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义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基础理论讲义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基础理论 讲义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医基础理论讲义中医基础理论讲义参考书参考书 1.孙广仁主编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7.2.孙广仁主编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医基础理论难点解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3.李振吉主编李振吉主编.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词典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词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4.童瑶主编童瑶主编.规划教材教与教学参考丛书规划教材教与教学参考丛书中基础理论中基础理论.中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药出版社,1999.5.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灵枢.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2、1981.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绪绪 论论学习要求学习要求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及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学科属性及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中医基础理论讲义3一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基本概念: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
3、学知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识体系。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4二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基本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穴)在内的整体药(穴)在内的整体系统,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系统,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
4、学说为哲学基础,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核心,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点。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中医基础理论讲义5主导思想主导思想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哲学基础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精气,阴阳,五行 生理基础生理基础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 病理基础病理基础六淫,七情,饮食,劳逸六淫,七情,饮食,劳逸诊治特点诊治特点辨证论治辨证论治中医基础理论讲义6(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代:战国时代:战国两汉时期两汉时期标志:四部经典等医
5、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标志:四部经典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难经难经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中医基础理论讲义7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和方法 (1)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哲学思想:哲学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道:世界本原与生命起始道:世界本原与生命起始 儒: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儒: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兵:用兵之道兵:用兵之道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8(2)医药知识的积累)医药知识的积累殷商时期:酒及汤液用于治疗疾病殷商时期:酒及汤液用于治疗疾病 西
6、周时期:认识疾病,确立病名西周时期:认识疾病,确立病名。记载。记载38种种如疸、痹、腹痛、聋等如疸、痹、腹痛、聋等春秋时期:治疗技术发展(针、灸、药)春秋时期:治疗技术发展(针、灸、药)战国时期:扁鹊丰富诊断技术,文贽用怒治忧战国时期:扁鹊丰富诊断技术,文贽用怒治忧 五十二病方五十二病方记载记载103病名、病名、283方、方、247种药名。种药名。中医基础理论讲义9(3)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直接观察法直接观察法:采用解剖的方法观察。:采用解剖的方法观察。食道与肠道的长度比为食道与肠道的长度比为1:35(现(现1:37)发现不同脏器及其位置,如肺、脾、肝
7、、肾、发现不同脏器及其位置,如肺、脾、肝、肾、女子胞的位置。女子胞的位置。“心主身之血脉心主身之血脉”。整体观察法:分析类比推理的方法观察人体整体观察法:分析类比推理的方法观察人体逐步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逐步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藏象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0整体观察法整体观察法以外测内:以外测内:“有诸内,必形诸外有诸内,必形诸外”“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内脏生理病理现象内脏生理病理现象-反应于外反应于外外在生理病理现象外在生理病理现象-测知于内测知于内五脏分证五脏分证-某些特定症状,归结为某脏的某些特定症状,归结为某脏的生理失常,治疗时,调理该脏生理失常,治疗时
8、,调理该脏就能治愈该病。就能治愈该病。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1(4)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朴素的唯物论思想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影响生命观影响生命观 阴阳学说作为古代哲学中辩证法思想阴阳学说作为古代哲学中辩证法思想-推推五行学说动和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五行学说动和促进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促进了中医学方法学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中医学方法学体系的建立。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2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理论框架的建立()理论框架的建立四部经典是确立的标志四部经典是确立的标志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著作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著作 成书
9、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包括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包括素问素问灵枢灵枢共共18卷卷162篇论文。篇论文。贡献:贡献:.强调整体观念(人自身,人与自然)强调整体观念(人自身,人与自然).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古代哲学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建立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建立以五脏为核心的有机整体.构建了藏象经络理论构建了藏象经络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3难经难经-秦越人(扁鹊)秦越人(扁鹊)81难难难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补充著作难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补充著作 贡献:贡献:.脉学发挥脉学发挥-创独取寸口脉的诊脉方法创独取寸口脉的诊脉方法 .命门说命门说-左肾右命左肾右命.无形三焦说无形三焦说后世后世“
10、内难二经内难二经”并称。并称。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4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成书年代及作者:东汉成书年代及作者:东汉张机(字仲景)张机(字仲景)宋代林亿整理出版时分为宋代林亿整理出版时分为伤寒论伤寒论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贡献:贡献:伤寒杂病论是辨证论治的奠基著作伤寒杂病论是辨证论治的奠基著作.伤寒论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创立六经辨证 11 112 2方方.金匮要略金匮要略重在脏腑辨证重在脏腑辨证 262 262方方.共载方共载方269269方方 4.4.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开创辨证论治之先河.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5()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技术的发展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成书
11、年代及作者:成书年代及作者:秦汉,原著佚名秦汉,原著佚名贡献: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贡献: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载药载药365种种上品无毒益气,中品疗疾,上品无毒益气,中品疗疾,下品有毒祛邪下品有毒祛邪。.提出提出“四气五味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的药性理论.提出提出“七情七情”的配伍理论的配伍理论单行、相须、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等相使、相畏、相恶、相杀、相反等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6(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1.魏晋隋唐时期魏晋隋唐时期 晋晋-王叔和撰脉经是第一部脉学专著王叔和撰脉经是第一部脉学专著 晋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是第一部针灸学专著皇甫谧撰针灸甲
12、乙经是第一部针灸学专著 隋隋-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巢元方撰诸病源候论是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候学专著 唐唐-孙思邈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第一部孙思邈撰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第一部医医学百科全书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72.宋金元时期宋金元时期 宋代宋代-陈言(字无择)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陈言(字无择)撰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简称三因方。首论三因理论简称三因方。首论三因理论,对病因学的,对病因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宋代宋代-钱乙撰小儿药证直诀开脏腑辨证先河,钱乙撰小儿药证直诀开脏腑辨证先河,对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作出了新的贡献对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作出了新的贡献。金元
13、时期:金元四大家,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金元时期:金元四大家,从不同角度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了中医学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8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倡导火热论,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倡导火热论,撰素问玄机原病式,后人称其为撰素问玄机原病式,后人称其为“寒凉派寒凉派”。张从正张从正(字子和)倡汗、吐、下攻邪法,撰儒(字子和)倡汗、吐、下攻邪法,撰儒门事亲,门事亲,后人称其为后人称其为“攻下派攻下派”。李杲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言(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言“百病皆由脾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胃衰而生也”,撰脾胃论,撰脾胃论,后人称其为后人称其为“补土补土派派”。朱
14、震亨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认为(字彦修,号丹溪翁)认为“阳常有余,阴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常不足”,撰格致余论,撰格致余论,后人称其为后人称其为“滋阴滋阴派派”。中医基础理论讲义19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综合汇通和深化发展阶段明清时期:中医学理论综合汇通和深化发展阶段出版了集大成的医学著作医学纲目,证治准出版了集大成的医学著作医学纲目,证治准绳,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子部等。绳,医宗金鉴四库全书子部等。明明-张介宾张介宾(字景岳)撰类经和景岳全书,(字景岳)撰类经和景岳全书,提出提出“阳非有余阳非有余”,“真阴不足真阴不足”,主张补养肾阳,主张补养肾阳和肾阴和肾阴。明明-赵献可赵献
15、可(字养葵)撰医贯,认为(字养葵)撰医贯,认为“两肾之两肾之间间命门主持一身阳气。命门学说对中医学理论和命门主持一身阳气。命门学说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临床各科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0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温病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清清-吴有性吴有性(字又可)撰温疫论,首倡戾气以(字又可)撰温疫论,首倡戾气以别六淫,戾气多从口鼻而入别六淫,戾气多从口鼻而入。清清-叶桂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撰温热论,创(字天士)号香岩,撰温热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立卫气营血辨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清清-吴瑭吴瑭(字鞠通)撰温病条辨,创立三焦(字鞠通)撰温病
16、条辨,创立三焦辨证辨证 清清-王清任王清任(字勋臣)撰医林改错,发(字勋臣)撰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理论展了瘀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14.近代与现代近代与现代 近代近代-曹炳章曹炳章撰中国医学大成,收集和整理撰中国医学大成,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前人的学术成果。中西医学从论争汇通结合中西医学从论争汇通结合近代近代-张锡纯张锡纯撰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中西医撰医学衷中参西录,为中西医汇通的专著汇通的专著。现代现代-继续发展中西医结合继续发展中西医结合 中医基础理论更加系统规范中医基础理论更加系统规范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内经讲义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中医基础理论论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
17、2(三)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三)中医理论的继承与创新.继承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与前提继承是一切研究的基础与前提.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保持中医学基本理()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保持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特色。论的特色。()将中医学纳入现代科学研究序列。()将中医学纳入现代科学研究序列。()强化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强化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研究。()注重中医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注重中医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创建科学的假说和构建新的理论。()创建科学的假说和构建新的理论。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3三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
18、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一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基本概念基本概念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环境的统一性。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4整体整体观念观念人体是一个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机的整体人与环境有人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密切关系结构上结构上功能上功能上病理上病理上诊断上诊断上治疗上治疗上相互联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不可分割相互协调相互协调,彼此为用彼此为用相互影响相互影响察外知内察外知内相互联系相互
19、联系人与自然人与自然的统一性的统一性人与社会关人与社会关系的密切性系的密切性季节气候变化季节气候变化昼夜晨昏变化昼夜晨昏变化地理区域不同地理区域不同社会进步社会进步社会动乱社会动乱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5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生理上的整体性)生理上的整体性(2)病理上的整体性)病理上的整体性(3)诊治上的整体性)诊治上的整体性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6*五脏一体观五脏一体观概念: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概念: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观点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观点。结构:五藏,六腑,形体,官窍,在经络系统结构:五藏,六腑,
20、形体,官窍,在经络系统联络下,形成五个生理系统联络下,形成五个生理系统。功能: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功能: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气行血心气行血,肝疏气机,肝疏气机,肺气宣降,脾气运化肺气宣降,脾气运化,肾气摄纳,诸脏赖于心神主宰肾气摄纳,诸脏赖于心神主宰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7心心心心肝肝脾脾肺肺肾肾小肠胆胃大肠膀胱舌目口鼻耳二阴筋四肢皮毛骨脉五脏五体五官网络图中医基础理论讲义28*形神一体观形神一体观形体形体脏腑、经络、五体和官窍。精、气、血脏腑、经络、五体和官窍。精、气、血 和津液。和津液。广义之神广义之神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者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者 狭义之神狭义之神人的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