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小儿常见疾病的外治疗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17062
  • 上传时间:2022-10-16
  • 格式:PPT
  • 页数:105
  • 大小:272.0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儿常见疾病的外治疗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儿 常见疾病 治疗法 课件
    资源描述:

    1、小儿常见疾病的外治疗法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 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 崔文成10/16/20221提纲n1.1.中医外治疗法概述中医外治疗法概述n1.1 穴位贴敷疗法简史n1.2 常用剂型n1.3 常用贴敷方法n1.4 注意事项n2.2.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三伏贴n3.3.冬病冬治三九贴冬病冬治三九贴n4.4.平时有病随时贴平时有病随时贴n5.5.2011年三伏贴的时间年三伏贴的时间10/16/20222 1.中医外治疗法概述 中医外治 疗效独特、作用迅速、历史悠久,具有简、便、廉、验之特点。治疗范围遍及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与内治法相比,具有“

    2、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对“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其对危重病症,更能显示出其治疗之独特,故有“良工(高明的医生)不废外治”之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广大中医工作者若能掌握一定的外治理论和方法,则在常规治疗之外又增一技,定能开阔思路,提高临床疗效。10/16/20223中医外治法n中医外治法,是与内服药物治病相对而言的一种治疗方法,泛指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除口服药物以外施于体表皮肤(黏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n中医外治技术有数千年的历史。针灸和推拿均属中医外治范畴。n纵观历代医家医著,其外治的经验和理论水平已有一定的深度。10/16/20224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n中

    3、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就是采用中药制剂,通过皮肤的渗透吸收,进入体内有病部位,达到治疗的目的。n中药外治法与内服法有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吴师机云:“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n故中医外治疗法亦遵循以下原则:整体观念、辨证论治。n发掘其内容对中医现代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16/20225贴敷疗法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俞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病方法,属于中药外治法。贴敷疗法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较内治法更为简便、实用,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同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4、10/16/20226贴敷疗法的特点贴敷疗法的特点 n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药效较强。n简便易学,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乐为患者接受。n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n因而贴敷疗法从古至今一直各受医家关注,是一个值得系统整理和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10/16/20227贴敷疗法广阔美好的前景n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法之一,历经千年而不衰,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疗效。n治疗范围广泛且具内服或其他治疗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和特点,深受医患欢迎。n运用天然

    5、药物和传统疗法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这对贴敷等中药外治法是一个极好的发展机会。n贴敷疗法等中药外治法为人类的健康产生积极作用,显示出无限广阔和美好的前景。10/16/20228 小儿贴敷疗法行之有效n 由于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易感外邪,小儿大多拒服药物,服下后又易吐出;再加上小儿脾胃功能薄弱,内服药物易损伤脾胃引起厌食、腹痛、呕吐诸症。n 根据小儿肌肤薄嫩、外用药物易于吸收的特点,选用药物贴敷,除能使药力直达病所发挥作用外,还能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以调节气机,祛除邪气。n 小儿贴敷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且副作用很少的治法。10/16/202291.1 穴位贴敷疗法概况穴位贴敷疗法概

    6、况1.1.1古代概况n穴位贴敷药物的载述,最早可以追溯到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10/16/202210 春秋战国时期 五十二病方n 属于保健的:取楂、姜、椒、皂夹等辛香温热之品,制丸后纳入脐中,有益精延寿之效。n 属于治疗的:将芥子捣烂外敷头顶部(相当百会)的外治法。n 表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在应用本法。10/16/202211黄帝内经中的外治法n 黄帝内经中,虽药物治疗的内容甚少,亦有中药外治法的记载。n 如灵枢经筋篇提到:“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缓者”。用马膏、白酒和桂的桂酒,外敷面部两侧,来治疗口眼歪斜。10/16/202212 汉代的外治法 汉代

    7、张仲景金匮要略有一种特殊的敷脐法,以治疗中暑病人:“屈带草,绕暍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华佗在神医秘传中治脱疽“用极大甘草,研成细末,麻油调敷极厚,逐日更换,十日而愈。”10/16/202213 晋代 药物贴敷疗法的应用已相当普遍 晋代,药物贴敷疗法的应用已相当普遍。一般认为,明确提到并记载较详的当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书中已有穴位贴敷治病的多方载述:“治寒热诸症,临发时,捣大附子下筛,以苦酒(即醋)和之,涂背上”。并常用阿是穴作为外敷药物之处,如毒蛇咬伤,“捣薤傅之”。10/16/202214隋唐 比较重视刺激性药物的穴位贴敷 隋唐,比较重视刺激性药物的穴位贴敷 如备急

    8、千金要方提到:“用旱莲草椎碎,置于掌上一夫,当两筋中(相当于间使穴),以古文钱压之,系之以故帛,未久即起小泡,谓之天灸,尚能愈疟”。亦有非刺激性药物穴位贴敷的内容,如外台秘要就有较多脐疗方法的载述。10/16/202215宋代 多种医学著作有穴位贴敷疗法的记载 宋代的多种医学著作,诸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普济本事方、南阳活人书都有穴位贴敷疗法的记载。如普济本事方中指出:“治妇人生产数日不下及胞衣死胎不下者”,“用蓖麻子七粒,去壳研如泥,涂足心(相当于涌泉),才下,便急洗之”,并介绍一病例。又如南阳活人书,以葱白烘热敷脐上,治“阴毒腹痛;厥逆唇青卵缩,六脉欲绝者”。10/16/202216 明

    9、代 本草纲目 对穴位药物贴敷法收载较多 明代,对穴位药物贴敷法收载较多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一书。如提到“水气肿满,大蒜、田螺、车前子等分,熬膏摊贴剂中,水从便溺而下,数日即愈。象山民人患水肿,用此有效”。证明贴敷之法来自民间,但确有效验。另如以磁石末调面敷于囟上(百会)治“脱肛”。用吴茱萸贴足心(涌泉)治疗口舌生疮等。10/16/202217 清朝 穴位贴敷疗法普遍应用 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贴敷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结时期。官方著作如清政府组织撰写的医宗金鉴,就有采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加以冷热刺激,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民间如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二书,广泛收集了民间走方医的治疗经验,其

    10、中就有不少穴位贴敷的验方。10/16/202218贴敷疗法成熟的标志n清代,可以说是中药外治方法较为成熟的阶段。n其中以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药外治专着的问世为代表,以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贴敷疗法成熟的标志。10/16/2022191805年急救广生集 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n 刊行于1805年的急救广生集 清程鹏程纂辑,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n 汇集了清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n 其中穴位贴敷法,有何首乌贴脐治自汗,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10/16/202220晚清 一代外治宗师吴师机 最值一提的是晚清一代外治宗师吴师机,集历代诸多外治法之大成,通过反复医疗实践,全面系统地进行了总结,升华成

    11、理论体系,撰写出理瀹骈文一书。10/16/202221理瀹骈文提出外治法可“统治百病”n理瀹骈文把贴敷疗法治愈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n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n为后世应用中药外敷法开拓了法门。10/16/202222理瀹骈文 该书载有穴位贴敷的各种剂型,诸如膏、丹、丸、散、饼、栓、泥等以及各种验方,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角度进行了颇为精辟的阐述。如“膏药贴法,不专主一穴”,“膏药治太阳经外感,初起以膏贴两太阳、风池、风门、膻中穴,更用药敷天庭”(理瀹骈文略言)。根据疾病的症候和部位的不同,选用不同的膏药和腧穴进行贴敷治疗,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病症,往往

    12、“效如桴鼓”,当时就治者达到每天数十人至二、三百人之多。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药物选择、赋形基质,用法用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都作了详细介绍。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10/16/202223吴师机被赞誉为“吴一帖”吴师机自制膏药治病救人。每天求病之人“地去一二百里,人来五六十船”,多则月内有两万余人登门求治。膏药治病简便,收费低廉,有时竟一帖而愈,被赞誉为“吴一帖”。10/16/202224 三焦分治法和膏药法 吴师机的“内病外治”分三焦分治法和膏药法。上焦之病、中焦之病和三焦之病,病在外者贴敷局部,病在内者贴敷要穴;病之局部者贴敷局部,病之广泛者贴敷要穴。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

    13、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捷法。”一贴膏药可以拔毒外出,抑邪气以内消,调升降,安五脏,通营卫,培元气。“调节经脉”、“平衡阴阳”,百试不爽。10/16/202225要穴是何处n 吴师机说:“病在内者敷要穴、病之广泛者敷要穴”。n 要穴是何处?就是神阙,俗称肚脐眼。n 神阙是生命之门。n 经穴名考:神 是心灵、是生命力,阙 是君主居城之门。10/16/202226生命之门可重新开启n 古人认为,神阙无所不至,通达气机,补虚泻实,可升可降,能培补人之正气,调节脏腑阴阳。n 现代解剖学可见,肚脐周围皮下脂肪少,角质层稀薄,脐下两侧有腹壁下动脉、下腔动脉,腹网膜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络。药物通过表皮皮肤毛孔、汗腺

    14、、脂肪腺、以及细胞间隙或表皮角质细胞、细胞间质等多种途径被吸收并输布全身。n 神阙穴,生命之门可重新开启。10/16/202227“简、便、廉、验”的治病之术n 人体是由内、外、上、下、里、表和四肢百骸、皮毛组成一个整体。n 外治法使药物经皮肤透入,黏膜吸收,经络传导,无针刺之痛,无服药之苦,又无手术对身体的损伤,是“简、便、廉、验”的治病之术。10/16/2022281.1.2药物穴位贴敷疗法现代概况n药物穴位贴敷疗法在现代的发展并不平衡,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基本上仍局限于民间。但已引起了一些针灸家的注意,出现具有一定数量病例观察的临床报道。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六十年代。n七十年代,穴位贴敷疗

    15、法被正式列为针灸诸多疗法中的一种。广泛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咯血、肺结核病、面神经炎,以及多种小儿科病症。n 前者主要是从民间流传方法中进一步提高、发展的结果;n 而后者,则因为药物穴位贴敷,无疼痛无创伤,极少毒副作用,故易为儿童患者所接受。10/16/202229穴位贴敷近十余年迅速得到发展和普及n 穴位贴敷疗法的真正迅速得到发展和普及,则是近十余年的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一、防治病种迅速扩大n自八十年代之后,药物穴位贴敷之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渗透到内、外、妇、儿、五官、皮肤各科,n 急性病,如出血热、尿毒症,n 难治病,如中风后遗症、肝硬化、糖尿病;n 常见病,如冠

    16、心病、高血压之类;n 罕见病,如汉特氏综合征等,均可用本法治疗。n 10/16/202230 穴位贴敷疗法防治病种在增长n 穴位贴敷疗法,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尚有独特的预防作用,如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病症,采取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之法,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目前,已将预防对象进一步扩展至痛经、纠正胎位以预防难产等更多方面。n从现有趋势看,穴位贴敷疗法防治病种,仍在增长之中。10/16/202231疗效得以科学验证n穴位贴敷法长期以来只是流传于民间,其实际价值如何?n (一)大样本验证可重复性。就现有报道的一百余种病症看,极大部分是临床资料,少则数十例,多则数百例,甚至

    17、千例以上。不少还建立了统一的疗效评判标准,或进行远期随访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疗效的可靠性。n(二)对照观察验证临床价值:在一些常见的重要疾病,诸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将穴位贴敷疗法与其他疗法,如中药、西药等,进行了分组对照观察,有助于肯定本疗法的实际价值。n(三)建立指标验证客观性:这一工作,近几年作得较多,即通过建立多项指标,观察用穴位贴敷疗法之后指标的变化,从而为疗效的客观性提供依据。10/16/202232敷药剂型不断革新n外治剂型不断涌现,利用现代工艺,使贴敷更为简便。最常见的是制成如医用胶布一样的软膏药,采用工业生产,用时只须剪下一块就行。这种贴敷剂,可专用于某一病症,亦可做成适于多

    18、种病症的。尚有一种与磁性物质合在一起,以加强药物作用的贴敷剂,亦适于遗尿、软组织损伤等十余种病症,还有采用西药或中西药结合制成敷药贴于穴位的。10/16/202233仪器与贴敷外治协同应用n在传统贴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利用声、光、电、磁等原理配合中药治疗,如在贴敷穴位的同时,加离子导入等。n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贴敷外治协同应用。10/16/202234有关机理的研究仍须努力n 穴位贴敷疗法在现代真正发展的时间尚不长,尽管已日益受到重视,但离真正意义上的成熟,尚有一段距离。尤其是有关机理的研究

    19、,做得甚少,有待今后努力。10/16/2022351.2 1.2 常用剂型常用剂型1.2.1 生药剂n采集天然的新鲜生药,洗净捣烂,或切成片状,直接贴敷于穴位之上。如将桃仁、杏仁、栀子、胡椒、糯米捣烂,加蛋清,敷穴位治高血压。n 此法民间应用较多,近来也在一些医院中应用,价格低廉,获得较容易,方法简便,可嘱病人自己进行治疗。10/16/2022361.2.2 散剂 又称粉剂,是将各味治疗需要的药物分别加工研碎成粉末,以80100目细筛筛过,混合拌匀而成。本法制作简便,剂量可随意增减,药性稳定,储存时间不受限制。药物贴敷时,粉末接触面较广,易于发挥药效,且不易污染衣衫。10/16/2022371

    20、.2.3 糊剂n糊剂,实际上是散剂的进一步加工。它是将药物研磨成细末后,以赋形粘合剂,诸如醋水、酒、鸡蛋清等,把药粉调和成糊状即成。n 糊剂可增强贴敷的粘着力,并能使药物缓慢放释药效,延长药物的效果。n 糊剂制作方便,但要求现制现用,搁置时间不可过长。10/16/2022381.2.4 饼剂n 饼剂是指将药粉制成圆饼形进行贴敷的一种剂型。n 其制作方法有两种:n 一种是将配好的各种药物粉碎、过筛混合,加入适量面粉和水搅拌后,捏成小饼形状,置于蒸笼上蒸熟,然后乘热贴敷穴位;n 另一种是,加入适量蛋清或蜂蜜等有粘腻性的赋形剂,捏成饼状进行贴敷。n 前者可用于贴敷时间须较长者,并能起到药物和温热的双

    21、重刺激作用;后者制作较为简单。n 药饼与皮肤接触面积较大,故多用于脐部及阿是穴(多为病灶或其反应区域)。10/16/2022391.2.5 丸剂系将药物加工粉碎成细末并过筛后,拌和适量的粘糊剂如蜂蜜等,制成如绿豆至黄豆大之小型药丸,进行穴位贴敷。n 体积较小,药量不大,适用于一般体穴及小儿治疗之用。10/16/2022401.2.6 膏剂 1.2.6.1 硬膏n膏剂在穴位贴敷疗法中亦十分常用,临床上使用的有三种类型。n一、硬膏:为中医传统的固体制剂。n 制作方法为:将治疗需要的药入麻油、豆油或其他植物油中浸泡12天,然后移入锅中加热,至药物炸枯,过滤去渣,再将油用文火慢熬,直到滴水成珠,加入黄

    22、丹或铅粉,离火拌匀收膏,将膏摊于厚皮纸、布料块的中央,冷却备用。10/16/2022411.2.6.2 软膏n软膏:为一种半固体制剂,又有三种不同制作类型。n(一)将治疗需用的药物粉碎过筛后,放入醋或白酒内(依据病情的需要)。入锅加热熬成膏状。用时取膏摊贴穴区。这种软膏具有渗透性强、药物释放缓慢,且有粘着性和延展性。多用于慢性病灶的治疗。n(二)将应用的药物研末过筛,加入凡士林调和成膏状。用时,可挑取适量进行贴敷。n(三)将所用药物研末过筛,加蜂蜜、茶油或麻油等调成膏状备用。10/16/2022421.2.6.3 膏药胶布n 将药物按固定成方配制好,经过工厂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膏药胶布。n 目前

    23、,大陆生产的膏药胶布有两种形状:n 一为圆形,小如钮扣,揭下后可直接贴敷于穴位上;n 一为方形,面积较大,用时可按要求剪成小片贴敷。10/16/2022431.2.7 锭剂n锭剂是将治疗药物研极细末,并经细筛筛后,加水或面糊适量,制成锭形,烘干或晾干备用。n 用时加冷开水磨成糊状,以此涂布穴位。n 锭剂多用于需长期应用同一方药的慢性病症,可以减少配药制作的麻烦,便于随时应用。n 锭剂药量较少,故常用对皮肤有一定刺激作用的药物。10/16/2022441.2.8 酊剂n酊剂亦称酒剂,将药物粉碎成细末,加入75%医用酒精、白酒或3%碘酒内浸泡510天后,过滤去渣,入瓶密封备用。n 使用时可用棉球蘸

    24、湿,涂敷穴区或病灶。10/16/2022451.2.9 煎剂n将药物配制好后放入砂锅内,加水煎煮。水煮沸后,用文火慢煮3045分钟,去渣留汁,以棉球或特制的药棒蘸药液,点敷穴位。n 应注意,煎药时水不可放多,点敷穴位应趁药汁温热之时,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0/16/2022461.3 1.3 常用贴敷方法常用贴敷方法1.1.3.1 敷法:n 此法较为常用,将生药剂或糊剂,直接敷在穴位上,其范围可略大于穴区,上以塑料薄膜盖之,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n 每次敷药的时间宜据具体病症、所用药物而定,一般来说,在所敷药物干燥后予以换敷较宜。10/16/2022471.3.2 贴法:n 此法亦较常用。n

    25、 多指用膏药胶布直接贴压于穴区,亦包括将丸剂用胶布粘贴于所选处。操作简便,多可令病家自己进行。n 贴法保持时间较长,可24天换贴一次。10/16/2022481.3.3 填法:n 本法仅用于神阙穴。n 将药膏或药粉填于脐中,填药量据病症,年龄及药物而定。n 填药时间隔日或隔二日一次。10/16/2022491.3.4 覆法:n 指用较多量药物的生药剂、糊剂或药饼,覆盖于病灶(包括体表病灶反应区)之上,加盖塑料薄膜,用纱布、胶布固定。n 覆法用药部位较大,故多用于阿是穴。10/16/2022501.3.5 涂法:n 亦称擦法,将药汁、药膏、药糊等,用毛笔或棉签浸湿后蘸药粉涂敷于穴区。n 此法用药

    26、量少,适于小儿或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敷涂。10/16/2022511.3.6 滴法:n 将药汁根据病情需要温热或置凉后,一滴滴徐徐滴入穴区,以达到治疗目的。n 此法多用于神阙穴。10/16/2022521.3.7 叩法:n 以特制的药捧,蘸药汁点叩穴区,可反复施行。n 具有贴敷药物和机械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10/16/2022531.3.8 离子透入法:n 即在贴敷药物的同时,上加电极板,通以直流电,使药物离子透入体内,加强贴敷的治疗作用。n 此法近几年来有推广之势。10/16/2022541.3.9 熨敷法:有二法,n 一为用治疗药物切粗末炒热布包,乘热外敷穴位;n 二为在贴敷的同时,予

    27、以加热。n 此法将药物作用和温热作用结合在一起。10/16/2022551.3.10 掺法:n 指将药物研细,取少量掺在膏药(一般指硬膏药或膏药胶布)上,再贴敷穴位的一种方法。n 由于膏药或膏药胶布,均系固定药方配制而成,通过掺加药物,有利于辨证施治,提高疗效。10/16/2022561.4 1.4 贴药注意事项:1.1.4.1 选准穴位,注意体位n贴敷穴位在选择时,穴位不可选得过多,少选关节或其他活动度较大的部位的穴位,以避免贴时容易脱落。n 其次,穴区要选准,尽量采用体表标志。n 在贴敷时,根据穴位所在部位,分别要求患者保持平卧、正坐、俯首、平肩等正确姿势,使之能贴敷稳妥,防止药物流失。1

    28、0/16/2022571.4.2 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应n在药物贴敷之前,穴区局部应洗净擦干或用75%酒精消毒。n 这有两个好处 一是穴区消毒搞好,可以避免感染;二是穴区清洁后,贴敷多较牢固,不易脱落。n 凡局部穴区有感染或被损,不宜贴敷;n 贴敷后出现过敏反应者,应查清原因,如系药物所致,宜停用此类药物;如为胶布所致,可改用纱布包扎。10/16/2022581.4.3 认真固定,时间适宜n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不同剂型的药物贴敷于穴区,为了保证药物不流失并维持足够的时间,覆盖固定十分重要。10/16/202259覆盖时,应据剂型而有所区别n一般而言,生药剂、糊剂或软膏药,须先盖一层油纸片或塑料薄

    29、膜,再加盖消毒纱布和胶布;n硬膏药或膏药只须直接贴压在穴区;n药饼、药丸等剂型,加盖消毒纱布和胶布固定即可。10/16/202260固定时应视部位和对象区别对待n在固定时,应视部位和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n体表活动较小的部位,如颈面、躯干等只须胶布固定,而四肢关节及足心等,宜加绷带束紧固定。n小儿往往会用手抓撕贴敷部,亦适宜用绷带固定。10/16/202261药物贴敷时间 贴敷药物的时间,在依据病情需要的前提下,还应注意:n有一定刺激性的药物贴敷时间不可过长,n小儿穴位贴敷时间不可过长,n有过敏史者,更不宜过长。10/16/202262对某些穴位贴敷时间要恰当 对某些穴位贴敷时间要恰当选择n如涌

    30、泉穴,在临睡前贴敷,起床时去掉为好,以免影响行走;n面部穴,最好也按此法,不影响美容10/16/2022631.4.4 精确配方密封保存n敷药制备,是获取疗效的重要环节。敷药处方要求在继际传统经验的基础上辨证用药,药以味少量小力宏为佳。n 在配制时,更应根据药物特点和症情,制成不同剂型。n 贴敷药物多为辛香之品,为防止气味挥发,药粉配制好后,宜装入玻璃瓶或瓷瓶,密封保存备用。10/16/2022641.4.5 消除“百病一贴”的观点 综合治疗,提高效果n 穴位贴敷疗法,尽管对多种病症有良好的效果,但毕竟只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中之一种,面对复杂的病症,有局限性。n 所以在临床治疗时,要消除“百病一贴

    31、”的狭隘观点,充分结合其他各种疗法,如针刺、拔罐、艾灸及中药内服等,从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10/16/202265 2.2.冬病夏治三伏贴冬病夏治三伏贴n 冬病是指一些在冬季常发或在冬季明显加重的慢性疾病。n 为什么治疗倡导并实施“冬病夏治”?这是因为从小暑至立秋的一段时间是全年之中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民间称之为伏夏。n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10/16/202266 春夏养阳n 冬病夏治法源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春夏养阳”治疗法则。n 根据中医阴阳四时消长变化论,人体阳气春夏多

    32、生发而旺盛,秋冬多收敛而衰弱。这是人与自然相应的结果,是受自然界春夏阳热影响而产生的。10/16/202267 乘势而治,事半功倍n 即使人体处于病理状态下,亦时时受到自然界变化的影响,人体活动处于长期与自然相应而形成的阳气变化年节律的调控中,故阳虚者,尽管四季均为不足,但因受夏季自然界阳气隆盛的影响与促动,和人体阳气在夏季处于年节律变化的峰值,虚阳有欲动而趋于好转之态势,体内凝寒之气也因此有易除易解可能,乘其势而治之,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佳效。10/16/202268 天人合一n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存在自然界环境之中,自然界的季节变换,气候变化均对人体的内环境有影响,即“天人合一”学说。10

    33、/16/202269我国处于北半球温带地区n 我国处于地球北半部温带地区,当进入冬季后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天气逐渐变冷,用阴阳学说的话来说,就是阳气逐渐下降,阴气逐渐上升,这时人体随着外界气候的变化,体内阳气亦下降,而那些平素阳气不足,体内留有宿痰的病人,这时体内的阳气就更显不足,宿痰乘虚上犯于肺,阻塞呼吸道,引起咳喘病的发作或复发。所以咳喘病在冬季增多或症状加重。n 而到了夏季,日照时间逐渐增加,天气变暖,体内阳气也逐渐上升,这时就会抑制痰邪下伏,潜伏于体内,所以一到夏季,咳喘病人的症状就会减轻或症状消失。但这时发病根源却未能消除。10/16/202270 三伏天根除病源n 到了三伏天,太阳直

    34、射在地球北回归线上,我国这时日照时间最长,天气到了最热的时候,体内阳气最盛,毛孔也开张,大量排汗泻热。n 中医认为肺与皮毛相表里,如果这时选用助阳开窍,祛湿化痰的药物,通过穴位贴敷的方法,使药物由体表到经络,由经络入脏腑,药物直接作用到宿痰(病根)潜伏之处,将其驱除,或由汗解,或从呼吸道,或从肠道排除体外,就可达到“冬病夏治”,根除病源的目的。10/16/202271夏防冬病n 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n 许多冬季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症的基础往往在夏季即已形成,只是由于夏季的天气炎热,人的阳气旺盛,而使病邪潜伏体内,体内未能发作。n 及至冬日,天气严寒,使得阳气内敛,病邪蓄

    35、势而起。因而,夏日预防某些冬季的多发病,即“夏防冬病”。10/16/202272夏治冬病n 某些于冬季多发病的疾病,在夏季及时调治,与伏夏季节配合,自然界中的阳旺之气对属于阳虚的慢性疾病进行康复治疗,常常是事半功倍,即“夏治冬病”。10/16/202273 夏季进补n 一些阳虚体质的人,在冬季易发作慢性病,比如支气管炎、哮喘、胃痛、腹泻、冻疮等疾病,可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之势,进食养阳之品。n 夏季,这些慢性病一般处于稳定阶段,夏季炎热,自然界阳气旺盛,而人体阳气也同步升发,新陈代谢旺盛,正是进补的好时机。10/16/202274 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n冬病夏治法基本思想是:n 一方面借助自然界夏季

    36、阳旺阳升,人体阳气有随之欲升欲旺之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或内寒凝重者用温里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n 一方面为秋冬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10/16/202275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冬病夏治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多种:n 中药内服、n 中药外治、n 药茶、n 穴位贴敷、n 针刺、n 走罐、n 艾灸、等等,n 根据中医传统辨证施治原则单独或组合使用,可以起到良好的疗效。10/16/202276 三伏天贴药n 三伏天贴药更是中医最传统、最独特有效的一种疗法。n 三伏天是根据天干和地支配合运用的甲子纪日法推算的,即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37、也叫入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末伏。n 古医书记载,伏日必是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而上面提到的冬病大都属肺气虚弱,根据天人相应原理,三伏天是一年中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是补阳的好时节。n 三伏天贴药是一年中治冬病的最佳时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0/16/2022773.3.冬病冬治三九贴冬病冬治三九贴n3.1 “三九贴敷”是在三九天,用中药每隔九天在相应穴位贴敷一次,共贴三次。n“冬病冬治三九贴”主要针对急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哮喘、慢性咳嗽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10/16/202278“三九贴敷的人群呈上升态势n此疗法时间

    38、性强,疗效好,无打针吃药之苦,儿童成人均可。n目前进行贴敷的人群呈上升态势,“冬病冬治”的原理和贴敷的疗效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认同。10/16/202279伏九贴防治“冬病”n3.2 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冬季三九日和夏季三伏日为一年四季中可使人体体质发生明显改变的两个时间点。n 伏九贴是穴位治疗作用、中药治疗作用和治疗时机的结合,是“天人相应”理论的实践运用。在夏季三伏天已经贴过敷的患者更需要三九贴敷。三九、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10/16/202280冬病冬治穴位贴敷的最佳时机n 三九天是施行“冬病冬治穴位贴敷”的最佳时机。n “三九”是

    39、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阴寒之气最盛,阳气敛藏而最弱。n 冬至这一天,地面日照时间最短,天气进入最冷的时节,但从这一天起,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变长,阳气逐渐上升,所以说:“冬至一阳生”。10/16/202281三九贴敷的作用 人体内阴阳的变化会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变化。冬至后,体内阳气也渐渐上升,如选用正确的治疗方法也易将病驱除体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九期间,选用温经通脉的中药,在特定穴位进行贴敷,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从而激发人体潜能、调节阴阳、扶正固本、抵抗外邪、防治疾病。10/16/202282常用中药 穴位n常用中药: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研细,调成糊状,做成直径

    40、约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n穴位:穴位可选择天突、膻中、肺俞、膏肓、肾俞等。10/16/2022833.3 药物选择可参考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 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10/16/202284白芥子涂法方解n方中白芥子利气豁痰,温肺散寒,有明显的解痉平喘作用;n细辛、生姜温肺化饮而宣肺,其中细辛提取物有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作用;n延胡索通行血气有利肺气;n甘遂苦寒攻逐水饮利大肠,宣通肺气;n麝香辛

    41、温走窜以促进药物吸收。n所用药物多属辛温香燥之品以祛除肺中寒饮伏邪,以温经通络,调阴阳,和气血、行气散结、解痉平喘达到调整脏腑功能作用。10/16/202285北京广安门医院白芥子涂法北京广安门医院 将白芥子涂法原方改为:炙白芥子30g、延胡索30g、甘遂15g、细辛15 g 研为细末,以姜汁调匀,贴敷双肺俞、双心俞、双膈俞穴,每次46小时。连贴3年。10/16/202286预防和治疗咳喘的【伏九贴敷膏】辽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n麻黄(冬季)酒军 生甘遂:白芥子n香薷(夏季)酒军 生甘遂 白芥子n10 50 50 100比例,用玉米面,鲜姜汁调成膏状后点麝香少许 10/16/202287贴敷

    42、疗法获效的关键 张其源报道:贴敷疗法获效的关键 首先在于辨明寒热虚实,其次为治疗时机。虚寒型方用麻黄、桂枝、白芥子、细辛、甘遂等;实热型用石膏、杏仁、桑白皮、黄芩等,常用穴位有华盖、膻中、膏肓、膈俞、大椎、肺俞等。10/16/202288三年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效成正比 贴敷年限愈长,次数愈多,效果也愈好。10/16/202289现代医学研究n现代医学研究证明:n 患气管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大多数呼吸道免疫球蛋白分泌型IgA水平低下,容易发生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发病。10/16/202290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n 辽宁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郭振武教授等通过临床观察和实

    43、验研究证明,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可以刺激体内免疫系统,明显提高呼吸道免疫球蛋白水平,可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使气管炎、哮喘的复发率减少,逐渐达到治愈的目的。10/16/202291郭振武教授的三九三伏穴位贴敷疗法n郭振武教授,依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时间医学观念,于上世纪90年代开发出“三九三伏穴位贴敷”疗法。n该疗法以整体观念为指导,进行辨证论治,在哮喘等疾病的防治中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特别注重缓解期的治疗,以预防复发为终极目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n二十余年来诊治患者20余万人次,辐射地区广泛,总有效率达97%以上,对呼吸系统疾病症状的消除和预防复发均大有裨益。10/1

    44、6/202292“伏九贴”注意事项:n 1、适应症:对寒还是热要辨清,正确选择药物,不能搞乱、搞错。n 对初次贴敷患者应仔细询问是否有过敏病史或家族过敏史。2、贴药时间一般是46小时,若穴位皮肤灼热难忍,敷药后20分钟可将药物除去。3、敷药后,皮肤起泡者,属正常现象,水泡忌搔破皮肤防止感染,少量水泡可自行吸收,大水泡可用消毒针头刺破引流。n 贴敷后局部如有丘疹、水泡者,须保护好贴敷面,防止继发感染。一旦有感染发生,须对症处理。4、敷药前,宜洗温水澡。5、敷药后,禁食辛辣、鱼腥及易引起过敏的食物。6、感冒发热或肺部感染发热不宜敷药。10/16/202293“伏九贴”护理n (1)每年贴敷开始,护

    45、理工作量繁重,病孩多,陪伴多,易忙乱,要做好家长、小儿的工作,注意观察病情。n (2)三伏天气酷热,治疗室要通风,必要时要采取降温措施,防止中暑发生。n (3)三九天气严寒,治疗室要采取保温措施。n(4)每次贴敷后,都应检查贴敷部位有否异常反应,如红肿、皮疹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及时处理损伤部位。n(5)治疗结束后都要记录治疗药物、穴位、次数、主诉、症状及副反应,并指定下次贴敷时间。10/16/2022944.4.平时有病随时贴平时有病随时贴n贴敷的时间不仅仅在“三伏、三九”,有病随时可贴。10/16/2022954.1药膏:n如黄连膏、消炎膏贴治淋巴结炎、腮腺炎,等等。10/16

    46、/2022964.2 中药、配方颗粒:n如五倍子贴脐治盗汗,n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n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n咽炎贴n鼻炎贴n腹泻贴n骨痛贴n等等。10/16/2022974.3经皮给药治疗 开展透皮给药疗法的医疗设备经皮给药(儿科)治疗仪 儿童腹泻、肺炎,以及小儿厌食症、肥胖症、遗尿症等病症,是其主要适用症。治疗一次需要30分钟左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不同,所使用的贴片、时间可做相应的调整。治疗仪在治疗过程中局部有微热可使患儿产生舒适感,避免了患儿对吃药和打针的恐惧心理,能更好的配合治疗。10/16/202298透皮给药被誉为第三大给药途径n 透皮给药是指药物以一定速率通过皮肤经毛

    47、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药效,发挥治疗作用。n 区别于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给药方法,被誉为第三大给药途径。n 中医对透皮给药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用中药外用医疗疾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制备工艺上均早有记载。10/16/202299通过皮肤给药 达到治疗局部和全身疾病n 现代透皮给药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目标为:“通过皮肤给药达到治疗局部和全身疾病”。n 这一理论自提出后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各种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不断涌现。n 现代透皮给药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技术,进入二十一世纪已成为医学界最热门的科学分支,国内外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引起医药学家的重视,也得到了临床医生和广大

    48、患者的认同,体现出了在口服、注射后第三种给药方式的地位,将在临床治疗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10/16/2022100经皮给药治疗仪n 祖国医学古代早已应用药物穴位贴敷疗法.n 经皮给药治疗仪是根据目前国际上最新的透皮给药理论,使药物经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体内而产生局部和全身疗效的设备。n 治疗仪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采用了先进的透皮吸收治疗方法,是对传统皮肤用药的重大突破。n 设备本身没有什么治疗作用,治疗效果和贴片的药物有效与否是一致的。这和理疗产品通过本身的一些特点(如热敷、中频及低频理疗、微波等)来产生治疗效果是不同的。n 贴片属于治疗仪的消耗品,是经特殊工艺提取的含名贵

    49、中药有效成分而制成。n 治疗仪贴片的渗透性比单纯性贴片的透皮吸收强200倍。10/16/2022101作用原理n其作用原理是:n 人的皮肤由类脂、蛋白质和水组成,在脉冲电流致孔导入的过程中,电压可以改变这些皮肤成份的分子排列,从而使皮肤的通透性发生变化。n 通过热疗和促进剂(水化剂、角质层剥离剂)的应用对皮肤进行预处理,增加皮肤的通透性;n 通过脉冲电流使a螺旋结构的多肽发生翻转形成平行排列,有无序性变为有序性,产生允许生物大分子药物通过的生物孔道,人为造成药物通过的直接通道,使药物顺利通过。n 通过离子导入的电泳作用和热疗的直接作用提高药物粒子的活化能和电趋向性,使药物粒子充分活化,以利于粒

    50、子的透皮转运。n 通过以上方法的协同作用促进了药物向体内的有效转运。并结合中医经络理论,通过对相应穴位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祛邪及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10/16/2022102作用特点 1、提高生物利用率,减少总用药量。2、显效迅速。3、药效稳定、持久。4、无血药浓度峰谷现象。5、临床使用中无痛苦、无创伤、并且安全、方便,易被患儿接受。经皮给药途径避免了胃肠道因素的干扰和降解作用,减少了个体差异和毒副作用,同时也避免了注射给药的潜在危险和痛苦。解决了小儿输液困难、口服给药又不合作给医护人员和家长带来诸多不便,是对传统皮肤用药观念的重大突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10/16/2022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儿常见疾病的外治疗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1706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