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八章-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生命 体征 观察 护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最新课件 vital signs-vital signs-体温、脉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呼吸和血压的总称2最新课件主要内容主要内容体体温温的的观观察察与与护护理理脉脉搏搏的的观观察察与与护护理理血血压压的的观观察察与与护护理理呼呼吸吸的的观观察察与与护护理理3最新课件4最新课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体温评估体温评估正常体温的范围、生理性变化正常体温的范围、生理性变化2.2.异常体温异常体温体温过高:发热程度、过程、热型及护理体温过高:发热程度、过程、热型及护理体温过低:概念、临床表现、护理体温过低:概念、临床表现、护理3.3.熟练掌握体温测量的方法熟练掌握体温测量的方法操作要点、
2、注意事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4.4.掌握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查掌握体温计的消毒和检查。5最新课件一、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一、体温的产生与生理调节(一)概念(一)概念1.1.体核温度体核温度:身体内部胸腔、: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神经的温度。稳定比皮肤温度高稳定比皮肤温度高。2.2.体表温度体表温度:皮肤温度。:皮肤温度。易受影响,较前者易受影响,较前者低,易测量。低,易测量。6最新课件(二)体温的产生(二)体温的产生糖糖脂肪脂肪蛋白质蛋白质能量能量氧化分解氧化分解50%转化热能,维持转化热能,维持体温,并散热到体外体温,并散热到体外50%转化到转化到ATP中中储存,备用储存,
3、备用7最新课件(三)产热与散热(三)产热与散热(维持体温的恒定)(维持体温的恒定)产产热热体体温温散散热热产热器官:肝脏、产热器官:肝脏、骨骼肌骨骼肌产热因素:食物氧化、产热因素:食物氧化、骨骼肌运动、骨骼肌运动、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兴奋、甲状腺分泌增多、兴奋、甲状腺分泌增多、体温升高体温升高(化学方式)化学方式)散热器官:皮肤、散热器官:皮肤、呼吸、排泄呼吸、排泄散热方式:散热方式:辐射、辐射、传导、对流、蒸发传导、对流、蒸发(物理方式)(物理方式)8最新课件(四)体温调节(四)体温调节产热产热散热散热生理性体温调节生理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行为性体温调节9最新课件方式 外周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
4、度感受器 为游离的神经末梢,分布于皮肤、粘膜和内脏中,包括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它们分别可将热或冷的信息传向中枢 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分布于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脊髓等部位,包括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可将热或冷的刺激传人中枢 下丘脑前部下丘脑后部 散热中枢,兴奋时加速体热的散发其生理作用: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表面的血流量,使热量经辐射方式散失;增加出汗和加速呼吸,通过水分子蒸发达到散热目的;降低细胞代谢,减少产热;减少肌肉活动,防止产热过多产热中枢,兴奋时加速机体的产热其生理作用:血管收缩,减少辐射散热;减少出汗,通过交感神经直接抑制汗腺活动;提高组织
5、代谢率,通过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肾上腺髓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加组织的氧化率;寒战时增加产热 10最新课件二、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二、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一)正常体温(一)正常体温部位部位平均温度平均温度正常波动范围正常波动范围肛温肛温37.536.5-37.7口温口温37.036.3-37.2腋温腋温36.5 36.0-37.0(3232)5/9 5/9 9/59/5323211最新课件(二)生理性变化(二)生理性变化 1.1.昼夜变化昼夜变化 :一般清晨:一般清晨2 26 6时时体温最低,下午体温最低,下午2 28 8时时体温最高体温最高 2.2.年龄变化年龄变化:儿童:儿童成人成人
6、老人老人 3.3.性别性别:女性高于男性:女性高于男性 0.30.3度度,经前期、妊娠早期经前期、妊娠早期体温升高,排卵后体温升高由孕激素作用结果。月体温升高,排卵后体温升高由孕激素作用结果。月经期和月经后的前半期较低,排卵前日最低,。经期和月经后的前半期较低,排卵前日最低,。4.4.活动:活动:肌肉收缩肌肉收缩 体温升高体温升高 5.5.药物:药物:体温下降体温下降注意保暖注意保暖 6.6.其他:其他:环境温度、饮食、情绪、紧张环境温度、饮食、情绪、紧张饮食:饥饿、禁食体温下降,进食后升高饮食:饥饿、禁食体温下降,进食后升高(0.5 1)12最新课件 2323、关于体温的生理性变化,错误的是
7、、关于体温的生理性变化,错误的是 A A老年人基础代谢率底,故体温偏低老年人基础代谢率底,故体温偏低 B B儿童基础代谢率高,故体温偏高儿童基础代谢率高,故体温偏高 C C女性在排卵期受孕激素影响,体温偏高女性在排卵期受孕激素影响,体温偏高 D D一般清晨一般清晨2-62-6时体温最低时体温最低 E E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可使体温略有增高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可使体温略有增高C13最新课件三、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三、异常体温的观察与护理体温过高体温过高体温过低体温过低14最新课件1.1.体温过高体温过高-又称发热,又称发热,由于致热原作用由于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于体温调节中枢
8、或体温中枢功能障碍等原因原因,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使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的范围。温升高超过正常的范围。判断标准判断标准:腋温超出:腋温超出37.037.0或口温超或口温超出出37.537.5 体温过高体温过高15最新课件发热原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常见,主要由病原体引起。见于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由病原体以外的各种物质引起,如机械性创伤、血液病、肿瘤、变态反应性疾病、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等 感染性发热16最新课件3.3.发热程度发热程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分度分度温度范围温度范围低热低热37.337.338.038.0中等热中等热3
9、8.138.139.039.0高热高热39.139.141.041.0超高热超高热41.041.0以上以上注意注意:机体最高耐热:机体最高耐热40.6-41.4 40.6-41.4,持续超过,持续超过41 41 永永久性脑损伤,久性脑损伤,42 2-4h42 2-4h休克,休克,高于高于43 43 极少存活极少存活17最新课件4.4.发热过程发热过程 时期时期特点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体温上升(骤体温上升(骤升和渐升)升和渐升)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皮肤苍白、干燥无汗、畏寒、寒战。骤升:肺炎球菌行性肺炎,渐升:骤升:肺炎球菌行性肺炎,渐升:伤寒伤寒 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
10、期产热产热=散热散热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皮肤潮红、灼热、口唇、皮肤干燥;呼吸、心率改变;严重者瞻望、昏呼吸、心率改变;严重者瞻望、昏迷等迷等 退热期退热期 (骤(骤退和渐退)退和渐退)产热产热 散热散热出汗、皮肤潮湿、严重者虚脱出汗、皮肤潮湿、严重者虚脱骤降:大叶肺炎、疟疾骤降:大叶肺炎、疟疾减退:伤寒、风湿热减退:伤寒、风湿热18最新课件 24、体温骤然上升时,患者主要表现为、体温骤然上升时,患者主要表现为 A血压下降血压下降 B四肢湿冷四肢湿冷 C大量出汗大量出汗 D皮肤苍白皮肤苍白 E虚脱现象虚脱现象D19最新课件5.5.热型热型5.5.热热 型型 稽留热稽留热(contin
11、ued fever)(continued fever)弛张热弛张热(remittent fever)(remittent fever)间歇热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intermittent fever)不规则热不规则热(irregulars fever)(irregulars fever)20最新课件稽留热稽留热体温持续在体温持续在39394040左右,达数天或数周,左右,达数天或数周,24h24h波动范围波动范围不超过不超过11。多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伤寒等。21最新课件弛张热弛张热体温可达体温可达3939以上以上,24h24h内温差达内温差
12、达11以上以上,体温,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多见于多见于败血症、败血症、风湿热、风湿热、化脓性疾病等化脓性疾病等。22最新课件间歇热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体温骤然升高至3939以上,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持续数小时或更长,然后下下降至正常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或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经过一个间歇,又反复发作。即作。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替出现。见于见于疟疾疟疾等疾病。等疾病。23最新课件不规则热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持发热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不定。续时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结核病、癌性发热、结核病、风湿
13、热、支气管肺炎风湿热、支气管肺炎等。等。24最新课件 8080败血症表现为哪种热型败血症表现为哪种热型A A稽留热型稽留热型B B回归热型回归热型C C波状热型波状热型D D弛张热型弛张热型E E不规则热型不规则热型 患者男性,患者男性,2929岁。岁。3 3日来有时高热,体温达日来有时高热,体温达4040,有时体温有时体温37.837.8左右。为明确病因入院待查。左右。为明确病因入院待查。75.75.该患者的热型属于该患者的热型属于 A.A.弛张热弛张热 B.B.稽留热稽留热 C.C.间歇热间歇热 D.D.不规则热不规则热 E.E.波浪热波浪热DA 25最新课件6.6.高热患者的护理高热患者
14、的护理(1 1)降温)降温:39.039.0度以上度以上行为调节,冰袋冷敷头部,行为调节,冰袋冷敷头部,39.5 39.5度以上度以上物理(首选)或药物降温:乙醇、温物理(首选)或药物降温:乙醇、温水或大动脉冷敷。水或大动脉冷敷。无论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无论采取药物或物理降温,均应均应3030分钟后分钟后测体测体温一次温一次(2 2)密切观察)密切观察:T T、P P、R R、BpBp及面色等及面色等 测量:高热患者测量:高热患者1 1次次/4/4小时,小时,体温降至体温降至38.538.5,1 1次次/6/6小时,体温恢复正常小时,体温恢复正常3 3天后天后2 2次次/曰曰26最新课件(3 3
15、)补充营养和水分)补充营养和水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清淡流质、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的鼻饲或静脉输液不能进食的鼻饲或静脉输液水:水:25003000ml25003000ml(心、肾功能不全者例外)(心、肾功能不全者例外)(4 4)卧床休息)卧床休息(5 5)保持清洁和舒适:)保持清洁和舒适:口腔护理(晨起、餐后、睡前)、皮口腔护理(晨起、餐后、睡前)、皮肤护理肤护理(6 6)安全护理)安全护理(7 7)保暖:体温上升期)保暖:体温上升期(8 8)心理护理)心理护理(9 9)健康教育)健康教育27最新课件1.1.体温过低:体温在体温过
16、低:体温在3535以下,以下,由于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导种原因引起的产热减少或散热增多导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致体温低于正常范围。常见于常见于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早产儿、全身衰竭的病人体温过低体温过低28最新课件2.2.原因:原因: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受损、发育未成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受损、发育未成熟。熟。产热减少: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产热减少:营养不良、内分泌疾病,甲低等。甲低等。散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散热过多:低温环境、皮肤异常、低温麻醉。温麻醉。29最新课件3.3.体温过低的程度体温过低的程度分度分度温度范围温度范围轻度轻度32323535中度中度3030323
17、2重度重度3030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致死温度致死温度2323252530最新课件4.4.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征5.5.体温过低者的护理措施体温过低者的护理措施皮肤苍白、口唇耳垂皮肤苍白、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甚至昏迷识障碍、甚至昏迷环境温度:提高室温,环境温度:提高室温,24-2624-26度为宜度为宜保暖措施:饮热饮、摩擦身体表面、棉被、毛保暖措施:饮热饮、摩擦身体表面、棉被、毛毯、电热毯、热水袋等,新生儿暖箱毯、电热毯、热水袋等,新生儿暖箱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病情
18、,1次次/时预防并发症,时预防并发症,做好抢救准备做好抢救准备病因治疗,去除诱因病因治疗,去除诱因补充营养和电解质、补充营养和电解质、适当增加热量的摄入适当增加热量的摄入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健康教育31最新课件四、体温计四、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水银体温计:32最新课件体温计种类感温胶片感温胶片33最新课件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法体温计的清洁、消毒法消毒液容器消毒液容器清洁容器清洁容器消毒液容器消毒液容器5min30min用清水冲用清水冲净、擦干净、擦干用清水冲用清水冲净、擦干净、擦干目的:保持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目的:保持清洁,防止交叉感染常用消毒液常用消毒液:7070乙醇(不适宜口表)、乙
19、醇(不适宜口表)、1 1过过氧乙酸、氧乙酸、1%1%消毒灵消毒灵方法方法:35以下口表、腋表、肛表口表、腋表、肛表分别分别消毒、清洗与存放消毒、清洗与存放消毒液和冷开水消毒液和冷开水每天每天更换,容器和离心机更换,容器和离心机每周每周消毒一次消毒一次34最新课件体温计的检查法体温计的检查法 甩至甩至35.035.0以下以下 同时放入同时放入36364040的温水的温水中中 3min3min后取出检视后取出检视 不能再使用者:温度相差不能再使用者:温度相差0.20.2以上以上(包括(包括0 022)汞柱自动下降汞柱自动下降 汞柱出现裂隙。汞柱出现裂隙。35最新课件五、测量体温的方法五、测量体温的
20、方法目的目的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动态监测体温变化,分析热型分析热型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协助诊断,为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提供依据康复、护理提供依据36最新课件评估评估患者的年龄、性别、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用药史、意识状态病情、用药史、意识状态认知水平、自理能力、认知水平、自理能力、配合程度及心理反应配合程度及心理反应有无影响体温波动的生理有无影响体温波动的生理因素存在:因素存在:30min30min内内患者患者有无进食、活动、坐浴、有无进食、活动、坐浴、冷热敷、情绪波动、灌肠、冷热敷、情绪波动、灌肠、吸烟,若有,吸烟,若有,3030分钟后分钟后再再测量测量
21、37最新课件准备准备护士准备护士准备用物准备用物准备病人准备病人准备环境准备环境准备38最新课件测量方法测量方法口温口温肛温肛温腋温腋温特点特点最方便,但易引最方便,但易引起交感染起交感染准确,但不方便准确,但不方便安全易接受,安全易接受,但准确性不高但准确性不高部位部位舌下热窝舌下热窝肛门内肛门内3 34cm4cm腋窝(屈臂过腋窝(屈臂过胸)胸)时间时间3 35min5min3min3min8 810min10min适应适应婴幼儿、精神异婴幼儿、精神异常常口鼻手术、呼口鼻手术、呼吸困难者吸困难者禁忌禁忌婴幼儿、昏迷、婴幼儿、昏迷、精神异常、口腔精神异常、口腔疾病、口鼻手术、疾病、口鼻手术、张
22、口呼吸张口呼吸腹泻、直肠或肛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心肌梗门手术、心肌梗死患者死患者腋下有炎症、腋下有炎症、创伤或手术,创伤或手术,肩关节受伤,肩关节受伤,消瘦夹不住者消瘦夹不住者39最新课件 25、适宜测量腋温的是、适宜测量腋温的是 A消瘦者消瘦者 B腹泻者腹泻者 C高热多汗者高热多汗者 D腋窝手术者腋窝手术者 E腋窝浓肿者腋窝浓肿者 B40最新课件 舌下热窝舌下热窝41最新课件42最新课件腋温测量法腋温测量法43最新课件【注意事项注意事项】检查体温计检查体温计:测量体温前,应点清体温计的数量,:测量体温前,应点清体温计的数量,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在并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水银柱是否
23、在3535以下,以下,切忌不要放入热水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切忌不要放入热水或沸水中煮,以防爆裂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体温计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体温计(1 1)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婴幼儿、精神异常、昏迷、口腔疾患、口鼻手术、张口呼吸者禁忌术、张口呼吸者禁忌口温测量。口温测量。(2 2)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较多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肩关节受伤或消瘦夹不紧体温计者禁忌腋温测量。禁忌腋温测量。(3 3)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直肠或肛门手术、腹泻、心肌梗死者禁忌肛温禁忌肛温测量。测量。44最新课件婴幼儿、危重患
24、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婴幼儿、危重患者、躁动患者,应设专人守护,防止意外。护,防止意外。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若患者不慎咬破体温计,首先首先应及时清除玻应及时清除玻璃碎屑,璃碎屑,再再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口服蛋清或牛奶,若病情允许,可服用可服用粗纤维食物粗纤维食物,加速汞的排出。,加速汞的排出。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避免影响体温测量的各种因素。如运动、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坐浴、灌肠等,若有上述情况应若有上述情况应休息休息3030分钟分钟后再测量后再测量 。45最新课件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新入院患者每日测量体温4 4次,
25、连续测量次,连续测量3 3天,天,3 3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天后体温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2 2次。次。手术患者,术前手术患者,术前1 1天天8pm8pm测量体温测量体温,术后每天,术后每天测量测量4 4次,连续测量次,连续测量3 3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天,体温恢复正常改为每天测量每天测量2 2次。次。若体温于病情不相符,应在床旁重新监测,若体温于病情不相符,应在床旁重新监测,必要时做口温和肛温的对照。必要时做口温和肛温的对照。46最新课件47最新课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脉搏的评估脉搏的评估正常脉搏的观察、生理变化正常脉搏的观察、生理变化异常的脉搏异常的脉搏异常脉搏的观察、护理异常脉搏的观察、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