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教研室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传染病学教研室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教研室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中山三院传染病学教研室高志良高志良 中山大学第三医院传染病科中山大学第三医院传染病科 History reviewHistory reviewHistory reviewHistory review 1674年荷兰人年荷兰人Leeuwenhoek用自制的显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微微镜观察到了微生物。这是人类第一次看到微生物。生物。1796年,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年,英国的一位乡村医生Jenner 为为一一8岁男孩接种了牛痘,从此发明了牛痘疫苗岁男孩接种了牛痘,从此发明了牛痘疫苗,使人类免于天花的侵害。今天,天花已成为,使人类免于天花的侵害。今天,天
2、花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免疫接种消灭的传染病。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免疫接种消灭的传染病。19051905年年Nobel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Robert KochRobert Koch1882年,德国细菌年,德国细菌学家学家Koch 发现了发现了结核杆菌,阐明结核杆菌,阐明了肺结核的病因。了肺结核的病因。19451945年年NobelNobel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Alexander FlemingAlexander Fleming1928年,年,苏格兰医生苏格兰医生Fleming发现了青霉素,发现了青霉素,从此开创了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时代抗生素时代A
3、ctualityActuality 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WHO1980年年5月月28日正式宣布全球消日正式宣布全球消灭天花,这是人类通过预防接种消灭的灭天花,这是人类通过预防接种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第一个传染病 1988年年WHO提出提出2000年年12月月31日全日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现已推迟至球消灭脊髓灰质炎(现已推迟至2005年)年)ActualityActuality 人的死因顺位发生了由传染病为人的死因顺位发生了由传染病为主转向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等主转向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等为主的重大变化为主的重大变化传染病的威胁并未消除传染病的威胁
4、并未消除,某些老传染病已卷某些老传染病已卷土重来土重来,新发现传染病不断出现。新发现传染病不断出现。WHOWHO报道:报道:每年世界死亡人数每年世界死亡人数5200万,其中万,其中1700万万 死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死于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32.7%;在发展中国家,半数死因是由传染病导在发展中国家,半数死因是由传染病导 致的;致的;全球每小时约有全球每小时约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大人死于传染病,大 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Re-emergence of old Re-emergence of old infectious diseaseinfectious diseas
5、e结核病结核病(Tuberculosis)(Tuberculosis)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Viral hepatitis)性病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其他其他 霍乱、炭疽霍乱、炭疽Re-emergence of old Re-emergence of old infectious diseaseinfectious diseas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根据根据 WH
6、O 发布的报告,近发布的报告,近30年在全球范围内新发现年在全球范围内新发现30余种传染余种传染病,称为病,称为“新发现的传染病新发现的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至至2003年底年底 全世界现有全世界现有HIV感染者感染者/AIDS患者患者4000万。万。HIV的新感染率是的新感染率是16000人人/每天,每天,600万人万人/每每 年,年,11例例/分钟。分钟。2003年新增感染者年新增感染者500万,约万,约300万死亡。万死亡。HIV感染者中,约感染者中,约95%是在发展中国家。是在发展中国家
7、。全世界全世界HIV流行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次撒哈拉流行率最高的国家是非洲次撒哈拉 沙漠的沙漠的 16个国家,其感染率达个国家,其感染率达10%。这些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这些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25岁以下者。岁以下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炎)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所引)所引起的急性呼吸
8、道传染病。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从2002年年11月月16日发现首例病人到日发现首例病人到2003年年7月,月,短短数月,短短数月,SARS蔓延至全球六大洲蔓延至全球六大洲32个国家或个国家或地区,累积病例数达地区,累积病例数达8437人,死亡人,死亡916人。疫情人。疫情以中国大陆、香港为重,统计表明,中国大陆以中国大陆、香港为重,统计表明,中国大陆病例数病例数5327人,死亡人,死亡349人。人。SARSSARS是是2121世纪第一个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新传世纪第一个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新传染病。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merging infectio
9、us diseases禽流感禽流感 由由H5N1病毒引起病毒引起 2003年年12月,月,韩国出现高致病性韩国出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禽流感流行。2004年年1月越南、泰国月越南、泰国也出现直接感染也出现直接感染人的情况。人的情况。传染病学传染病学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发病机制发病机制流行过程及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 传染病的治疗传染病的治疗 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特征 传染病的概念与分类传染病的概念与分类 一、传染病的概念一、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由病原微生物(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
10、及寄生虫(、支原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病原体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蠕虫、原虫)等病原体感染人体而产生的疾病统称为感染病,其中传染性比较强,能够在人统称为感染病,其中传染性比较强,能够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和动物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与人、动物与动物和动物与人之间进行传播的一组感染病称为传染病一组感染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传染病学是研究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寄生虫病在人体内、外环境中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发生、发展、传播和防治规律的科学。的科学。二、传染病的分类二、传染病的分类 (一一)按病原体的类别分类:按病原体的类别分类:按病原体的类别可以相应
11、分为同名按病原体的类别可以相应分为同名的传染病,如病毒性传染病、细菌的传染病,如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真菌性传染病、寄生虫性传染病等等。性传染病等等。(二二)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分类:1.1.按传播途径及特征,可分为接触按传播途径及特征,可分为接触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空气传播、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空气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围生期传播、医源性传生物媒介传播、围生期传播、医源性传播等七类。播等七类。2.2.按其病原体在自然界主要的储存按其病原体在自然界主要的储存宿主或寄居体进行分类。这将有助于通宿主或寄居体进行分类。这将有助于通过阻断对病
12、原体的暴露来预防疾病的流过阻断对病原体的暴露来预防疾病的流行。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行。受感染的人和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受污染的土壤、水和食品。,其次是受污染的土壤、水和食品。第一节第一节 感染与免疫感染与免疫 一一.感染的概念感染的概念 感染感染infectioninfection,即即传染传染:病原体和人病原体和人体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体之间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传染必备条件构成传染必备条件 共生状态共生状态(commensals)机会性感染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二重感染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感染谱感染谱(infec
13、tion spectrum)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 显性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潜伏潜伏 显性显性 携带状态携带状态 隐性隐性 清除清除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感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被清除,定植定植(colonize)或致病。或致病。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体的免疫力。根据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引起临根据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是否引起临床症状和疾病,可将感染可分为隐性床症状和疾病,可将感染可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感染
14、和显性感染;根据感染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根据感染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根据感染范围,又可将其分为局部感根据感染范围,又可将其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细菌的全身感染又包染和全身感染。细菌的全身感染又包括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括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症。菌血症:病原菌或病毒由局部侵入血菌血症:病原菌或病毒由局部侵入血流并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而未在血流并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而未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液中大量繁殖。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产生毒素、侵袭性酶等毒性物质引,产生毒素、侵袭性酶等毒性物质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15、。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繁殖,产生外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繁殖,产生外毒素通过血液或神经轴索播散到特定毒素通过血液或神经轴索播散到特定靶细胞,产生特殊中毒症状。靶细胞,产生特殊中毒症状。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大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并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播散到其他脏器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播散到其他脏器,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清除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
16、sub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 特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临床症状与体征。征。显性感染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又称临床感染(clinical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不但引起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且引起病理改变和而且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病原携带状态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潜伏
17、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健康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健康携带者。携带者。潜伏性感染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局限化但又未能病原体感染人体后被局限化但又未能将其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将其清除。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才引起临床表现起临床表现 如:单纯疱疹、疟疾、结核如:单纯疱疹、疟疾、结核 上述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可在一定条上述感染的五种表现形式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变。件下相互转变。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侵袭力侵袭力(直接入侵、粘附、抗阻力、结合)(直接入侵、粘附、抗阻力、结合)毒力毒力 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组成由毒
18、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组成 数量数量(伤寒伤寒.菌痢菌痢)变异性变异性 传染病的病原体,根据其组成结构传染病的病原体,根据其组成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可分为三大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和朊非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病毒和朊粒等。粒等。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均归于广义的细菌范畴。衣原体,均归于广义的细菌范畴。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真菌、原虫、蠕虫等。原虫、蠕虫等。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四、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天
19、然屏障 外部屏障外部屏障(皮肤皮肤,黏膜黏膜及分泌物及分泌物),内部屏障,内部屏障(血血-脑脑,胎盘胎盘)细胞吞噬作用细胞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体液因子 补体、溶菌酶、各种补体、溶菌酶、各种 细胞因子细胞因子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是指由于对抗原特异性识别而产生的免疫 细胞免疫细胞免疫 抗原致敏抗原致敏T T细胞,再次相遇同一抗原时细胞,再次相遇同一抗原时,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来杀伤病原体及通过细胞毒性和淋巴因子来杀伤病原体及其所寄生的细胞其所寄生的细胞(结核结核,伤寒伤寒)体液免疫体液免疫 致敏致敏B 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细
20、胞受抗原刺激后,即转化为浆细即转化为浆细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胞并产生特异性抗体,即免疫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IgA,IgG,IgM,IgE)第二节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一、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1.1.入侵门户入侵门户(口口,皮肤皮肤,血液血液,呼吸呼吸)2.2.机体内定位机体内定位(亲和力亲和力)3.3.排出途径排出途径 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直接侵犯直接侵犯 病原体籍其机械运动及所分泌的酶可直病原体籍其机械运动及所分泌的酶可直接破坏组织细胞、细胞病变接破坏组织细胞、细胞病变(HIV,(HIV,阿米巴
21、阿米巴,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毒素作用毒素作用 病原体可通过分泌外毒素或释出内毒素病原体可通过分泌外毒素或释出内毒素而致病而致病(霍乱霍乱,白喉白喉,菌痢菌痢)免疫机制免疫机制抑制细胞免疫抑制细胞免疫(如麻疹如麻疹)直接破坏直接破坏T T细胞细胞(如艾滋病如艾滋病),),通过通过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出血出血热热,结核结核,血吸虫血吸虫)二、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二、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发热发热 常见常见,但非传染病所特有但非传染病所特有 适度发热是机体的自卫表现适度发热是机体的自卫表现外源性致热原外源性致热原(病原体及其产物、免疫复合物、异性蛋白病原体及其产物、免疫复合物
22、、异性蛋白、大分子化合物、药物等、大分子化合物、药物等)进人体内,激活单核进人体内,激活单核-吞噬细吞噬细胞、内皮细胞、胞、内皮细胞、B B淋巴细胞等,使后者释放淋巴细胞等,使后者释放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如白细胞介素-1(1L-1)-1(1L-1)、TNFTNF、IL-6IL-6、干扰素等。内源性、干扰素等。内源性致热原通过血循环刺激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使之释放致热原通过血循环刺激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使之释放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2E2(PGE2PGE2)(二二)急性期改变急性期改变 acute phase changes acute phase changes1.1.蛋白代谢蛋白
23、代谢:C C反应蛋白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标反应蛋白是急性感染的重要标志志、负氮平衡与消瘦负氮平衡与消瘦2.2.糖代谢糖代谢:葡萄糖:葡萄糖3.3.水电解质代谢水电解质代谢:氯和钠:氯和钠抗利尿素抗利尿素4.4.内分泌改变内分泌改变ACTHACTH糖皮质激素和酮固醇糖皮质激素和酮固醇、醛固酮醛固酮、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甲状腺甲状腺素素第三节第三节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三个基本条件三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传染源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传染源包括下列传染源包括下列4 4个方面个方面患者患者隐性感染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4、受感染的动物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呼吸传播呼吸传播 饮食传播饮食传播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 虫媒传播虫媒传播 血液、体液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易感性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 季节,气温,季节,气温,雨量,洪水,雨量,洪水,河湖,生活环境,等。河湖,生活环境,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 安定,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安定,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卫生知识,计划免疫,等
25、。卫生知识,计划免疫,等。疾病的描述疾病的描述 一、常用的测量指标一、常用的测量指标 (一一)率和比:率和比:1.1.率:率是说明某事物发生的频率率:率是说明某事物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或强度 2.2.比:常用的比为构成比,它说明比:常用的比为构成比,它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二二)常用的测量指标:常用的测量指标:1.1.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用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用年)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年)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的频率。2.2.罹患率:也是测量新发病例的频罹患率:也是测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