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哲学思想 讲解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医学的哲学思想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讲解目目 录录w第一节第一节 元气论元气论w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w第三节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2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范畴,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范畴,是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观念,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观念,是世界的本原。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想,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节第一节 元气论元气论故天地成于之元气,万物秉于天。故天地成于之元气,万物秉于天。汉汉董仲舒董仲舒3中医学
2、的哲学思想讲解一、一、元气的主要内容元气的主要内容(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基本概念(二)气的基本特征(二)气的基本特征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4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w最初源于古人观察自然的最初源于古人观察自然的“云气云气”;w后概括提炼为:自然界一切有形的具体事物,均由无后概括提炼为:自然界一切有形的具体事物,均由无形之气变化而成。形之气变化而成。w中医学认为元气是天地间自然存在的精微物质,为构中医学认为元气是天地间自然存在的精微物质,为构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本源。成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的本源。5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 元气,即原气。乃先天之精化生,后天营养滋生,藏元气,即原气。乃先天之
3、精化生,后天营养滋生,藏于脐下于脐下“丹田丹田”,借,借“三焦三焦”通路敷布全身,推动脏腑通路敷布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是人体生命动力的源泉。精气,即精。是一种构成人体生命和精神的物质。精气,即精。是一种构成人体生命和精神的物质。(一)(一)气的基本概念气的基本概念6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二)(二)气的基本特征气的基本特征 1.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 (1)(1)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气是构成万物的本原。(2)(2)气的存在状态即弥散和聚合(无形与有形):气的存在状态即弥散和聚合(无形与有形):气的弥散状态,指不占有固定
4、空间、不具备稳定气的弥散状态,指不占有固定空间、不具备稳定形态的存在形式。形态的存在形式。气的聚合状态,指气以聚合方式形成的各种占有相气的聚合状态,指气以聚合方式形成的各种占有相对固定空间。对固定空间。(3)(3)气无形与有形相互转化。气无形与有形相互转化。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7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 2.2.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气是运动不息的物质 (1)气的运动带有普遍性。)气的运动带有普遍性。(2)气的运动变化促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气的运动变化促成了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变化。(3)气的运动取决于气自身所固有的阴和阳两个)气的运动取决于气自身所固有的阴和阳两个方面方面 的
5、相互作用。的相互作用。8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 3.3.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气是感应现象的中介(1)事物间相互感应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现象。)事物间相互感应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现象。(2)气是感应中起中介性作用的物质。)气是感应中起中介性作用的物质。(3)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也是通过气的中介作用实现。)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也是通过气的中介作用实现。9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 1.1.概念概念 (1)气化:指气的作用所产生的变化,万物的生)气化:指气的作用所产生的变化,万物的生 成、成、变化等都缘于气化。变化等都缘于气化。(2)形气转化:指有形与无形、形与形之间的的相)形气转化:指有形与无形、形与形
6、之间的的相互转化。互转化。2.2.形气转化形式形气转化形式 化:指气渐进、缓和、不明显的运动,即化:指气渐进、缓和、不明显的运动,即“量变量变”。变:指气激进、剧烈、明显的运动,即变:指气激进、剧烈、明显的运动,即“质变质变”。(三)(三)气化与形气转化气化与形气转化10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二、二、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元气论对中医学的影响(一)(一)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说明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1.万物万物(包括人类包括人类)的本原为气。的本原为气。2.气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气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全过程。3.气的运动参与了精神、意识、思维等心理活动。气的运动参与了精神、意识、思维等
7、心理活动。11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二)(二)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和联系性 1.气构成了人体各个有形的组织器官。气构成了人体各个有形的组织器官。2.气维持各部分,形成统一整体。气维持各部分,形成统一整体。3.通过气的中介,人体与自然界万物表现出统一性。通过气的中介,人体与自然界万物表现出统一性。12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三)(三)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说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 1.气者,人之根本也。气者,人之根本也。2.气充沛、协调、运行正常,则产生机体的物质气充沛、协调、运行正常,则产生机体的物质代谢和所有的机能活动。代谢和所有的机能活动。3.气虚实之变,或运行
8、失常,则整体或局部组织气虚实之变,或运行失常,则整体或局部组织脏器的机能活动异常,出现病理表现。脏器的机能活动异常,出现病理表现。4.注重调气,常有助于机体的康复。注重调气,常有助于机体的康复。13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第二节第二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一切事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和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9、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14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一、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1.1.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概念2.2.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的基本特征3.3.阴阳属性的特点阴阳属性的特点15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一)(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概念 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山阜朝向太阳,日出则阳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山阜朝向太阳,日出则阳光普照,温暖明亮,一派欣欣向荣为阳;而山阜背向光普照,温暖明亮,一派欣欣向荣为阳;而山阜背向太阳,夜幕日落则月光清澈,清冷阴暗,万物寂静无太阳,夜幕日落则月光清澈,清冷阴暗,万物寂静无声为阴。声为阴。阴阳象形文
10、字示意图阴阳象形文字示意图 阴阳最初的涵义简单而朴素,仅指物体对日光的阴阳最初的涵义简单而朴素,仅指物体对日光的向背。阴阳的文字结构可窥见一斑。向背。阴阳的文字结构可窥见一斑。阴阳日光向背示意图阴阳日光向背示意图16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 阴阳阴阳既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既可代表相互关联而性质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象,又可代表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是对自然界相关相关事物或现象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对立双方属性属性的的概括。概括。17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二)(二)阴阳的基本特征阴阳的基本特征属性空间时间
11、季节温度湿度重量亮度运动状态阳天、上、外、南昼春夏温热干燥轻明亮动、升、兴奋、亢进阴地、下、内、北夜秋冬凉寒湿润重晦暗静、降、抑制、衰退事物、现象阴阳属性归类表事物、现象阴阳属性归类表 18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三三)阴阳属性的特点阴阳属性的特点1.1.阴阳的抽象性阴阳的抽象性 阴阳代表的是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阴阳代表的是事物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的属性,是抽象的概念,不是指某一特定的事物或现象。的属性,是抽象的概念,不是指某一特定的事物或现象。“阴阳者,有名而无形。阴阳者,有名而无形。”2.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相关性 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划分,必须满足彼此间具有事物或现象
12、阴阳属性的划分,必须满足彼此间具有的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条件,不具有相互关联的基的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对立的条件,不具有相互关联的基础条件,无从划分彼此间的阴阳属性。础条件,无从划分彼此间的阴阳属性。19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3.3.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象的分类归纳。如: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冷为阴;分类归纳。如:天为阳,地为阴;热为阳,冷为阴;男为阳,女为阴等。男为阳,女为阴等。4.4.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13、。属性的划分,取决于阴阳双方在其性质、位置、趋势等属性的划分,取决于阴阳双方在其性质、位置、趋势等方面的比较。当比较的对象、时间、范围改变时,比较方面的比较。当比较的对象、时间、范围改变时,比较的结果往往也随之发生改变。的结果往往也随之发生改变。20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阳阳 体体表表 上上 左
14、左 外外侧侧腰腰背背 胸胸 六六腑腑 心心肺肺 阴阴 体体内内下下右右内内侧侧胸胸腹腹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21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22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 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相关性、
15、相对性和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23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二、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消长 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的相互依存 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24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1.1.阴阳的相互对立阴阳的相互对立 对立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关系。互矛盾、相互排斥的关系。制约制约阴阳双方存在着相互牵制、掣肘、约阴
16、阳双方存在着相互牵制、掣肘、约束的关系。束的关系。阴阳的相互对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阴阳的相互对立是指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相互对立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25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2.2.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的相互依存 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互根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互根互用的关系。互用的关系。互根互根阴阳双方都以对方的存为自己存在的前阴阳双方都以对方的存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提和条件。互用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相互资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相互资生、相互
17、促进和相互助长。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化。”素问素问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26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3.3.阴阳的相互消长阴阳的相互消长此长彼亦长:此长彼亦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此消彼亦消:此消彼亦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 (1)含义含义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而是始终处于彼此增长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而是始终处于彼此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保持动态平衡。和消减的变化之中,保持动态平衡。(2)原因)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
18、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导致阴阳皆消皆长。导致阴阳皆消皆长。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为消长 阴阳皆消皆长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此长彼消: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此消彼长: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27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4.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义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物生
19、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28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热极生寒热极生寒 阳证转化为阴证阳证转化为阴证重阳必阴重阳必阴寒极生热寒极生热 阴证转化为阳证阴证转化为阳证重阴必阳重阴必阳 阴阳转化阴阳转化29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消长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转化30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一)(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组成人体的形体组织、脏腑经人体是有机的整体。组成人体的形体组织、脏腑经络。可根据其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络。可根据其部位、功能特点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部份。个部份。如可按人体部位分阴阳;以脏腑分阴阳;以如可按人体部位分阴阳;以脏腑分阴阳;以经络系统分阴阳;气血分阴阳等。经络系统分阴阳;气血分阴阳等。人生有形,不离阴阳。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31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阳 表 上 左 外侧腰背 背胸 六腑 心肺 手足三阳经 阴 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人体组织结构阴阳属性归类表
21、人体组织结构阴阳属性归类表 32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1.1.说明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说明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2.2.说明说明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生命的本质标志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生命的本质标志33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阴阳阴阳失调失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
22、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34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阳偏胜阳偏胜阴偏胜阴偏胜阳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偏衰35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1 1)阴阳偏盛(胜)损及对方。)阴阳偏盛(胜)损及对方。(2 2)体内阴阳之正气的任何一方,由于种种原因)体内阴阳之正气的任何一方,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虚损不足,致使对方受累
23、的病理现象。出现了虚损不足,致使对方受累的病理现象。36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阴阳转化(病理状态)阴阳转化(病理状态)临床上不同的病理状态,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临床上不同的病理状态,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完全可能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下,完全可能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重重”和和“极极”都是转化的必备条件。都是转化的必备条件。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37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四)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四)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
24、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失调。因此,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38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阴阳属性归类阴阳属性归类39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1.1.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1 1)损其有余损其有余: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属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属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性方药)(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
25、证 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寒性方药)(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体现在确立治疗原则和归纳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体现在确立治疗原则和归纳药物性能两大方面。药物性能两大方面。40中医学的哲学思想讲解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补其其不不足足 (2 2)补其不足)补其不足: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阴或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