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知 心理学 医学 宣教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参考文献:Robert J.Sternberg(2005).Cognitive psychology.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斯滕伯格(Sternberg,R.J.)著,杨炳钧等译。认知心理学(第三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彭聃龄著。认知心理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J R Anderson.Cognitive psychology.杨清、张述祖等译,认知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Robert L Solso.Cognitive
2、psychology.黄希庭等译,认知心理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John B Best.Cognitive psychology.黄希庭等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Michael Eysenck&Mark Keane,高定国译。认知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2年罗伯特.索尔索、金伯利.麦克林、奥托.麦克林。认知心理学(第7版)-英文影印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M.W.艾森克、M.T.基恩。认知心理学(第四版)(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王甦,朱滢等。当代心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2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第一章 绪论
3、3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绪论部分的学习要求内容:认知心理学的对象、兴起及影响、研究方法以及争论。明确“认知”这一概念的涵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认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发展与时代背景的联系。从总体上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特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不仅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且能够在分析实验时加以应用。辩证地看待不同的观点或研究取向。4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第一节第一节认知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概述一、一、“认知认知“的涵义的涵义 1、广义的“认知”“认知”:描述个体在认识方面的能力。一方面,这个词的含义比较广泛,“认知”认识和知识,它既包含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也包含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
4、结构(知识);另一方面,为了能将在学术意义上进行讨论的内容与在较为通俗意义上使用的名词(认识)区分开来。采用“认知”这一概念来指代和描述个体呈动态或静态的各种认识能力。5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2、狭义的“认知”“认知”具体是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认知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看到主体内在的认知过程,但可以通过观察、分析主体认知活动的外在行为来推断在其大脑内部进行的认知活动本身。6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讨论:认知与意识 有意义的识记有意义的识记诸如儿童所能记住的某个词列的数量,儿童在辨认某些图片、字词时所花的时间或计算某道算术题的正确性等。但心理学家所真正感
5、兴趣的并不是这些容易被观察到的内容,而是那些潜藏在这些行为下面的加工过程和技能。例如,6岁儿童和14岁少年在完成某项认知任务时,所使用的认知操作各是什么?对词义的辨别速度是如何反映主体对信息的不同贮存方式的?婴儿是如何利用其关于自己母亲的心理表象去区别其他形象的?这种心理表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如何被不断精确化的?等等。简言之,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所关心的问题是,儿童进行认知活动的内在过程以及导致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机制。7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无意识的加工过程:无意识的加工过程:认知不仅寓于我们意识水平之上的那些认识活动中,同时也寓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某些非意识行为的过程中。例如,当我们平时在听收音机和看报纸
6、时,我们对每一个声音和字符的辨认都似乎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其实,在这些活动中包含着非常复杂的认知机制。8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3、认知与智力、思维的关系 智力(intelligence)、思维(thinking)、认知(cognition)这三个词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表示人在认识方面的特点和能力。“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事物和现象并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它包括所有的与认识活动有关的能力;“思维”是人运用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是智力的最高级和核心的部分。智力包含思维,思维是智力中的灵魂。从广义的角度使用“认知”这个概念时,其含义与“智力”的含义等同
7、;当从狭义的角度使用时,其含义与“思维”更接近。9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广义:包括测量理论(最早的测量学派认为认知能力是由各种亚认知能力构成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生物、数理逻辑为基础,认为人的认知具有不同的性质,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的思维有本质差异)、生态学理论(Gibson提出,认为心理学研究不应局限于实验室内,更重要的是生态学效度,即在自然环境、没有严格的条件控制下,能够发生和实验室条件下相同的结果就说明具有较高的生态学效度)、信息加工理论(即狭义的认知心理学)。10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2、狭义:仅指信息加工理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人如
8、何获取信息;这种信息怎样表征,从而转变为人头脑中的知识;知识怎样贮存,又是怎样用以指导我们的注意和行为。它涉及心理过程的全部范围*: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记忆和学习、思维、表象、语言和情绪等。11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第二节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及影响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及影响 一、外部条件一、外部条件1、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认知心理学把人的信息加工系统比作“通讯通道”;人的执行过程需要控制,过程需要监控;强调系统的作用,主要也是思想上的影响。2、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3、计算机科学人的认知系统也可视为“符号运用系统”。4、语言学12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二、内部条件二、内部条件1、早期实验
9、心理学 Wundt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独立出来,开始了早期的实验心理学研究。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受到早期实验心理学中心理分析的研究取向影响。讨论:有人认为认知心理学不过是回退到Wundt时期的实验心理学而矣,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二者有如下区别:(1)高级心理过程能否用实验进行研究;(2)是否研究无意识(3)方法的区别,注重实验还是依靠内省;(4)概念、理论和技术手段的不同。13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2、行为主义 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Watson高举行为主义大旗,提出只有外显的行为才是心理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反对研究意识,S-R。认知心理学受到了行为主义,特别是新行为主义方法上的影响,用科学的方法去进行实证
10、的心理学研究。如Tolman强调SOR。行为主义大约盛行了40年,它的影响至今仍在。由于它的极端性,孕育了新兴学派的诞生。14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3、格式塔学派要研究意识,试图揭露有别于生理机制的心理过程,对知觉、思维等研究的贡献最大。提出“完形”的整体观。反对把人看成被动的刺激反应器,强调人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主动性,这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是一致的。15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4、二战后心理学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脑中的认知过程,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次革命。1956年,几项重要的研究代表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1967年Neisser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认知心理学
11、迅速发展,其影响之大是任何一个心理学思潮或流派都无法相比的。16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三、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三、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1、进步性:具有较强的生命力,60年代至今仍在不断发展壮大。是当代科技的产物,迎合了时代的需要。理论贡献大。应用的前景十分广泛:个性心理(认知风格、图式)、社会认知(如人怎样认知自己和他人)、发展心理(认知、元认知是怎样发展的)、学习心理(问题解决、阅读与写作、概念学习)、动机理论(在奖励和惩罚的条件下人的认知变化)、情绪理论(沙赫特的情绪与认知的实验)、心理治疗(认知疗法)、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等。17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2、受到的批评:以认知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情绪、
12、个性等其他心理现象的研究少得可怜。单纯的信息加工理论把人和计算机进行类比的思想方法具有缺陷。认知心理学缺乏较为统一的概念和理论。方法上的日益完善导致研究领域日益分裂,实验室效应大,生态学效度较低。其哲学基础是实证主义,不同于辩证唯物主义。18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第三节第三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原则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19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研究原则 经验性原则(empirical):相对于哲学思辨而言,认知心理学强调以实验、统计为主,用实证、科学实证、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能够重复验证,能够证伪)。分解性原则(
13、analytic):分解实验,研究大问题中的小问题,即把复杂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一个个小的部分来研究,题目小便于严格控制实验条件。但严格的实验控制带来较低的外部效度,因此要求“分解”之后再“组装”才能形成较完整的理论。过程性原则(process):一幅静态的照片看不出一个人的多少个性特征,因此必须在动态的过程中(作用、交互作用、变化)分析问题。一个过程的理论模型代表了假定的信息加工阶段。20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 研究过程的重要性:(1)关于过程的理论比关于内容的理论更具有概括性、恒定性(程序与数据的关系);(2)过程的研究有利于确定信息加工各阶段的顺序,有利于建立精细的理论模型;(3)具有实践意义,
14、特别是应用于智力开发、人工智能等。追踪过程的困难: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可见的S与R之间的O是不可见的,只能间接测量(所以是灰箱)。原则总结:用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过程。原则总结:用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过程。21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应时技术研究源于“人差方程”1、相减因素法理论逻辑:通常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22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实验】Donders(1868)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模式识别、选择反应等过程所需要的时间。A任务:1个S,1个R;绿
15、色右手按键,简单反应时RT1 B任务:n个S,1个R;红色不反应,绿色右手按键,复杂反应时RT2=(RT1+刺激归类的时间)C任务:n个S,n个R;红色左手按键,绿色右手按键,复杂反应时RT3=(RT2+选择反应的时间)23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 优点:可以分解出大脑内一个完整的认知加工过程各阶段的反应时。不足:(1)系列加工为前提,而非平行加工。系列加工不总是正确的;(2)研究者必须对SR之间的阶段过程有着精确的认识,这很难;(3)两个相减的任务之间的共有部分必须严格匹配,这很难;(4)在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加入或减少某些加工阶段不可能不影响其它阶段的加工;(5)减法的观点与“整体大于部分
16、之和”矛盾,某一阶段单独加工的反应时不一定等于他放在整体中所占的反应时。24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2、相加因素法是对减法法的一种延伸,试图在减法法之前证实各加工阶段的存在。理论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25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实验】Sternberg(1969)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证明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存在。思路:(1)假设一个加工系列的各阶段;(2)设计若干个二因素实验操作(多因素的不行,因为不是平行加工
17、的假设);(3)统计实验结果,检验有无显著的交互作用;(4)得出结论,确定阶段(可能修正理论)。程序:先识记16个数字(测试项目),然后再看一个数字(探测词Probe),判断是否识记过,用实验证明了四个阶段的存在。26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优点:通过严密地推理,可以间接地确定一个系列加工各阶段的存在。问题:系列加工假设的合理性;仍然是一种间接测量,有待检验。27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3、开窗法一种直接测量RT的方法,就像打开窗户,能够比较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是减法法的发展。需要事先对被试进行训练。基本思想:在各个加工阶段的转换之际给一个外部指标(如按键),以便直接记录下每个阶段的RT。28认
18、知心理学医学宣教【实验】Hamilton(1977)字母转换实验,直接测量各阶段的RT。程序:呈现“F+3”和“KENC+4”,一次性做出反应(按键计时、出声做答)。结果分析:编码阶段、转换阶段、贮存阶段29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讨论反应时技术的问题(1)反应速度和正确率的关系(2)反应时与指导语的关系 30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4.出声思考(口语报告)让被试采取出声思维的方法完成实验作业,然后由实验者对其详细记录并仔细分析,从而推断被试大脑活动的过程。该方法需要事先训练,否则出声思维会对正常的思维过程造成干扰。口语报告区别于内省报告,前者主要指被试当时的所注意到的、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思维活动,不需要
19、内省;后者主要是通过内心的体验,将自己体验到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二者都依靠研究者的分析。31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拓展:其它研究方法1、多重研究一种传统方法。每一研究探索同一研究的一部分,即进行一系列研究,每一研究只注重一个理论模式的一个方面。2、内部分析另一种传统方法。在一个研究中抓住整体过程,然后再分析各个阶段之间的联系。32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3、过程操纵对大脑活动的过程采取实验的手段使之受到干扰、中断或加强,看能否产生不同结果,该方法常需借助巧妙的实验设计和精确的测量。4、“专家”与“新手”对比研究两者思维过程的差异,发现专家在思维策略上与新手的不同。思维策略时一种可以学习的、方法性的知识。
20、5、计算机模拟在对人的某个认知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编译一定的计算机程序进行模拟,如General Problem Solver和Logic Theorist。33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第四节关于认知心理学的争论 认知心理学究竟只是用信息加工的新名词代替了过去的心理学名词,是否有“新瓶装旧酒”之嫌?还是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取向?一、关于人与计算机的类比人与计算机认知过程的可比性人机类比的局限性人机认知方式的确存在差异,如启发式与算法式,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等等34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二、关于加工方式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信息加工理论以系列加工为前提模拟加工和数字加工人类
21、的认知存在非“全”或“无”的连续加工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的研究进展与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相互促进,争论促使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35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第二章知觉一、知觉的实质1、传统的观点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未能揭示心理过程:(1)似乎是自动的,其过程是意识不到的;(2)似乎是先天的,由遗传决定的。2、认知的观点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理解的过程,获得感觉信息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一系列连续选择阶段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壮大的和富有选择的构造过程,这个过程既受主观因素(如知识、态度、价值、需要)的影响,也受客观因素(如背景、上下文)的影响。第一节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知觉观认知心理学的知觉
22、观36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二、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1、实验证明(1)知识恒常性的一个例子:生态学研究。少数民族部落对不同距离的水牛知觉不一,受到知识经验的影响。(2)Warren(1970)音素恢复的研究(听知觉)一个句子中,某个音素的读音被替换为另外的纯音(如*eel),检验被试对此音素恢复的不同情况。结果表明知识经验(语法)自动给知觉对象赋予了意义。37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3)Miller(1963)句子识别的实验(听知觉)两个自变量:需要识别的句子(包括三个水平:正常句、异常句和非语法句);噪音的背景(以音、噪比为指标的连续变量)。因变量为正确率。结果表明知觉受语言知识的影响。(4)Bi
23、ederman(1972)的实验(视知觉)用速示器展现不同的场景,根据箭头提供的线索,让被试从备择物中指出靶子。结果表明,空间关系的知识对我们的知觉产生影响。38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2、理论观点(1)假设检验说Bruner和Gregory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检验的构造过程。知觉是在假设、期望等的引导和规划下进行的。刺激变量可能是模糊的,与知觉经验并没有一一对应关系,同一刺激可能引起不同的知觉(双关图),不同的刺激也可能引起相同的知觉(恒常性)。39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2)刺激物说Gibson强调知觉过程是由刺激物本身决定的,根本不需要知识经验的参与。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
24、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检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刺激所具有的丰富信息被排除了许多,因此生态学效度低。两者争论的焦点在于现实刺激信息是否需要在过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才能产生知觉。40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三、知觉加工过程1、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1)自下而上(材料驱动、数据驱动):由刺激到意义,即先分析小的知觉单元,再到大的知觉单元,最后形成对感觉刺激的解释。(2)自上而下(理论驱动、概念驱动):由意义(期望、假设)到刺激,即从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形成某种期望或假设,制约加工的所有阶段和水平。二者
25、是两种不同方向的加工,相互结合而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41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3)在不同的情况或条件下,知觉过程对这两种加工也可能有不同的侧重。Eysenck(1984)指出,Gibson(刺激物说)强调的是在良好的条件下的知觉,Bruner和Gregory(假设检验说)强调的是不良条件下的知觉。42认知心理学医学宣教【实验】Tulving(1964)在字词识别实验中,改变刺激呈现时间(0140ms)来研究自下而上加工,通过改变上下文字词的数目(0、4、8)来研究自上而下加工,测量指标是识别靶子词的正确率。结果分析:当呈现时间较短时(2060ms),对比8字上下文和无上下文条件下的数据,发现背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