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4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16106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PPT
  • 页数:74
  • 大小:939.93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针灸 基础医学 知识 培训 课件
    资源描述:

    1、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概论概论 针灸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针灸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作用于腧穴,用以防为基础,采用针刺、艾灸等方法作用于腧穴,用以防病治病的学科。其内容包括了经络腧穴学、刺灸方法病治病的学科。其内容包括了经络腧穴学、刺灸方法学和临床治疗学等部分。特别是临床治疗学的内容,学和临床治疗学等部分。特别是临床治疗学的内容,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重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针灸学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操作方便要分支。针灸学具有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操作方便等优点。等

    2、优点。黄帝内经是针灸理论出现的标志,晋代皇甫黄帝内经是针灸理论出现的标志,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已经使针灸学理论体系日益成熟。明谧的针灸甲已经使针灸学理论体系日益成熟。明代成为针灸学发展昌盛的时代。代成为针灸学发展昌盛的时代。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第一节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论经络学说概论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它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尤其在针灸方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串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

    3、的通道,: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经络的主干,络脉是经脉别出的经脉是经络的主干,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支。内联脏腑、外络肢体、贯穿上下、沟通内联脏腑、外络肢体、贯穿上下、沟通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内外;运行气血,协调阴阳。1.经络含义经络含义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等。络脉包括十五络、孙络、浮络等。2.经络系统

    4、组成经络系统组成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经络系统经脉络脉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十二经脉手太阴肺经脉手厥阴心包经脉手少阴心经脉手阳明大肠经脉手少阳三焦经脉手太阳小肠经脉足太阴脾经脉足厥阴肝经脉足少阴肾经脉足阳明胃经脉足少阳胆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脉十五络脉浮 络孙 络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十二经脉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是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十二经脉是指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即手三阴经:肺、心包、心;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三焦、小肠;足三阳经:胃、胆、膀胱;足三阴经:脾、肝、肾。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经:脾、肝、肾。是经

    5、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为正经。正经。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7 命名 A脏腑: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来概括。B手足: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手经”“足经”。C阴阳: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8(1)十二经脉的命名: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十二经脉的命名: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循行于肢体内侧十二经脉分成手六经和足六经:凡属六脏循行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凡属六腑循行于肢体外测的经脉为阳经,的经脉为阴经,凡属六腑循行于肢体外测的经脉为阳经,阴阳各经又划分为三阴、三阳;各经的命名还包括其所

    6、属阴阳各经又划分为三阴、三阳;各经的命名还包括其所属脏腑的名称。脏腑的名称。(2)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的的内侧和胸腹,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躯干。肢的的内侧和胸腹,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的外侧和躯干。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9 阳明经在前阳明经在前 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手足三阳经四肢外侧 少阳经在中少阳经在中 头面躯干头面躯干 太阳经在后太阳经在后 太阴经在前太阴经在前 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手足三阴经四肢内侧 厥阴经在中厥阴经在中 躯

    7、干躯干 少阴经在后少阴经在后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0(3)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手三阴从胸走手,手)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与交接: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腹(胸胸)。头 胸 手 足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1十二经脉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衔接,十二经脉衔接规律是,阴经与阳经(表里经)在手足衔接,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衔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衔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衔接。接。人体的经络系统中,以十二正经为主体,这十二正经组成人体的经络系统中,以十二正经为主体,这十二正经组成一个环状

    8、体系,经气按照肺一个环状体系,经气按照肺-大肠大肠胃胃脾脾心心小肠小肠膀膀胱胱肾肾心包心包三焦三焦胆胆肝肝手太阴肺经的顺序流转。手太阴肺经的顺序流转。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2(4)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与腑有表里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阴经属与腑有表里关系,阴经与阳经有表里属络关系,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手太阴肺经(里)手太阴肺经(里)手阳明大肠经(表)手阳明大肠经(表)足阳明胃经(表)足阳明胃经(表)足太阴脾经(里)足太阴脾经(里)手少阴心经(里)手少阴心经(里)手太阳小肠经(表)手

    9、太阳小肠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足太阳膀胱经(表)足少阴肾经(里)足少阴肾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手厥阴心包经(里)手少阳三焦(表)手少阳三焦(表)足少阳胆经(表)足少阳胆经(表)足厥阴肝经(里)足厥阴肝经(里)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3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经不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阳表里配偶关系。是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同是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八脉中

    10、的督脉、任脉、冲脉同起于胞中,皆出于会阴,被称为一源三歧。督脉、任脉起于胞中,皆出于会阴,被称为一源三歧。督脉、任脉和十二经一样个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和十二经一样个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合称为十四经。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4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作用而得名。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5十二经脉分布十二经脉分布(1)手三阴行上肢内侧手三阳行

    11、上肢外侧足三阴行下肢内侧足三阳行下肢外侧(2)太阴前厥阴中少阴后阳明前少阳中太阳后(3)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为“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灵枢逆顺肥瘦)头 胸 手 足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6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7(1)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经络的功能活动,称之为“经气”。经气作用包括四个方面:沟通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调节机能平衡;感应传导作用。(2)阐释病理:)阐释病理:在发生病变时,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如心火可循经下移于小肠,而小肠有热亦可上熏于心。如足厥阴肝经抵小腹,布胁肋,故肝气郁结,常见两胁及小腹

    12、胀痛等。(3)指导诊断:)指导诊断:在临床上,可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的循行走向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如两胁痛,多是肝胆病变;前额部疼痛,多与阳明经病有关等。如肺病时可在肺俞穴出现结节或中府穴有压痛;肠痈可在阑尾穴有压痛等。(4)治疗预防:)治疗预防:如针灸、按摩、针刺麻醉、耳针、电针、穴位埋线、穴位结扎等治疗方法。临床可根据药物的归经,选择相应的药物。如太阳经头痛,选用羌活、蒿本等。调理经络方法预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强壮身体、防病;灸风门可预防感冒。4.经络的作用经络的作用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81.基本概念基本概念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

    13、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又称作:“节”、“会”、“气穴”、“气府”、“骨空”等,俗称“穴位”、“孔穴”,是针灸、推拿和拔罐治疗施术之所。第二节第二节 腧穴腧穴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19(1)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上的腧穴,共有361穴名。其中双穴,即左右对称的穴位309对,单穴52个。(2)经外奇穴 简称奇穴。它为后世新发现有肯定疗效,但尚未归属十四经系统的穴位。可作为经穴的补充。(3)阿是穴 又称天应穴、不定穴、压痛点,灵枢经筋篇:“以痛为腧”。2、腧穴的分类、腧穴的分类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0(1).远治作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经脉所通

    14、,主治所及 经脉所过较远部位的疾病取所属经穴。例如:上病下取:头痛、头晕取涌泉穴、太冲穴。下病上取:脱肛、子宫脱垂取百会穴。(2).近治作用: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全身所有腧穴,均能治疗所在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病症,称之为腧穴的近治作用。近器官的病症,称之为腧穴的近治作用。百会穴头痛;中脘穴胃痛;肾俞穴腰痛;阿是穴以痛为输.(3).特殊作用: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特定称号的一类腧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下合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3、腧穴的主治规律、

    15、腧穴的主治规律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1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以起到双向调节作用:天枢穴止泻和通便;内关调节心率快慢。四总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颈项求列缺,口面合谷收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2(1)自然标志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自然标志法:根据人体自然标志,而定取穴位的方法。取穴位的方法。A 定型标志,背部的标志:定型标志,背部的标志: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第七颈椎棘突为最高的棘突 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岗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 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 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B 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之动态标志,如张口耳屏中点与下颌关节

    16、之间取听宫。间取听宫。4、腧穴的定位法、腧穴的定位法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3(2)骨度分寸定位法:骨度分寸定位法: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尺寸用做定将人体不同部位的骨骼尺寸用做定取腧穴的折算长度。取腧穴的折算长度。头部头部:前发际后发际:12寸;耳后两乳突之间:9寸胸腹部胸腹部:天突歧骨(胸剑联合):9寸;歧骨脐中:8寸;脐中横骨上廉:5寸;两乳头之间:8寸;腋以下季肋(11肋端):12寸;季肋以下髀枢(大转子):9寸.上肢部:上肢部:腋前纹头(腋前皱褶)肘横纹:9寸;肘横纹腕横纹:12寸.下肢部:下肢部:横骨上廉内辅骨上廉:18寸;内辅骨下廉内踝尖:13;髀枢膝中:19寸;膝中外踝尖:16寸;外踝

    17、尖足底:3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4部位部位 起止点起止点 折量寸折量寸 度量法度量法 说明说明 头头面面部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寸直寸直寸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前后发际不明时可帮助确定头部经前后发际不明时可帮助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位置。穴的纵向位置。确定前发际确定前发际确定后发际确定后发际 眉心至大椎眉心至大椎18寸寸眉心至前发际眉心至前发际3寸寸大椎至后发际大椎至后发际3寸寸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9寸寸横寸横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寸寸 胸胸腹腹胁

    18、胁部部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9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两乳头之间两乳头之间8寸寸横寸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腋窝顶点至第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肋游离端12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背腰背腰部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肩胛骨内缘至

    19、后正中线3寸寸横寸横寸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肩峰缘至后正中线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寸横寸横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上肢上肢部部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9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肘横纹至腕横纹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下下肢肢部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寸直寸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胫骨内侧髁下

    20、方至内踝尖13寸寸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寸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离臀横纹至腘横纹臀横纹至腘横纹14寸寸腘横纹至外踝高点腘横纹至外踝高点16寸寸外踝高点至足底外踝高点至足底3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5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6(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以病人以病人自身手指自身手指为度来取为度来取穴的方法穴的方法.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7n中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法:n 中指屈曲中指屈曲时,中节掌侧时,中节掌侧 两端纹头之间两端纹头之间为寸。为寸。n 用于四肢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取穴的直寸、背部的横寸。背部的横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

    21、8n拇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法:n拇指指关节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的横度作为寸。寸。n用于四肢部用于四肢部取穴。取穴。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29横指同身寸法:横指同身寸法:将食、中、无名、将食、中、无名、小指并拢,以中小指并拢,以中指第二节横纹处指第二节横纹处为准,四指的横为准,四指的横度为寸。又称度为寸。又称“一夫法一夫法”用于下肢直寸,用于下肢直寸,背部的横寸背部的横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0(4).简便取穴法:例如:两手虎口交叉列缺 垂手中指端风市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1 针刺法又名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针刺法又名刺法,是利用金属制成的工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激的工具通过一定手法刺激人体腧穴以

    22、激发经气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实现防发经气达到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实现防治疾病的目的。治疾病的目的。1、针刺的工具:临床常用的有毫针,、针刺的工具:临床常用的有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等,毫针是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等,毫针是针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应用最为普遍。刺治病的主要针具,临床应用最为普遍。见下图。见下图。第三节第三节 针刺法针刺法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2针尾针尾针柄针柄 针根针根针身针身针尖针尖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3针具的选择:针具的选择:必须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必须根据病情及病人的性别,年龄,胖瘦,体质,病位,腧穴情况龄,胖瘦,体质,病位,腧穴情况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男

    23、性、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针具,男性、体壮、形肥,病深者针可稍长稍粗,体壮、形肥,病深者针可稍长稍粗,反之,女性,体弱,形瘦,病浅,反之,女性,体弱,形瘦,病浅,则宜短宜细。则宜短宜细。2、针刺前的准备、针刺前的准备 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4(2)体位的选择:必须根据腧穴的所在部位)体位的选择:必须根据腧穴的所在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初诊,精神紧张,年老体弱选择适当的体位,初诊,精神紧张,年老体弱及病重者宜卧位。如仰卧及病重者宜卧位。如仰卧取头,面,胸,取头,面,胸,腹,上下肢部分腧穴;俯卧腹,上下肢部分腧穴;俯卧取头颈,背腰,取头颈,背腰,上下肢部分腧穴;仰靠坐上下肢部分腧穴;仰靠坐取头面部穴位;

    24、取头面部穴位;伏坐伏坐取头颈部穴位。取头颈部穴位。(3)消毒:在针刺之前必须对针具,腧穴和)消毒:在针刺之前必须对针具,腧穴和医师的手指进行消毒,以防发生感染。以往,医师的手指进行消毒,以防发生感染。以往,有针刺部位感染形成脓疱甚至引起败血症的。有针刺部位感染形成脓疱甚至引起败血症的。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5(1)进针法:通常有四种进针法,分进针法:通常有四种进针法,分别为切进针法、挟持进针、舒张进针别为切进针法、挟持进针、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法、提捏进针法。3、毫针刺法、毫针刺法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61).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切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指切

    25、按在腧穴位置的旁边,右手执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执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腧穴(短针)。(如图腧穴(短针)。(如图6-1)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72)挟持进针:左手拇食指以)挟持进针:左手拇食指以消毒棉球裹于针尖置于腧穴上,消毒棉球裹于针尖置于腧穴上,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长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长针)针)(如图(如图6-2)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83)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皮肤,右手执针从左撑开,绷紧皮肤,右手执针从左手拇食二指中间刺入。(皮肤松手拇食二指中间刺入。(皮肤松弛的腧穴)(如图弛的

    26、腧穴)(如图6-3)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394)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指将腧穴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指将腧穴部位皮肤捏起,右手执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执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皮肉浅薄处腧穴)(如图(皮肉浅薄处腧穴)(如图6-4)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0(2)针刺角度和深度)针刺角度和深度 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和深度,是增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环。的重要一环。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11)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针刺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的夹角,见图见图6-5。分为

    27、以下三种:。分为以下三种:直刺:直刺:针体与皮肤成针体与皮肤成90度角左右垂直刺入,适度角左右垂直刺入,适用于大部分腧穴。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斜刺:针体与皮肤成针体与皮肤成45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度角左右倾斜刺入,适用于不宜深刺的腧穴。用于不宜深刺的腧穴。平刺:平刺:针体与皮肤成针体与皮肤成15度度-2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度角左右沿皮刺入,适用于皮薄肉少的腧穴。适用于皮薄肉少的腧穴。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2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32)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针刺的深度是指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度或程度。度或程度。深度深度 浅浅 深深形体形体 瘦瘦 小小 肥肥 胖胖 部位部位 头头 面面 胸

    28、胸 背背 四肢,臀部四肢,臀部病情病情 新病,阳证新病,阳证 久病,阴证久病,阴证季节季节 春,春,夏夏 冬,秋冬,秋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4(3)行针与得气)行针与得气 行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行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其得气和调节针感而行施的各种针使其得气和调节针感而行施的各种针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刺手法。得气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蚁走针刺部位产生酸,麻,胀,重,蚁走等感觉。医者指下有沉紧等反应。等感觉。医者指下有沉紧等反应。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51)提插法:针刺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提插法:针刺入腧穴一定的深度后,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

    29、法。使针在穴内进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插针从浅层刺入深层;提由深层向插针从浅层刺入深层;提由深层向上退到浅层。(如图上退到浅层。(如图6-6)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62)捻转法:)捻转法: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当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以刺手拇中食指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以刺手拇中食指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如图的来回旋转捻动。(如图6-7)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7(4)针刺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 补法是指能增强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补法是指能增强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的方法;泻法是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的方法;泻法是指能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正常的方法。1

    30、)腧穴的特性:)腧穴的特性:如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具有如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具有强壮作用;少商,十宣具泻实作用。强壮作用;少商,十宣具泻实作用。2)指针刺手法:)指针刺手法:它是产生补泻作用,促使机体内它是产生补泻作用,促使机体内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在因素转化的主要手段。3)机体状态:)机体状态:能直接影响经气的激发。能直接影响经气的激发。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8(5)留针与出针)留针与出针 1)留针:)留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让其在穴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让其在穴内留置一段时间,一般留针内留置一段时间,一般留针10-20分钟。分钟。2)出针:)出针:是指出针时一般以左手拇食指按是指出针时

    31、一般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执针慢慢捻转并提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执针慢慢捻转并提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用消毒棉签按压至皮下,然后迅速拔出,用消毒棉签按压针孔,以防出血。针孔,以防出血。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49(6)针刺中异常情况的处理针刺中异常情况的处理 1)晕针)晕针:由于患者体位不适,精神紧张,体质由于患者体位不适,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针刺时手法过重所致。表现为头晕目眩,虚弱,针刺时手法过重所致。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出汗,气短。重者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出汗,气短。重者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猝然扑倒,二便失禁。血压下降,四肢厥冷,猝然扑倒,二便失禁。应立即出针,

    32、安慰患者,躺卧,给饮冷开水,应立即出针,安慰患者,躺卧,给饮冷开水,休息片刻可恢复,重者可刺人中,内关,灸百休息片刻可恢复,重者可刺人中,内关,灸百会,关元。会,关元。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0 2)滞针:)滞针:在行针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在行针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困难而患者感剧痛的表现。多因患转、提插、出针困难而患者感剧痛的表现。多因患者精神紧张,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安慰患者,消除者精神紧张,肌肉强烈收缩造成。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加强腧穴周围循按,调整行针手法。紧张,加强腧穴周围循按,调整行针手法。此外,操作不当也会造成弯针、断针、血肿、此外,操作不当也会造成弯针、断

    33、针、血肿、气胸、感染等情况,因此,过饥或过饱、体弱、孕气胸、感染等情况,因此,过饥或过饱、体弱、孕妇、重要脏器部位等,临床必须细心,谨慎,准确,妇、重要脏器部位等,临床必须细心,谨慎,准确,规范施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规范施术,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1第四节第四节 灸法灸法 以艾叶等燃料做成艾条(炷),点以艾叶等燃料做成艾条(炷),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烧灼或熏烤,借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烧灼或熏烤,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灸火的热力给人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一种方法。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

    34、21.常用灸法常用灸法 (1)艾炷灸艾炷灸:将纯净的艾绒制成小如麦粒,:将纯净的艾绒制成小如麦粒,大如半截橄榄的艾炷,点燃后以施灸,每大如半截橄榄的艾炷,点燃后以施灸,每燃完一个艾炷称一壮。燃完一个艾炷称一壮。直接灸:直接灸: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上施灸。A、瘢痕灸:、瘢痕灸: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5-6周后灸疤自愈,愈后尚有疤痕。(例:周后灸疤自愈,愈后尚有疤痕。(例:哮喘用瘢痕灸)哮喘用瘢痕灸)B、无瘢痕灸:、无瘢痕灸:灸至皮肤红晕不起泡,皮肤灸至皮肤红晕不起泡,皮肤无烧伤化脓,不留瘢痕。(用于虚寒性疾无烧伤化脓,不留瘢痕

    35、。(用于虚寒性疾病)病)间接灸:间接灸: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皮肤隔开,进行施灸。(有隔蒜,盐,附片有隔蒜,盐,附片等灸法等灸法)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3 (2)艾条灸艾条灸(艾卷灸艾卷灸):将药物与:将药物与艾绒掺合后,以细皮纸卷成直径艾绒掺合后,以细皮纸卷成直径1.5cm的圆柱形艾条后,点燃的圆柱形艾条后,点燃施灸。施灸。A、温和灸:、温和灸:以点燃的艾条靠近以点燃的艾条靠近穴位熏烤,一般距皮肤穴位熏烤,一般距皮肤3cm左左右,使患者感舒适无灼痛为宜,右,使患者感舒适无灼痛为宜,灸灸5-7分钟。分钟。B、雀啄灸:、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

    36、将点燃的艾条对准腧穴,象小雀啄米一样,一起一腧穴,象小雀啄米一样,一起一落地施灸,灸落地施灸,灸5分钟左右。分钟左右。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4(3)温针灸)温针灸 针刺得气后,将毫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点针留在适当深度,点燃插在针柄上的艾绒,燃插在针柄上的艾绒,直到燃尽为止。用于直到燃尽为止。用于既需留针,又需艾灸既需留针,又需艾灸的病证。的病证。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52.施灸注意事项施灸注意事项(1)施灸的顺序:)施灸的顺序: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背先上后下,先外后内,先背后腹。后腹。(2)壮数多少:)壮数多少: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先少后多,艾炷先小后大。(3)禁忌证:)禁忌证:

    37、热证(实热和虚热)、颜面五官热证(实热和虚热)、颜面五官等重要部位不宜施灸。等重要部位不宜施灸。总之,针灸的方法十分丰富,功效主治各总之,针灸的方法十分丰富,功效主治各有所宜。除上述几种外,还有三棱针,皮肤针,有所宜。除上述几种外,还有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头针,耳针,电针,拔罐等,不一一皮内针,头针,耳针,电针,拔罐等,不一一介绍。介绍。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6第五节第五节 常用腧穴(常用腧穴(18个)个)1、列缺、列缺-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腕横纹上1.5寸寸 主治:伤风,头痛,主治: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38、,口眼歪斜,齿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痛。(颈项求列缺)操作:向上斜刺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7 2、合谷、合谷-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衄,齿痛,口 眼歪斜,耳聋,眼歪斜,耳聋,痄腮,咽痛,热病无汗,多汗,痄腮,咽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痛经,滞产。腹痛,便秘,痛经,滞产。(面面口合谷收口合谷收)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5-1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58 4、足三里、足三里-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39、 定位:犊鼻穴下三寸,定位:犊鼻穴下三寸,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胫骨前缘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病,呕吐腹胀,主治:胃病,呕吐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泄泻,痢疾,便秘乳痈,下肢痹痛,水肿,虚劳。下肢痹痛,水肿,虚劳。(肚腹三里留)操作:直刺操作:直刺1-2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0 5、三阴交、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定位:内踝高点上定位:内踝高点上3寸,胫寸,胫骨内侧后缘。骨内侧后缘。主治:下肢萎痹,脚气,主治:下肢萎痹,脚气,腹胀,腹泻,月经不调,带下,腹胀,腹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遗精,阳痿,遗尿,阴挺不孕,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疝气,失眠。操作:直刺操作:直刺1

    40、-1.5寸,孕妇寸,孕妇禁针禁针。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1 6、神门、神门-手少阴心手少阴心经经 定位:腕横纹,尺定位:腕横纹,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凹陷中。凹陷中。主治:心痛,心悸,主治:心痛,心悸,怔忡,健忘,失怔忡,健忘,失 眠,眠,癫狂,胸胁痛。癫狂,胸胁痛。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3-0.5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2 7、肾腧、肾腧-足太阳膀足太阳膀胱经胱经 定位:第二腰椎棘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突下,旁开1.5寸。寸。主治:腰痛,遗尿,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鸣,耳聋。操作:直刺操作:直

    41、刺0.5-1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3 8、委中、委中-足太阳膀胱足太阳膀胱经经 定位:腘横纹中央,于定位:腘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俯卧屈膝取穴。中间,俯卧屈膝取穴。主治:腰及下肢萎痹,主治:腰及下肢萎痹,中风昏迷,半身不中风昏迷,半身不 遂,遂,腹痛,吐泻,疟疾,衄血腹痛,吐泻,疟疾,衄血不止,自盗汗等。不止,自盗汗等。(腰背委中求)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5-1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4 9、太溪、太溪-足少阴肾足少阴肾经经 定位:内踝高点与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跟腱之间凹陷中。主治:月经不调,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遗精

    42、,阳痿,小便频数,便秘,消渴,腰数,便秘,消渴,腰痛,耳聋,耳鸣,咽痛,耳聋,耳鸣,咽痛,齿痛等。痛,齿痛等。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5-1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5 10、内关、内关-手厥阴心包手厥阴心包经经 定位:腕横纹上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间。主治:胃痛,呕吐,心主治:胃痛,呕吐,心痛,心悸,胸闷癫痫,热痛,心悸,胸闷癫痫,热病,失眠,眩晕,偏头病,失眠,眩晕,偏头 痛,上肢痹痛。痛,上肢痹痛。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5-1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6 11、外关、外关-手少阳三手少阳三焦经焦经 定位:腕背横纹上定位:腕背横纹

    43、上2寸,寸,桡骨与尺骨之间。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耳鸣,耳聋,胁肋痛,上肢痹痛。胁肋痛,上肢痹痛。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5-1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7 12、太冲、太冲-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定位:足背第一二趾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合部之前凹陷中。主治:头痛,眩晕,胁痛,主治:头痛,眩晕,胁痛,呕逆,月经不调,疝气。呕逆,月经不调,疝气。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5-0.8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8 13、大椎、大椎-督脉督脉 定位:俯伏或正坐低定位:俯伏或正坐低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头,在第七颈椎棘突下

    44、凹陷中。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主治:热病,疟疾,咳喘,项强,肩背痛,咳喘,项强,肩背痛,小儿惊风,癫狂痛,中小儿惊风,癫狂痛,中暑,呕吐,黄疸,风疹暑,呕吐,黄疸,风疹等。等。操作:斜刺操作:斜刺0.5-1寸;寸;可灸。可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69 14、百会、百会-督脉督脉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两耳尖联线与正中寸,两耳尖联线与正中线交点稍后凹陷中。线交点稍后凹陷中。主治:头痛,眩晕,中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狂,脱肛,阴挺,不寐。操作:平刺操作:平刺0.5-0.8寸。寸。可灸。可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70 15、水沟、水沟-

    45、督脉督脉 定位:在人中沟的定位:在人中沟的上上1/3与中与中1/3的交界的交界处。处。主治:癫狂痛,小主治:癫狂痛,小儿惊风,昏迷,口眼儿惊风,昏迷,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面歪斜,牙关紧闭,面肿,腰背强痛。肿,腰背强痛。操作:向上斜刺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可灸。寸;可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71 16、关元、关元-任脉任脉 定位:脐下定位:脐下3寸。寸。主治:遗尿,小主治:遗尿,小便频数,尿闭,泄泻,便频数,尿闭,泄泻,腹痛,遗精,阳痿,腹痛,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带疝气,月经不调,带下,不孕,虚劳,羸下,不孕,虚劳,羸瘦。瘦。操作:直刺操作:直刺1-2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72 17、印堂、印堂-经外奇经外奇穴穴(书中未载书中未载)定位:两眉头连线定位:两眉头连线中点。中点。主治:头痛,眩晕,主治:头痛,眩晕,鼻衄,小儿惊风,产鼻衄,小儿惊风,产妇血晕,失眠。妇血晕,失眠。操作:向下平刺操作:向下平刺0.3-0.5寸。可灸。寸。可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73 18、太阳、太阳-经外奇穴经外奇穴(书书中未载中未载)定位:眉梢与目外眦连定位: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交点,向后约线交点,向后约1寸凹陷中。寸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眩,目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口眼歪斜,面痛。赤肿痛,口眼歪斜,面痛。操作:直刺操作:直刺0.3-0.5寸。寸。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74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针灸学基础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161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