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药物监测课件-2.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治疗药物监测课件-2.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治疗 药物 监测 课件 _2
- 资源描述:
-
1、概述概述 TDMTDM: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用用现代的分析技术现代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它体液中药测定血液中或其它体液中药物 浓 度物 浓 度,用 于 药 物 治 疗 的 指 导 与 评 价用 于 药 物 治 疗 的 指 导 与 评 价(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提高提高药物疗效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降低药物毒副作用。CPMCPM: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因此,近年来国外又将其或调整给药方案。因此,
2、近年来国外又将其统称为统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clinical(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pharmacokinetic monitoring,CPM)CPM)。(1)相同相同血药浓度血药浓度对不同种属的动物有极为相似对不同种属的动物有极为相似的药理效应。的药理效应。如保泰松抗炎,其有效剂量在人如保泰松抗炎,其有效剂量在人和兔分别为和兔分别为510mg/kg和和300mg/kg,但有效血浓都在但有效血浓都在100150ug/mL之间。之间。(2)苯妥英钠苯妥英钠10 ug/ml(无效)(无效)1020 ug/ml(抗癫痫、抗心率
3、失常)(抗癫痫、抗心率失常)2030 ug/ml(眼球震(眼球震颤)颤)3040 ug/ml(运动失调)(运动失调)40 ug/ml(精神异常)(精神异常)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 血浓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是:尽管血浓度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是:尽管用药剂量个体间不同,但产生药效时的用药剂量个体间不同,但产生药效时的血浓度却极为相近。血浓度却极为相近。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Vd:表明药物分布的广泛性;表明药物分布的广泛性;t :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药动学的几个重要参数药动学的几个重要参数吸收速率常数吸收速率常数Ka:衡量药物吸收速度的快慢;衡量药物吸
4、收速度的快慢;消除速率常数消除速率常数K: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的快慢衡量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度的快慢吸收分数吸收分数F: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与所给剂量的比值药物进入体循环的量与所给剂量的比值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一)(一)生理因素生理因素年龄年龄:新生儿口服药物吸收慢,局部外用新生儿口服药物吸收慢,局部外用药吸收快;老年人药物的代谢、排泄简慢,药吸收快;老年人药物的代谢、排泄简慢,半衰期延长,常规剂量连续给药有可能引起半衰期延长,常规剂量连续给药有可能引起蓄积中毒。蓄积中毒。性别性别:女性较男性对药物敏感。女性较男性对药物敏感。肥胖:肥胖:肥胖者脂溶药肥胖者脂溶药 Vd增大,增
5、大,t 延长延长 遗传:遗传:其他其他: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二)(二)病理因素病理因素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肝功能损害药物的代谢受影肝功能损害药物的代谢受影响,响,K、t 会改变。会改变。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肾功能损害者肾功能损害者K值降低、值降低、t 延长。延长。心脏疾病心脏疾病:心脏病患者可引起血液分布、心脏病患者可引起血液分布、流速等血液动力学改变,影响药物的消除。流速等血液动力学改变,影响药物的消除。胃肠疾病胃肠疾病:胃肠道疾病患者可引起药物吸胃肠道疾病患者可引起药物吸收改变。收改变。其他其他:如改变血浆蛋白结合如改变血浆蛋白结
6、合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三)(三)药物因素:药物因素:制剂因素制剂因素:制剂因素影响和制剂因素影响和ka。同一药物。同一药物不同剂型、不同厂家和批号,虽然药物含量不同剂型、不同厂家和批号,虽然药物含量相同,但产生的临床效果不一定相同的影响相同,但产生的临床效果不一定相同的影响因素有:理化性质、剂型、处方、辅料、工因素有:理化性质、剂型、处方、辅料、工艺过程。艺过程。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是药物药动学相互作用是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为其他药物所改变;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为其他药物所改变;动效学相互作用是指一个药物直接改变另一动效学相互作用是指一个药物
7、直接改变另一个药物分子的,细胞的或生理的作用。个药物分子的,细胞的或生理的作用。A 药效学相互作用B 心脏疾病 C 经常接触有机溶剂 D 饮茶和咖啡E 不同人种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控制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新药研制及老药改进新药研制及老药改进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合理用药 二、药物监测的条件二、药物监测的条件 三、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工作需要的知识三、药物监测与给药个体化工作需要的知识有:有:药物分析、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药理药物分析、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药理学、毒理学。学、毒理学。(一)(一)哪些药物需要监测哪些药物需要监测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治
8、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地高辛、茶碱、洋地黄毒苷地高辛、茶碱、洋地黄毒苷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乙酰水杨酸、苯妥英钠、保泰松。乙酰水杨酸、苯妥英钠、保泰松。表表(二)(二)哪些情况下需要监测哪些情况下需要监测长期用药长期用药:合并用药:合并用药:如维拉帕米可明显延长地高辛半衰期如维拉帕米可明显延长地高辛半衰期特殊人群用药特殊人群用药:分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GC-MS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学法免疫学法 表表l一、什么是给药个体化一、什么是给药个体化 给药个体化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给药个体化是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量
9、身订制。况量身订制。l二、给药个体化的步骤二、给药个体化的步骤 明确诊断明确诊断-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确定初确定初始给药方案始给药方案-给药给药-观察临床效果、测定观察临床效果、测定血浓度血浓度-制定调整后给药方案。制定调整后给药方案。明确诊断明确诊断 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 D(药物试验剂量药物试验剂量)确定给药方案确定给药方案 (给药间隔时间)(给药间隔时间)给药给药 观察临床疗效观察临床疗效 测定血药浓度(测定血药浓度(TDM)调整给药方案(调整给药方案(D,DL)完善给药方案完善给药方案 l比例法:稳态一点法比例法:稳态一点法 病人先按医生预先估计的剂量
10、服药病人先按医生预先估计的剂量服药,并连续用药使血并连续用药使血药浓度达稳态时药浓度达稳态时,测定一次血样以调整剂量。该血样可测定一次血样以调整剂量。该血样可在峰时或谷时(即下次用药前)取,以谷时血药浓度较在峰时或谷时(即下次用药前)取,以谷时血药浓度较为稳定。欲了解为稳定。欲了解 Css可在给药后可在给药后144t1/2时取。如时取。如药物血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则可代入下式,即可求药物血浓度与剂量呈线性关系,则可代入下式,即可求得所需的剂量。得所需的剂量。D1 Css(min)1 Css(max)1 Css1 =D2 Css(minx)2 Css(max)2 Css2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一点
11、法预测维持剂量 重复一点法:重复一点法:具体方法是:给予第一个试验剂量后具体方法是:给予第一个试验剂量后,在消在消除相的某一时间除相的某一时间t t1 1测得血药浓度测得血药浓度C C1 1,并在第二个并在第二个相同的试验剂量后相同的试验剂量后,经相同的时间经相同的时间,在在t t2 2时测得时测得C C2 2,t t2 2与与t t1 1之差为之差为。建立以下方程建立以下方程:lnC1/C2-C1 K=Dek Vd=D为试验剂量为试验剂量 C血清肌酐法血清肌酐法 (140-A)BW男性 Clcr=(ml/min)72Scr(mg/dL)女性 Clcr=0.85Ccr(男)K病人K正常(Clc
12、r(病人)Clcr(正常)1)Fu 1D病人 K病人 K正常 D正常l四、给药个体化必须深入临床的实例四、给药个体化必须深入临床的实例l三个实例三个实例l五、药物基因组学对给药个体化的贡献五、药物基因组学对给药个体化的贡献四环素类药物与钙、镁、铝、铋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响吸收,降低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效果。(2)镇静催眠药中毒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如出现眩晕,复视,共剂失调,则应停药急性中毒常规处理 特殊治疗:氨基甲酸酯类中毒以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等抗胆碱药为首选。中度 病人昏迷,反射存在或消失,且有呼吸循环障碍。(2)敌碑、除草佳等品种及苯胶类中毒富含酪氨酸与
13、单胺氧化酶I合用会引起高血压危象重者可导致口腔糜烂、溃疡殇、咽部肿痛、吞咽因难及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量要适当双复磷易透血脑屏障挥发性烃类化合物口服中毒患者不宜洗胃答案:BDE四、特殊解毒剂使用注意事项1 抓紧时间,使用适时2 注意剂量,不多不少3 适应禁忌,了如指掌例:特殊解毒剂使用时应注意A.2.l四、给药个体化必须深入临床的实例四、给药个体化必须深入临床的实例l三个实例三个实例l五、药物基因组学对给药个体化的贡献五、药物基因组学对给药个体化的贡献l定义:定义:广义广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体外所产生的物理学: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在体外所产生的物理学或化学的变化,
14、以及在体内由这些变化造成的药理作用或化学的变化,以及在体内由这些变化造成的药理作用的改变。的改变。狭义狭义:在体内药物间产生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在体内药物间产生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的改变,使药物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增强或减弱。使药物在体内的药理作用增强或减弱。l历史:历史:l中药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分类中药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分类原则;中药配互原则;中药配互“十八反十八反”、“十九畏十九畏”l年瑞士药理学家年瑞士药理学家“相加、相乘、协同、拮抗相加、相乘、协同、拮抗”四原则;四原则;l现代研究在增加现代研究在增加合并用药原则:合并用药原则:少而精少而精l目的:目的:
15、1.提高疗效提高疗效 2.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3.提高机体的耐受性提高机体的耐受性 4.治疗一个病人身上的多种疾病或症状治疗一个病人身上的多种疾病或症状趋利避害;指导合理用药趋利避害;指导合理用药 l药剂学的相互作用:药剂学的相互作用:(理化相互作理化相互作用用)又叫配互禁忌;体外叫配互变化又叫配互禁忌;体外叫配互变化l药动学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包括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包括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环节上的相互作用泄四个环节上的相互作用l药效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与药物的作用部位和受体有关与药物的作用部位和受体有关l在吸收方面在吸收方面药物的药物的分子形式分子
16、形式比比离子形式离子形式更易穿透生物膜,由更易穿透生物膜,由于绝大多数药物为弱有机酸或有机碱,根据于绝大多数药物为弱有机酸或有机碱,根据汉德森汉德森-海森巴赫海森巴赫(Henderson-Hasselbalch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方程(即即HHHH方程方程)的原理,)的原理,见下式:见下式:对弱有机酸对弱有机酸 :pka-pH=logfu/fi:pka-pH=logfu/fi对弱有机碱对弱有机碱 :pka-pH=logfi/fu:pka-pH=logfi/fulpka pka 为药物的解离常数为药物的解离常数 ,pH,pH 为胃或肠液的为胃或肠液的酸碱度酸碱度
17、,fu,fu为分子型药物的组分为分子型药物的组分 ,fi,fi为药为药物的组分。物的组分。HAHAH+A-H+A-偏酸偏酸偏碱偏碱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如保泰松如保泰松)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分子型的组分多分子型的组分多,故在故在胃液中吸收好胃液中吸收好;配伍碱性药物配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如碳酸氢钠),),使胃液的使胃液的pHpH值升高值升高,影响弱酸性药物的吸收影响弱酸性药物的吸收;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拉唑等)也会影响弱酸性药物的吸收也会影响弱酸性药物的吸收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如氨茶碱如氨茶碱)在碱性环境中分子型
18、组分多在碱性环境中分子型组分多,故同时配伍碱性故同时配伍碱性药物药物(如碳酸氢钠如碳酸氢钠)则会增加其吸收。则会增加其吸收。胃肠的排空与药物的吸收胃肠的排空与药物的吸收:减慢排空速率有利于药物吸收减慢排空速率有利于药物吸收,反之则吸反之则吸收减少。收减少。抗胆碱药抗胆碱药(如颠茄浸膏片等如颠茄浸膏片等)可延缓排空可延缓排空甲氧氯普胺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胃复安)、多潘立酮、多潘立酮(吗丁琳吗丁琳)等可促进排空等可促进排空口服药物与上述两类药物配伍对其吸收口服药物与上述两类药物配伍对其吸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药物之间吸附或化学络合形成配位化合物药物之间吸附或化学络合形成配位化合物:1
19、.1.吸附吸附:活性炭、白陶土吸附作用较强活性炭、白陶土吸附作用较强,与药物伍用会影响其吸与药物伍用会影响其吸收收利用这一吸附作用还可使很多毒性药物减效利用这一吸附作用还可使很多毒性药物减效,从而还可从而还可以起到中毒解救的作用。以起到中毒解救的作用。2.2.在化学络合:在化学络合:四环素类药物与钙、镁、铝、铋等无机盐类四环素类药物与钙、镁、铝、铋等无机盐类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抗酸药或含铁的抗贫血药合用会生成配位化合物,影影响吸收响吸收,降低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效果。降低四环素类药物的抗菌效果。抗菌药抗菌药(如新霉素如新霉素)口服后口服后不仅杀灭致病菌不仅杀灭致病菌,还消灭
20、正常菌丛还消灭正常菌丛如同时配伍如同时配伍一些需要在肠道内正常菌丛作用一些需要在肠道内正常菌丛作用下才可代谢成为毒性较低易于吸下才可代谢成为毒性较低易于吸收的药物收的药物(如氨甲蝶呤如氨甲蝶呤)则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则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患者的氨甲蝶呤患者的氨甲蝶呤中毒中毒 药物吸收后药物吸收后,一部分药物会与血浆蛋白形成可逆的结合物一部分药物会与血浆蛋白形成可逆的结合物:游离型药物游离型药物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药物与血浆蛋白亲和力的强弱是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因药物与血浆蛋白亲和力的强弱是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亲和力强的药物可以与亲和力弱的药物竞争与血浆素。亲
21、和力强的药物可以与亲和力弱的药物竞争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蛋白的结合,前者可以在结合部位置换后者前者可以在结合部位置换后者,而使后者的而使后者的游离型在血中浓度突然升高游离型在血中浓度突然升高,效应增强效应增强,其作用与给药过其作用与给药过量是一样的量是一样的,严重时可造成亲和力弱的药物药效过强严重时可造成亲和力弱的药物药效过强,甚甚至中毒造成对人体的伤害。至中毒造成对人体的伤害。考虑两点:考虑两点:1.1.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 2.2.药物的用量大药物的用量大 P199P199表表例:例:1 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98%,如果如果 2 药药与与 1
22、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药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产生的结果产生的结果是是A.1 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B.1 药的游离型药物增加药的游离型药物增加C.1 药的药效降低药的药效降低 D.1 药的作用持续时间延长药的作用持续时间延长E.1 药的作用强度和时间均不受影响药的作用强度和时间均不受影响 例: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可进一步影响药物例: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改变可进一步影响药物A.分布容积分布容积B半衰期半衰期C.肾清除肾清除D受体结合量受体结合量E.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解析:和血浆蛋白结合是运载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方式,解析:和血浆蛋白结合是运载药物到达作用部位的方式,同时也是储备
23、药物的形式。血浆蛋白结合率改变,游离同时也是储备药物的形式。血浆蛋白结合率改变,游离药物浓度有随之改变。游离药物浓度增多,药物可更快药物浓度有随之改变。游离药物浓度增多,药物可更快地分布到组织中,使分布容积增大,同时肾清除加快、地分布到组织中,使分布容积增大,同时肾清除加快、半衰期缩短。到达作用部位的药物增多,受体结合量也半衰期缩短。到达作用部位的药物增多,受体结合量也增加,随之药效和不良反应增加。增加,随之药效和不良反应增加。吸收后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吸收后的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过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等方式等方式,其其过程多关系到一定的酶系统过程多关系到一
24、定的酶系统,肝细胞则是这肝细胞则是这些酶系统的主要集中部位。在肝细胞内与些酶系统的主要集中部位。在肝细胞内与药物代谢有关的酶主要是肝细胞内质网上药物代谢有关的酶主要是肝细胞内质网上的微粒体所含的药物代谢酶的微粒体所含的药物代谢酶,或称为或称为药酶药酶或肝酶。或肝酶。药酶的含量或活性可因药物或化学物质而药酶的含量或活性可因药物或化学物质而增强或减弱增强或减弱,称为酶促称为酶促(药酶诱导)(药酶诱导)作用作用及酶抑及酶抑(药酶抑制)(药酶抑制)作用。作用。药物合用是若引起酶抑制作用一般可药物合用是若引起酶抑制作用一般可降低药物代谢速度而效果增强;药物合用降低药物代谢速度而效果增强;药物合用时若引起
25、酶促进作用一般可增加药物代谢时若引起酶促进作用一般可增加药物代谢速度而效果减弱速度而效果减弱。P200201表表 药酶诱导药有:药酶诱导药有:乙醇、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保泰松、乙醇、巴比妥类、水合氯醛、保泰松、别嘌呤醇。别嘌呤醇。药酶抑制药见药酶抑制药见:P201表表 干扰药物从肾小管分泌:干扰药物从肾小管分泌:丙磺舒可减少青霉素;氨甲蝶呤的排泄丙磺舒可减少青霉素;氨甲蝶呤的排泄改变药物从肾小管的重吸收:改变药物从肾小管的重吸收:酸酸;碱碱 增加重吸收增加重吸收 减少分泌减少分泌阿司匹林、苯巴比妥、双香豆素在酸性尿液中易重吸收;阿司匹林、苯巴比妥、双香豆素在酸性尿液中易重吸收;生物碱中毒输入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