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医学微生物学]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813606
  • 上传时间:2022-10-15
  • 格式:PPT
  • 页数:115
  • 大小:26.7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医学微生物学]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医学微生物学 医学 微生物学 细菌 感染 免疫 课件
    资源描述:

    1、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第七章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七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第一节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一、正常菌群(normal floranormal flora)正常菌群的意义:正常菌群的意义:生物拮抗生物拮抗 生物屏障生物屏障 受体与营养竞争受体与营养竞争 营养作用营养作用 参与代谢参与代谢 营养物质转化合营养物质转化合成成 免疫作用免疫作用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免疫应免疫应答答 抗衰老抗衰老 超氧化物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OD抗氧化抗氧化 抑肿瘤抑肿瘤 转化致癌物转化致癌物 激活巨噬细胞激活巨噬细胞

    2、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一、正常菌群(n o r ma l f部位部位主要菌群主要菌群皮皮肤肤葡萄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链球菌,类白喉类白喉,铜绿铜绿,丙酸。丙酸。口口腔腔葡萄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肺炎球菌,奈瑟球菌。奈瑟球菌。鼻咽腔鼻咽腔葡萄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肺炎球菌,奈瑟球菌。奈瑟球菌。外耳道外耳道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铜绿。铜绿。眼结膜眼结膜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干燥棒状杆菌,非致病奈瑟菌。非致病奈瑟菌。肠肠道道大肠艾希菌大肠艾希菌,双歧杆双歧杆,产气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变形杆菌。尿尿道道葡萄球菌葡萄球菌,类白喉棒状

    3、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分枝杆菌。分枝杆菌。阴阴道道乳杆菌乳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奈瑟球菌。奈瑟球菌。人体正常菌群分布人体正常菌群分布部位主要菌群皮 肤葡萄球菌,链球菌,类白喉,铜绿,丙酸。口二二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conditionedpathogen)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大肠艾希菌进入泌尿道大肠艾希菌进入泌尿道,手术伤口化脓感染。手术伤口化脓感染。宿主免疫功能底下宿主免疫功能底下大量使用激素大量使用激素,肿瘤化疗肿瘤化疗,放疗放疗,AIDS晚期。晚期。菌群失调菌群失调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正常菌群被抑制正常菌群被抑制,劣势劣势或外来菌趁机大

    4、量分子繁殖引起二重感染或外来菌趁机大量分子繁殖引起二重感染,金葡金葡菌菌,白假丝酵母菌伪膜性肠炎白假丝酵母菌伪膜性肠炎,肠炎肠炎,肺炎。肺炎。二 机会致病菌(c o n d i t i o n e d p a t h o g e n)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学微生态学 microecology microecology细胞或分子水平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细胞或分子水平研究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三者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医学微生态学医学微生态学研究寄居在人体表面和与外界相通腔道粘膜研究寄居在人体表面和与外界相通腔道粘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微生物表面的微生物与微生物,微生物与人体

    5、微生物与人体,微生物和微生物和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微生物群与宿主微生物群与宿主,外部环境动态平衡外部环境动态平衡-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失调微生态失调;菌群失调症。菌群失调症。三、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第二节第二节细菌的致病作用细菌的致病作用 致病性致病性-细菌对宿主的致病能力细菌对宿主的致病能力 毒力(毒力(VirulenceVirulence)细菌致病性强弱程度。)细菌致病性强弱程度。用半数致死量用半数致死量LD50LD50或半数感染量或半数感染量ID50ID50表示。表示。50%50%试验动物感染试验动物感染 死亡的细菌数量

    6、或死亡的细菌数量或 毒素剂量。毒素剂量。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作用致病性-细菌对宿主的致病能力一一 细菌的毒力细菌的毒力(一)侵袭力(一)侵袭力 细菌突破宿主皮肤细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黏膜屏障屏障1,1,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值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值2,2,繁殖繁殖扩散扩散3 3的能力。的能力。粘附素粘附素,荚膜荚膜,侵袭性物质侵袭性物质,细菌生物被细菌生物被膜。膜。1.1.黏附素(黏附素(adhensinadhensin)定居因子)定居因子 菌毛粘附素菌毛粘附素:菌毛顶端菌毛顶端,大肠杆菌。大肠杆菌。非菌毛粘附素非菌毛粘附素:G-:G-外膜蛋白外膜蛋白,链球菌链球菌M M蛋蛋白。白。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

    7、面上受体特异性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上受体特异性结合定居结合定居,繁殖繁殖,破坏组织破坏组织,产生毒素。产生毒素。一 细菌的毒力2.2.荚膜荚膜 抗吞噬抗吞噬,抗体液中杀菌物质抗体液中杀菌物质,侵袭力强。侵袭力强。3.3.侵袭性物质侵袭性物质 a.a.侵袭素(侵袭素(invasininvasin)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侵袭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蛋白质,介导细菌侵入邻近上皮细胞介导细菌侵入邻近上皮细胞,促进扩促进扩散。散。b.b.侵袭性酶类侵袭性酶类 血浆凝固酶血浆凝固酶:纤维蛋白包裹菌体抗吞噬。纤维蛋白包裹菌体抗吞噬。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利于细菌毒素扩散。利于细菌毒素扩散。IgA IgA蛋白酶蛋白

    8、酶:分解膜表面分解膜表面SIgA,SIgA,利于感染。利于感染。2.荚膜4.4.细菌生物被膜(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acterial biofilm)细菌与多糖组成的膜状细菌群体。细菌与多糖组成的膜状细菌群体。利于细菌附着在支撑物表面。利于细菌附着在支撑物表面。阻挡抗生素的渗入和免疫细胞杀伤。阻挡抗生素的渗入和免疫细胞杀伤。易发生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转移。易发生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转移。脱落后扩散感染脱落后扩散感染;气管插管气管插管,人工关节。人工关节。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常见。表皮葡萄球菌常见。4.细菌生物被膜(b a c t e r i a l

    9、 b i o f i l m)静脉导管表面的葡萄球菌生物膜 静脉导管表面的葡萄球菌生物膜(二)毒素(二)毒素1.1.外毒素(外毒素(exotoxinexotoxin)基因在染色体基因在染色体,质粒质粒,噬菌体。噬菌体。主要特点主要特点:a.a.活细菌产生活细菌产生,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分泌到细胞外。分泌到细胞外。b.b.蛋白质蛋白质,AB,AB亚单位亚单位,A,A是毒性部分是毒性部分,B,B载体载体,与细胞受与细胞受体结合体结合,单独无致病性。单独无致病性。c.c.毒性强毒性强,肉毒毒素强氰化钾肉毒毒素强氰化钾1 1万倍万倍,麻痹。麻痹。d.d.绝大多数不耐热绝大多数不耐热,葡萄球菌肠毒素例外。

    10、葡萄球菌肠毒素例外。e.e.抗原性强抗原性强,4%,4%甲醛脱毒成类毒素甲醛脱毒成类毒素-疫苗。疫苗。(二)毒素 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神经毒素(神经毒素(neurotoxin)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全身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肉毒毒素肉毒毒素全身肌肉松弛全身肌肉松弛,麻痹。麻痹。细胞毒素(细胞毒素(cytotoxin)白喉毒素白喉毒素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心肌炎。心肌炎。肠毒素(肠毒素(enterotoxin)霍乱毒素肠功能紊乱霍乱毒素肠功能紊乱,严重腹泻严重腹泻,失水酸中毒。失水酸中毒。外毒素的种类和作用机制 医学微生物

    11、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2.2.内毒素(内毒素(endotoxinendotoxin)特点特点:a.Ga.G菌死亡裂解产生菌死亡裂解产生;b.b.细胞壁脂多糖细胞壁脂多糖LPS,LPS,由由O O特异多糖特异多糖,非特异非特异核心多糖核心多糖,脂质脂质A A组成组成;c.c.理化因素稳定理化因素稳定:耐热耐热1602-4hr1602-4hr致热源致热源;d.d.毒性较弱毒性较弱,对组织无选择性对组织无选择性,反应一致;反应一致;e.e.不能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不能用甲醛脱毒成类毒素。2.内毒素(e n d o t o x i n)LPS结构结构脂质脂质A:毒性部分毒性部分核心多糖核心多糖;属抗

    12、原属抗原特异多糖特异多糖:菌体菌体O抗原抗原L P S 结构 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 发热反应发热反应 作用于巨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作用于巨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内源性致释放内源性致热源热源IL-1,IL-6,TNF,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发热热,微血管扩微血管扩,炎症反应炎症反应;肿瘤治疗。肿瘤治疗。白细胞反应白细胞反应 早期中性粒细胞黏附于毛细血管壁早期中性粒细胞黏附于毛细血管壁,数小时后数小时后,由由LPS诱生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释放大诱生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因子刺激骨髓释放大量中性粒细胞入血量中性粒细胞入血,先低后高。先低后高。内毒素的生

    13、物学效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败血症,感染病灶入血感染病灶入血,输液;输液;巨嗜细胞巨嗜细胞,中粒中粒,内皮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血小板,补体等诱补体等诱生生TNF,IL-1,IL-6,IL-8,TNF,IL-1,IL-6,IL-8,组胺等活性物质;组胺等活性物质;使小血管功能紊乱使小血管功能紊乱,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器官毛细血器官毛细血管灌注不足管灌注不足;缺血缺氧酸中毒。缺血缺氧酸中毒。激活补体激活补体,引发高热引发高热,低血压低血压,凝血系统活化凝血系统活化,导致祢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祢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时导致微循环衰竭严重时导致微

    14、循环衰竭,内毒素休克或死亡。内毒素休克或死亡。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区别要点区别要点外毒素外毒素内毒素内毒素来来源源G+部分部分G-G-基基因因质粒质粒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染色体方方式式活菌生产分泌活菌生产分泌成分裂解产生成分裂解产生成成分分蛋白质蛋白质脂多糖脂多糖稳稳定定60-80301602-4hr毒毒性性强强选择性选择性特殊症状特殊症状弱弱发热微循环发热微循环抗抗原原强强抗毒素抗毒素类毒素类毒素弱弱不成类毒不成类毒素素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区别 二二细菌侵入的数量细菌侵入的数量 引起感染所需细菌的数量决定于两个因素引起感染所需细

    15、菌的数量决定于两个因素 致病菌毒力的强弱致病菌毒力的强弱 宿主免疫力的高低宿主免疫力的高低 三三细菌侵入的途径细菌侵入的途径 呼吸道呼吸道肺炎球菌肺炎球菌,结核结核,流脑。流脑。消化道消化道霍乱弧菌霍乱弧菌,痢疾痢疾,伤寒伤寒,伤口伤口葡萄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性感染链球菌化脓性感染,破伤风。破伤风。多途径感染多途径感染结核杆菌结核杆菌二 细菌侵入的数量第三节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骨髓骨髓,胸腺胸腺,脾脏脾脏,淋巴结淋巴结,扁桃体扁桃体,小肠小肠集合淋巴结集合淋巴结,阑尾阑尾,黏膜免疫系统。黏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淋

    16、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粒中粒,嗜碱嗜碱性粒细胞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血小板。免疫分子免疫分子:补体补体,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细胞因子。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第三节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免疫系统 一一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免疫天然免疫 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逐渐建立起来的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一系列防御病原微生物的功能。功能。特点特点:出生就有出生就有;不针对某一病原微生物。不针对某一病原微生物。屏障结构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 体

    17、液因素体液因素一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免疫(一)屏障结构(一)屏障结构1.1.皮肤与黏膜皮肤与黏膜a a阻挡和排除作用阻挡和排除作用:阻挡阻挡;纤毛运动纤毛运动,肠蠕动排除。肠蠕动排除。b b分泌杀菌物质分泌杀菌物质:乳酸乳酸,脂肪酸脂肪酸,溶菌酶溶菌酶,胃酸胃酸,蛋白酶。蛋白酶。c c正常菌群拮抗作用正常菌群拮抗作用 生物屏障生物屏障,受体和营养竞争受体和营养竞争,抗菌物质。抗菌物质。(一)屏障结构2.血脑屏障血脑屏障由软脑膜由软脑膜,脉络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组脑毛细血管和星状胶质细胞组成成,阻挡病原菌及其毒性产物进入阻挡病原菌及其毒性产物进入CNS。婴幼儿发育。婴幼儿发育不完善

    18、。不完善。3.胎盘屏障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组成,阻阻挡病原菌和药物进入胎儿挡病原菌和药物进入胎儿,妊娠三个月内发育不完善。妊娠三个月内发育不完善。2.血脑屏障(二)吞噬细胞(二)吞噬细胞包括中粒包括中粒;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血液单核细胞和组血液单核细胞和组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织器官中的巨噬细胞。非特异性吞噬,杀伤杀伤,消消化病原菌。吞噬过程:化病原菌。吞噬过程:*趋化趋化 趋化因子使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定向聚趋化因子使细胞穿过毛细血管壁定向聚集。集。黏附黏附 表面受体与病菌接触表面受体与病菌接触;IgG;IgG和和C3

    19、C3受体。受体。吞入吞入 细胞膜内陷细胞膜内陷,伸出伪足包围伸出伪足包围,摄入细胞。摄入细胞。杀灭与消化杀灭与消化 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溶酶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体,杀菌溶菌。杀菌溶菌。依氧杀菌系统依氧杀菌系统-活性氧活性氧;非依氧杀菌系统非依氧杀菌系统-溶菌溶菌酶。酶。(二)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消化过程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和消化过程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吞噬作用的后果吞噬作用的后果:完全吞噬完全吞噬: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化脓性球菌被吞噬后5-105-10死死亡亡,30-60,30-60完全消化完全消化,残渣排出细胞外。残渣排出细胞外。不完全吞噬不完全吞噬:结

    20、核杆菌仍存活结核杆菌仍存活,免受抗体免受抗体,抗菌抗菌药物伤害药物伤害;繁殖杀伤吞噬细胞繁殖杀伤吞噬细胞;随细胞游走扩随细胞游走扩散。散。组织损伤组织损伤:溶酶体释放的多种蛋白水解酶破坏溶酶体释放的多种蛋白水解酶破坏临近组织临近组织,引起炎症引起炎症,损伤。损伤。吞噬作用的后果:(三)体液因素(三)体液因素1.1.补体(补体(complementcomplement)一组球蛋白一组球蛋白,巨噬细胞巨噬细胞,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肝肝,脾脾细胞产生细胞产生,激活产生激活产生:趋化趋化,调理调理,溶菌溶菌,溶细胞。溶细胞。经典途径经典途径: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由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旁路途径旁路途

    21、径:细菌脂多糖细菌脂多糖,酵母多糖酵母多糖,凝聚的凝聚的IgA,IgGIgA,IgGC3a,C5a C3a,C5a 吸引吞噬细胞到达炎症部位吸引吞噬细胞到达炎症部位,趋化作趋化作用。用。C3b,C4b C3b,C4b 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调理作用。调理作用。C3b-9 C3b-9 膜攻击复合物膜攻击复合物,溶解杀伤溶解杀伤G-G-菌和包膜病菌和包膜病毒。毒。(三)体液因素2.2.溶菌酶(溶菌酶(LysozymeLysozyme)吞噬细胞产生的碱性蛋白吞噬细胞产生的碱性蛋白,分布在血清分布在血清,唾液唾液,泪泪液液,乳汁乳汁,黏膜分泌液中。裂解黏膜分泌液中。裂解G+G+

    22、菌。菌。3.3.防御素(防御素(defensindefensin)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含精氨酸的小分子多肽,中粒细胞和肠细胞产生中粒细胞和肠细胞产生,破坏细菌细胞膜破坏细菌细胞膜,杀伤溶解细菌。杀伤溶解细菌。其它其它 乙型溶素乙型溶素,吞噬细胞杀菌素吞噬细胞杀菌素,组蛋白组蛋白,乳素乳素,正常调正常调理素。理素。2.溶菌酶(L y s o z y me)二二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个体出生后个体出生后,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等抗原分子接与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等抗原分子接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触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特点特点:对引发免疫的相同抗原起作用对引发免疫的相同抗原起作用;不遗传

    23、不遗传;有免有免疫记忆性疫记忆性,再次接触反应明显增强。再次接触反应明显增强。体液免疫,由体液免疫,由B B淋巴细胞介导。淋巴细胞介导。细胞免疫,由细胞免疫,由T T淋巴细胞介导。淋巴细胞介导。二 特异性免疫(一)体液免疫(一)体液免疫 B B淋巴细胞介导淋巴细胞介导,CD4+Th,CD4+Th细胞起辅助作用。细胞起辅助作用。相同抗原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再次接触;Th2Th2细胞分泌细胞分泌IL-4,5,6,10IL-4,5,6,10;在在IL-2IL-2参与下诱导参与下诱导B B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淋巴细胞转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胞,产生抗体。(一)体液免疫 Fab端Fc端F a b 端F c

    24、端抗体的应答效应:抗体的应答效应:抑制病原菌黏附抑制病原菌黏附 SIgA SIgA阻断细菌黏附。阻断细菌黏附。调理吞噬调理吞噬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IgG-FCIgG-FC受体受体,C3,C3受体。受体。中和外毒素中和外毒素 阻断毒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阻断毒素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参与溶菌参与溶菌 与病原菌结合激活补体溶菌。与病原菌结合激活补体溶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细胞毒作用 IgG-FC IgG-FC段与段与NKNK细胞细胞FCFC受体结合受体结合,NK,NK攻击裂解病原菌。攻击裂解病原菌。抗体的应答效应:(二)细胞免疫(二)细胞免疫 细胞内寄生菌细胞内寄生菌,病毒病毒,真

    25、菌。真菌。效应细胞效应细胞:细胞毒性细胞毒性T T细胞细胞;CD4+Th1;CD4+Th1细胞。细胞。1.CD8+CTL:1.CD8+CTL:直接杀伤靶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受受MHCMHC限制限制,识别识别杀伤有相同杀伤有相同MHCMHC类抗原分子的靶细胞。类抗原分子的靶细胞。a.a.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水进入细胞。水进入细胞。b.b.激活靶细胞自杀基因激活靶细胞自杀基因,细胞凋亡。细胞凋亡。2.CD4+Th1 2.CD4+Th1细胞细胞:分泌分泌IL-2,IFN,TNF,IL-2,IFN,TNF,诱导细胞诱导细胞免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免疫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抗细胞内菌感染。抗细

    26、胞内菌感染。(二)细胞免疫 细胞内寄生菌,病毒,真菌。(三)黏膜免疫(三)黏膜免疫 MIS MIS 黏膜反应系统黏膜反应系统:呼吸呼吸,消化黏膜下淋巴组织。消化黏膜下淋巴组织。肠壁集合淋巴结肠壁集合淋巴结,诱导黏膜免疫应答。诱导黏膜免疫应答。黏膜上皮黏膜上皮M M细胞细胞 抗原内吞后转运到抗原内吞后转运到PayerPayer淋巴淋巴结结,提呈抗原给提呈抗原给T,BT,B细胞。细胞。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细菌病毒激活后细菌病毒激活后,表现表现出细胞毒作用。出细胞毒作用。MISMIS主要功能主要功能:感染或口服疫苗后感染或口服疫苗后,在肠道在肠道,呼呼吸道吸道,泌尿道泌尿道,泪液泪

    27、液,乳汁中出现乳汁中出现SIgA SIgA。(三)黏膜免疫 MI S 三三 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一)抗胞外菌感染(一)抗胞外菌感染 特点特点:产毒素和酶产毒素和酶;化脓感染化脓感染;体液免疫。体液免疫。1.1.吞噬细胞的作用吞噬细胞的作用 中粒吞噬中粒吞噬,杀灭杀灭,消化。消化。2.2.抗体和补体的作用抗体和补体的作用 阻止细菌黏附阻止细菌黏附:sIgA,:sIgA,菌毛抗体。菌毛抗体。调理吞噬调理吞噬:细胞细胞IgG-FCIgG-FC和和C3C3受体受体,促进吞噬。促进吞噬。溶菌溶菌:IgG,IgM:IgG,IgM与细菌结合激活补体。与细菌结合激活补体。中和细菌外毒素中

    28、和细菌外毒素:封闭毒性中心封闭毒性中心,破伤风。破伤风。3.3.细胞免疫的作用细胞免疫的作用:辅助辅助B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三 抗细菌感染免疫的特点(二)抗胞内菌感染(二)抗胞内菌感染 特点特点:细胞内细胞内,慢性感染慢性感染,肉芽肿肉芽肿,细胞免疫。细胞免疫。1.1.吞噬细胞作用吞噬细胞作用:单核吞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激活后杀菌激活后杀菌;NK;NK直接直接杀伤靶细胞。杀伤靶细胞。2.2.细胞免疫作用细胞免疫作用:Th1:Th1分泌分泌IL-2,IFN,TNF,IL-2,IFN,TNF,激活巨噬细激活巨噬细胞胞;引发迟发型变态反应引发迟发型变态反应;CTL;CTL释放穿孔

    29、素溶解细胞释放穿孔素溶解细胞;颗粒酶杀伤胞内菌。颗粒酶杀伤胞内菌。3.3.局部黏膜免疫局部黏膜免疫:sIgA:sIgA干扰细菌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干扰细菌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和定植附和定植,阻止侵入细胞。阻止侵入细胞。(二)抗胞内菌感染第四节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感染的发生与发展 一一 感染的来源感染的来源 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传染源传染源:病人病人:全病程全病程,早期诊断早期诊断,隔离治疗。隔离治疗。带菌者带菌者:脑膜炎脑膜炎,伤寒伤寒,白喉白喉,长期排菌。长期排菌。病畜及带菌动物病畜及带菌动物,引起人畜共患病引起人畜共患病 通过病畜及带菌动物传染通过病畜及带菌动物传染,职业性职业性;患病

    30、动物肉患病动物肉,蛋蛋,奶奶;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一 感染的来源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呼吸道呼吸道:痰液痰液,唾液唾液,分泌物分泌物;肺结核肺结核,白喉。白喉。消化道消化道:食品食品,饮水饮水;抗胃酸和胆汁细菌。抗胃酸和胆汁细菌。皮肤伤口皮肤伤口:创烧伤创烧伤,咬伤咬伤;化脓感染化脓感染,厌氧菌。厌氧菌。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鼠蚤传播鼠疫鼠蚤传播鼠疫;虱传播斑疹伤寒。虱传播斑疹伤寒。性传播性传播:泌尿系统的感染泌尿系统的感染,脓性分泌物。脓性分泌物。多途径感染多途径感染:结核杆菌结核杆菌,炭疽炭疽,鼠疫。鼠疫。传播途径:.结核杆菌每年新发病例900万,死亡300万我国25万传染病第一位呼吸道传播

    31、.结核杆菌每年新发病例9 0 0 万,死亡3 0 0 万呼吸道传播3.243.2 4白喉杆菌呼吸道传播白喉杆菌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志贺菌消化道传播志贺菌消化道传播Clostridium Botulinum:Subterminal spore is larger than diameter of cell,it is like a tennis racket.消化道传播C l o s t r i d i u m B o t u l i n u m:S u b t e r破伤风梭菌伤口传播破伤风梭菌伤口传播伤口传播产气荚膜梭菌伤口传播产气荚膜梭菌臭虫虱臭虫虱鼠疫杆菌鼠

    32、蚤鼠疫杆菌鼠蚤斑疹伤寒虱斑疹伤寒虱性传播性传播.结核杆菌每年新发病例900万,死亡300万我国25万传染病第一位多途径传播肺结核,胃肠结核,肾结核,骨关节结核,胸腹脑膜炎.结核杆菌每年新发病例9 0 0 万,死亡3 0 0 万多途径传播肺结多途径传播多途径传播多途径传播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多途径传播腺鼠疫、败血性鼠疫和肺鼠疫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体内正常菌群体内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生态平衡失调感染。与宿主间生态平衡失调感染。寄居部位改变寄居部位改变:大肠杆菌泌尿系感染大肠杆菌泌尿系感染,胆囊炎。胆囊炎。菌群失调菌群失调,抗生素治疗中抗生素治疗中,细菌数量比例改变。细菌数量比例改变。抵抗力降

    33、低抵抗力降低:大量使用皮质激素大量使用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抗肿瘤药物。糖尿病糖尿病,AIDS,AIDS。内源性感染:二二 感染的类型感染的类型 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免疫力强免疫力强,病原菌少病原菌少,毒力弱。毒力弱。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免疫力差免疫力差,菌多菌多,毒力强毒力强,症状。症状。急性感染急性感染:起病急起病急,病程短病程短,恢复快恢复快,流脑。流脑。慢性感染慢性感染:病程缓慢病程缓慢;结核结核,麻风。麻风。按感染部位:按感染部位:局部感染局部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疮疮,疖疖,痈。痈。全身感染全身感染:胞外菌引起。分五种类型:胞外菌引起。分五种类型:二 感染的类型 毒血症毒

    34、血症:病原菌在局部感染繁殖病原菌在局部感染繁殖,毒产入血毒产入血;破伤风。破伤风。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G-G-菌血液繁殖菌血液繁殖,死亡裂解产生大量内毒素死亡裂解产生大量内毒素;病灶病灶中细菌死亡中细菌死亡,释放毒素入血。释放毒素入血。菌血症菌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流病原菌进入血流,不繁殖不繁殖,只是路过。只是路过。毒血症:败血症败血症:病原菌入血繁殖病原菌入血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全身中毒全身中毒,高热高热,皮肤粘膜淤血斑皮肤粘膜淤血斑,肝脾肿大。肝脾肿大。脓毒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入血大量繁殖化脓性病菌入血大量繁殖,扩散到体内其他器官扩散到体内其他器官,产生产生 新的化脓

    35、性病灶。新的化脓性病灶。败血症:病原菌入血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全身中毒,高热,皮 带菌状态带菌状态:病人痊愈病人痊愈,病原菌会持续存在病原菌会持续存在-带菌者带菌者,间歇排菌间歇排菌,重要传染源重要传染源,伤寒病。伤寒病。三三 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 寒冷能降低呼吸道抵抗力寒冷能降低呼吸道抵抗力,易呼吸道感染。易呼吸道感染。夏季气温高夏季气温高,苍蝇易滋生苍蝇易滋生,消化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吸血昆虫传播人畜共患。原始森林野生动物吸血昆虫传播人畜共患。带菌状态:第五节第五节医院感染医院感染hospitalinfection 患者住院期间发生的其他感染患者

    36、住院期间发生的其他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医务人员在医院发生的感染。发生的感染。一一 基本特点基本特点 地点地点:必须在医院内;必须在医院内;时间时间:住院期间或出院不久出现的感染;住院期间或出院不久出现的感染;内源性感染为主内源性感染为主,机会致病性微生物。机会致病性微生物。主要为住院患者主要为住院患者,密切接触密切接触,侵入性诊疗。侵入性诊疗。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病原菌多为耐药菌株。第五节 医院感染 h o s p i t a l i n f e c t i o n 患者 医院感染的分类医院感染的分类 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自身感染:抵抗力降低抵抗力降低,正常菌群和潜在的病原菌。正常

    37、菌群和潜在的病原菌。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交叉感染交叉感染 患者之间或医护人员接触。患者之间或医护人员接触。环境感染环境感染 消毒不严或污染的医疗用品消毒不严或污染的医疗用品;环境中环境中微生物气溶胶吸入感染。微生物气溶胶吸入感染。医院感染的分类 二二 医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特点医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特点 主要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主要为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多属内源性感染多属内源性感染;有有时会出现外源性病原菌引起的暴发流行。时会出现外源性病原菌引起的暴发流行。常具有耐药性常具有耐药性 甚至多重耐药甚至多重耐药,铜绿铜绿,金葡。金葡。常发生种类的变迁常发生种类的变迁 20 20世纪世纪5050年代主要为年代

    38、主要为G+G+球球菌菌,70-80,70-80年代多为年代多为G-G-杆菌。杆菌。适应性强适应性强 营养要求低营养要求低,潮湿环境可生长潮湿环境可生长:土壤土壤,水水,尘埃尘埃,污染的医疗器械污染的医疗器械,空调循环水。空调循环水。二 医院感染中的微生物特点 三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三要素三要素: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易感者。易感者。传染源传染源 病人病人 最重要传染源最重要传染源,致病性强。致病性强。携带者携带者 无明显症状无明显症状,最危险的传染源。最危险的传染源。环境贮源环境贮源 病菌在医院中集中病菌在医院中集中,多重耐药。多重耐药。动物动物 医院鼠

    39、害医院鼠害,病原菌重要宿主病原菌重要宿主,沙门菌。沙门菌。三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 接触接触 直接接触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间接接触;飞沫传播。飞沫传播。空气空气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微生物气溶胶微生物气溶胶,1-2,1-2米。米。媒介物媒介物 水水,食物食物,血制品血制品,药物药物,医疗器具。医疗器具。昆虫昆虫 鼠鼠,蚊蚊,蚤蚤,蝇蝇,蜱蜱,蟑螂蟑螂,叮咬传播。叮咬传播。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 注射注射,手术手术,输血输血,梅毒梅毒,AIDS,AIDS,乙肝乙肝 易感者易感者 决定于病原菌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决定于病原菌的毒力和宿主的易感性;医疗过程破坏原医疗过程破坏原有的防御机

    40、能和微生态平衡有的防御机能和微生态平衡,手术。手术。传播途径 四四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易感对象的年龄和基础疾病易感对象的年龄和基础疾病 老年人老年人 器官老化器官老化,功能衰退功能衰退,慢性病多。慢性病多。婴幼儿婴幼儿 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免疫器官发育不健全。2.2.诊疗技术诊疗技术 器官移植器官移植 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感染是最常见并发症。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尿毒症患者尿毒症患者,易感。易感。四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3.侵入性检查与治疗侵入性检查与治疗 侵入性检查侵入性检查 支气管镜支气管镜,膀胱镜膀胱镜,胃镜胃镜,黏膜损伤黏膜损伤;器械消毒

    41、不彻底器械消毒不彻底,带入病原菌。带入病原菌。侵入性治疗侵入性治疗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导尿导尿;引流引流,心心导管导管,心瓣膜等心瓣膜等,损伤黏膜。损伤黏膜。4.4.损害免疫系统的因素损害免疫系统的因素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 无选择性无选择性,损害免疫系统。损害免疫系统。化学治疗化学治疗 细胞毒类药物细胞毒类药物,损害免疫系统。损害免疫系统。激素激素 抗炎抗炎,抗毒素抗毒素,抗休克抗休克,抑制免疫。抑制免疫。其它其它 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长期住院。长期住院。3.侵入性检查与治疗 五五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1.消毒与灭菌消毒与灭菌 进入人体的医疗用品必须

    42、灭菌进入人体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接触皮肤黏膜的必须消毒的必须消毒,注射器注射器,输液器输液器,导管。导管。污染医疗器材污染医疗器材,先消毒后清洗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再灭菌。消毒剂消毒剂:有效浓度有效浓度,消毒时间消毒时间,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氧气湿化瓶氧气湿化瓶,雾化器雾化器,呼吸机及管道呼吸机及管道,定期消毒定期消毒;每日更换用无菌水每日更换用无菌水,加湿器。加湿器。消毒灭菌后消毒灭菌后,效果检测。效果检测。勤洗手勤洗手,清洁消毒清洁消毒,禁留长指甲禁留长指甲,戴戒指。戴戒指。五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2.2.隔离预防隔离预防 切断传染源切断传染源,防止病原菌传播。防止病原菌传

    43、播。3.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素合理使用抗菌素,降低院内感染率。降低院内感染率。重点监测重点监测:急诊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重症监护室,治疗室治疗室,婴儿室婴儿室,手术室手术室,检验科检验科,供应室。供应室。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垃圾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医疗垃圾,规范处理。规范处理。2.隔离预防第八章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原则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第一节细菌感染的诊断细菌感染的诊断 一一 病原菌检测病原菌检测(一)标本采集与送检(一)标本采集与送检 早期早期 急性期急性期,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无菌

    44、无菌 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避免杂菌污染。准确准确 呼吸呼吸,消化道消化道;CNS-;CNS-脑脊液脑脊液,血液。血液。尽快送检尽快送检 甘油盐水保存甘油盐水保存,脑膜炎球菌保温。脑膜炎球菌保温。做好标记做好标记 化验单与标本一致。化验单与标本一致。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诊断一 病原菌检测(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1.1.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琼脂划线接种琼脂划线接种,挑选可疑菌落。挑选可疑菌落。菌落大小菌落大小,1-2mm;2-4mm;4-6mm,1-2mm;2-4mm;4-6mm 形状形状,圆形圆形,不规则不规则 透明度透明度,透明透明,不透明不透明,半透

    45、明半透明 表面表面,光滑光滑,干燥干燥,湿润湿润;边缘是否整齐边缘是否整齐,颜色颜色,色素色素,性质性质 溶血溶血:血培养基血培养基,甲型甲型,乙型乙型,丙型丙型(二)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的制备配制配制:称量称量,溶解溶解,过滤过滤;调整调整pH,分装分装;高压蒸汽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03.4kpa;1.05kg/cm2121.315-20培养基的制备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划线接种划线接种-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菌落菌落colony 挑选一个菌落挑选一个菌落-纯种纯种 转种转种-纯培养纯培养固体培养基 医学微生

    46、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Solid medium(clone)S o l i d me d i u m(c l o n e)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脂溶性色素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半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有鞭毛细菌:有鞭毛细菌:扩散生长扩散生长,周围浑浊。周围浑浊。无鞭毛细菌:无鞭毛细菌:沿穿刺线生长沿穿刺线生长,周围透明周围透明 观察动力观察动力,保存菌种。保存菌种。半固体培养基 细菌在培养基生长现象细菌在培养基生长现象 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浑浊浑浊大多数细菌大多数细菌 沉淀沉淀链状生长菌链状生长菌 菌膜菌膜 专性需氧菌专性需氧菌 结核杆菌结核杆菌 枯草杆菌枯草杆菌细

    47、菌在培养基生长现象细菌连续培养系统细菌连续培养系统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2.2.形态学检查形态学检查活菌观察活菌观察悬滴法悬滴法,暗视野镜暗视野镜,观察动力。观察动力。荧光抗体加入培养液荧光抗体加入培养液,荧光菌球。荧光菌球。染色观察染色观察 单染单染,复染复染,革蓝染色革蓝染色,抗酸染抗酸染色。色。特殊染色特殊染色 细胞壁细胞壁,核质核质;芽孢芽孢,鞭毛鞭毛,荚荚膜。膜。2.形态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

    48、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3.3.生化试验生化试验糖发酵糖发酵,蛋白质分解试验。蛋白质分解试验。4.4.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 细菌玻片凝集细菌玻片凝集,用抗体进行种用抗体进行种,型鉴定。型鉴定。5.5.动物试验动物试验 小鼠小鼠,豚鼠豚鼠,家兔家兔;结核痰液注射豚鼠结核痰液注射豚鼠,杂菌死亡杂菌死亡;发病后解剖发病后解剖,得纯培养结核菌。得纯培养结核菌。6.6.药物敏感试验药物敏感试验单片纸碟法单片纸碟法-抑菌直径抑菌直径,试管试管-MIC-MIC。3.生化试验 医学微生物学 细

    49、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 医学微生物学 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紫红酒新来紫红酒新来(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 酶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法。免疫组化法。协同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 SPA SPA吸附抗体吸附抗体,检测抗原。检测抗原。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 荧光菌球荧光菌球,培养培养4-6hr4-6hr。对流免疫技术对流免疫技术 脑膜炎球菌抗原检测。脑膜炎球菌抗原检测。免疫印记技术免疫印记技术 聚丙烯凝胶酰胺电泳聚丙烯凝胶酰胺电泳,转印检测转印检测细菌蛋白。细菌蛋白。(三)病原菌抗原的检测24孔板,加入抗体,加入待检标本,

    50、加入酶标记抗体,底物,显色酶免疫技术2 4 孔板,加入抗体,加入待检标本,加入酶标记抗体,底物,显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对流免疫电泳流脑病人脑脊液对流免疫电泳 流脑病人脑脊液(四)检测病原菌核酸(四)检测病原菌核酸 核酸杂交技术核酸杂交技术 同位素标记核酸单链作为探针同位素标记核酸单链作为探针,与待测标本中与待测标本中核酸单链互补形成双链核酸单链互补形成双链,仪器检测。仪器检测。PCRPCR技术技术 核酸体外扩增核酸体外扩增 DNADNA或或RNA RNA 体外扩增体外扩增,将同一基因扩增几百万倍将同一基因扩增几百万倍后凝胶电泳后凝胶电泳,快速快速,敏感敏感,特异。特异。基因芯片技术基因芯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医学微生物学]细菌感染与免疫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8136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