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肾与膀胱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养生肾与膀胱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养生 膀胱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九讲 藏象(6)肾 肾位于腰部,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肾与膀胱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由于肾藏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的中医藏象学说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命题之一。长期以来中医学肾藏象与西医学肾脏器的关系,一个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中医学肾藏象以气化论生理,西医学肾脏器以解剖论生理。中医学肾藏象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于现代解剖生理学中几个系统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一个肾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于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生理功能之中。中医学认为肾精是肾藏象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其构成是以察受于父母的先天之精为主,
2、加上后天获得的水谷之精,两者相合而成。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灵枢本神曰:“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决气也云:“常先身生,是谓精。”即是指与生俱来的先天之精,它需赖后天水谷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日渐充盈,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藏于脏腑之中,又赖先天之精的滋养,并受先天之精所化之元气的促进和激发,才能不断化生。可见,肾中所藏之精,在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的相互作用中,以维持肾精充足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肾因其藏有先天之精而有滋养全身各脏腑之精的作用,为一身脏腑之精的根源。一、中医肾藏精的相关研究(一)肾藏精起亟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者,藏精而起亟;阳
3、者,卫外而为固也.”王冰注:“言在人之用也.亟,数也.”肾藏先后天诸精,藏精而起亟,能应激、应变,方能主外。肾藏精是肾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肾所藏之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生殖之精,亦即男女媾精的精气,这是生育繁殖的最基本物质。它和人的生殖、生长、发育和衰老有关。禀受于父母,与人的生育繁殖有关。这一部份精的生成、储藏和排泄,均由肾主管。肾是先天的根本,接受其它脏腑的精气而储藏起来,五脏的精气充旺,肾精的生成、储藏和排泄才能保持正常。后天之精又称脏腑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是维持生命、滋养人体各部组织器官并促进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主人体生长发育。1、藏精起亟的涵义肾藏先后天诸
4、精,藏精而起亟,是肾藏一身之精的重要功能,为肾主外之机理。肾主外是内经肾藏象理论的重要命题,强调肾能应激、应变,方能主外,即肾具有调节机体与外界适应平衡,维护机体健康的功能。“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出自素问生气通天论。程士德曰:“亟,急也。又频数也。太素起亟作极起”。极,亟,古通用。阴精为阳气的物质基础,阴精不断充养表阳,是谓阴者藏精而起亟。”汪机注曰:“起者,起而应也。外有所召,则内数起以应也。如外以顺召,则心以喜起而应之;外以逆召,则肝以怒起而应之之类也”。亟,即紧急、急切之义,起亟即起而应付紧急或急切的需要,相当于应变、应激功能。人体是一个高度复杂、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巨系
5、统,对内外环境的变动有对应变化、不断调整适应的能力。这种随内外环境变化而进行调整、适应过程称之为“应变”。这是人类和其它生命体所具有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生命得以繁衍生存的基本能力。应变包括应激在内。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强烈的或有害的刺激后出现的以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为主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它是机体对不同刺激或激源作出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而应变是人体为保持稳态而随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调整、适应的过程。它是机体对不同刺激作出的各种反应的总和,既包括特异性反应,又包括非特异性反应,它包含了机体为维持适度稳态而作出的一切努力。机体的这种应变能力就是我们说的正气,与精气盛衰密切
6、相关。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由于随时都要面临各种复杂的内外环境,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突然变化的情况,要使机体能在这一复杂的内外环境变化中安然无恙,就必须有随时适应这些变化的调控系统。藏精而起亟,明确指出起亟,即机体的应变、应激功能是由精的特异作用完成的。肾藏蓄调节一身之精,藏精则能起亟应变,为机体应变调节中枢。2、藏精起亟的机理精是起亟的基础,肾为机体应变调节中枢关键在于肾藏蓄调节一身之精,肾精化生元气治于里。2.1肾调节一身之精精为正气的本原,具有抵御外邪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为起亟之基础。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藏于精者,则能起亟,至春则能应付多变之气候,能与外环境保持协调统一
7、,故不病于温。藏于精者,不仅春不病温,且能不病于四时,对预防四时发病具有重要意义。素问金匮真言论还说:“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故冯氏锦囊秘录曰:“足于精者,百疾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藏精是五藏的共同特性,肾藏蓄一身之精,肾中精气为一身精气的总根,在“其他脏腑精气不足时,肾中精气又可以作为后备力量,补充代偿诸脏腑精气的不足”。人的生命活动,存在着不平衡倾向:五藏之中阴阳属性有偏倾,功能有盛衰,有时间性差异,地域性区别;人的整体活力,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水平。如果没有一定的调节机制,这种不平衡倾向就会造成脏
8、腑功能的失调和机体的衰弱。但在一定限度内,人体并不发生精气的失调,而是保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其原因,即在于肾对五藏之精存在着藏蓄调节能力。唐王冰对此解释说:“五藏六腑,精气淫溢,而渗灌于肾,肾藏乃受而藏之由是则五藏各有精,随用而灌注于肾,此乃肾为都会关司之所。”肾不仅藏蓄五脏之精,而且调节脏腑的不平衡倾向,随时补充脏腑的不足。故肾精充足之人,他脏之精虽虚亦易复。另一方面,肾精内蓄,可应时而动,以调节不同时间的失衡。正是肾为一身之精“都会关司”之处,及时调节,才能使精从藏的状态开启出来,充分发挥其内在的生命潜能,以发挥其起亟之用,机体才能起亟应变。2.2肾治于里肾为生命之本,为水火之藏,阴阳之宅
9、。肾之阴阳,又名元阴元阳,张景岳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肾之元阴,乃一身阴液之源;肾之元阳,乃一身阳气之根。肾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以维持生理上的相对动态平衡。肾精化生元气治理调节五脏功能,故称“肾治于里”(素问刺禁论)。清冯楚瞻亦说:“维持一身,长养百骸者,脏腑之精气主之。充足脏腑,固注元气者,两肾主之。其为两肾之用,生生不尽,上奉无穷者,惟此真阴真阳二气而已。二气充足,其人多寿;二气衰弱,其人多夭;二气和平,其人无病;二气偏胜,其人多病;二气绝灭,其人则
10、死。可见真阴真阳者,所以为先天之本,后天之命,两肾之根,疾病安危,皆在乎此。”(冯氏锦囊秘录杂证大小合参卷一)肾藏精化生元气,通过肾阴肾阳(元阴元阳)治理调节全身的阴阳,以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维持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适应,以抵御邪气的侵袭,保护生命,维持生命,发挥主外的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肾治于里与肾主外是统一的。肾治于里可使肾发挥更好的主外功能,肾主外功能的发挥又保障了肾治于里。里与外对称即内与外,正是“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2.3肾藏精化神肾藏精,藏精的目的在于蓄以备用,以发挥起亟应变之功。起亟应变需要发挥生命的内在潜能,肾精充盈则正
11、气强盛,髓海得养生神益智,机体能主动调节,充分发挥精的内在潜能以适应外环境。能应激、应变,才能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达到健康长寿。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神由精化,肾精充盈,心血得肾精肾水滋助充养,心神肾精,相交互用。精盛则神旺,精衰则神弱。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唐容川云:“神即心火,得肾阴济之,而心中湛然,神明出焉。”心肾相交则出神明,智慧生。心的任物处物功能正常,心神发露于外,以感应外周世界的变化,以起亟应变。陈
12、士铎辨证录指出:“人之聪明非生于心肾,而生于心肾之交也。肾水资于心,则智慧生生不息;心火资于肾,则智慧亦生生无穷。”能深谋远虑,巧妙处理事物的,称之为“智”。智力高的人,即使猝遇意外,亦能机智灵巧而应付自如,能更好与环境相适应,更好地生存。“随机应变”这个词语正描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自然和社会环境适应的能力和方式。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世界卫生组织章程关于“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方面均处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的论点已为世人所接受。健康除无病和没有虚弱状态外,还从机体、精神和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要求。所谓完满状态是很不容易达到的,而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有不同的标准。综言之,健
13、康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应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应激力。肾藏精充盈,才有充足的生命储备,才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肾藏蓄调节一身之精,藏精治于里而主外,精盈神旺则能起亟应变,应付多变的内外环境,保持内外环境的协调统一,从而保护生命,维持身心和谐的健康状态。肾主外功能正常,则人能“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素问上古天真论),以延年益寿。这是中医养生学重视宝精养肾的内在机制。(二)“肾藏精,精舍志”的现代解释素问调经论谓:“肾藏志”。肾藏志是指人的一部分精神情志活动和
14、肾的功能有密切关系。精神情志活动虽由心所主,但分属五脏。据对黄帝内经字词进行通检的结果显示,“志”在中医学理论中的含义,总属人体意识思维活动范畴,有如下含义:一指意识、神志;二指意念;三指情志、心情;四指意志、志向;五指识记川。其具体内涵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志”通狭义之“神”,泛指人体各种精神活动,也指人体所有心理活动。狭义之“志”,主要指意志.、记忆、部分情志活动等。如灵枢本神所言:“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肾藏志”,王冰注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专意不移者也。”素问宝命全形论曰:“慎守勿失,深浅在志。”杨上善注云:“志,记也”。内经理论虽未明言,“肾藏志”所属为广义,抑或是
15、狭义,但其所论“肾藏志”,均与“肝藏魂”、“肺藏魄”等并列,从这一角度分析,则“肾藏志”属五神之一,乃狭义之志。即“肾藏志”仅是人类心理活动过程的一个类别或环节,意在强调人的一部分精神情志活动和肾的功能有密切关系。肾藏精,精为神之宅,“志”藏于肾精中,且受它的涵养。即肾藏精,精舍志。精生脑髓,精足则脑髓充而神旺,肾的精气充盛,则志得涵养,故意志坚强。素问灵兰秘典论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之说,“作强”是指精神健旺、精力充沛之意;“伎巧”即精巧多能之意。如果肾精充盛,则表现为意志坚定,情清绪稳定,有毅力,对外界事物有较强的分析、识别和判断能力,对外界事物的处理就表现出足智多谋,反应灵敏,活
16、动敏捷有力。若肾精不足,则表现出意志消沉,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分析、识别能力下降,处事优柔寡断,精神萎靡不振,神情呆滞,行动迟钝。精神活动的变化也会影响肾精,如大怒会耗伤肾精,肾精受伤,志失所养,则出现健忘等精神活动失于正常的现象。如灵枢本神所云:“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故老人及体弱者,肾精多亏,易发生健忘的现象,临床治疗采用填精补髓是其重要法则之一。“肾在志为恐”,Mahl(1950)认为,恐惧经常地阻止着机体的行为表现,从而引起疾病。例如,儿童因与成人分离而产生的恐惧和哭喊会导致气喘病。“恐伤肾”,而使“肾不纳气”所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医学界运用现代医学科技方
17、法对中医学肾本质进行了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结果显示:中医学肾藏象与现代医学所论述的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生殖系统、遗传系统等都密切相关。笔者认为肾藏象中的“肾藏精,精舍志”理论,与内分泌系统中的肾上腺皮质及髓质激素,在情志方面的作用有相通之处。1、内分泌学的佐证肾上腺皮质主要产生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为维持生命所必须,其作用遍及体内所有细胞、组织及器官,不仅参与糖、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等物质代谢的调节,而且对体内多种组织器官的功能有重要影响。糖皮质激素影响多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包含情绪、行为和精神活动等。糖皮质激素不足时,可引起情绪和行为改变,有烦躁不安、忧虑
18、、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变化,以及嗅觉、味觉、听觉过敏,多以抑郁、情感淡漠、昏睡为主。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常发生睡眠障碍,脑电图的基本节律加快,睡眠的快速动眼期缩短,甚至消失。并有精神异常和行为异常,最早常为欣快、多语、失眠,后多表现为抑郁,严重者发生明显的中毒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自杀企图,只有少数表现为躁狂和焦虑。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或柯兴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量的皮质醇引起的症候群。长期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或饮用酒精饮料,也可引起类似柯兴综合征临床表现。多数病人有精神症状,但一般较轻,表现为欣快感、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少数病人会出现类似躁狂、优郁或精神分裂症
19、样的表现。2、生理心理学的发现2.1情绪活动的生物化学调节人体内的生物化学物质对情绪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与情绪变化有密切关系。它们和肾上腺素等都是含有儿茶酚结构的胺类化合物,因此称为儿茶酚胺。体内的儿茶酚胺主要由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和脑内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合成。这是三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此外,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他激素或递质在情绪变化中也有重要作用。去甲肾上腺素能够影响焦虑。在下丘脑内许多神经递质汇聚在一起,其中对情绪、情感调节发生重要作用的递质就是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一羟色胺和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在脑内的分布所形成特定的化学通路与5一羟色胺通路平行
20、地分布,相互制约地调节着情绪活动。在外周神经系统中,全部支配横纹肌的传出神经末梢都是由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而传递情感表达的信息;副交感神经也是由乙酰胆碱作为递质而引起情感活动的变化。交感神经由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在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传递情绪变化的神经信息,其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则由乙酰胆碱传递信息至神经节。所以,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酞胆碱,无论在中枢神经信息传递或外周神经信息传递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更值得注意的是去甲肾上腺素不但可由神经元合成,也能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合成。肾上腺髓质的内分泌细胞受交感神经调节,可以生成与释放两种激素,即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当情绪改变较大时,无论是中枢、外周或肾上腺
21、髓质都会释放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神经递质和激素,对情绪变化发挥调节作用。一般情况下,情绪变化的强度不大时,首先是肾上腺髓质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只有当情绪改变的幅度较大时,血液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才显著升高。Cannon提出的“应急学说”认为:当机体遇到特殊紧急情况时,包括焦虑、疼痛及生理功能异常,交感神经一肾上腺素系统将被调动起来,通过促进合成与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反应灵敏性提高;同时使某些生理功能发生相应变化,如呼吸、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液重新分配,以利于机体同环境作斗争或暂时度过危险时刻。2.2儿茶酚胺类递质与记忆大量的实验资
22、料表明,在情绪兴奋状态下释放的肾上腺素对事件的记忆贮存有增强作用。肾上腺素能够增强、巩固人的记忆。去甲肾上腺素也能够调节记忆。研究表明,在年轻猴的前额皮层直接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a2(NE一a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yohimbine),能够使猴的短时工作记忆受到明显的损害。用微电泳分别将NE一a2 受体激动剂可乐定(elonidine)和yohimbine施加于前额皮层,前者能够增强短时工作记忆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而后者则抑制相关神经元的电活动。3、小结从上所知,“肾藏精,精舍志”,说明肾精与一部分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并通过现代医学的内分泌、生理心理的研究加以证明。情绪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
23、内分泌系统中的某些激素分泌量的增加,而且激素分泌量增加的程度与情绪反应的强度有关。虽然肾精的功能包含内分泌系统中的许多激素及免疫系统部分细胞因子的作用等等,但不能机械地等同于某一激素。二、肾主骨理论的现代研究概况1传统医学对肾主骨理论的认识肾主骨生髓早见于内经,素问宣明五气说:“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生骨髓”,“在体为骨”。都说明了肾藏精主骨生髓,所以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于肾脏精气所提供的营养和推动。临床上肾的精气不足常导致小儿的骨软无力、囟门迟闭及骨骼的发育畸形;素问痿论说:“肾者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说明了骨痿的病机与肾有关。医宗必读认为腰痛的
24、病因“有寒有湿、有风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积痰皆标也,肾虚其本也”,所以肾虚易患腰部扭闪和劳损等症。又如骨折损伤必内动于肾,损伤肾精,肾生精髓不足则无以养骨难以愈合。治疗上中医常用补肾入肾经的药物,加速骨折愈合,增强机体抵抗力,利于骨病损伤的修复。2现代医学对肾主骨理论的理解西方医学研究表明,骨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有其代谢过程,骨代谢是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全身激素、局部因素、细胞因子等的调节,研究也表明肾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西医学也从解剖和功能的角度来解释中医肾主骨的理论,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21影响Ca、P的代谢肾脏在维持钙磷乘积相对稳定和促进钙化方面有重要作用,肾排泄钙磷、肾小
25、球滤过钙磷、肾小管在甲状旁腺作用下有保钙排磷作用,对钙磷的重吸收,肾脏分泌钙调蛋白(CaM)和骨钙蛋白(BGP)等方面都与骨代谢有密切关系,故肾能调节血钙、血磷的浓度。22影响维生素D的形成骨的吸收和沉积是受维生素D的影响,肾能将维生素D变为有活性的1,25一二羟维生素D。有研究证明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两套酶系统:1-羟化酶系统:它可将维生素D转变为有强烈活性的1,25一二羟维生素D,后者是小肠吸收钙磷的必需物,1,25一二羟维生素D还可抑制骨涎蛋白的合成,后者是破骨细胞吸附干骨基质进行骨吸收的必须蛋白。24-羟化酶系统:它有着消化维生素D活性的作用,在形成新骨上有较强作用。以上两中作用只有在肾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