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紊乱—病理生理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酸碱紊乱—病理生理学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酸碱 紊乱 病理 生理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第一节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与调节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与调节第二节第二节 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及其意义反映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及其意义第三节第三节 单纯酸碱平衡紊乱单纯酸碱平衡紊乱第四节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第五节第五节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一、酸碱的概念H23 3-4+3H23 42-第一节第一节 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与调节酸碱的概念及其来源与调节1.两种酸及其来源:两种酸及其来源:挥发酸挥发酸():22O H23 3 300400L 2/天天/人人15 固定酸固定酸()50100
2、天天/人人 代谢产生代谢产生二、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二、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2.2.碱及其来源碱及其来源蔬菜及水果 代谢产生三、三、酸酸碱碱平平衡衡的的调调节节(一)血液的缓冲作用(化学反应可以瞬间完成)(一)血液的缓冲作用(化学反应可以瞬间完成)(二)呼吸的调节作用(二)呼吸的调节作用 HHCO3 H2CO3 H2OCO2(增多)(增多)碱贮碱贮 (呼出)(呼出)CO2H+O2 CO2 H+中枢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 外周化学感受器外周化学感受器 O2 延髓呼吸中枢延髓呼吸中枢 肺泡通气量肺泡通气量(三)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一般在(三)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一般在24小时完成)小时完成)细胞K+
3、HHK3 3 病人体重病人体重60公斤公斤细胞外液量细胞外液量0.2060=12升升治疗前血浆治疗前血浆3=131/升升给给3量量1001病人治疗后实测血浆病人治疗后实测血浆316.7升升 因此在纠正酸碱中毒时应考虑离子转移这一变因此在纠正酸碱中毒时应考虑离子转移这一变化。计算输液量时要将这一变化估计在内。化。计算输液量时要将这一变化估计在内。(四)肾脏的调节作用1、近曲肾小管对3的重吸收(H交换):2、远曲肾小管对3的重吸收(可滴定酸):氢泵3、4+的排出:3(4)2+4 322H24慢性酸中毒时,骨骼的缓冲作用:慢性酸中毒时,骨骼的缓冲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类
4、型及常用指标及常用指标一、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一、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酸中毒酸中毒碱中毒碱中毒H3 2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正常代偿性代偿性失代偿性失代偿性单发?多发?单纯型单纯型混合型混合型否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增高型代酸 正常型 盐水反应性代碱 盐水抵抗性 急性呼酸 慢性 急性呼碱 慢性(一)值(一)值 7.357.45 7.357.45 /血浆的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血浆的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3-3-与与H23H23的比值,其间的相互关系可用方程式表示。的比值,其间的相互关系可用方程式表示。式中
5、是式中是H23H23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值。=6.1 =6.1(24/1.224/1.2)=6.1+1.3=7.4=6.1+1.3=7.4 H H24242323二、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二、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二)动脉血(二)动脉血2 2分压分压(2,2 2,2)动脉血动脉血2 2分压是指动脉血浆中呈物理分压是指动脉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溶解状态的2 2分子产生的张力。分子产生的张力。3346(40)3346(40)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反映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的重要指标(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三)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标准碳酸氢盐(.)是
6、指动脉血液标本在)是指动脉血液标本在3838和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和血红蛋白完全氧合的条件下,用2 2为为4040的气体的气体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平衡后所测得的血浆3-3-。为判断代谢性酸碱。为判断代谢性酸碱中毒的指标。中毒的指标。实际碳酸氢盐(实际碳酸氢盐(.)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保持其原有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保持其原有2 2和血和血氧饱和度不变的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浓氧饱和度不变的条件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浓度。因此度。因此.受代谢和呼吸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受代谢和呼吸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正常人,正常人,.2227(24)2227(24)正常正常,指示呼吸性酸中毒指示呼吸性
7、酸中毒.=.=正常,指示呼吸性碱中毒正常,指示呼吸性碱中毒两者数值均高于正常指示有代谢性碱中毒两者数值均高于正常指示有代谢性碱中毒(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有代偿变化)。(或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有代偿变化)。两者数值均低于正常指示有代谢性酸中毒两者数值均低于正常指示有代谢性酸中毒(或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有代偿变化)(或慢性呼吸性碱中毒有代偿变化)(四)缓冲碱(四)缓冲碱缓冲碱(缓冲碱()是指动脉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是指动脉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也就是人体血液中具有缓冲碱性物质的总和。也就是人体血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的总和。作用的负离子的总和。3-,42-,2-,3-,42-,2-,454
8、552(48)52(48)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五)碱过剩和碱缺失(五)碱过剩和碱缺失碱过剩(碱过剩(,.,.)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在)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即在3825.333825.33为为15,100%15,100%氧饱和的情况下,用酸氧饱和的情况下,用酸或碱将人体或碱将人体1 1升全血或血浆滴定至正常升全血或血浆滴定至正常7.47.4时时所用的酸或碱的数所用的酸或碱的数 0 03 3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六)(六)负离子间隙(负离子间隙(,)(,)包括:)包括:(,)(,)包括:包括:、2+2+、2+2+,可表示为,可表示为-(+3-)-(+3-)。
9、课堂测试题填空题:1在众多的酸碱平衡指标中3个基本指标是 、。23原发性降低的称为 。3血浆内最主要的缓冲系统是 。名词解释:阴离子间隙(,)反常性碱性尿()思考题:单纯性酸中毒时各酸碱指标有什么变化?第三节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一、代谢性酸中毒一、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的特征是血浆的特征是血浆3-3-原发性减少。原发性减少。(一)原因和机制(一)原因和机制1.1.酸性物质产生过多酸性物质产生过多(1 1)乳酸酸中毒:()乳酸酸中毒:()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其发病机制是缺氧时糖酵解过程加强,其发病机制是缺氧时糖酵解过程加
10、强,乳酸生成增加,因氧化过程不足而积累,乳酸生成增加,因氧化过程不足而积累,导致血乳酸水平升高。这种酸中毒很常导致血乳酸水平升高。这种酸中毒很常见。见。的特点:的特点: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例如严重休克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例如严重休克病人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病人动脉血乳酸水平升高1010倍以上。倍以上。增大,血氯正常。增大,血氯正常。(2 2)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机体脂肪大量动用的结果。是机体脂肪大量动用的结果。酮体包括丙酮、酮体包括丙酮、羟丁酸、羟丁酸、乙酰乙酸,后两者是有机酸,导致代谢乙酰乙酸,后两者是有机酸,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中毒也是增加类正常性酸中毒。这种酸中毒也是增加
11、类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肝脏生酮增加与肉毒碱酰基转移酶(肝脏生酮增加与肉毒碱酰基转移酶()活性升高有关。活性升高有关。-氧化氧化2.2.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肾脏排酸保碱功能障碍 (1 1)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严重肾功能衰竭时,肾小严重肾功能衰竭时,肾小球滤过滤减少,体内固定酸排除障球滤过滤减少,体内固定酸排除障碍,引起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碍,引起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肾功能衰竭如果主要是肾功能衰竭如果主要是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所引起时,则由于肾小管功能障碍所引起时,则此时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因小管此时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因小管上皮细胞产上皮细胞产3 3及排及排H H减少
12、所致。其减少所致。其特点为正常类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特点为正常类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毒。(2 2)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醋氮酰醋氮酰胺)胺)(3 3)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正常类高血氯性正常类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是远端小管排是远端小管排H障碍引起的障碍引起的型型-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由于由于 转运体功能障碍、碳酸酐酶活性降转运体功能障碍、碳酸酐酶活性降低是近端小管重吸收低是近端小管重吸收3-障碍引起的。障碍引起的。型即型即混合型。混合型。型据目前资料认为系远端
13、曲管型据目前资料认为系远端曲管阳离子交换障碍所致。醛固酮缺乏或肾阳离子交换障碍所致。醛固酮缺乏或肾小管对其反应性降低是常见原因。小管对其反应性降低是常见原因。3.3.酸或成酸性药物摄入或输入酸或成酸性药物摄入或输入过多过多 氯化铵在肝脏内能分氯化铵在肝脏内能分解生成氨和盐酸,用此祛痰剂解生成氨和盐酸,用此祛痰剂日久量大可引起酸中毒日久量大可引起酸中毒242 (2)222O242 (2)222O 水杨酸制剂如阿斯匹水杨酸制剂如阿斯匹林林4.4.肾外失碱肾外失碱 肠液、胰液和胆汁中的肠液、胰液和胆汁中的3-3-均高均高于血浆中的于血浆中的3-3-水平。水平。腹泻、肠瘘、肠道减压引流等时,腹泻、肠瘘
14、、肠道减压引流等时,可因大量丢失可因大量丢失3-3-而引起正常类高血氯性而引起正常类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亦可丢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亦可丢失大量失大量3-3-而导致此类型酸中毒而导致此类型酸中毒,其机理是其机理是3-3-交换所致。交换所致。5.5.稀释性酸中毒稀释性酸中毒 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引起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引起正常类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正常类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6.6.高钾血症高钾血症H+肾小管HKKHHK+K(二)分类(二)分类1 1、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增高,血氯正增高,血氯正常常2 2、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正常性代谢性酸
15、中毒 正常,血氯增高正常,血氯增高(三)机体的代偿调节(三)机体的代偿调节1.1.细胞外液缓冲细胞外液缓冲 3-H23H2O3-H23H2O22酸中毒时细胞外液酸中毒时细胞外液升高,立即引起化学缓冲反应。升高,立即引起化学缓冲反应。2.2.呼吸代偿呼吸代偿 升高时,剌激延脑呼吸中升高时,剌激延脑呼吸中枢、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枢、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泡通气量加大,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肺泡通气量加大,排出更多排出更多2 2。2 =3-1.223.3.细胞外离子交换细胞外离子交换 进入细胞,出至细胞外。离进入细胞,出至细胞外。离子在细胞内与缓冲物质、子在细胞内与
16、缓冲物质、4=4=、等结合而、等结合而被缓冲。亦能与骨内阳离子交换而缓冲。被缓冲。亦能与骨内阳离子交换而缓冲。K+HHK4.4.肾脏代偿肾脏代偿 代谢性酸中毒非因肾脏功能代谢性酸中毒非因肾脏功能障碍引起者,可由肾脏代偿。肾脏障碍引起者,可由肾脏代偿。肾脏排酸的三种形式均加强。排酸的三种形式均加强。(1 1)排增加,)排增加,3-3-重吸收加强:重吸收加强: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碳酸酐酶活性增高,生成及酐酶活性增高,生成及3-3-增多,分泌入管腔,增多,分泌入管腔,换回与换回与3-3-相伴而重吸收。显然这是一种排酸相伴而重吸收。显然这是一种排酸保碱过程。保碱过程。(
17、2 2)4+4+排出增多:排出增多: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3 3增多,增多,可能是产可能是产3 3的底物如谷氨酰胺此时易于进的底物如谷氨酰胺此时易于进入线粒体进行代谢的缘故。入线粒体进行代谢的缘故。3 3弥散入管腔弥散入管腔与结合生成与结合生成4+4+,再结合阴离子从尿排出。,再结合阴离子从尿排出。这是肾脏排的主要方式,故代偿作用大。这是肾脏排的主要方式,故代偿作用大。此过程伴有此过程伴有3 3重吸收的增多。重吸收的增多。(3 3)可滴定酸排出增加:)可滴定酸排出增加: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增多,能形成更多的酸性磷酸盐。增多,能形成更
18、多的酸性磷酸盐。2424 2424 (排出排出)(伴(伴3-3-重吸收)重吸收)思考题代谢性酸中毒病人的尿液都呈酸性吗?值在正常范围内,称代偿性代值在正常范围内,称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谢性酸中毒,值低于正常下限则为失代偿性值低于正常下限则为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时反映酸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时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变化如下:碱平衡的指标变化如下:.负值增大负值增大2.未测定负离子增多者未测定负离子增多者.增加增加(四四)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和神经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影响。系统的功能有影响。1.1.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心血管系
19、统功能障碍:离子浓度升高时离子浓度升高时,心血管系统可发生心血管系统可发生下述变化:下述变化:(1 1)心律失常)心律失常 (2 2)心脏收缩力减弱)心脏收缩力减弱 (3 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在升高时,对儿茶酚胺类的反应性降升高时,对儿茶酚胺类的反应性降低,因而松弛扩张低,因而松弛扩张2.2.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代谢性酸中毒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代谢性酸中毒时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抑制,严重者可发生嗜睡或昏迷。要表现为抑制,严重者可发生嗜睡或昏迷。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 1)酸中毒时脑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酸中毒时脑
20、组织中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增强,故强,故氨基丁酸生成增多。氨基丁酸生成增多。(2 2)酸中毒时生物氧化酶类的活性减弱,氧)酸中毒时生物氧化酶类的活性减弱,氧化磷酸化过程也因而减弱,生成也就减少。化磷酸化过程也因而减弱,生成也就减少。3.3.骨骼系统的变化骨骼系统的变化 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时由于不断从骨骼释放出钙盐,影响小儿不断从骨骼释放出钙盐,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发育并可引起纤维性骨骨骼的生长发育并可引起纤维性骨炎和佝偻病。在成人则可发生骨质炎和佝偻病。在成人则可发生骨质软化病。软化病。(五)防治原则(五)防治原则1.1.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积极防治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发病,
2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发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恢复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血液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灌流状况,改善肾功能等。2.2.给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给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严重酸中毒危及生命,则要及时给碱纠正可严重酸中毒危及生命,则要及时给碱纠正可选用的碱性药物:选用的碱性药物:()()()()二、呼吸性酸中毒(二、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中毒的特征是血浆呼吸性中毒的特征是血浆H23H23原发性增高。原发性增高。HCO3-pH=pKa+lg 0.03 PCO2 (一一)原因和机制原因和机制1.1.呼吸中枢抑制呼吸中枢抑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22、 呼吸中枢活动可受抑制呼吸中枢活动可受抑制 使通气减少而使通气减少而2 2蓄积蓄积 引起通气不足。引起通气不足。延脑肿瘤、延脑型脊延脑肿瘤、延脑型脊髓灰质炎、脑炎、脑髓灰质炎、脑炎、脑膜炎、椎动脉栓塞或膜炎、椎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颅内压升血栓形成、颅内压升高、颅脑外伤等高、颅脑外伤等药物药物麻醉剂、镇静剂、(吗啡、麻醉剂、镇静剂、(吗啡、巴比妥钠等)过量巴比妥钠等)过量2.2.气道阻塞气道阻塞 常见的有异物阻塞、喉头水肿和常见的有异物阻塞、喉头水肿和呕吐物的吸入等。呕吐物的吸入等。3.3.呼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呼吸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见于脊髓灰质炎、急性感染性多见于脊髓灰质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
23、神经炎(综合征)肉毒中毒,重症发性神经炎(综合征)肉毒中毒,重症肌无力,低钾血症或家族性周期性麻痹,肌无力,低钾血症或家族性周期性麻痹,高位脊髓损伤等。严重者呼吸肌可麻痹。高位脊髓损伤等。严重者呼吸肌可麻痹。4.4.胸廓异常胸廓异常 胸廓异常影响呼吸运动常见的有胸胸廓异常影响呼吸运动常见的有胸部创伤,严重的气胸,胸膜腔积液,脊柱部创伤,严重的气胸,胸膜腔积液,脊柱后、侧凸等。后、侧凸等。5.广泛性肺疾病广泛性肺疾病 是呼吸性酸中毒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性酸中毒的最常见的原因。它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的肺水它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严重的肺水肿、广泛性肺纤维化等。这些病变均能肿、广泛性肺纤维化
24、等。这些病变均能严重妨碍肺泡通气。严重妨碍肺泡通气。6262吸入过多吸入过多 指吸入气中指吸入气中2 2浓度过高,如坑浓度过高,如坑道、坦克等空间狭小通风不良之环境道、坦克等空间狭小通风不良之环境中。此时肺泡通气量并不减少。中。此时肺泡通气量并不减少。思考题肺泡弥散功能障碍能否引起呼吸性酸中毒?(二)分类(二)分类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急性呼吸性酸中毒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三)机体的代偿调节(三)机体的代偿调节由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呼吸障碍引起由于呼吸性酸中毒是由呼吸障碍引起,故呼吸代偿难以发挥。故呼吸代偿难以发挥。H23H23增加可由非碳增加可由非碳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缓冲,并
25、生成酸氢盐缓冲系统进行缓冲,并生成3-3-。但。但这种缓冲是有限度的。这种缓冲是有限度的。,H H3-H233-H23 2 3-H2O 22O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急性呼酸)急性呼吸酸中毒时2升高,H23增多,3-升高代偿,2与3-二者关系如下式所示:3-=20.071.52.2.肾脏代偿(慢性呼酸)肾脏代偿(慢性呼酸)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措施。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主要代偿措施。肾脏是酸碱平衡调节的最终保证,但它的调节肾脏是酸碱平衡调节的最终保证,但它的调节活动却比较缓慢,约活动却比较缓慢,约6 61212小时显示其作用,小时显示其作用,3 35 5日达最大效应。因此,慢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