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制与管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慢性病防制与管理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慢性病 管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 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为主引起的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是一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是一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严重耗费社会资源,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耗费社会资源,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疾病,也是可预防、可控制的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WHO将疾病分为三组第一组:传染病 营养不良性疾病 孕产期疾病第二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第三组:各种伤害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社会环境决社会环境决定生活方式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基因表达生活方式决定基因表达“基因给枪上膛的子弹基因给枪上膛的子弹,是生活方式扣动了扳,是生
2、活方式扣动了扳机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这类疾病一般这类疾病一般无传染性无传染性,但是某些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但是某些慢性非传染病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传染病因子有关或由慢性传染性疾病演变而来。发生可能与传染病因子有关或由慢性传染性疾病演变而来。例如肝癌可以从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化而至例如肝癌可以从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转化而至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第三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2 石油和天然气价格高涨5 财政危机6 资产价格泡沫7 来自全球化的财政紧缩 29 全球性的流行性疾病31 全球性的慢性病 慢病与经济发展慢病与经济发展2009年7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全球
3、风险报告显示,在影响全球经济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因慢性病造成的疾病风险和经济负担高达1万亿美元,甚至高于全球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10/16/202210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一般要花掉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一半以上罹患常见慢性病住一次院,至少要花掉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的1.5倍成人高血压患者中劳动力人口的比例成人高血压患者中劳动力人口的比例高血压高血压2300万 5000万 1.1亿 1.8亿 Source:“Global Burden of Diabetes”.Diabetes Care:V21:No 919982002年全国糖尿病人数2000万,糖耐量递减人群2000万。据估计,2007年糖
4、尿病患病人数约为3980万,2025年将达到5930万。糖尿病糖尿病癌症癌症我国城乡居民癌症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260万,死亡180万,过去30年我国癌症死亡率增加了80%。超重肥胖超重肥胖2亿超重和6000万肥胖人群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我国慢病防治策略调整我国慢病防治策略调整(即六个转变)(即六个转变)、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从以科研临床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从以科研临床治疗为主向以预防为主转变、从高层向基层转变、从高层向基层转变、从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从以城市为主向城乡并举转变、从专业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从专业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从
5、卫生部门向全社会、从卫生部门向全社会 慢性病防控策略慢性病防控策略 1.2.3策略策略 慢性病防控基本手段慢性病防控基本手段 3.3.3步骤步骤慢性病防控工作重点慢性病防控工作重点 4.4.4重点重点慢性病防控策略:慢性病防控策略:1.2.3策略策略 一升:提升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一升:提升居民健康生活方式。二早:早发现、早治疗。二早:早发现、早治疗。三降:降低发病、病残和病死。三降:降低发病、病残和病死。慢性病防控基本手段:慢性病防控基本手段:3.3.3步骤步骤面向三个人群面向三个人群关注三个环节关注三个环节运用三种手段运用三种手段一般人群一般人群高危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患病人群规范化管理规范
6、化管理早诊早治早诊早治控制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健康促进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疾病管理疾病管理慢性病防控工作重点慢性病防控工作重点:4.4.4重心重心 四种主要慢性病:四种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部疾患;四种主要生物危险因素:四种主要生物危险因素: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胆固醇升高和超重血压升高、血糖升高、胆固醇升高和超重/肥胖肥胖 四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四种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和过量饮烟草使用、不健康饮食、缺少体力活动和过量饮酒。酒。2009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管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
7、的管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理作为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等化的重要措施纳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生体制改革的3年实施方案年实施方案 慢病防治工作怎么做?慢病防治工作怎么做?10/16/202236 冠心病脑卒中数种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疾病高危现象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糖体重过重及肥胖癌前病变 吸烟 膳食不合理 酗酒 缺乏运动 精神压力与紧张行为危险因因素一般人群高危人群患者健康促进健康管理疾病管理三个人群三个环节三种手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11年版)年版)为什么要开展高血压患者管理1、高血压的危害巨大,防治形式严峻心脑血管病是
8、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知晓率30.2%,治疗率24.7%,控制率6.1%。2、高血压可防可控,有成熟的管理措施和手段。为什么要开展高血压患者管理u直接危害(血压很高)直接危害(血压很高)发展至高血压危象发展至高血压危象u间接危害(血压升高)间接危害(血压升高)心、脑、肾、外周血管损害心、脑、肾、外周血管损害 年的世界健康报告中指出,在心血管疾年的世界健康报告中指出,在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中,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约占病所致死亡中,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的约占700700万;大约半万;大约半数岁以上患者的心
9、血管疾病可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数岁以上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可归因于血压控制不理想。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冠心病和脑卒中的主要可改变危险因素*CoxCox回归多元分析结果回归多元分析结果*除年龄、性别外除年龄、性别外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为什么要开展高血压患者管理%我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我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四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四2002高血压高血压10.816.319.36.211.118.60510152025197919912002年份高血压患病率(%)城市农村不同时期城乡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
10、趋势不同时期城乡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趋势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四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报告之四2002高血压高血压1.6亿亿基本目标基本目标 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追加目标追加目标 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危控制高血压的同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其它危 险因素。险因素。根本目标根本目标 尽快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尽快控制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高血压的防治目标高血压的防治目标机机 遇遇 与与 挑挑
11、 战战1、国家将高血压患者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 容之一,为全面推进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政策 和经费保障。2、一方面促使那些以前没有开展或没有条件开展高血压防 治的地区行动起来,普遍开展高血压人群防治工作;另 一方面对那些高血压防治工作已经较为深入的地区提 供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3、要切实做好高血压防治工作,达到项目预期目标,仍需 下大力气抓落实,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有效 遏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n负责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具体实施。n高血压筛查n患者的随访管理n患者的健康检查n具体内容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社区
12、卫生服 务中心工作内容务中心工作内容n1、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高血压患者人口信息变化。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患者线索调查;n2、预约辖区内高血压患者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健康管理。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健康检查。做好患者基础管理,随访、督促服药和复诊;n3、每次健康检查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健康档案,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高血压患者个案管理;n4、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紧急情况(如高血压危象)的应急处理n5、参与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设健康课堂。加强宣传,告
13、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居民愿意接受服务。村卫生室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 工工 作作 职职 责责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责任分工项项 目目具体任务具体任务 职责承担职责承担 分配比例分配比例%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村卫生室 高 血 压筛查患者,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分别分别5050随 访协助主要2080健康检查主要协助8020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筛查患者,对高危人群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分别分别5050随 访协助主要2080健康检查主要协助8020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
14、服务工作的通知一、服务对象二、服务内容(一)筛查 (二)随访评估 (三)分类干预 (四)健康体检三、服务流程四、服务要求五、考核指标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二、服务内容(一)筛查1.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在其第一次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时为其测量血压。2.对第一次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居民在去除可能引起血压升高的因素后预约其复查,非同日
15、3次血压高于正常,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如有必要,建议转诊到上级医院确诊,2周内随访转诊结果,对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对可疑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转诊。3.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高血压筛查 1,机会性筛查:在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对35岁以上的首诊患者,应测量1次血压,发现血压增高者,应进一步检查确诊。2,健康体检筛查:通过各类从业人员体检、单位及个人健康体检等途径测量血压。如发现血压增高者,应建议进一步检查确诊。3,高危人群筛查 4,利用各种公共活动场所:如老年活动站、单位医务室、居委会、血压测量站,随时测量血压。如发现血压增高,
16、应建议进一步检查。什么是高危人群 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 85-89mmHg;超重或肥胖:BMI24kg/m2或28kg/m2,腰围 男85cm,女80cm);高血压家族史(一、二级亲属);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lOOmL);男性55岁,更年期后的女性;长期高盐膳食。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至少测量1次血压,并接受医务人员的生活方式指导。高血压筛查流程图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二)随访评估n频次:每年至少频次: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次面对面随访。n随访内容:随访内容:n1、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如出现收缩压、测量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症状
17、,如出现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和(或)舒张压110mmHg;意识改变、剧烈头;意识改变、剧烈头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痛或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眼痛、心悸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卧及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同时血压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高血
18、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3)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测量体重、心率,计算体质指数(BMI)。)。(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 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尿病、吸烟、饮酒、运动、摄盐情况等。(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了解患者服药情况。(二)随访评估高血压患者随访流程图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三)分类干预(三)分类干预(1)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
19、压)对血压控制满意(收缩压140且舒张压且舒张压90mmHg)、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时间。(2)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对第一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即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和(或)舒张压90mmHg,或出现药物不良,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性,必要时增加现用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压药物,2周内随访。周内随访。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
20、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3)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对连续两次出现血压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 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 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周内 主动随访转诊情况。主动随访转诊情况。(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 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 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 就诊。就诊。(三)分类干预(
21、三)分类干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四)健康体检(四)健康体检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由医生负责,应与门诊服务相结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合,对未能按照管理要求接
22、受随访的患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应主动与患者联系,保证管理的连续性。保证管理的连续性。(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二)随访包括预约患者到门诊就诊、电话追踪和家庭访视等方式。方式。(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可通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过本地区社区卫生诊断和门诊服务等途径筛查和发现高血压患者。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可参考中国高者。有条件的地区,对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后
23、,可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血压防治指南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四、服务要求四、服务要求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四)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四)发挥中医药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防治并发症中的特色和作用,积极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展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五)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患者和居民愿意接受服务。民愿意接受服务。(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六)每次提供服务后及时将相
24、关信息记入患者的健康档案康档案四、服务要求四、服务要求(一)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一)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率=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已管理高血压人数/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总人年内辖区内高血压患者总人数数100。注: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注:辖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估算:辖区常住成年人口总数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通过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本省(区、市)或全国近期(通过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社区卫生诊断获得或是选用本省(区、市)或全国近期高血压患病率指标)。高血压患病率指标)。(二)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二)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25、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高血压患者管理的人数/年内管理年内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高血压患者人数100。(三)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三)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最近一次随访血压达标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已管理的高血压人数100。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五、考核指标五、考核指标体 征血压(mmHg)体重(kg)体质指数心率 其 他 体征: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体重和体质指数斜线前填写目前情况,斜线后下填写下次随访时应调整到的目标。如果是超重或是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要求每次随访时测量体重并指导患者控制体重;正常体重人群可每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