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肿瘤 放射 治疗 策略 放射生物学 基础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概概 述述 重要性:放射肿瘤学的三大基本支柱:肿瘤学、放射物理学、临床放射生物学。目的:提高肿瘤放射治疗疗效,减少正常组织损伤,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意义:是放射肿瘤学家了解放射线治疗肿瘤的生物学机制,以及从事有关研究的思想库和试验基地。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放射生物学在放射治疗中的作用 1.提供理论基础:确认放射线对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作用机制及受照射后生物体内的反应过程。(如DNA损伤修复、肿瘤乏氧细胞、再氧和及肿瘤干细胞的再群体化等生物效应的发生、发展过程和机制)2.治疗策略及验证:临床放射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着眼点事研究和测定物理吸收量与生物效
2、应的关系,配合临床研究发展新的、特异性的放射治疗方法(如超分割、加速分割等放疗模式,乏氧细胞增敏剂等)3.个体化放射治疗方案的研究和设计:如放射抗拒的肿瘤可以通过加大分次剂量等措施使患者获益。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电离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辐射的种类: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4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 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尺标(三个过程)1.物理吸收过程:在10-15秒内结束。2.化学过程:时间为10-3到10-5秒。3.生物学影响:细胞死亡的时间需要数天到数月,辐射致癌作用需要数年,可遗传的损伤需要数代才能观察到。肿瘤放射治疗
3、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5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辐射生物效应的时间尺标图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6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对任何生物体的照射都将启动一系列的变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物理阶段(带电粒子和构成组织细胞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化学阶段(受损的原子和分子与其他细胞成分发生快速化学反应的时期)3.生物阶段(所有的继发过程)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7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 1.物理阶段 概念:带电粒子和构成组织细胞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期。作用方式:高速电子穿过DNA分子,与DNA分子的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将其原子中的一些电子逐出(电
4、离),并使其原子或分子内其他的电子进入更高的能量水平(激发),当能量足够时导致级联电离事件。能量包:射线是由光子构成,当射线被生物物质所吸收,则能量就会在组织和细胞中沉积下来,这种能量的沉积是以分散、不连续的能量包形式,非均匀性地被沉淀下来。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8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 能量包的意义:例如:对一名70Kg的成人而言:4 Gy=67卡,这个能量如果以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人体将会产生什么作用呢?1.转化成热量:代表体温上升0.002C 2.以热量的形式吸收:相当于和一口热咖啡 3.转化成机械能做功:相当于把人从地面举起40cm所做的功。4.转换成射线:单次4Gy的射
5、线全身照射,在许多情况下将是致死的。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9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 射线的潜力是它的作用不在于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大小,而是在于单个能量包的大小。热能或机械能能量的吸收是均匀的,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能使生物体产生损伤。一束射线中的能量可被量子化为多个大的能量包,每个能量包的能量大到足以打断化学键而最终引起一系列的生物学事件。在光子的生物效应中,如果光子能量超过124eV,就会使生物物质发生电离。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0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 2.化学阶段 概念:受损的原子和分子与其他细胞成分发生快速化学反应的时期 作用方式:电离和激发导致化学键的断
6、裂和自由基的形成(即破损的分子)。此阶段的特点:清除反应之间的竞争,如灭活自由基的巯基化合物,以及导致生物学上重要分子稳定化学变化的固定反应。自由基反应在生物体受到照射后月1ms内全部完成。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1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 3.生物阶段 概念:所有的继发过程。1.初始阶段:开始是于残存化学损伤作用的酶反应,大量的损伤,如DNA损伤都会被成功的修复,极小部分不能修复的损伤最终将会导致细胞死亡。(细胞死亡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实际情况是小剂量的照射后细胞在死亡之前可以进行几次有丝分裂)2.后继阶段:早期反应:由于干细胞被杀灭,使得正常组织在受照射后几周或几个月出现损
7、伤表现(如皮肤黏膜破损、造血系统损伤等)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2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生物效应.晚期反应:受照射的毛细血管扩张、各类软组织或脏器纤维化等。.继发肿瘤:更晚的放射损伤表现是出现继发肿瘤。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3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电离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关键靶:DNA 电离辐射(射线/射线)对生物体的效应,是通过其本身直接作用于细胞的关键靶DNA,或通过与细胞内的其他原子或分子(特别是水)相互作用产生“自由基”,通过自由基的扩散到达细胞并损伤关键靶DNA(间接作用)。自由基:是一种游离的原子或分子,外层携带不成对轨道电子。这种状态的原子或分子具有高度的
8、化学活性。(在原子或分子中,轨道电子数平衡则自旋配对的,从而可以使其化学性质保持高度稳定)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4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电离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作用 1.直接作用:如果入射的放射线直接引起DNA 损伤,称为照射的直接作用。2.间接作用:如果放射线通过对水的电离产生氢氧自由基(OH ),引起DNA损伤,称为照射的间接作用。(据估算哺乳动物细胞内X线所致DNA损伤的2/3是由OH 基引起的)。入射入射线光子线光子快速电子快速电子离子自由基离子自由基自由基自由基由化学键断裂引起的化学变化由化学键断裂引起的化学变化生物效应生物效应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5电离辐射对生
9、物体的作用电离辐射的直接和间接作用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6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1.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及修复 理论依据:有许多的研究证据显示,DNA是引起一系列放射生物学效应(包括细胞死亡、突变和致癌)的关键靶。DNA是射线杀伤细胞的主要靶。DNA的破坏,中断了细胞分裂所必须的DNA复制过程。DNA损伤主要为单链或双链的断裂,单链断裂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能修复,双链断裂则难以修复,导致细胞死亡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7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2.辐射致细胞死亡的概念 细胞的死亡是放射线对细胞的遗传物质和DNA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所致。从放射生物学观点
10、,对一个癌细胞来讲,如果失去了无限增殖的能力,就意味着癌细胞的死亡,因为细胞只有在不断分裂的情况下才能生存下去。对于已分化不再增殖的细胞,只要丧失其功能便可认为死亡。放射治疗的效果,主要是根据是否残留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而不是要求瘤体内的细胞达到全部破坏。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8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3.辐射致细胞死亡机制 DNA是关键靶 靶学说 生物结构内存在对放射敏感的部分,称之 为“靶”,其损伤将引发某种生物效应。电离辐射以离子簇的形式撞击靶区,击中概率遵循泊松(Poisson)分布。单次或多次击中靶区可产生某种放射生物效应,如大分子的失活或断裂等肿瘤放射治
11、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19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电离辐射的细胞效应 4.辐射所致的细胞死亡的形式.有丝分裂死亡:由于染色体的损伤,细胞在试图进行有丝分裂时死亡。(意味子代细胞的死亡).凋亡:大多情况下是正常细胞的生理过程。作为辐射引起的细胞死亡形式之一,其具有高度的细胞类型依赖性。(淋巴细胞).自嗜:是指细胞消化自己的部分包浆从而形成巨大分子和能量的过程。.坏死:细胞在极端环境下突发的死亡。.衰老:细胞永久丧失了分裂能力。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0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细胞存活的定义细胞存活的定义:按照放射生物学的规定,鉴别细胞存活的唯一标准是,受照射后细胞是否保留无限增殖能力
12、,即是否具有再繁殖完整性。克隆源性细胞:在特定的环境下,存活细胞有能力形成超过50个细胞的集落,这种细胞称为克隆源性细胞。细胞数量达到5 0个以上表示已繁殖了5-6代 死亡细胞:凡是失去无限增殖能力,不能产生大量子代的细胞称为死亡细胞。细胞存活曲线细胞存活曲线:细胞存活曲线是定量描述辐射吸收剂量与细胞存活之间关系的曲线,在放射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研究肿瘤细胞内在放射敏感性的基础。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1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细胞存活曲线的临床意义:研究各种细胞生物效应与放射剂量的定量关系。细胞存活曲线的三大数学模型:.单靶单击模型指数存活曲线.多靶单击模型.线性
13、二次模型非指数存活曲线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2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3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单靶单击模型(S=exp(-D/D0))此模型假设细胞内只有1个靶,只要一次击中这1个靶,细胞就会死亡。从公式可知,当剂量D=D0时,上式的值为 S=exp(-D/D0)=exp(-1)=0.368 因此,D0(平均致死剂量)也可理解为使细胞存活率达到36.8%时所需的照射剂量,这个剂量可简明地作为细胞(细菌或病毒等)对射线敏感性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此模型适用于描述由高LET电离辐射如(粒子)所致细胞存活率曲线。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
14、物学基础篇24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多靶单击模型(SF=1-(1-e-kD)N)此模型假设细胞内有N个靶,每个靶都相同,只有所有靶都失活,细胞才死亡,而每个靶的失活只需一次击中。公式 SF=1-(1-e-kD)N e为自然对数的底,k是与射线的质及细胞敏感性有关的常数,D为细胞所受的照射剂量。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5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用该模型绘制的存活曲线表现为:在低剂量区,出现一个缓慢下降的肩区(shoulder)(因亚致死损伤累积的关系)在高剂量区,曲线近似直线,细胞呈指数性死亡,有些细胞存活曲线始终没有指数性死亡的直线部分。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
15、学基础篇26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单靶单击模型 多靶单击模型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7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多靶单击模型的特点是有多个生物学参数:D1(初始斜率初始斜率):细胞存活曲线的初始部分。是将存活细胞数目降至照射前数目的37%所需的射线剂量。表示受照射细胞在低剂量范围的放射敏感性。D0(最终斜率最终斜率):是指细胞存活从0.1下降到0.037或从0.01下降到0.0037所需的剂量,亦称为平均致死剂量平均致死剂量。表示受照射细胞在高剂量区的放射敏感性。D0值越大,细胞对放射越抗拒。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8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Dq
16、(准域剂量准域剂量):是指肩区的宽度,将细胞存活曲线直线部分延长,与通过存活率为1的横轴相交点的剂量。表示亚致死损伤的修复能力,D q值越大,说明造成细胞指数性死亡所需的剂量越大。N(外推数外推数):是指细胞内所含放射敏感区域数,即靶数。(因随实验条件改变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与实际情况不符,现已少用)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29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线性二次模型(亦称L-Q模型)数学模式:e-(d+d)S为细胞存活率;d为单次照射剂量;值代表线性效应,即指细胞存活曲线的初始斜率,决定低剂 量照射下损伤的程度;值代表平方效应,它的贡献随剂量增加而加大。当线性部分和平方部分对杀
17、灭细胞的贡献相等时,其照射剂量等于和的比值,即/。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0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根据细胞存活曲线推导得出:S=e-n(d+d2)公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出:-lnS=n(d+d2)-lnS代表放射线的生物效应,用“E”表示,则为:E=n(d+d2)E:生物效应;n:照射次数;d:分次剂量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1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描述了组织生物效应与分次照射及剂量之间的关系预测不同剂量分割方式的生物效应进行不同剂量分割方式的等效转换 n1(d1+d12)=n2(d2+d22)不同组织射线照射后反应不同。根据细胞增殖动力学和/比值将正常
18、组织分成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早反应组织:早反应组织:指机体内分裂、增殖活跃并对放射线早期反应强烈的组织,如上皮、黏膜、造血组织、精原细胞等;(包括大多数肿瘤组织)晚反应组织:晚反应组织:指机体内无再增殖能力,损伤后仅以修复代偿其功能的细胞组织,如脊髓、肾、肺、肝、结缔组织等。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2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该模型假定辐射引起的细胞死亡由以下两种方式组成,一种方式为射线一次击中两条链,其生物效应与照射剂量成比例,以d表示;另一种方式为射线分别击中两条链,其生物效应与照射剂量的平方成比例,以d2表示。用该模型合成的曲线特点是呈连续弯曲的曲线,没有一个斜率不变
19、的末尾指数区域。该模型只有该模型只有2个可以调整的系数,即个可以调整的系数,即、。不同组织的/值是不一样的,一个特定组织的/值意味着在这个剂量值,单击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与双击所产生的生物效应相同。/值一般不受所选择的生物效应水平的影响,并且能反映早期反应组织、晚期反应组织以及肿瘤对剂量反应性的差别。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3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 意义:L-Q模型对临床放射治疗的主要贡献是,它把实验室有关细胞和组织分次剂量效应研究的成果与临床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分别考虑早期反应和晚期反应组织对分次剂量和治疗总时间的不同反应。研究表明,晚期反应组织的曲线较早期反应组织的曲线更陡。
20、癌组织类似于早期反应组织,当分割剂量减少(如每次1.2Gy),而给予相当增殖快的组织所能耐受的剂量时,则晚期反应组织就可以得到保护,这成为超分割放射治疗优于常规放射治疗的原因之一。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4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放射存活曲线线性二次模型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5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 细胞周期:两次有效的有丝分裂之间的时间,称为有丝分裂周期时间(mitotic-cycle time),通常叫做细胞周期时间。细胞周期时间分裂期(M期)间期;间期又包括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DNA合成后期(G2期)。普通光学显微镜只能观测
21、到M期,其它时相无法区分。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6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 细胞周期时相示意图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7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8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 肿瘤内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差异肿瘤内细胞肿瘤内细胞234分裂增殖期细胞分裂增殖期细胞静止期静止期细胞细胞无增殖能力无增殖能力的细胞的细胞破碎细破碎细胞胞1静止的细胞比增殖周期内的细胞抗拒静止的细胞比增殖周期内的细胞抗拒增殖周期内不同时相的细胞敏感性不同增殖周期内不同时相的细胞敏感性不同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39放射线
22、的细胞效应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 概括:.有丝分裂的细胞或接近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放射最敏感的细胞.晚S期的细胞通常具有较大的放射抗拒性.若G1期相对较长,G1早期细胞表现相对放射抗拒,其后逐渐敏感,G1末期相对更敏感.G2期细胞通常较敏感,其敏感性与M期的细胞相似增殖期细胞(P细胞)静止期细胞(Q细胞)M/G2期G1期S期G0期 原因:分裂期DNA明显增多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40放射线的细胞效应细胞周期时相与放射敏感性细胞周期时相效应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对非同步化细胞进行单次放射线照射,不同时相细胞放射敏感性不同。.敏感细胞被杀灭,一次照射后总效应是细胞群体的同步化。.留下来的细胞
23、处于对射线相对耐受的时相,分次照射之间,细胞通过周期进入更敏感的时相(再分布),增加了分次放疗方案中以后照射的放射敏感性。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41肿瘤的放射生物学肿瘤的增殖动力学1.肿瘤的细胞动力学层次肿瘤的恶性细胞根据其增殖动力学特点,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由活跃分裂的细胞组成,是肿瘤体积增长的主要来源。(这个层次的细胞又称为P细胞或是增殖细胞).第二层次:由静止或G0期细胞组成。(G0层次的细胞可再次进入细胞周期,有些G0细胞可能是克隆源性的,是危险的,须在治疗中消灭).第三层次:由分化的终末细胞组成,终末分化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对患者已没有什么危险).第四层次:由已
24、经死亡及正在死亡的细胞构成。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42肿瘤的放射生物学肿瘤的增殖动力学 2.肿瘤的生长速度 肿瘤患者整个疾病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发和转移肿瘤的生长速度。在治疗不成功的患者中,复发的速度和患者的存活时间,与肿瘤生长速度有关。几个重要参数:.肿瘤体积倍增时间.潜在倍增时间(理论参数,即在没有细胞丢失的情况下,肿瘤细胞群体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细胞丢失因子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43肿瘤的放射生物学肿瘤的增殖动力学倍增时间(doubling time,TD)定义:人体肿瘤体积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长短:4天1年(中位3个月)肿瘤潜在倍增时间(potentia
25、l doubling time,Tpot)定义:假定没有细胞丢失的情况下,细胞数增加一倍所需要的时间 细胞周期时间(TC)定义:两次分裂结束的时间间隔 长短:15小时大于100小时(平均2.3天)生长分数(GF)肿瘤内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比例肿瘤放射治疗策略放射生物学基础篇44肿瘤的放射生物学肿瘤的增殖动力学 肿瘤体积倍增时间(Td):是描述肿瘤生长速度的重要参数。(三个重要因素所决定).细胞周期时间(TC).生长比例(GF).细胞丢失率 人类肿瘤的典型动力学参数 肿瘤周期的时间(肿瘤周期的时间(2天)天)潜在倍增时间(潜在倍增时间(5天)天)体积倍增时间体积倍增时间60天天生长比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