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成药学的发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15407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PPT
  • 页数:20
  • 大小:123.9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成药学的发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成药 发展 课件
    资源描述:

    1、中成药学的发展v 中成药的起源历史悠久,历代医药典籍中记载的方剂数以十万计,其中除了汤剂等少数剂型以外,大多数是中成药。这些成方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地应用、积累、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中成药品种。v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成药的发展史,也就是中成药学的发展史。v中成药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是与人类同疾病斗争密切相关的。v早在原始社会,药物治疗疾病已经开始,最初是用单味药。v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和适应比较复杂的病情,把几种药物配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方剂,进而按工艺制成一定的剂型,即为中成药。v而我们常常将制成中成药的一些疗效确切的方剂称为成方。v一、春秋战国时期v 春

    2、秋战国时期是中成药的初步形成阶段。我国现存第一部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收载有13个方剂,其中有9个中成药,已提出了“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具备了丸、散、膏、丹、药酒等多种剂型。v20世纪70年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收载有10余种成药剂型。有了饼、曲、酒、油、药浆、丸、散、膏、丹、灸、熨、熏、胶等剂型记载。v经考证,其成书年代比内经还早。v二、汉、唐时期v 1汉代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撰写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方书之祖。该书后又改编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前者收方112首,成药11种,后者收方258首,成药50余种,如理中丸、肾气丸、鳖甲煎丸、乌梅丸、麻子仁丸等因其

    3、疗效确切,至今仍沿用。v脏器制剂等多种,并记载了成药制作方法和多种剂型的应用,其中如蜜煎导法(用蜂蜜熬稠放凉,制成条状,纳入直肠以通便)、蛇床子散坐药等,都给后世以很大的启发,并已发展成相应的新药,如甘油栓、开塞露和灭滴灵外用片等。v此外首次记有以动物胶汁、炼蜜和淀粉作丸剂赋形剂。v著名外科鼻祖华佗首创麻醉之药“麻沸汤”。v魏伯阳的炼丹专著周易参同契,被世界公认为炼丹术和化学发展的前身,是制药化学之祖,对推动中药丹剂的应用和发展起了较大作用。v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收载成方101首,其中成药过半,在配方、制作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并首先使用“成药”这一术语。如羊肝丸,用羊肝配黄连治疗目疾,既能

    4、养肝,又能泻火,明目之功甚佳,是最早应用脏器疗法的实例之一。v书中记载的剂型有铅硬膏、蜡丸、锭剂、条剂、炙剂、熨剂、饼剂等。v陶弘景在所著本草经集注中,收载药物730种,剂型有汤剂、酒剂、丸剂、膏剂等,在“合药分科治法”项中,曾指出药物的产地和采治之法与其疗效有密切关系,并考证了药物度量衡,对于配制药剂时的质量保证和疗效提高有一定的作用。v2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共收载成方6000余首,其中成药如磁朱丸、定志丸、孔圣枕中丹等;后有王焘著的外台秘要中,也记载了很多成药,如“苏合香丸”(原名吃力伽丸),长于芳香开窍,理气止痛,用于心绞痛等治疗卓有成效,新药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即由此方精

    5、简而成。v三、宋、金、元时期v 1 宋代。这个时期,方剂有很大的发展,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都是规模宏大的方书,其中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国家设立的太医局熟药所,配制成药的处方,由陈师文等修定成书。所载的成药至今沿用于临床。如牛黄清心丸、藿香正气散(丸)、逍遥散(丸)、平胃散、局方至宝丹等。v 钱仲阳著小儿药证直诀,由金匮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地黄丸,另立新方。成为滋补肾阴的传统成药,后世在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减变化很多成药,如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归芍地黄丸、都气丸、左慈丸等。v2 金、元时代。学术思想又有了新的发展,最突出的有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在论病和治疗方面,各有发挥,后

    6、世称为“金元四大家”。v 刘河间认为六气皆从火化,所以临床治病,主用寒凉,后称“寒凉派”。著有宣明论方等,创立了表里双解法的防风通圣丸,其他如栀子金花丸、六一散等。v 张子和认为治病重在攻邪,邪去则正安,善用汗、吐、下三法。后称“攻下派”。著有儒门事亲等。记载成药如木香槟榔丸、三圣散等。v李东垣认为“人以脾胃为本”。所以治病着重在脾胃,后称“补土派”。著有脾胃论等,创立了补中益气丸、清暑益气丸、朱砂安神丸、中满分消丸、通幽润燥丸等。v 朱丹溪认为“一水不能胜五火”,所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善用滋阴降火法,对滋阴甘寒一类的药物,有独到之处,后称“滋阴派”。著有丹溪心法等。创立了大补阴丸

    7、,虎潜丸,左金丸,保和丸,越鞠丸等。v四、明、清时期v 方剂又有了很大发展,不仅表现了著作庞大,方书众多,而且也表现了对理、法、方、药的研究。v 1 明代 如王肯堂著的证治准绳,特点是按证列方,其中所载的成药,有的沿用至今,如小儿羌活丸、小儿健脾丸、五子衍宗丸、连翘败毒丸等。张景岳著的景岳全书,以八阵分类,所载的一些成药,均为当前临床常用的有效品种。在肾气丸、地黄丸的基础上,又拟补肾阳的右归丸、补肾阴的左归丸,其他如女金丹、全鹿丸、天麻丸、河车大造丸、八珍益母丸等。陈实功为外科专家,著有外科正宗。创制了很多外科成药,如保安万灵丹、蝉酥丸、银粉散、生肌散、如意金黄散等。其它如龚信著的古今医鉴载有

    8、二母宁嗽丸、启脾丸、混元丹等;龚云林著的寿世保元载有五福化毒丹、艾附暖宫丸、铁笛丸等。v2 清代。此时方书众多,其中较有名的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创立了银翘散(银翘解毒丸)、桑菊饮(桑菊感冒片)、在万氏牛黄清心丸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安宫牛黄丸”。此外,清内廷法制丸散膏丹各药配本也记载很多常用成药,如安坤赞育丸、再造丸、香苏正胃丹、赛金化毒散、二龙膏等。v鸦片战争后,西药不断传入中国,大的西药房兴起,经营西药,规模庞大。而中成药的生产多在药店,前店后坊,设备简单,加工技术落后,产量低,处于竞争的劣势。v但由于中成药特有的疗效,深得国人信任,它的生产和应用仍然有一定的缓慢发展。v北京同仁堂有上百种名

    9、牌产品如安宫牛黄丸、华佗再造丸、苏合香丸、大活络丸等中成药。v武汉叶开泰以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等著名。v杭州胡庆堂刊有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载丸、散、膏、丹、酒、露等成方400余种。v安徽芜湖市的张恒春药店,始创于清代嘉庆年间,民国初鼎盛时期的张恒春药店后堂能够生产汤、煎、饮、丸、丹、散等多种剂型中成药,市场垄断江淮,辐射全国,与以上家并称为全国中药界的“三块半招牌”之“半块”而名极一时。v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成药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全国各地相继建立了中成药科研、生产、经营和教育的专业机构,中成药的研究、生产等各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就科研而言,无论是中成药方剂,中药传统剂型

    10、理论,中药新剂型、新制剂、新辅料、新工艺、新技术,还是中成药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方法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果。v(一)中成药方剂的收集与整理v196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第一次收载中成药197种,1977年版、1985年版、1990年版、1995年版、v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收载中成药分别为270种、208种、275种、398种、456种。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在2000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中成药86种。v(二)中成药传统剂型的改进v丸剂改制成片剂(如银翘解毒片)、口服液(如杞菊地黄口服液)、颗粒剂(如银翘解毒冲剂)、酊剂(如藿香正气水)、注射剂(如牛黄清脑注

    11、射液)、滴丸剂(如苏冰滴丸)、气雾剂(如宽胸气雾剂)等;v汤剂改制成颗粒剂(如五苓散冲剂)、口服液(如四逆汤口服液)、糖浆剂(如养阴清肺糖浆)、注射剂(如生脉注射液)等。v或改变了给药途径,或缩小了服用剂量,或提高了临床疗效,或有利于工业生产,或兼而有之。v(三)中成药新剂型的开发v采用微型包囊、药物微粉化、固体分散等新技术、新工艺,改变给药途径,创制了注射给药及舌下给药的新剂型,丰富临床用药,发挥更大效用、方便应用。v如注射用双黄连和天花粉粉针剂、鸦胆子油静脉注射用乳剂、牡荆油胶丸、芸香油气雾剂、复方大黄止血海绵、毛果芸香碱膜剂、西瓜霜喷剂等。v另外,某些剂型,如静脉注射用乳剂或混悬剂,脂质

    12、体制剂等,具有使药物定向分布的作用v此外,缓释制剂及磁性制剂等也逐渐被用于中成药的研究。v利用新技术,开发中成药新产品,发展国际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现代中成药是今后的发展趋势。v(四)中成药基础理论的研究v中成药释放度、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内容涉及剂型因素与疗效的关系,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量变规律,为正确选择药物剂型,合理拟定生产工艺,准确控制药品质量,有效监控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v 中药药理学研究主要是探讨中成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剖析药物配伍关系,阐明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而为精简复方,组成新复方,研制新产品指明了方向。v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设计和制作能符合中医理论的动物病理模型进行中成药

    13、的药理研究也已初见效果。v(五)中成药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研究v 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如显微、理化、薄层色谱鉴定、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离子体质谱法等对中成药逐步增订了一些质量控制标准,如卫生安全标准(含微生物、重金属、水分、灰分等限度控制)、制剂常规标准(如崩解度、重量差异、澄明度、微粒细度等)、制剂的鉴别与含量测定(包括理化鉴定、主药含量测定等)等。v2005年版药典对药品的安全性问题更加重视。测定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品种达6种,并首次规定了含铅、镉、汞、砷、铜的限度;品种项下以苯为溶剂的,尽可能用其他的溶剂替代;并增加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v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对收载的中成药品种项下的功能主治进行了规范,避免了易引起误导用药的现象,突出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特色;同时注意中医学的“证”和西医学的“病”之间存在着异病同证、同病异证的现象,将中医学的“证”和相应西医学的“病”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功能主治表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师准确理解中成药的功能主治和合理用药提供了保证,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成药学的发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1540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