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脊髓疾病》未知名.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研《脊髓疾病》未知名.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脊髓疾病 脊髓 疾病 未知
- 资源描述:
-
1、 脊髓疾病脊髓疾病脊髓的解剖生理脊髓的解剖生理一、脊髓的外形一、脊髓的外形位置:位置:椎管内椎管内,上接延髓上接延髓,下抵第下抵第1 1腰椎下腰椎下缘,全长缘,全长424245cm45cm,约占脊椎全长的,约占脊椎全长的2/32/3。新生儿脊髓下端可达第新生儿脊髓下端可达第3 3腰椎。腰椎。形状形状:略呈扁圆柱形,上下粗细不均,略呈扁圆柱形,上下粗细不均,越向下白质成分越少。越向下白质成分越少。颈膨大:颈膨大:C4T2 腰膨大:腰膨大:L1S2 圆圆 锥:锥:S3Co1 终终 丝:止于丝:止于S2下缘硬膜囊底,穿出硬膜止于尾骨后下缘硬膜囊底,穿出硬膜止于尾骨后面面 的骨膜。的骨膜。马马 尾:尾
2、:L2Co1节段:节段:共共31节。节。C8、T12、L5、S5、Co1。沟裂:沟裂:腹侧腹侧 前正中裂、前外测沟;前正中裂、前外测沟;背侧背侧 后正中沟、后外测沟。后正中沟、后外测沟。脊髓与脊椎的关系脊髓与脊椎的关系 髓找椎;椎找髓髓找椎;椎找髓 下下C C、1 1 上、中上、中T T 2 2 下下T T 3 3 L T L T10101212 S S、Co TCo T1212L1L1感觉的节段性支配与体表标志感觉的节段性支配与体表标志 C1C1脑底的脑膜和血管脑底的脑膜和血管 C2C2后头部皮肤后头部皮肤 C3C3颈部颈部 C4C4肩部及锁骨上区肩部及锁骨上区 C5C57 7上臂、前臂及手
3、的挠侧上臂、前臂及手的挠侧 C8C8T2T2手、前臂及上臂的尺侧手、前臂及上臂的尺侧T T4 4平乳头线平乳头线T T6 6平剑突线平剑突线T T8 8平肋缘线平肋缘线T T1010平脐平脐T T1212平腹股沟平腹股沟L L1 13 3股前股前L L4 45 5小腿前面小腿前面S S1 12 2足底、小腿及股后足底、小腿及股后S S3 35 5鞍区鞍区二、脊髓的膜二、脊髓的膜硬脊膜硬脊膜 硬膜外腔:在硬膜外与脊柱之间的潜在性间隙,其内有脂肪组织、硬膜外腔:在硬膜外与脊柱之间的潜在性间隙,其内有脂肪组织、椎间动脉分支和丰富的椎内静脉丛,此静脉丛与体循环相通,因其压力椎间动脉分支和丰富的椎内静脉
4、丛,此静脉丛与体循环相通,因其压力很低,无瓣膜及血流方向不固定,与胸腹腔压力相关,常构成感染和肿很低,无瓣膜及血流方向不固定,与胸腹腔压力相关,常构成感染和肿瘤侵及脊髓和颅脑的通路。瘤侵及脊髓和颅脑的通路。硬膜下腔:是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一个潜在腔隙。正常时仅有硬膜下腔:是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一个潜在腔隙。正常时仅有少量的润滑液。少量的润滑液。蛛网膜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腔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腔内充满脑脊液。软软 膜膜 紧贴于脊髓的表面,富含血管,对脊髓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紧贴于脊髓的表面,富含血管,对脊髓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三、脊椎的固定三、脊
5、椎的固定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横突间韧带 和项韧带和项韧带(基底宽而紧密地附于枕外嵴和基底宽而紧密地附于枕外嵴和枕外隆凸,其弹力纤维呈三角形,尖部向下与枕外隆凸,其弹力纤维呈三角形,尖部向下与寰椎后结节和下六个颈椎的棘突尖部相连。下寰椎后结节和下六个颈椎的棘突尖部相连。下方与棘上韧带相延续。后缘游离而肥厚,有斜方与棘上韧带相延续。后缘游离而肥厚,有斜方肌附着,主要维持头颈部的直立体位方肌附着,主要维持头颈部的直立体位)。四、脊髓的固定四、脊髓的固定上下:终丝上下:终丝前后左右:前后左右:3131对脊
6、神经根、对脊神经根、齿状韧带齿状韧带(20(202121对,从对,从C C1 1L L1 1)五、腰穿经过的组织结构五、腰穿经过的组织结构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蛛皮肤皮下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网膜蛛网膜下腔六、脊髓的内部结构及受损时的临床表现六、脊髓的内部结构及受损时的临床表现灰质:灰质:1.1.前角前角 短而粗,为运动细胞组成,短而粗,为运动细胞组成,在颈髓和腰髓尤为发达。受损时下运动在颈髓和腰髓尤为发达。受损时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无感觉障碍。慢性进行神经元性瘫痪,无感觉障碍。慢性进行性病变早期受累肌肌束颤动。常见于脊性病变早期受累肌肌束颤动。常见于脊髓灰质炎
7、、运动神经元病。髓灰质炎、运动神经元病。2.2.后角后角 主要为具有感觉传导功能的后主要为具有感觉传导功能的后角细胞组成。是痛、温觉和部分触觉等角细胞组成。是痛、温觉和部分触觉等感觉传导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受累时感觉传导系统的第二级神经元。受累时同侧皮肤节段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同侧皮肤节段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深感觉保留。常见于脊髓空洞症。深感觉保留。常见于脊髓空洞症。3.3.侧角侧角 位于前后角之间位于前后角之间(C(C8 8L L2 2、S S2 24 4),),为植物神经元所在。若为植物神经元所在。若C C8 8T T1 1受累,可出受累,可出现同侧现同侧HornerHorner征;其
8、他节段受累则同侧征;其他节段受累则同侧相应节段的血管运动、发汗、竖毛、皮相应节段的血管运动、发汗、竖毛、皮肤和指甲的营养改变。常见于脊髓空洞肤和指甲的营养改变。常见于脊髓空洞症和脊髓肿瘤等。症和脊髓肿瘤等。4.4.中央管中央管 位于脊髓中央。其前方的灰位于脊髓中央。其前方的灰质前联合受累时可伤及双侧脊髓丘脑束质前联合受累时可伤及双侧脊髓丘脑束的交叉纤维,出现双侧对称性节段性感的交叉纤维,出现双侧对称性节段性感觉解离。常见于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觉解离。常见于脊髓空洞症、髓内肿瘤、脊髓血肿等。脊髓血肿等。白质:白质:1.1.前索前索 前正中裂与前根之间,主要有:前正中裂与前根之间,主要有:皮质脊
9、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 由未交叉的锥体束纤维组成沿途交叉至对由未交叉的锥体束纤维组成沿途交叉至对侧前角细胞。侧前角细胞。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 大部分纤维止于大部分纤维止于C C4 4,少数达颈髓下端,参与,少数达颈髓下端,参与视听反射。视听反射。内侧纵束内侧纵束 大部分纤维止于上颈髓,参与头颈肌的共济和大部分纤维止于上颈髓,参与头颈肌的共济和姿势反射。姿势反射。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 大部分纤维止于上颈髓,参与头颈肌的共济大部分纤维止于上颈髓,参与头颈肌的共济和姿势反射。和姿势反射。脊髓丘脑前束脊髓丘脑前束 传递对侧皮肤的轻触觉。传递对侧皮肤的轻触觉。2.2.后索后索 位于后正中沟和后根之间,主要为
10、上行纤维。位于后正中沟和后根之间,主要为上行纤维。受损时损伤平面下同侧深感觉减退、缺失、感觉性共受损时损伤平面下同侧深感觉减退、缺失、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脊髓压迫症、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痨、济失调。见于脊髓压迫症、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痨、糖尿病等。糖尿病等。薄束薄束 位于内侧,传递同侧下肢的深感觉。位于内侧,传递同侧下肢的深感觉。楔束楔束 位于外测,传递同侧上肢的深感觉。位于外测,传递同侧上肢的深感觉。3.3.侧索侧索 位于前根和后根之间,有上下行传导束。位于前根和后根之间,有上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 为来自对侧大脑皮质下行的随意运为来自对侧大脑皮质下行的随意运动纤维,其纤维排列
11、由内向外依次为动纤维,其纤维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C C、T T、L L、S S。受。受累时损害平面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累时损害平面下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起姿势调节作用。起姿势调节作用。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 调节随意运动和某些反射作用。调节随意运动和某些反射作用。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束 主要为痛、温觉传导束。受累时主要为痛、温觉传导束。受累时损伤平面下对侧皮肤痛温觉减退消失,深感觉保留。损伤平面下对侧皮肤痛温觉减退消失,深感觉保留。脊髓小脑前后束脊髓小脑前后束 为共济运动反射的传入纤维为共济运动反射的传入纤维。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定位诊断脊髓横贯性损害的定位诊断脊髓横贯性损害时,损伤
12、平面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脊髓横贯性损害时,损伤平面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在急性脊运动神经元瘫痪及括约肌功能障碍。在急性脊髓炎和脊髓外伤急性期常见脊髓休克,一般持髓炎和脊髓外伤急性期常见脊髓休克,一般持续续2 24 4周。周。高颈位高颈位C C1 14 4 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全感觉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全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缺失、括约肌障碍。颈膨大颈膨大C C5 5T T2 2 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双上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胸髓胸髓 双下肢截瘫。双下肢截瘫。腰膨大腰膨大L L1 1S S2 2 双下肢下运动
13、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及会阴部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阴部各种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圆锥圆锥S S3 3CoCo1 1 会阴部及肛周感觉缺失,髓内病变可出现会阴部及肛周感觉缺失,髓内病变可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分离性感觉障碍、肛门反射消失和性功能障碍。马尾马尾L L2 2CoCo1 1 下肢剧烈自发痛,放射至会阴部、臀部,下肢剧烈自发痛,放射至会阴部、臀部,烧灼样,腹压增加时痛加重,下肢肌萎缩、弛缓瘫及烧灼样,腹压增加时痛加重,下肢肌萎缩、弛缓瘫及足下垂,踝反射消失,提睾反射常保存,性功能下降足下垂,踝反射消失,提睾反射常保存,性功能
14、下降和尿便障碍晚、轻,症状常起自一侧。和尿便障碍晚、轻,症状常起自一侧。七、脊髓的血液供应七、脊髓的血液供应脊髓的动脉:脊髓的动脉: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有脊髓的血液供应主要有3 3个来源个来源: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节段性动脉。其中其中1/101/10来自椎动脉;来自椎动脉;9/109/10来自主动脉来自主动脉的节段性动脉。的节段性动脉。1.1.脊髓前动脉脊髓前动脉 起源于双侧椎动脉的颅内段,位起源于双侧椎动脉的颅内段,位于脊髓前正中裂迂曲下行,供应脊髓全长。于脊髓前正中裂迂曲下行,供应脊髓全长。在颈段较粗,分支有沟动脉和软脊膜动脉。向在颈段较粗,分支有沟动
15、脉和软脊膜动脉。向脊髓的前脊髓的前2/32/3供血。沟动脉约供血。沟动脉约3 35 5支支/cm/cm,脊髓,脊髓全长约全长约200200支,左右交替发出,吻合支少,是支,左右交替发出,吻合支少,是脊前动脉的终末支,易缺血。脊前动脉的终末支,易缺血。2.2.脊髓后动脉脊髓后动脉 左右各一条,来自同一侧椎左右各一条,来自同一侧椎动脉颅内段。延脊髓后外侧沟后根内侧动脉颅内段。延脊髓后外侧沟后根内侧下行。滋养脊髓的后下行。滋养脊髓的后1/31/3,因其吻合支多,因其吻合支多,很少发生血供障碍。很少发生血供障碍。3.3.节段性动脉节段性动脉(根动脉根动脉)颈段颈段椎动脉及颈升动脉;椎动脉及颈升动脉;胸
16、段胸段肋间动脉;肋间动脉;腰段腰段腰动脉;腰动脉;骶段骶段骶外侧动脉。骶外侧动脉。前支前支节段性动脉节段性动脉 肌支肌支后支后支 根动脉根动脉供应脊神经节和神经根供应脊神经节和神经根 脊支脊支 经椎间孔入椎管,穿过硬膜经椎间孔入椎管,穿过硬膜 前、后根动脉前、后根动脉供应脊髓,与供应脊髓,与脊前动脉吻合脊前动脉吻合脊髓前、后动脉分出无数小血管在脊髓表面吻合形成冠状动脉,支配脊髓表脊髓前、后动脉分出无数小血管在脊髓表面吻合形成冠状动脉,支配脊髓表面。面。脊髓供血边缘带:脊髓供血边缘带:上、下根动脉临界区上、下根动脉临界区 T4T4、L1L1;脊髓前后动脉供血临界区脊髓前后动脉供血临界区 横切面中
17、央灰横切面中央灰质与后柱前方。质与后柱前方。脊髓的静脉脊髓的静脉 在脊髓表面形成一静脉丛及在脊髓表面形成一静脉丛及6 6条主要回流通道,条主要回流通道,分别位于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前后外侧沟的相应部分别位于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前后外侧沟的相应部位,这位,这6 6条管道组成前后脊髓外静脉,其血液由后根静条管道组成前后脊髓外静脉,其血液由后根静脉引流至椎静脉丛,后者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在胸脉引流至椎静脉丛,后者向上与延髓静脉相通,在胸段与胸腔内奇静脉、肺静脉及上腔静脉相通,在腹部段与胸腔内奇静脉、肺静脉及上腔静脉相通,在腹部与下腔静脉、门静脉及盆腔静脉有多处相通,椎静脉与下腔静脉、门静脉及盆腔静脉
18、有多处相通,椎静脉丛因丛因压力很低,无瓣膜,其血流方向不定压力很低,无瓣膜,其血流方向不定,可受胸腹,可受胸腹腔压力变动而改变,是构成感染及恶性肿瘤转移入颅腔压力变动而改变,是构成感染及恶性肿瘤转移入颅的潜在通路。的潜在通路。八、诊断脊髓疾病所需的检查步骤八、诊断脊髓疾病所需的检查步骤1.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是正确定位、定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是正确定位、定性诊断的基础。性诊断的基础。急炎症、血管病、外伤急炎症、血管病、外伤慢肿瘤、变性慢肿瘤、变性2.2.血常规生化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末梢血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淋巴系末梢血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淋巴系 统肿瘤易从椎旁静脉丛转移至脊髓;统肿
19、瘤易从椎旁静脉丛转移至脊髓;血沉增快注意除外恶性病症;血沉增快注意除外恶性病症;肝功改变注意肝性脊髓病。肝功改变注意肝性脊髓病。3.3.放射线检查放射线检查(放在腰穿之前放在腰穿之前)应注意除外如下疾病:应注意除外如下疾病:脊柱结核脊柱结核 椎体虫蚀样,椎旁流注脓肿椎体虫蚀样,椎旁流注脓肿脊髓肿瘤脊髓肿瘤 良性椎弓根距离增宽;良性椎弓根距离增宽;恶性椎弓根骨质破坏恶性椎弓根骨质破坏椎骨病椎骨病 环枢椎脱位、椎间盘脱出、膨隆、椎管狭窄环枢椎脱位、椎间盘脱出、膨隆、椎管狭窄先天畸形先天畸形 颈椎融合、扁平颅底、隐性骶椎裂颈椎融合、扁平颅底、隐性骶椎裂 4.4.腰穿腰穿 CSFCSF压力压力 正常、
20、增高、降低正常、增高、降低 颜色颜色 无色透明无色透明 非特异性炎症、闭塞性血管病、非特异性炎症、闭塞性血管病、髓内肿瘤髓内肿瘤 黄色黄色 蛋白含量增加、结核、出血后黄变蛋白含量增加、结核、出血后黄变 血性血性 出血性脊髓血管病、外伤出血性脊髓血管病、外伤 细胞数细胞数 正常或轻度增加正常或轻度增加 蛋白蛋白 增高见于脊髓压迫症、结核、脊部蛛网膜粘连增高见于脊髓压迫症、结核、脊部蛛网膜粘连 糖糖 降低见于结核降低见于结核5.5.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6.6.脊髓脊髓CT CT 每次给扫每次给扫3 3个椎体,需正确定位。能个椎体,需正确定位。能发现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间盘疝
21、、间盘发现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间盘疝、间盘膨隆。膨隆。7.MRI 7.MRI 能发现脊髓空洞症、能发现脊髓空洞症、MSMS、脊髓内外肿瘤、脊髓内外肿瘤、间盘疝、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间盘疝、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九、诊断脊髓疾病的思路九、诊断脊髓疾病的思路1.1.定位定位 是否脊髓病变;病变的水平是否脊髓病变;病变的水平/节段;髓内或髓外节段;髓内或髓外 ,若是髓外若是髓外硬膜外或硬膜下?硬膜外或硬膜下?2.2.定性定性 据诱因、起病形式、伴随症状、发展经过,综合据诱因、起病形式、伴随症状、发展经过,综合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分析辅助检查结果。脊髓疾病的定性诊断脊髓疾病的定性诊断 一、根据病变部位
22、确位疾病的性质一、根据病变部位确位疾病的性质(一)后根神经纤维瘤、神经根炎(带(一)后根神经纤维瘤、神经根炎(带 状疱疹)、椎间盘突出。状疱疹)、椎间盘突出。(二)后根及后索脊髓肿瘤、脊髓痨。(二)后根及后索脊髓肿瘤、脊髓痨。(三)后索及脊髓小脑束家族性共济失(三)后索及脊髓小脑束家族性共济失 调症。调症。(四)后根、后索及侧索亚急性联合变(四)后根、后索及侧索亚急性联合变 性、结核性脊膜脊髓炎。性、结核性脊膜脊髓炎。(五)侧索及前角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五)侧索及前角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六)前角及前根脊髓前角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脊髓(六)前角及前根脊髓前角灰质炎,流行性乙型脑脊髓炎、脊髓前动
23、脉病变。炎、脊髓前动脉病变。(七)脊髓中央灰质及前角脊髓空洞症、脊髓血肿、脊(七)脊髓中央灰质及前角脊髓空洞症、脊髓血肿、脊髓过伸性损伤、髓内肿瘤。髓过伸性损伤、髓内肿瘤。(八)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髓外肿瘤、脊髓外伤。(八)脊髓半切综合征脊髓髓外肿瘤、脊髓外伤。(九)脊髓横断性损伤脊髓外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九)脊髓横断性损伤脊髓外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晚期、硬脊膜下脓肿、转移癌、结核等。压迫症晚期、硬脊膜下脓肿、转移癌、结核等。二、根据起病情况及病程经过二、根据起病情况及病程经过(一)急性、亚急性起病炎症、脊髓血管病(一)急性、亚急性起病炎症、脊髓血管病 (二)慢性起病见于肿瘤、转移瘤
24、、变性病、代谢营养(二)慢性起病见于肿瘤、转移瘤、变性病、代谢营养障碍性脊髓病,慢性炎病。障碍性脊髓病,慢性炎病。(三)病程长且进行性加重见于肿瘤变性病、遗传病、(三)病程长且进行性加重见于肿瘤变性病、遗传病、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四)病程呈波动性见于多发性硬化。(四)病程呈波动性见于多发性硬化。(五)与生具有者先天性疾病。(五)与生具有者先天性疾病。(六)理化有毒因素接触史放射性脊髓病、中毒性脊髓(六)理化有毒因素接触史放射性脊髓病、中毒性脊髓病。病。脊髓疾病脊髓疾病脊髓炎脊髓炎一、急性病毒性脊髓炎一、急性病毒性脊髓炎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急性脊髓前角
25、灰质炎 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通过粪便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通过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传播。其临床表现分和咽部分泌物传播。其临床表现分6 6期:期:1.1.潜伏期潜伏期 5 51515天;天;2.2.前驱期前驱期 1 13 3天,发热,上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症状;天,发热,上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症状;3.3.麻痹前期麻痹前期 前驱症状消失后前驱症状消失后2 24 4天,最多天,最多1010天,再次发热。可有脑天,再次发热。可有脑膜刺激症、肌痛,易激惹,一般持续膜刺激症、肌痛,易激惹,一般持续3 36 6天。在此期治愈者称非天。在此期治愈者称非麻痹型脊髓灰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