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新进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新进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症 感染 感染性 休克 治疗 进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新进展医大四院急诊科贾浩1ppt课件概念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指严重感染导致的低血压持续存在,经充分的液体复苏难以纠正的急性循环衰竭,可迅速导致严重组织器官功能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早期正确诊断和处理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2ppt课件概述概述国外研究显示,急诊科的患者中,7.3%在入住4h内发生严重感染(Severe Sepsis),12%的严重感染患者在入住48h内发展为感染性休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平均高达42.9%,早期识别并启动治疗可降低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与机体之
2、间相互作用的复杂、变化的过程,从病原微生物感染、到早期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om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CARS),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需要在不同阶段个体化、同一个体阶段化调整和干预,因此,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干预应该是一个“边诊断边治疗”的过程。3ppt课件 提高对感染性休克的认知程度、规范临床诊疗实践、促进急诊医疗质量的均衡化,是提高感染性休克整体治疗水平的重要措施。4ppt课件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5ppt课件感
3、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发展过程包括SIRSCARSMARS等一系列反应SIRSCARS的发生发展过程存在个体差异,不完全遵循免疫激活到免疫抑制的先后顺序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应正确评价个体的免疫状态,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感染性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分为3个时期:缺血性缺氧期、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衰竭期,各期存在不同的微循环和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由于感染病原体、感染部位、机体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存在个体差异,休克各期的出现并不完全遵循渐进的发展规律,也可能无明显的界限感染性休克微循环功能障碍的特征性表现为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降低、血流分布的不一致性以及微循环通透性升高
4、6ppt课件感染性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感染性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感染性休克时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同时容量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组织器官低灌注,并最终发展为微循环障碍。感染性休克时的微循环变化分为3个时期:缺血性缺氧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淤血性缺氧期(休克进展期、可逆性失代偿期)、微循环衰竭期休克难治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期、不可逆期。7ppt课件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缺血期此期微循环的特点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交感神经兴奋,缩血管体液因子如血管紧张素II、血管升压素、内皮素、白
5、三烯、血栓素A2等释放,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收缩痉挛,尤其是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收缩更明显,前阻力增加,大量真毛细血管网关闭,微循环内血液流速缓慢,轴流消失,血细胞出现齿轮状运动。血流主要通过直捷通路或动-静脉短路回流,组织灌注明显减少 8ppt课件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淤血期 此期微循环的特点是:灌而少流,灌大于流,组织呈淤血性缺氧状态,导致二氧化碳和乳酸堆积,血液PH值升高,代谢性酸中毒使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同时,多种扩血管物质如组胺、腺苷、缓解肽、肠源性内毒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增多,导致微血管扩张,血压进行性下降,全身各
6、脏器缺血缺氧的程度加重 9ppt课件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衰竭期严重酸中毒、大量一氧化氮和局部代谢产物释放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损伤等,均可使微血管发生麻痹性扩张,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中有微血栓形成,血流停止,出现不灌不流状态,组织几乎完全不能进行物质交换,得不到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甚至可出现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即指在补液治疗后,血压虽可一度回升,但微循环灌流量仍无明显改善,毛细血管中淤滞停止的血流也不能恢复流动的现象 10ppt课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呼吸道感染出现咳嗽、咳痰;泌尿系统感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胆道感染出现C
7、harcot三联征乃至五联征等,可参照不同系统疾病进行判断。11ppt课件休克代偿期休克代偿期休克代偿期血压往往正常或略低于正常,在代偿作用下有时甚至轻度升高,但脉压降低。此期,患者由于血流再分布,外周组织和器官灌注减少,引起肢端和面色苍白、发绀、尿量减少。同时由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引起心率和脉搏增快、烦躁不安。部分暖休克患者早期可表现为肢端温暖、皮肤干燥、面色潮红,但组织灌注不良存在,容易漏诊 12ppt课件休克失代偿期休克失代偿期休克失代偿期由于代偿作用消失,心脑血供下降,表现为神志烦躁加剧或萎靡、嗜睡,甚至出现神志不清。同时血压进行性下降,组织缺血缺氧加剧,尿量进一步减少或无尿,皮肤可
8、出现花斑,实验室检查提示酸中毒表现 13ppt课件休克难治期休克难治期休克难治期的突出表现为循环衰竭、DIC及MODS: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持续下降或难以测出,对血管活性药物反应性差;凝血功能异常,出现DIC表现,如出血、皮下瘀斑、贫血等。各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可出现各自的临床表现,如肾功能不全出现少尿或无尿,ARDS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和节律的异常等 14ppt课件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是一个综合评估的过程,包括基础生命体征的监测、感染病原学诊断、以及对心血管、呼吸、消化、肝脏、肾脏等各器官系统功能的评估。此外,还需要对微循环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急诊科就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
9、一般难以获得病原学检查结果,一部分患者难以确定明确的感染灶(如已经出现呼吸和/或循环衰竭的患者,应评估检查风险后,决定是否即刻进行相关影像学检查)。15ppt课件 因此,在感染性休克诊断时,可首先通过病史和一般症状、体征判断,主要正确评估及维护生命体征,治疗和诊断措施同步进行,譬如在开通静脉通路的同时留取血样本和进行一般实验室检查;再次,观察治疗反应、继续抢救,一般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报告后,即刻再进行下一步处理。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感染性休克的诊断16ppt课件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感染的诊断标准:感染的诊断标准:存在感染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或影像学证据。SIRS的诊断标准:的诊
10、断标准: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过度通气(呼吸20次/分或PCO232mmHg);白细胞增多(12109/L);或白细胞减少(4109/L);或有超过10%的幼稚白细胞。17ppt课件低血压:低血压:成人SBP90mmHg,MAP70mmHg,或SBP下降40mmHg,或低于正常年龄相关值的2个标准差。组织低灌注标准:组织低灌注标准:高乳酸血症:血清乳酸2mmol/L;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皮肤花斑或瘀斑。18ppt课件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器官功能障碍标准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器官功能障碍标准 低氧血症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 mmHg 急性少尿(即使给予足够的液体复
11、苏,尿量仍0.5mg/dL(44.2mol/L)凝血功能异常(国际标准化比值1.5或APTT60s)肠梗阻(肠鸣音消失)血小板减少(70mol/L(4mg/dL)19ppt课件20ppt课件21ppt课件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方法和流程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方法和流程 感染性休克的的诊断强调标准化流程,即使医院缺少相关的设备,也要创造条件进行标准化统一操作。应结合现病史和既往疾病状况,识别休克相关的症状和体征,检测实验室指标进行诊断。首选明确感染的证据,再进行感染性休克的诊断,并评估器官功能状态,分析其个体化的病理生理学过程。22ppt课件感染诊断感染诊断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发热、寒颤症状,降钙素原(pr
12、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检测,近期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等。病原菌和感染部位:在不明显延误抗菌治疗的前提下进行病原菌培养。在有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需要鉴别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时,建议使用1,3-D-葡聚糖、甘露聚糖和抗甘露聚糖抗体检测;感染部位的判断通常与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关,感染性休克的常见感染部位包括:肺(35%),腹部(21%),尿道(13%),皮肤和软组织(7%),其他部位(8%),未知部位(16%)。23ppt课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首先应快速评估并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尽早
13、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同时积极确定病原菌,并基于对患者病理生理学状态的分析以及器官功能障碍的评估,改善机体的炎症状态和器官功能,防止感染性休克向MODS发展。治疗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化因素,而不能固守于程序化的标准治疗 24ppt课件感染性休克治疗初始目标25ppt课件感染源控制 需要紧急控制感染灶时(如坏死性筋膜炎、腹膜炎、胆管炎、肠梗死),推荐及时做出解剖学诊断或排除诊断;如果可行的话,对于可控制的感染灶,并考虑尽早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源(12 h内)。严重感染需控制感染源时,应采取对生理损伤最小的有效干预措施(如经皮穿刺引流脓肿而非手术引流),必要时可手术。如果留置导管是感染性休克可能的感染灶,应
14、在建立其他血管通路后立即拔除。26ppt课件感染性休克的抗菌药物治疗27ppt课件早期抗微生物治疗早期抗微生物治疗治疗时机:治疗时机:在控制感染源的基础上,推荐在感染性休克确诊后尽早开始(1 h内)静脉使用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推荐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应包括可以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微生物(细菌和/或真菌或病毒)的一种或多种药物,并保证充分的组织渗透浓度。药物选择药物选择经验性治疗应根据患者现有疾病和当地病原菌分布特点,尽可能针对最有可能的病原菌使用抗菌药物。建议应用经验性联合用药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严重感染和难治性多重耐药菌如不动杆菌和假单胞菌感染患者。对有呼吸衰竭和感染性休克的严重感染患者,建议
15、应用广谱-内酰胺类联合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同样建议应用-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选择抗菌药物时,应以杀菌药物为主,目的是快速控制SIRS反应,遏制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学进展。28ppt课件治疗疗程治疗疗程 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建议经验性联合治疗不超过35d。一旦病原菌的药敏确定,结合患者临床情况降级到最恰当的单药治疗。但是,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及部分心内膜炎,以及存在无法清除的感染病灶,这些情况应延长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的时间。感染性休克常见感染部位的治疗方案建议见下表。29ppt课件30ppt课件31ppt课件器官系统功能支持之循环功能
16、支持器官系统功能支持之循环功能支持容量复苏容量复苏目标:一旦确定存在组织低灌注时应当立即目标:一旦确定存在组织低灌注时应当立即进行,对急性全身感染导致的低灌注的复进行,对急性全身感染导致的低灌注的复苏目标包括以下所有内容,并作为治疗方苏目标包括以下所有内容,并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案的一部分:CVP 8-12 mmHg;MAP 65 mmHg;尿量;尿量30ml/h;ScvO2 0.70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0.65。对以乳酸水平升高作为组。对以乳酸水平升高作为组织低灌注指标的患者,以乳酸水平降至正织低灌注指标的患者,以乳酸水平降至正常作为复苏目标常作为复苏目标
17、32ppt课件容量复苏的原则 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均有血容量不足,根据血细胞比容、中心静脉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选用补液的种类,掌握输液的速度。推荐晶体为主,有利于防止胶体从血管渗漏导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推荐白蛋白。33ppt课件感染性休克的组织器官功能支持感染性休克的组织器官功能支持 容量复苏应考虑疾病需要,以及患者心血管的顺应性,心血管顺应性差时(如心力衰竭或肾功能衰竭时),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可能导致基础疾病加重,不宜输液太快。容量复苏:感染性休克早期,根据血细胞比容、中心静脉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选用补液的种类
18、,掌握输液的速度。推荐晶体为主,有利于防止胶体从血管渗漏导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的发生。低蛋白血症患者推荐白蛋白;心血管顺应性差时,输液速度不宜太快;监测容量反应并调节容量复苏的速度。34ppt课件 血管活性药物:经过充分液体复苏,血压仍不达标,为了使MAP65mmHg需要加用血管升压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只有当患者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较低、且低心输出量时,才考虑使用多巴胺。不建议早期进行有创检测,因为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从早期液体复苏中恢复。35ppt课件 根据患者循环恢复情况,适当从胃肠道补充液体,特别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静脉内不能大量补液,可从胃肠道补充液体,清醒的患者可给予口服补液,昏迷的病人
19、给予插胃管补液。准确记录出入量。出量包括大小便量、呕吐物量、引流量、出血量、创伤的渗血渗液量、皮肤出汗量、肺呼出量等。入量包括饮水量、饮食量、输入液体量等,用量杯准确测量出入量并记录,作为补液的参考值。监测CVP,每小时1次,维持8-12 mmHg 36ppt课件 容量反应性评估:根据条件,推荐从无创到微创再到有创的原则选择监测方法。机械通气、自主呼吸或心律失常时,可选用被动抬腿试验预测脓毒症患者的液体反应性。对无自主呼吸和心律失常、非小潮气量通气的患者,可选用脉压变异度(pulse pressure variation,PPV)、SVV等作为脓毒症患者液体反应性的判断指标。37ppt课件血管
20、活性药血管活性药感染性休克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治疗关键是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流,恢复细胞的功能与代谢。迄今为止,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仍是休克基础治疗之一,其中以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为常用。多巴胺属于儿茶酚胺类药物,是去甲肾上腺素前体,既可激动受体和受体,还可激动多巴胺受体。药理作用是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效应和外周多巴胺受体激动效应,并呈剂量依赖性。多巴胺静脉内应用,常用剂量220g/(kgmin),小剂量14 g/(kgmin)时主要是多巴胺样激动剂作用,有轻度正性肌力和肾血管扩张作用,510g/(kgmin)时主要兴奋受体,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
21、量,1020g/(kgmin)时受体激动效应占主导地位,使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更大剂量则减少内脏器官血流灌注。38ppt课件 近年来,相继发表的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证明,去甲肾上腺素较之多巴胺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尤其是前者在提高平均动脉压、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改善肾功能方面表现了较强的作用,能够改善内脏的灌注和氧合,可使局部氧代谢改善,氧摄取率增加,满足了微循环对氧的需求,而后者可能有更多的不良反应,特别是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且病死率风险增加 39ppt课件 经过充分液体复苏,血压仍不达标,为了使MAP65mmHg需要加用血管升压药物,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只有当
22、患者心律失常发生风险较低、且低心输出量时,才考虑使用多巴胺。为将MAP提升至目标值或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使用剂量,可在去甲肾上腺素基础上加用血管加压素(最大剂量0.03 U/min)40ppt课件 应用血管加压素不能改善病死率,但可以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用量并且是安全的。在休克早期,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可以造成血压“假性”升高,此时不应使用降压药物。41ppt课件 临床上,宜严密细致的监测血压变化,10 min30 min一次,同时观察病人的皮肤颜色、温度、指压恢复时间等相关症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放置动脉导管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目标血压值能否作为评估患者死亡率的指标尚存争议,有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