除口咽部食物后症状无缓解者,立即实施海氏急救法(包括立位腹部冲击法和仰卧位腹部冲击法抢救)。第四节(二)噎食的抢救(1)就地抢救,立即清除口咽部食物,第四节(二)噎食的抢救 立位腹部冲击法:也称海姆立克法。护士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患者,使患者头部下垂,身体前倾。护士一手握拳,使拇指掌关节突出点顶住患者腹部正中线脐以上部位,另一手掌压在拳头上,连续快速向上、向内冲击610次。立位腹部冲击法第四节(二)噎食的抢救 立位

    19、腹部冲击法:也称第四节(二)噎食的抢救 仰卧位腹部冲击法: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护士骑跨在患者的髋部,按照上述方法推压冲击脐上部位,冲击上腹部使腹内压力急剧增大,膈肌抬高,肺受到挤压排出气体而将阻塞在气管的食物排出。仰卧位腹部冲击法第四节(二)噎食的抢救 仰卧位腹部冲击法:患第四节(二)噎食的抢救(3)海氏急救法不能缓解症状者,可采取环甲膜穿刺术,用一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上沿正中部位插入气管,暂时恢复通气。(4)心跳停搏者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恢复呼吸后,应持续给氧,专人监护,直至完全恢复。第四节(二)噎食的抢救(3)海氏急救法不能缓解症状者,可采第四节u(1)各种预防措施是否有效,患者有无噎食发

    20、生。u(2)发生噎食的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有无并发症发生。第四节(1)各种预防措施是否有效,患者有无噎食发生。05吞食异物的防范与处理0 5 吞食异物的防范与处理第五节 吞食异物指患者吞下了食物以外的其他物品,如戒指、别针、刀片、电池、铁钉、筷子、体温表、剪刀等。吞食异物可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需严加防范,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第五节 吞食异物指患者吞下了食物以外的其他物品,第五节(一)吞食异物的原因精神障碍患者因幻觉、妄想症状出现自杀、自伤观念而吞食;痴呆及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由于缺乏对事物的分辨能力而误食;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达到出院目的,以吞食异物威胁家人及医院。第五节(一)吞食异物的

    21、原因精神障碍患者因幻觉、妄想症状出现自第五节(二)吞食异物的表现根据吞食异物种类的不同,患者的表现也不相同。吞食刀片等锐利物品可损伤重要器官或血管,引起胃肠穿孔或大出血;吞食较多纤维织物可引起肠梗阻;吞食电池等可引起中毒。第五节(二)吞食异物的表现根据吞食异物种类的不同,患者的表现第五节(1)有受伤的危险 与吞食锐利物品有关。(2)有中毒的危险 与吞食金属、电池等物品有关。(1)患者住院期间没有吞食异物。(2)患者能认识到吞食异物的后果,改变不良的行为。第五节(1)有受伤的危险 与吞食锐利物品有关。(1)患者住第五节(一)吞食异物的预防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有吞食异物倾向的患者要了解原因,不要

    22、斥责患者。耐心地向其说明吞食异物的不良后果,劝说患者放弃此想法。加强对各类物品尤其是危险物品的管理,患者使用剪刀、针线、指甲钳等物品时,护士应加强看护。第五节(一)吞食异物的预防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对有吞食异物倾第五节二)吞食异物的处理(1)当患者出现肠梗阻、急腹症或失血性休克(内出血)时,医护人员应考虑到吞食异物的可能。询问病史后如不能确认是否吞食异物,应及时行X线及B超检查,积极予以处理。(2)对确定吞食异物的患者,应根据异物性质或大小采取不同的措施:小而圆润的异物可自行经肠道排出,在此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粪便以发现排出的异物;较大异物应尽快行外科手术取出,以免发生嵌顿,导致肠梗阻。第五节二

    23、)吞食异物的处理(1)当患者出现肠梗阻、急腹症或失血第五节(二)吞食异物的处理 吞食金属类异物的患者,应及早行X线检查,确定异物位置,胃肠道黏膜是否受伤,判断异物能否经肠道自行排出。若患者咬碎体温表并吞食了水银,应让患者立即吞食蛋清、牛乳等高蛋白食物。第五节(二)吞食异物的处理第五节u(1)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吞食异物,以及是否发生了内出血、中毒等危险情况。u(2)患者能否认识到吞食异物的危险性,从而改变行为方式。第五节(1)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吞食异物,以及是否发生了内出血、06木僵的防范与处理0 6 木僵的防范与处理第六节 木僵状态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综合征,表现为动作、行为和言

    24、语活动的完全抑制和减少,严重时全身肌肉紧张,随意运动完全抑制。患者一般都有意识障碍,各种反射均存在,且木僵状态解除后患者可回忆起木僵期间发生的事情。第六节 木僵状态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晰时出现精神运动第六节(一)木僵的原因及分类对于木僵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木僵发生的时间、过程、起病缓急及发生的原因。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所致的木僵常较严重,又称紧张型木僵;严重的抑郁症也可出现木僵状态,但程度一般较轻,称为抑郁性木僵;患者突然遭遇严重的精神刺激引起的木僵称为心因性木僵,持续时间较短,事后对木僵的情况不能回忆;患者由于脑部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癫痫导致的木僵称为器质性木僵;药物反应引起的木僵称为

    25、药源性木僵。第六节(一)木僵的原因及分类对于木僵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了第六节(二)木僵的表现轻度木僵又称亚木僵状态,患者表现为言语和动作明显减少或缓慢、迟钝,表情木讷、目光呆滞,不能与人对话。部分患者在周围无人或夜深人静时可下床活动,自行进食、如厕等。1轻度木僵第六节(二)木僵的表现轻度木僵又称亚木僵状态,患者表现为言语第六节(二)木僵的表现(1)患者双眼凝视、面无表情、不言不动,对刺激缺乏反应,甚至对强烈刺激(如针刺)也无反应。有时在安静环境中,与患者轻声耳语,能够获得回答。(2)患者不饮不食、大小便潴留,口腔存有唾液或食物时既不吞咽也不吐出,任其从口角流出。(3)患者随意运动完全抑制,保

    26、持一个姿势僵住不动。全身肌张力增高,可出现“蜡样屈曲”“空气枕头”样改变。(4)患者无意识障碍,各反射存在,木僵状态解除后多数能清楚回忆病程经过。(5)木僵状态持续时间可短至数小时,长至数年;病情发展既可逐渐消失,也可突然结束;部分患者可突然进入兴奋状态,或与兴奋状态交替出现。2严重木僵第六节(二)木僵的表现(1)患者双眼凝视、面无表情、不言不动第六节(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精神运动性抑制有关。(2)生活自理能力缺陷(进食、沐浴、如厕等)与精神性运动性抑制有关。(3)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与突然进入兴奋状态有关。(4)有受伤的危险 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有关。(5)有感染的危险(皮肤、口腔、

    27、肺部)与长期卧床,抵抗力下降有关。(6)排便异常:便秘 与精神运动性抑制有关。(7)排尿异常:尿潴留 与精神运动性抑制有关。(8)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有关。(1)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未发生并发症。(2)患者木僵解除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恢复正常。第六节(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精神运动性抑制有关第六节(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五)加强心理护理(三)加强生活护理(四)加强肢体功能锻炼(一)提供安全的环境第六节(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五)加强心理护理(三)加强生活第六节u(1)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发生并发症。u(2)患者有无发生受伤或伤人等意外情况。u(3)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是否能恢复正常。u(4)患者心理社会功能是否恢复正常。第六节(1)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有无发生并发症。PPT模板下载: 感谢聆听,批评指导P P T 模板下载:w w w.1 p p t.c o m/m o b a n/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精神科护理学(第四章)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4309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