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外科学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外科学 医学知识 专题讲座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中医外科学n中医外科学发展史n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分科,内容丰富疮疡、皮肤病、肛门、直肠病、乳腺病及外科杂病。在历史上,跌打损伤、金刃刀伤、眼耳鼻口腔等曾属于外科由于科学的发民展、分工愈细,另属于专科。其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阶段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一、中医外科起源原始社会1.起源于原始社会起源于原始社会:草、树叶包扎伤口,拔出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发展为:用砭石、石针刺开排脓治疗脓肿外科原始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的需要
2、。n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有记载;山海经有“高山之石其下多箴石”记载。“砭针,治痈肿者”2.外科独立分科周代。1)周礼天官:“疡医”即外科医生,主治肿疡、溃疡、金创和折疡。2)疡医下士八人,掌肿疡溃疡之祝药剐杀之剂3.五十二病方:我国最早的医书记载的痈、疽、创伤、痔疮等。1)病名:痈、疽、痔疾、皮肤病、创伤等2)手术:手术治疗 痔疮3)外治法:砭针、熨、熏、按摩、地胆草外敷4)手术器械:挺探针总之,专职医师的出现,从局部外治到药物内治标志外科形成,内经问世,从基础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提高为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
3、人删除。二、中医外科形成中医外科形成汉代1黄帝内经:最早的医学系统理论著作:1)外科病名30种,不同部位的痈疽17种 2)痈疽的病因病理有一定的认识:“膏梁之变,足生大丁”3)多种疗法:针砭、灸法、熨法、按摩、猪膏外用等。4)截趾治疗脱疽世界最早。2、外科鼻祖华佗:汉代-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第一个应用麻沸散、剖腹手术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1)肠痈、寒疝、蛔厥等诊治作了详细的论述 2)大黄牡丹汤、薏苡附子败酱散、乌梅丸等。4、金创?方:第一部外科学专著,已失传。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中医外科发展三、中医外科发
4、展1、两晋南北朝、两晋南北朝:1)龚庆宣著刘涓子鬼遗方: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痈疽的鉴别诊断。内外治方140多个,止血,收敛,止痛。辨脓法及切开法。首创有水银膏治疗皮肤病,比其它国家早了6个世纪2)葛洪著肘后备急方-简单有效的医方与治法:海藻治瘿。狂犬脑敷治疯狗咬伤-免疫法2、随唐时期、随唐时期:1)诸病源候论-最早论述病因病机的专著-对许多外科病和40多种皮肤病的病因阐述:疥疮,由虫引起,漆疮与过敏体质有关;发癣;炭疽。肠吻合、血管结扎,拔牙术。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孙思邈千金方-临床实用百科全书 脏器疗法如肝治夜
5、盲症;甲状腺病。导尿术-葱管导尿术比1860法国发明橡皮管早1200年。下颌关节的复位术3、两宋金元时期、两宋金元时期:病机整体与局部;治疗扶正与祛邪,内治与外治 1)金元四大家。2)齐德之外科精义:3)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骨科专著;4)陈自明外科精要。把26种肪象与外科病紧密联合,外科病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治疮疡应辩阴阳虚实治外而不治其内,治其未而不治其本5)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鉴别“五善七恶”;总结了“内消、托法”等内治法。砒剂治痔;烧灼法消毒;记载了痔、痈、皮肤病、瘰疬等外科病证治。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
6、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中医外科成熟明清1、三大学术流派、三大学术流派:一)正宗派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列证最详,论治最精”.重视脾胃论,内外治并重。“盖脾胃盛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故外科万以调理脾胃为要”。主张应用外治法及手术,外治法多:熏洗熨照湿敷及手术方法14种。无菌观念的萌芽。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手术原则。二)全生派全生派: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阴阳辨证。“阴虚阳实”论创立以阴阳为核心的辩证诊治法则。“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法。创立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和小金丹名方。三)心得派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三焦辨证论病
7、因与发症部位关系。重视外证与内证的关系“外疡实丛内出论”:“夫外疡之发,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汪机外科理例外科理例: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外科定名;“治外必本诸内”。3、陈司成霉疮秘录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由性交传染并可遗传,治用砷、汞剂为世界最早。4、吴师机理瀹骈文:专述药膏的外治法。5、张山雷疡科纲要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四、现代发展1、1954年成立中医研究院;2、1956
8、年各地相继建立中医院;3、1960年中医研究院主编中医外科简编,1960、1964、1983年上海中医学院先后3次主编了中医外科学,学术交流。4、临床:淋巴结慢性窦道,骨髓炎、烧伤、脉管炎、内痔中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红斑性狼疮、硬皮病等。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章第一节、现代中医外科的范围n由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确切地对中医外科范围进行界定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医学科的二级学科,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阐述外科病的证治规律和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主干学科。n范围的依据范围的依据发于人体体表,一般肉眼可见,有形可征,及
9、需要以外治为主要疗法的疾病。n当然,学科的范围的界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术的发展,名个学科间的渗透 和融合,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学科的内涵不断的变化。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二节、疾病的命名原则疾病的命名原则 繁多复杂,如同病异名如同病异名:丹毒发于是中部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为流火;发于头面称抱头火丹;发于新生儿称赤游丹。同名异病同名异病:痈包括肌肤间脓肿和淋巴结感染。病名虽多,从命名方法上有一定规律,一般如下:发病的部位、穴位、脏腑、形态、颜色、范围部位命名:如颈痈、肛瘘、对口疮等。穴位命名:人中疔、委中
10、毒、环跳疽、膻中疽等。脏腑命名:肠痈、肝痈、肺痈等形态命名:蛇头疔、鹅掌风、红丝疔、托盘疔等。颜色命名:丹毒、白驳风等范围大小:小者为疖,大者为痈,更大者为发。病因命名:破伤风、冻疮、漆疮、药毒等。病程长短命名:千日疮、七日风、五日风等。疾病特征命名:烂疔、流注、湿疮等传染性命名:疫疔等。另外,有两种方法同时应用,如乳岩、肾岩翻花等,也有较特别的。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节、基本术语(一)三节、基本术语(一)n1疡:外疡,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n2疮疡疮疡:广义指一切体表一切体表外科疾病的总称;狭义指生于体表的化脓性体表
11、的化脓性疾病。n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肿块。n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疮面。n5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出疮面或暴露于疮口之外的腐肉。注意:与眼科的胬肉攀睛(翼状胬肉)的胬肉不同。n6痈痈:指气血被毒邪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分为内痈和外痈两种,内痈是指生于脏腑的化脓性疾病;外痈指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化脓性疾病。n7疽疽:指气血被邪毒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常见有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有头疽指发生于肌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痈;无头疽指多发于骨髂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
12、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1应指应指:患外已化脓,(或有其它液体),用手压迫时有波动感。2根盘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根盘收束者为阳症,平塌者为阴证。3根脚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根脚收束为阳证,根脚软陷为成脓,根脚散漫或塌陷者多提示可能走黄。4护场护场:“护”有保护之意,“场”为斗争场所,是指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能够约束邪气,使之不至于深陷或扩散所形成的局部作肿范围。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5袋脓袋脓:溃后疮口缩小,或切口不当,致使空腔较大,有如口袋之形,脓液不易排出而蓄积袋底的现象。6结核结核:结聚成核
13、、结如果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圆形肿块。非指西医之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病。包括西医的慢性淋巴结炎,皮下囊肿、小的良或恶性肿瘤。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三节、基本术语(二)三节、基本术语(二)痔痔:广义:峙突之意.凡肛门、耳道、鼻孔之九窍中,有小肉突起者。狭义:肛门周围良性增生物。肛门疾病的总称。漏漏:溃口处脓水淋漓不止,尤如滴漏。包括两各病理改变,一是瘘管瘘管:指体表与有腔脏器之间的病理性管道,伴有脓水淋漓,具有外口和内口;或溃口与溃口相通的病理性管道。二是窦道窦道:指深部组织通向体表的病理性盲管,伴有脓水淋漓,一
14、般只有外口而无内口,不与体内有腔脏器相通。痰痰:指生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或软或硬,或按之有囊性感的包 块,属于有形之征。岩岩:病变部肿块坚硬如石,高低不平,固定不移,形似岩石,破溃后疮面中凹陷较深,状如岩石。岩与癌相同。毒:凡导致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统称。包括:有传染性质的疾病如时毒;火毒症状明显发病迅速的 如丹毒;难以定出确切病名的如无名肿毒。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善、恶:指病和中出现的好、坏的现象。五脏功能 正常与失调的症状。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标准。多指全身症状。五善五善:五脏功能 正常
15、,预后良好。心善: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眠安。肝善: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清利。脾善:饮食知味,脓黄稠,唇色滋润,大便和润。肺善:声音响亮,不喘不咳,呼吸均匀,皮肤润泽。肾善:无潮热,口和齿润,小便清长,夜卧安静。七恶七恶:指病和中出现的坏的现象,五脏功能 失调的症状。心恶:精神爽快,言语清亮,舌润不渴,眠安。肝恶:身体轻便,不怒不惊,指甲红润,二便清利。脾恶:不思饮食,消瘦,疮陷脓臭,纳药呕吐。肺恶:呼吸喘急,痰多音喑,皮肤枯槁。肾恶:时渴引饮,面容惨黑,咽喉干燥,阴囊内缩。脏腑败坏: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气血衰竭:疮陷色喑,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语低
16、。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顺证:”顺“正常现象,疾病 在发展过程中,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收束,皮薄光亮。溃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收。逆证:”逆“反常的征象,疾病 在基发展过程中,不以顺序出现应不良的症状:初起:疮顶平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
17、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三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n 第一节 致病因素一、外感六淫:条件: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多风风邪(风热、风温)风邪特点致病的特点。夏季:多暑热暑热、且暑必夹湿,夏季局部、全身抵抗力下降致病特点。秋季:多燥燥邪(凉凉、多温多温),易伤阴液,侵犯皮肤干燥、枯槁、脱屑等。冬季:寒寒邪寒的特点致病特点。火:火:为热之重致病特点:阳证,发病急、快,重。:阳证,发病急、快,重。六淫诸邪均可致病,在发病过程 中,由于风寒暑燥均能化热化火,故外科疾病 的发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二、外来伤害:一切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伤害人体.1、直接损伤局部:如沸水、化学烫伤。2、外伤
18、再感受外邪:破伤风、手足部疔疮。3、因伤后脉络瘀阻筋脉失养:如脱疽。三、感受特殊之毒: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另外有疫毒、无名肿毒(未能找到明确致病的病邪)。特点:一般发病迅速,有的有传染性,局部肿痛或瘙痒、麻木,伴全身症状。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致病因素(二)四、情志内伤:1、发病条件。2、特点:肝经循行的部位夹郁夹瘀或伴月经不调、情志。五、饮食不节:使脾胃功能受损,湿热火毒内生,或饮食直接致病如痔疮、皮肤病。特点:伴便秘、腹胀、胃纳不佳等。六、劳伤虚损:指劳力、劳神、房劳过度等因素气血受损,阴阳失和。七、
19、痰饮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在一定条件下又能作用于某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证。痰饮痰饮:临床上痰与瘀常下兼致病,其特点:起病缓,病程长,早期症状不明显包括:以痰命名如子痰、流痰;发病与痰有关如气瘿、肉瘿;囊肿性病变。瘀血瘀血:气血运行失常不足与太过。外伤、热、脾虚、寒等所致。特点:范围广,病种多,复杂,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具有疼痛、结块、出血紫暗或夹有血块及舌、脉特征。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二节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主要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
20、脏腑失和。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直接判决定疾病的特性、预后、转归。正气旺盛:多为阳症,实证,发展顺利,预后良好。全身症:高热、烦躁、便秘溲赤,舌红脉实。局症:高肿根束、红热灼痛,脓稠易敛。正气不足:多阴证,虚证,正虚邪实或正虚邪恋。全身症:潮热盗汗、面黄神疲,舌淡脉虚无力。局症:色白肿平、硬,不或微红、热,脓稀难敛。气血旺:不易病,病则气旺易起发,血实则易破溃、易收口;n 气血虚:易病,气虚难起发、破溃,血虚则难以生肌收口。(气虚下陷,血虚生燥)正气盛衰的变化变化受治疗用药的影响较大治疗意义。(如阳证初为实过用寒凉,伤正气,致虚,重久病伤正气,阳证实证可变阴证虚证)。二、气血凝滞气血凝滞:气血
21、生化不及生化不及或运行障碍障碍致其功能失常的病理变化。动态变化的。1局部局部气血凝滞:疼痛、肿胀、结节、肿块出血、皮肤增厚、紫斑等。n 部位不同:肺咳嗽、血;肝胁痛,脾胃呕吐腹胀等。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2气血凝滞在病程中不断变化的:缓解慢消散,加重化脓n 溃后生肌重证。三、经络阻塞:三、经络阻塞:1总的机理之一2发病条件: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外伤后感染。3患处所属经络,决定其发展、预后,如臁疮。4邪气传导通道。四、脏腑失和四、脏腑失和:1脏腑功能失调,可致体表疮疡发生。2体表的毒邪可影响脏腑功能如走黄。3脏腑本身的
22、病变,如肝痈、肠痈;上是外科的总的现理,但概言之,总离不了阴阳平衡失调和偏性,因为阴阳平稳失调是疾病了生了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气血经络脏腑均寓于阴阳之中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总的机理总的机理:气血凝滞,营气不从,经络阻塞,以致脏腑功能失和等。根本原因:阴阳平衡失调。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四章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第一节、辨病第一节、辨病一、辨病辨病:认识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如疖、手足部疔、颜面部疔的症状表现、治法、转归是不同的。二、准确辨病的要求要求:具备扎实的
23、理论知识。详细、认真、仔细诊察亦是重要环节。积累一定临床经验。具备西医学及相关检查知识是重要条件。三、辨病程序辨病程序:详问病史:原因、诱因、发病、变化及治疔等。全面检查,免误、漏诊.3 注重局部:是辨症的着关键。外科病的最大特点:不同病的局部表现不同,同一病不同阶段的表现不同。4 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四诊的发展和延伸。5 综合分析:扎实医学知识,丰富临床经验,正确的思维。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二节 阴阳辨证一、阴阳辨证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总纲。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外科辨证的总纲。二、辨阴证阳证:重点
24、 在于局部局部症状。1 颜色、温度、肿胀(形势、范围)、肿块硬度、疼痛、脓液形质、溃疡形色、病位深浅。2 发病情况、病程长短、全身症状、舌苔脉象、预后顺逆。三、阴阳辨证的注意点:n1 局部与全身结合:如乳疽因病位深,初期表现多似阴证,实属阳 证。n2 辨别真假:从局部着手,抓住实质,如流注流注,初多为色白,漫肿、隐痛,到了化脓时才微红微热、易作阴证;其实病位深在肌肉,红热不显,易脓、易溃、易敛,多伴寒热全身症,为阳证。n3 消长与转化:病程中可以转化,如脑疽脑疽,初为阳证,在治疗中,过用抗生素、寒凉药等可转为阴证或半阴半阳证。2022-10-15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
25、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第三节 部位辨证_外科的三焦辨证n上部辨证上部辨证:n部位:头面、颈项、上肢。n病因特点:多风温风热。n发病特点:来势迅猛。风邪发病常发于突然间,起病缓者较少。n常见症状: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干咽痛,舌红苔薄黄脉浮而 数。n 局症: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束肿高,痛剧,脓稠而黄。n常见疾病:头面疖,痈、疔诸疮。颈痈、有头疽,上肢疖等。n中部辨证中部辨证:n部位:胸、腹、腰、肋胁、背,五脏六腑所居之 地,病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n病因特点:七情、饮食、劳伤等致气血郁阻、痰湿凝滞而致脏腑功能失和。多气郁火郁。n发病特点:发病前常有情志不畅史,或有性格郁闷,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