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护理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护理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流行性出血热 预防 护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和护理1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亦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广泛性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症,典型病例表现为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2 本征最早见于1913年海参威地区,我国于1935年首次发现于黑龙江流域,1942年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至1982年由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1994年我国卫生
2、部决定将流行性出血热改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其主要致病源是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TV),传染源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家兔、猫、犬等66种脊椎动物均是宿主。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伤口、呼吸道、消化道、螨媒和胎盘母婴垂直传播。我国是HFRS流行的主要国家,占全世界病例数的90.4%。3 传染源传染源 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主要为黑线姬鼠)、大鼠属(主要为褐家鼠、大白鼠)、鼠(棕背、红背)、田鼠属(主要为东方田鼠)、仓鼠属(主要为黑线仓鼠)和小鼠属(小家鼠,小白鼠)。4 我国已查出我国已查出30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种以上动物可自然携带本病毒,除啮齿动物外,一些家畜也本病毒,除啮齿动
3、物外,一些家畜也携携HFRSV,包括家猫、家兔、狗、猪,包括家猫、家兔、狗、猪等,证明有多宿主性。这些动物多属等,证明有多宿主性。这些动物多属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偶然性携带,只有少数几个鼠种从流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行病学证明为本病的传染源,其中在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我国黑线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至于其它携带本病热的主要传染源。至于其它携带本病毒的鼠类在
4、流行病学上的作用,有待毒的鼠类在流行病学上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进一步观察研究。5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感染的重要途径。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
5、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食物、水,经口腔粘膜及胃肠粘膜感染。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本病的传播。6 易感人群易感人群 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有报告为为15
6、%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以上,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病后在发热期即二次感染发病罕见。病后在发热期即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可检出血清特异性抗体,1-2周可达很周可达很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高水平,抗体持续时间长。7 流行特征流行特征 全年散发,野鼠型发病高峰多在秋季,从10月到次年1月,少数地区春夏间有一发病小高峰。家鼠型主要发生在春季和夏初,从3月到6月。其季节性表现为与鼠类繁殖、活动及与人的活动接触有关。8 疾病预防疾病预防 1.灭鼠防鼠: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常采用机械法和毒饵法等,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期(56月和1012月)前进行。在灭鼠为主的前提下,同
7、时作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安装防鼠设施,防止鼠类进入屋内。2.疫苗接种:流行季节前一个月接种出血热疫苗能有效预防出血热发病,有效保护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3.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干燥,用湿式清扫,必要时予过氧乙酸或福尔马林等消毒灭螨。9 4.注意食品卫生:做好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食物需煮透后方可食用。5、做好个人防护,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防护,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等;流行季节避免坐卧草地,不在草地上晒衣服;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应及时消毒包扎伤口;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6、严格消毒隔离:对鼠类动
8、物的尸体及其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病人及早接受隔离治疗,对其流出的血、分泌物、排泄物等做好消毒处理。10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大主征,以及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多尿与恢复等五期临床过程。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或某期表现突出,或某期不明显而呈“越期”现象,或前两、三期重叠。11 12 发热期的特点及护理发热期的特点及护理 特点:发热症状出现在病程初期,病人突然高热,特点:发热症状出现在病程初期,病人突然高热,伴有畏寒或寒战、头痛、腰痛及眼眶痛伴有畏寒或寒战、头痛、腰痛及眼眶痛(简称简称“三三痛痛”)护理要点护理
9、要点:1、严格遵循绝对卧床休息的原则,、严格遵循绝对卧床休息的原则,以物理降温为主,应用冰袋冷敷。出血热患者禁以物理降温为主,应用冰袋冷敷。出血热患者禁用乙醇擦浴,以免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倾向,勿用用乙醇擦浴,以免血管扩张加重出血倾向,勿用强烈的发汗药物,避免大汗诱发休克。并注意保强烈的发汗药物,避免大汗诱发休克。并注意保暖避免降温过快引起虚脱,若出汗过多,应勤更暖避免降温过快引起虚脱,若出汗过多,应勤更换内衣,注意皮肤护理,以免受凉。换内衣,注意皮肤护理,以免受凉。2、鼓励患、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毒素的排泄。发热患者口腔干者多饮水,以利于毒素的排泄。发热患者口腔干燥,食欲不振,应给予口腔护理,
10、除去污垢,保燥,食欲不振,应给予口腔护理,除去污垢,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促进食欲。持口腔清洁湿润,促进食欲。13 3、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根据病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尽量照顾到患者的口味和生活习惯,饮食应清淡尽量照顾到患者的口味和生活习惯,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主食除以软饭、面食外,还易消化,富于营养。主食除以软饭、面食外,还要给予一定数量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牛奶、蛋要给予一定数量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牛奶、蛋类、瘦猪肉、鸡、鱼及豆制品类、瘦猪肉、鸡、鱼及豆制品;进食含纤维少的进食含纤维少的蔬菜,可吃一定量的水果,如有恶心、呕吐等症蔬菜,可吃一定量的水果,如
11、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则不宜吃酸味的水果,避免用辛辣的调料,状,则不宜吃酸味的水果,避免用辛辣的调料,不吃油煎食品、浓茶、浓咖啡、酒类。不吃油煎食品、浓茶、浓咖啡、酒类。4、严格、严格记录出入量,以保证液体的补充。记录出入量,以保证液体的补充。5、严格无菌、严格无菌技术操作,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技术操作,控制输液速度,预防输液反应的发生。6、血清尿素氮正常者,补水量以每日尿量加、血清尿素氮正常者,补水量以每日尿量加1000ML即可即可(一般补水一般补水2500ML),口服为主。高,口服为主。高热出汗者,其补水量则以热出汗者,其补水量则以1500ML/d为准。为准。14 低血压休克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