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学外治法-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中医皮肤学外治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皮肤 学外治法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中医皮肤科外治法中医外治法定义w 分为广义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w 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静脉给药以外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均属于广义外治法;w 狭义外治法则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历 史w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w 山海经中就有砭针切开排脓的记载,这些是中医外治法的萌芽。w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外治法17种,用药50余种,剂型9种;w 中医皮肤科外治也是随着中医外治法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历 史w 晋末外科专著晋末外科专著刘涓
2、子鬼遗方刘涓子鬼遗方水银治疗水银治疗皮肤病和对脓肿进行切开排脓的记载。皮肤病和对脓肿进行切开排脓的记载。w 隋朝巢元方编写的隋朝巢元方编写的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中记载了丹毒、疔疮、痈疽、兽蛇咬伤等了丹毒、疔疮、痈疽、兽蛇咬伤等40多种多种皮肤病,如皮肤病,如“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涡虫水内涡虫”,则指的是疥疮。,则指的是疥疮。w“外治之宗外治之宗”吴尚先吴尚先理瀹理瀹yue骈骈pian文文的问世,以其丰富的内容的问世,以其丰富的内容理、法、方、理、法、方、药俱备,说奠定了中药外治的理论基
3、础。药俱备,说奠定了中药外治的理论基础。其总结出了覆、熨、罨、涂、熏、浸、洗、其总结出了覆、熨、罨、涂、熏、浸、洗、擦、搭、抹、嚏、吹、滴、吸、捏、咂、擦、搭、抹、嚏、吹、滴、吸、捏、咂、坐、塞、刷、摊、点、烧、照、缚、扎等坐、塞、刷、摊、点、烧、照、缚、扎等近百种外治方法,大致上包含了古代应用近百种外治方法,大致上包含了古代应用的各种外治方法。的各种外治方法。w 他本人通过长期实践,大力提倡膏药的应他本人通过长期实践,大力提倡膏药的应用。他在二十年间,用。他在二十年间,“月阅症四、五千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张。张。”因此,可以说
4、因此,可以说理瀹骈文理瀹骈文是我国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膏药的专著。第一部专门研究膏药的专著。外治法分类w 皮肤科中医外治法细分有数百种,常用的有四五十种。w 主要有药物外治法、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和应用现代化设备的外治法等。w 根据皮肤专科特点,常用于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有溻渍法(湿敷法)、熏洗法、浸洗法、擦洗法、坐浴法、敷药法、点药法、涂搽法、薄贴法、腐蚀法、热熨法、扑粉法、封包法、摩擦法、护创法、烟熏法、面膜法、脐疗法、耳穴压豆法、穴位注射法等20余种。w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止痒药、清热药、收湿药、杀虫药、润肤药等。外治法分类w 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是指利用传统的器械如刮板、三棱针、灯火、手术刀、
5、药棒、火罐等配合手法,或者单独用手法如指压作用于肌表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包括刮拍法、放血法、灯火曝照法、指压法、割挑法、药棒叩击法、拔罐法(火罐、药罐、水罐、走罐、刺血拔罐)。w 现代化器具外治法主要是指借助现代科技中电、声、磁、光的能量以促进药物由外而内提高内病外治疗效的外治法。有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吸入外治法、超声透入法、磁疗法、激光针灸法。中医外治法的优点与特点w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w 一是
6、疗效可靠、迅速、显著。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w 二是中医外治法适应症广泛。外治最适用于外因引起的外症。二是中医外治法适应症广泛。外治最适用于外因引起的外症。w 三是外治法安全可靠系数大,由于皮肤、枯膜屏障自我保护功能及三是外治法安全可靠系数大,由于皮肤、枯膜屏障自我保护功能及使用的多为天然药物,使得外治疗法毒副作用少;使用的多为天然药物,使得外治疗法毒副作用少;w 四是外治疗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四是外治疗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从而方便了病人,亦减少了内服之从而方便了病人,亦减少了内服之苦;苦;w 五是与当今其它治法相较,外治诸法相对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负五是与当今其它治法相较,外治诸法相对低廉
7、,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担;w 六是可以或为主或为辅与其它治法结合协同进行综合治疗,使之能六是可以或为主或为辅与其它治法结合协同进行综合治疗,使之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相得益彰,提高疗效。外治法的作用机理w 非药物外治法以机械刺激、经络传导达到治病的目的w 药物外治法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粘膜吸收w 中药外用实验室研究有以下的作用:抗微生物作用、抗炎作用、生肌作用、光敏作用、蛋白凝固作用、镇痛止痒作用、生物活性作用。外治法的理论要点一:体表辨证w 1.皮肤症状的辨证,包括自觉症状、皮损的辨证w 2.部位的辩证w 3.病因的辩证,如六淫,情志w 4.八纲、脏腑、气血、三焦、经络、卫气营血等辨
8、证。皮肤症状的辨证w 清吴尚先理瀹骈文:用膏之法有五:一审阴阳,分别表里寒热、邪正虚实;二察四时五行,根据四时所伤,五脏病复;三求病机,探讨风、气、湿、寒、火的变化;四度病情,忧愁思虑,所伤之五脏;五辨病形,即五脏六腑之外症不同,分别有用膏之大法。w“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药药理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于外,无殊治在内也”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首辨阴阳w 阳证阳证 阴证阴证w 发病情况发病情况 发病急 发病缓慢w 病位病位 发于皮肉、浅、在表 发于筋骨、脏腑、深、在里w 皮色皮色 红 皮色不变或紫暗、枯槁w 温度温
9、度 灼热 不热或微热 范围范围 肿势局限 不局限w 疼痛疼痛 剧烈 不痛、隐痛、痛或抽搐w 脓液脓液 稠厚 稀薄w 疮面肉芽疮面肉芽 红润而坚实 苍白而水肿w 舌象舌象 舌质红、舌苔黄燥、焦、黑 舌质淡、舌苔白或白腻w 脉象脉象 弦、数、洪、大有力 细、弱、沉缓、无力辨 痒w 1风痒 w 走窜无定,遍体作痒,游走不定;抓破血溢,随破随收,不致化腐,多为干性;鳞屑多,搔之屑起。w 2湿痒 w 浸淫四窜,黄水淋漓,易沿表皮蚀烂,越腐越痒,多为湿性;或有水疱;缠绵难愈;发于下。w 3热痒 w 皮肤隐疹,掀红灼热作痒,或只发于暴露部位,或遍布全身,甚则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w 4虫痒 w 浸淫蔓延
10、,黄水频流,状如虫行皮中,其痒尤甚,最易传染。如手足癣、疥疮等。w 5血虚 w 皮肤变厚、干燥、脱屑、作痒,很少糜烂滋水。辨 痛w 1热 w 皮色掀红,灼热疼痛,遇冷则痛减。w 2寒 w 皮色不红,不热,酸痛,得温则痛缓。w 3风 w 痛无定处,忽彼忽此,走注甚速。w 4气 w 攻痛无常,时感抽掣,喜缓怒甚。w 5化脓 w 肿势急胀,痛无止时,如有鸡啄,按之中软应指。w 6瘀血 w 初起隐痛,微胀,微热,皮色暗褐,继则皮色青紫而胀痛。原发皮损的辩证w 1红斑红斑 多为血热所致;若红斑压之褪色者,还多为血热所致;若红斑压之褪色者,还可由气分之热或风热引起。红斑色淡、稀疏则可由气分之热或风热引起。
11、红斑色淡、稀疏则为热轻;色深、分布密集为热重。为热轻;色深、分布密集为热重。w 2丘疹丘疹 色红细密伴瘙痒者属风热;疹色红较大色红细密伴瘙痒者属风热;疹色红较大者属血热;疹色暗红而压之不褪色者多见于血者属血热;疹色暗红而压之不褪色者多见于血瘀;丘疹色暗淡或皮色为气虚、血虚或血燥。瘀;丘疹色暗淡或皮色为气虚、血虚或血燥。丘疱疹和丘脓疱疹多属湿热或热毒。丘疱疹和丘脓疱疹多属湿热或热毒。w 3斑块斑块 因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客于肌肤所致;因脾失健运,蕴湿不化,客于肌肤所致;也可由血热、血瘀引起。也可由血热、血瘀引起。w 4风团风团 多为风邪或血虚所致;抓后起红色风团多为风邪或血虚所致;抓后起红色风团
12、或条状隆起者多属血热。或条状隆起者多属血热。w 水疱和大疱水疱和大疱 为高出皮面的内含液体的为高出皮面的内含液体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多属湿,疱周有红晕局限性腔隙性损害。多属湿,疱周有红晕者多为湿热,大疱伴有局部红肿者多属毒者多为湿热,大疱伴有局部红肿者多属毒热,皮色不变的深在性水疱多属脾虚湿蕴热,皮色不变的深在性水疱多属脾虚湿蕴或寒湿不化。或寒湿不化。w 结节结节 色红伴疼痛者多为气滞血瘀;皮色红伴疼痛者多为气滞血瘀;皮肤结节多为痰湿凝滞或痰瘀交结;结节伴肤结节多为痰湿凝滞或痰瘀交结;结节伴有瘙痒者多为风湿结聚。有瘙痒者多为风湿结聚。w 脓疱脓疱 其多由湿热或毒热炽盛所致,谓其多由湿热或毒热炽
13、盛所致,谓之热盛成毒。之热盛成毒。w 囊肿囊肿 中医辨证多属痰湿。中医辨证多属痰湿。继发皮损的辩证w 鳞屑鳞屑 发生于急性病之后,多属余热未发生于急性病之后,多属余热未清。当慢性病时,皮损基底潮红而起干燥鳞清。当慢性病时,皮损基底潮红而起干燥鳞屑者为血热风燥;基底色淡而皮屑多者,为屑者为血热风燥;基底色淡而皮屑多者,为血虚风燥;鳞屑油腻多属湿热。血虚风燥;鳞屑油腻多属湿热。w 浸渍浸渍 湿或湿热。湿或湿热。w 糜烂糜烂 若糜烂面覆有脓液多属湿毒;糜烂若糜烂面覆有脓液多属湿毒;糜烂呈鲜红色伴有大量渗液者多属湿热;糜烂呈呈鲜红色伴有大量渗液者多属湿热;糜烂呈白色淡而湿润者多为脾虚湿盛所致。白色淡而
14、湿润者多为脾虚湿盛所致。w 溃疡溃疡 溃疡若红肿疼痛为热毒;表面肉芽溃疡若红肿疼痛为热毒;表面肉芽水肿、色淡为脾虚湿盛;表面灰暗无泽、平水肿、色淡为脾虚湿盛;表面灰暗无泽、平塌不起为血虚。塌不起为血虚。w 裂隙裂隙 也称皲裂,也称皲裂,皲裂多属寒盛所致,也皲裂多属寒盛所致,也可由血虚风燥引起,谓之可由血虚风燥引起,谓之“燥盛则干,寒盛燥盛则干,寒盛则裂则裂”。w 抓痕抓痕 也称表皮剥脱也称表皮剥脱 抓痕多由风盛、抓痕多由风盛、血燥、血热及血虚生风所致。血燥、血热及血虚生风所致。w 痂痂 也称结痂,也称结痂,浆痂属湿热;血痂多浆痂属湿热;血痂多为血热;脓痂常为毒热结聚。为血热;脓痂常为毒热结聚。
15、w 瘢痕瘢痕 多由瘀血凝结不化或气血不和所多由瘀血凝结不化或气血不和所致。致。w 萎缩萎缩 萎缩为气血不运,肌肤失养所萎缩为气血不运,肌肤失养所致。致。w 苔藓样变苔藓样变 苔藓样变多属血虚风燥,肌苔藓样变多属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为风湿凝聚;也可因气血瘀滞肤失养;或为风湿凝聚;也可因气血瘀滞引起。引起。三焦辨证w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主气的升上焦是指横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主气的升发和宣散,发和宣散,“若雾露之溉若雾露之溉”,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则是“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发于颜面、上半身的皮肤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等,治以疏风宣
16、散发于颜面、上半身的皮肤病,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等,治以疏风宣散为法,药用野菊花、双花、槐花等气味主升的花类药物。为法,药用野菊花、双花、槐花等气味主升的花类药物。w 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中焦可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中焦可“泌糟粕,蒸津液泌糟粕,蒸津液”,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治疗原则是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治疗原则是“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发于躯干部的皮肤病,如湿疹、玫瑰糠疹等,治以除湿导滞,健脾利发于躯干部的皮肤病,如湿疹、玫瑰糠疹等,治以除湿导滞,健脾利湿为法,用药归经多行脾胃之所,以茯苓、陈皮、枳壳、泽泻等药为湿为法,用药归经多行脾胃之所,
17、以茯苓、陈皮、枳壳、泽泻等药为主。主。w 下焦指胃以下的部位,下焦可排泄糟粕和尿液,肝肾藏精血,命下焦指胃以下的部位,下焦可排泄糟粕和尿液,肝肾藏精血,命门原气亦属于下焦,治疗原则是门原气亦属于下焦,治疗原则是“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发于下。发于下焦的皮肤病,如坠积性皮炎,血管炎等疾患,治以清利湿热凉血为法,焦的皮肤病,如坠积性皮炎,血管炎等疾患,治以清利湿热凉血为法,用药多以茅根、板蓝根、首乌藤、鸡血藤等根类、藤类气味沉降的药用药多以茅根、板蓝根、首乌藤、鸡血藤等根类、藤类气味沉降的药物为主。物为主。w 总的说来是上焦多风,中焦多气总的说来是上焦多风,中焦多气(郁郁),
18、下焦多湿。,下焦多湿。气血及络病辨证w 灵枢灵枢脉度脉度中指出,中指出,“经脉为里,支而横出者为络,经脉为里,支而横出者为络,络之别出者为孙络之别出者为孙”。张介宾指出,。张介宾指出,“表里之气,由络以表里之气,由络以通,故以通营卫者通,故以通营卫者”。络脉系统即具有沟通机体内外,。络脉系统即具有沟通机体内外,调节气血、津液、营卫保持平衡状态的功能。调节气血、津液、营卫保持平衡状态的功能。w久病入络,慢性顽固性难愈性皮肤病,日久气久病入络,慢性顽固性难愈性皮肤病,日久气血痰毒聚集在皮之络脉,痰瘀并阻,积久郁毒,伤及络血痰毒聚集在皮之络脉,痰瘀并阻,积久郁毒,伤及络脉,形成虚滞、瘀阻、毒损脉络的
19、病理变化。络病病因、脉,形成虚滞、瘀阻、毒损脉络的病理变化。络病病因、病机的实质概括言之就是虚、瘀、毒。病机的实质概括言之就是虚、瘀、毒。皮肤病的部位辨证 病在上部多伴有风,病在下部多伴有湿,病发于多皮、多筋、多骨、少气、少血处,如手背、头皮、小腿胫前等部位时,多伴有血瘀。如发于耳部、外阴部、乳头的多属肝经病变;发于足心手心的皮损,多属于阴经的病变;发于头面后背四肢伸侧的皮损多属于阳经病变。w 心之华在面,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部红润有泽;心气不足,则面色白、晦暗;血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w 肺之华在毛,肺气盛则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较强;若肺气虚,则皮毛憔悴枯槁,多
20、汗和易于感冒。w 脾之华在唇,口唇的色泽是否红润,是全身气血状况和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功能状态的反映。w 肝之华在爪,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w 肾之华在发发为血之余,精血充盈,则发长而光泽;精血虚衰,则头发枯萎,发白而易于脱落。皮肤病的分类辨证辨病论治w(1)(1)急性泛发性皮肤病:多见于心肝火急性泛发性皮肤病:多见于心肝火盛,肝胆湿热或血热等证。盛,肝胆湿热或血热等证。w(2)(2)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多见于脾虚慢性顽固性皮肤病:多见于脾虚湿滞,肝肾阴虚,血虚生风或血燥。湿滞,肝肾阴虚,血虚生风或血燥。(3)(3)结节性皮肤病:多见于气
21、滞血瘀,结节性皮肤病:多见于气滞血瘀,气血凝聚,亦有寒湿困脾,肺气不宣,而气血凝聚,亦有寒湿困脾,肺气不宣,而致痰湿凝滞者。致痰湿凝滞者。(4)(4)色素性皮肤病:多见于肝肾不足,色素性皮肤病:多见于肝肾不足,肝郁气滞,气血不调。肝郁气滞,气血不调。(5)(5)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或血虚肝郁气滞,心脾两虚,心肾不交,或血虚生风。生风。(6)(6)痤疮、酒渣鼻等发于颜面的红斑痤疮、酒渣鼻等发于颜面的红斑类疾患,多与肺胃蕴热或血热有关。类疾患,多与肺胃蕴热或血热有关。w(7)(7)性传播疾病多与湿热、疫毒、秽浊、性传播疾病多与湿热、
22、疫毒、秽浊、虫蚀有关。虫蚀有关。(8)(8)出血性皮肤病多与热迫血行或脾出血性皮肤病多与热迫血行或脾不统血有关。不统血有关。(9)(9)大疱性皮肤病多与心火脾湿或脾大疱性皮肤病多与心火脾湿或脾湿内蕴有关。湿内蕴有关。(10)(10)营养或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营养或维生素缺乏性皮肤病(藜藜藿之亏藿之亏),多由脾胃虚弱,水谷之精微不,多由脾胃虚弱,水谷之精微不能气化所致。能气化所致。(11)(11)先天性皮肤病多与肾精虚损有关。先天性皮肤病多与肾精虚损有关。(12)(12)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多与血热、血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多与血热、血燥、血瘀或风热有关。燥、血瘀或风热有关。(13)(13)小疱性皮肤病多与
23、湿毒、湿热、小疱性皮肤病多与湿毒、湿热、毒热有关。毒热有关。外治法的理论要点二:类比选药、直观论治法 w 湖南中医药大学欧阳恒教授提出皮肤病的湖南中医药大学欧阳恒教授提出皮肤病的直观论治法,包括以色治色、以形治形、以直观论治法,包括以色治色、以形治形、以皮治皮、寓搔意治瘙、以毒攻毒法等,是在皮治皮、寓搔意治瘙、以毒攻毒法等,是在中医取象比类法理论指导下创立的。中医取象比类法理论指导下创立的。w 以色治色法以色治色法即以药物之外观色泽反其皮损颜即以药物之外观色泽反其皮损颜色的治疗方法。如治疗白癜风病,在调和人色的治疗方法。如治疗白癜风病,在调和人身气血、滋益肝肾的治则下,多选用黑色、身气血、滋益
24、肝肾的治则下,多选用黑色、紫色或紫红色药物。再如黄褐斑、黑变病、紫色或紫红色药物。再如黄褐斑、黑变病、雀斑以及雀斑样类色素病,多为忧思抑郁、雀斑以及雀斑样类色素病,多为忧思抑郁、血虚不华,在补肾活血、疏肝解郁类法治疗血虚不华,在补肾活血、疏肝解郁类法治疗的同时,常用玉容散类药蘸以洗面,如白芷、的同时,常用玉容散类药蘸以洗面,如白芷、白芨、白蒺藜、白僵蚕等药,以白对黑而发白芨、白蒺藜、白僵蚕等药,以白对黑而发挥其治挥其治“黑黑”的作用。的作用。w 以形治形法以形治形法即模拟皮损之外观形态选用相形药物的治疗即模拟皮损之外观形态选用相形药物的治疗方法。方法。w 如银屑病被覆着层叠的银白色鳞屑,不论其
25、属于血热型如银屑病被覆着层叠的银白色鳞屑,不论其属于血热型或是血瘀、湿热,抑或是血虚风燥型等,在立法处方的或是血瘀、湿热,抑或是血虚风燥型等,在立法处方的基础上,加用杉树皮、松树皮、琥珀等相形皮损之外观基础上,加用杉树皮、松树皮、琥珀等相形皮损之外观类药,以辅佐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类药,以辅佐活血祛瘀的作用,可以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果。w 若是关节型银屑病则可另加用节类药物,如甘草节、桑若是关节型银屑病则可另加用节类药物,如甘草节、桑枝节、松树节、柳枝节等,有较好的辅佐通络止痛的功枝节、松树节、柳枝节等,有较好的辅佐通络止痛的功效。效。w 急性荨麻疹,其红如云彩、堆垒成片之风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