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要点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14987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3.9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要点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 基础知识 应知应会 要点 课件
    资源描述:

    1、主讲、制作人:陈晓玲主讲、制作人:陈晓玲参与人员:肾病科一区全体护士参与人员:肾病科一区全体护士2014-10-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一、中医基础知识中医理、法方、药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四诊、辨证、论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 及其 运动变化。心:心:(主血(主血脉,藏脉,藏神)神)脾脾:(主运化,(主运化,统血)统血)肺:肺:(主气,(主气,通调水通调水道)道)肾:肾:(藏精,(藏精,主水,主水,纳气)纳气)胆胆小小肠肠胃胃大大肠肠膀胱、膀胱、三焦三焦目,泪,魂,怒,筋,爪酸,青,生,风,冬,春 肝肝:(主疏泄,藏血)(主

    2、疏泄,藏血)舌,汗,神,喜,脉,面,苦,赤,长,暑,南,夏口,涎,意,思,肉,唇,甘,黄,化,湿,中,长夏金,鼻,涕,魄,悲,皮,毛,辛,白,收,燥,西,秋耳,唾,志,恐,骨,发,咸,黑,藏,寒,北,冬木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二)五行的(二)五行的生克相侮生克相侮(三)藏象学说 脏腑: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Page 61、表证:一是外感时邪,二是邪浅病轻。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苔薄,脉浮,兼有鼻塞流涕,咳嗽喷嚏,咽喉痒痛八纲辨证 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2、里证:一是病位深在,二是病情较重。症见:

    3、壮热恶热或微热潮热,烦躁神昏,口渴引饮,或畏寒肢冷,倦卧神疲。便秘尿赤或便溏,苔厚脉沉。3寒证:严寒喜暖,面色晃白,肢冷蜷(quan)卧,口淡不渴,痰涎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胎白润滑,脉迟或紧。4、热证:恶热喜冷,口渴欲饮,面红耳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nv)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shuo)。5、虚证:面色淡白或萎黄,精神萎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形寒肢冷,自汗,舌淡胖嫩,脉虚沉迟,或为五心烦热,消瘦颧红,口咽干燥,盗汗潮热,舌红少苔,脉虚洪数。7、阴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气伐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

    4、沉迟,或弱,或细涩。6、实证:发热,腹胀痛据按,胸闷烦躁,呼吸气粗,痰涎雍盛,大便秘结,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8、阳证:面色红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躁动不安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口干渴饮,便秘奇臭,短赤,舌质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象浮数,洪大,滑实Page 9即喜、怒、忧、思、悲、恐、惊Page 10即喜、怒、忧、思、悲、恐、惊Page 11(六)六淫n 风、寒、暑、湿、燥、火n 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在正常情况下称六气。Page 12望舌质、舌苔。望舌质、舌苔。n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1、舌质舌神舌色舌形舌态Page 13有神

    5、者,为舌的运动灵活,舌色红润,有神者,为舌的运动灵活,舌色红润,鲜明光泽,富有生气,虽病亦属善候。鲜明光泽,富有生气,虽病亦属善候。无神者,为舌的运动不灵,舌质干燥,无神者,为舌的运动不灵,舌质干燥,晦暗无光,属凶险恶候。晦暗无光,属凶险恶候。Page 14舌色淡红舌:见于常人或病清浅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青紫舌:主寒凝,淤血红绛舌:主实热,阴虚Page 15舌形苍老舌:属实证娇嫩舌:主虚症齿痕:主脾虚或湿盛裂纹:多主精血亏虚芒刺:多因邪热亢盛瘦薄舌: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瘦薄舌:主气血两虚,阴虚火旺胖大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胖大舌:主水湿内停、痰湿热毒上泛Page 17n 强硬:多见于热入心

    6、高热伤津,风痰阻络。强硬:多见于热入心高热伤津,风痰阻络。n 萎软:见于伤阴或气血具虚。萎软:见于伤阴或气血具虚。n 歪斜: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歪斜:多见于中风或中风先兆。n 颤动:可见于肝风内动。颤动:可见于肝风内动。n 吐弄:皆心脾有热,还见于小儿发育不良吐弄:皆心脾有热,还见于小儿发育不良n 短缩:属危重症候。短缩:属危重症候。强硬舌例图 痿软舌例图歪斜舌例图 颤动舌例图 吐舌吐舌例图Page 232、舌苔苔色苔质Page 24n白苔:常见于表证、寒症。n黄苔:一般主里症、热证。n灰苔:主里证。n黑苔:多属危重。Page 25n 厚薄(bo):凡透过舌苔隐约可见舌质为薄苔,病者 多为

    7、初起或病邪在表。厚苔,多为病邪 入里,胃肠积滞。n 润燥:滑苔,主痰饮水湿。燥苔,多见于热盛伤津。n 腐腻:主痰饮、食积。n 剥落:镜面舌属胃气将绝之危候。花剥苔,是胃之气 阴两伤。n 真假:苔紧贴舌面为有根苔。有根苔表示病邪虽盛,但胃气未衰;无根苔表示胃气已衰。1、方法、方法(1)伸舌姿势)伸舌姿势(2)顺序)顺序(3)刮舌与揩舌)刮舌与揩舌(4)舌感觉、味觉)舌感觉、味觉舌诊 2、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光线)光线(2)饮食影响)饮食影响(3)染苔)染苔(4)季节、时间)季节、时间(5)年龄)年龄Page 273、望舌方法与注意事项n 望舌时要求患者把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体。n 先看舌态

    8、 舌质、舌尖、舌边、舌中、舌根。n 望舌应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中内,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n 食物对舌苔影响很大;常使舌形色发生变化。n 某些事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出现假象,称为“染苔”。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舌与内脏主要是通过舌与内脏主要是通过经脉的循行经脉的循行来实现的。心、肝、来实现的。心、肝、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脾、肾等脏及膀胱,三焦、胃等腑均通过经脉、经别或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或经筋与舌直接联系。肺、小肠、大肠、胆等,虽与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

    9、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舌无直接联系,但手足太阴相配,手足太阳相配,手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胆、大肠足少阳相配,手足阳明相配,故肺、小肠、胆、大肠之经气,亦可间接通于舌。之经气,亦可间接通于舌。所以说,所以说,。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在生理上,脏腑的精气可通过经脉联系上达于舌,发挥其营养舌体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病理上,挥其营养舌体并维持舌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也必须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必须影响精气的变化而反映于舌。Page 31n寸口诊法n正常脉象n病脉n相兼脉与主病Page 341、寸口诊法n 分寸、关、尺三部n

    10、以高骨(挠骨茎突)为关,关前(腕端)为寸,三部可分为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n 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左肝候肝胆,右关候脾胃;两尺候肾。n 医者中指定关,食指定寸,三指呈弓形,指头平齐。布指疏密与身长相适应。每次诊脉必满五十动。Page 35古称平脉,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Page 36通过位、数、形、势等通过位、数、形、势等四方面来体察,四方面来体察,通常有通常有2828种。种。Page 371、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kou),革脉n 浮脉:轻取即得,重按稍减,如水上漂木。主表证。n 洪脉:脉体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

    11、盛去衰。主里热证。n 濡脉: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主虚症,湿困。n 散脉:浮散无根,至数不齐,如杨华散漫之象。主元气散离。n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伤阴。n 革脉:浮县中空,如按鼓皮。主亡血、失精、小产、崩漏。Page 38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n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得,如石沉水底。主里证。n 伏脉:重按推筋至骨始得,主邪闭,厥证,痛极。n 弱脉:沉细无力而软。主阳气虚衰、气血具虚。n 牢脉:沉按实大弦长,坚牢不移。主阴寒内积。Page 39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n 迟脉:一息不足四至(60次/分)。主寒症。n 缓脉:一息四至,来去怠缓。主湿证,脾胃气

    12、虚,亦见于 平人。n 涩脉:迟细而短,往来艰涩,如轻刀刮竹,主精血亏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n 结脉:迟而时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气血虚衰。Page 40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n 数脉:一息六至(90次/分)。主热证,里虚症。n 疾脉:一息七八至(120次/分)。主阳极阴竭,元阳欲脱。n 促脉:数而时指,止无定数。主阳盛实热、瘀滞、痰食停滞。n 动脉: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主痛、惊。Page 41虚脉类:有虚、细、微、代、短五脉n 虚脉:举按无力,应指松软。主虚症。n 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气血两虚,湿证。n 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主阴阳

    13、气血诸虚,阳气衰微。n 代脉:迟而时止,止有定数。主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n 短脉:首尾具短,不能满部。主气病。有力为气滞,无力为气虚。Page 42实脉类: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n 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主实证,平人。n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主痰饮、食积、实热、孕妇。n 弦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痰饮,痛症。n 紧脉:绷急弹指,状弱牵绳转索。主寒症、痛症、宿食。n 长脉:首尾端长,超过本位。主肝胆有余,火热邪毒。Page 43相兼脉与主病n 浮紧:主表寒,风痹。n 浮数:主表热。n 浮滑:主表证夹痰。n 沉弦:主肝郁气滞。n 沉细:主阴虚、血虚。n 弦

    14、紧:主寒症、痛症。n 弦细:主肝肾阴虚,肝郁脾虚。n 浮缓:主太阳中风证。n 洪数:主阳明经证。气分热盛。n 沉涩:主血瘀。n 沉缓:主脾虚。n 沉细数:主阴虚、血虚有热。n 弦数: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n 滑数:主痰热,食积内热、湿热。Page 44治法:汗、吐、下、和、治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温、清、消、补八法Page 45n 辛温解表:麻黄汤、桂枝汤、荆防败毒散、小青龙汤n 辛凉解表:桑菊饮、银翘散、升麻葛根汤、麻杏苡甘汤n 扶正解表:参苏饮1、汗法、汗法亦称解表法2、吐法、吐法亦称涌吐法代表方:瓜蒂散代表方:瓜蒂散 寒下: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 温下: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15、 润下:五仁汤、麻子仁丸 逐水:十枣汤下法下法亦称泻下法 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调和肝脾: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 调理肠胃: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和法和法亦称和解法 温中驱寒:理中汤、小建中汤、吴茱萸汤 温经散寒: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回阳救逆:四逆汤温法温法亦称温阳法 清气分热:白虎汤 清营凉血:清营汤 清热解毒: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 清脏腑热:泻心汤、泻白散、导赤散、玉女煎 清热除湿:龙胆泻肝汤、茵陈蒿汤、白头翁汤、八正散 清热养阴:青蒿鳖甲汤、当归六黄汤、百合固金汤清法清法亦称清热法 行气:越鞠丸、半夏厚补汤、行气:越鞠丸、半夏厚补汤、苏子降气汤苏

    16、子降气汤 理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理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 祛风:川穹茶调散、天麻钩藤祛风:川穹茶调散、天麻钩藤饮饮 利水:五苓散、真武汤、独活利水:五苓散、真武汤、独活寄生汤寄生汤 豁痰:风痰用止咳散、杏苏散;豁痰:风痰用止咳散、杏苏散;寒痰用三子养亲汤;热痰用清寒痰用三子养亲汤;热痰用清气化痰丸;燥痰用贝母瓜蒌散;气化痰丸;燥痰用贝母瓜蒌散;湿痰用二陈汤湿痰用二陈汤 化食:保和丸、枳实导滞丸化食: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祛暑:新加香薷饮祛暑:新加香薷饮消法消法消导法 补气: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 苓白术(zhu)散、生脉散、玉屏风散 补血:四物汤、归脾汤 气血双补:十全大补汤 补阴: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天王补心丹 补阳:金匮(kui)肾气丸、右归丸 阴阳双补:地黄饮子补法补法亦称补益法问题:1、何为五行?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及其运动变化。2、五脏的功能有哪些?肝主疏泄,藏血;心主血脉,藏神;脾主运化,统血;肺主气,通调水道;肾藏精,主水,纳气。3、八钢论治指的是?指的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4、正常的脉象是?古称平脉,三部有脉,一息四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医基础知识应知应会要点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1498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