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提亚治疗的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撒提亚治疗的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撒提亚 治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萨提亚治疗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萨提亚治疗模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一致性一致性 郭晓洁郭晓洁 郝宗媛郝宗媛萨提亚治疗模式与中国萨提亚治疗模式与中国传统传统文化文化中的一致性中的一致性 目 录 v 1、萨提亚模式在中国大陆发展概况萨提亚模式在中国大陆发展概况v 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关于中,关于认识自我与认识自我与调整调整身心身心的介绍的介绍v 3、萨提亚治疗之萨提亚治疗之“道道”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致性的一致性v 4、萨提亚与中国文化融合之路萨提亚与中国文化融合之路1、萨提亚模式在中国大陆发展概况萨提亚模式在中国大陆发展概况萨提亚模式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萨提亚模式在中国大陆的发展1.1 萨
2、提亚模式得到众人接纳萨提亚模式得到众人接纳1.2萨提亚模式对学习者的内在的影响萨提亚模式对学习者的内在的影响1.32、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关于中,关于认识自我与认识自我与调整调整身心身心之道的之道的简介简介儒家、2.12.22.3道家、佛教、文化中,关于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 2.1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自我对自我的认识及自我修养的认识及自我修养方面方面的提升方式的提升方式“仁仁”为修身立命之本为修身立命之本自省与积极面对自省与积极面对“乐群贵和乐群贵和”的处世之道的处世之道琴棋书画琴棋书画陶冶性情陶冶性情2.1儒家儒家文化文化文化文化中,关于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
3、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2.1.1“仁仁”为修身立命之本为修身立命之本 Add your text in here 1)儒家思想把道德教育和修身看得十分重要。“欲先修其身,先 正其心”2)孔子的所谓道德,其核心是“仁”。“儒”字从人、从需,言 “儒者,人之所需也”。孔子将仁学看成是一种善行、善举,并以此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修己以敬”,而且应当“修己以安人”,以至于“修己以 安百姓。”孟子也强调“修身”、“养气”。他从性善论出 发,提出“仁
4、义礼智,非由外砾,我固有之也。“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平天下。”2.1儒家儒家文化文化中,中,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2.1.2自省与积极面对自省与积极面对 Add your text in here 1)求仁,根源就在于人自身之中,就在于人心。才能够知道自己的人性。知道自己的人性,才能知道天命。孔子在论语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孟子名言:“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5、,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他揭示的是人要努力奋斗,而不是消极等待命运,所以要勇于面对困境,积极而理性的对待生活的人生态度。3)中国人的心理调整更多依赖于内省,强调提升自我的人格修养必须从内心出发,积极思维,达到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品格。2.1 儒家儒家文化文化文化文化中,关于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2.1.3“乐群贵和乐群贵和”的处世之道的处世之道
6、Add your text in here 1)“乐群”指在人际交往中要乐于合群。2)所谓“贵和”,就是主张“和为贵”,以“和”为准则,做 到“和乐如一”,和谐相处。2.1儒家儒家文化文化文化文化中,关于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2.1.4 琴棋书画琴棋书画陶冶性情陶冶性情 Add your text in here 古人通过琴棋书画等艺术手段来达到“赏心悦目,陶冶性情”的目的,还有通过舞蹈、太
7、极拳来达到通血脉、养气息的目的,以及通过食疗、茶道等方式来补益身体,最终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接纳与道法自然接纳与道法自然性命双修性命双修系统性系统性-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 积极与辩证的思维方式积极与辩证的思维方式2.212.2.22.2.32.2.42.2.5 2.2道家道家文化中,关于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逍遥自由,不为名利外物所累逍遥自由,不为名利外物所累2.2.62.2道家道家文化中,关于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8、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2.2.1 2.2.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Add your text in here 道家的养生文化,由追求长生而讲究养生养心,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实际就是一种人学。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人的生命和身心健康是第一位的,首先应该加以关注,道家养生文化正是关爱人的生命和身心健康,关爱人的发展的文化思想。2.2道家道家文化在自我认识与身心修养文化在自我认识与身心修养提升提升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
9、dd your text in here2.2.3 接纳与道法自然接纳与道法自然 Add your text in here1、道是接纳,自然而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老子强调:生活应该是归于平淡、返璞归真,所 以他强调以自然界的规律去对付它,在平常的生 活中要以平常心去对待它。3、要去掉名利心,淡薄名利,忘记自己的存在,与天地万物、芸芸众生融为一符合自然之道。2.2道家道家文化中,关于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10、 Add your text in here2.2.3 性命双修性命双修 Add your text in here性命双修就是既要通过身体锻炼优化人的生理功能,又 要通过心修养净化人的灵魂。2.2.4 系统性系统性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道家重视“万物与我为一”的整体和谐道家文化特别关注人的发展,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的命运轨迹与自然的无形联系起来。老子强调天地自然和谐对人类生产的重要,强调对人与自然的双重关照。2.2道家道家文化在自我认识与身心修养文化在自我认识与身心修养提升提升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11、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2.2.5积极与辩证的思维方式积极与辩证的思维方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2.6逍遥自由,不为名利外物所累逍遥自由,不为名利外物所累 人之所以有苦、不自由,是因为受到现实世界是非之辨、贵贱升降、贫富变迁、生死祸福等的困扰,受到种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有所依赖、有所期待、有所追求而造成的。2.3 佛教文化中,关于佛教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2.3.1 面对死亡的希望面对死亡的希望2.3.2 从身心行意等方面调整与修炼
12、,应对现实压力从身心行意等方面调整与修炼,应对现实压力2.3.2.1 谨言慎行保持持戒、克己的观念2.3.2.2 普渡众生的慈悲心,舍己为人2.3.2.3 禅修定慧双修,止观并重2.3.3.4 出世,脱离世俗名教生活2.3.2.5 面壁静坐,“顿悟”2.3佛教文化中,关于佛教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 Add your text in here2.3.1 面对死亡的坦然面对死亡的坦然佛教关心
13、和回答了人最困惑畏惧的、被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淡然处之的终极问题:死亡。从未来,从未去,从未生,从未灭,性是永恒的存在。2.3.2 从从 修修 身身 炼炼 心心 应应 行行 对对 等等 现现 方方 实实 面面 的的 调调 压压 整整 力力 保持持戒,克己,寻找本体,求得“佛性”佛家的“心性本净”说与“佛性”说中,蕴含丰富的 保健思想。在它看来,人的自性本身是清净的,众生 都有“佛性”这种实在自体。2.3佛教文化中,关于佛教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2.3.2.1 谨言慎行保持持戒、克己的观念 2.3.2 从从 修修 身身 炼炼 心心 应应 行行 对对 等等
14、现现 方方 实实 面面 的的 调调 压压 整整 力力 “慈”指给人欢乐;“悲”指替人承受苦难。慈悲能为别人创造幸福、解除痛苦,又 能使自己避免灾祸,赢得好报。2.3佛教文化中,关于佛教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2.3.2.2 普渡众生的慈悲心,舍己为人 2.3.2 从从 修修 身身 炼炼 心心 应应 行行 对对 等等 现现 方方 实实 面面 的的 调调 压压 整整 力力 定即禅定,原意是止息散心,专注一境,是一种内心安定。慧即智慧,是一种把握佛法、佛理的思辩活动 “止”就是尽可能地停止思维活动,使心如明镜止水;“观”是尽可能动用想象力和抽象思维 2.3佛教文化中,
15、关于佛教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2.3.2.3 禅修定慧双修,止观并重 2.3.2 从从 修修 身身 炼炼 心心 应应 行行 对对 等等 现现 方方 实实 面面 的的 调调 压压 整整 力力 “一切皆空”,“空”是事物的缘起,事物本身就 不实在(但又不是绝对的虚无),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无永恒不变的实体)。抛弃一切欲念,斩断一切情缘,放弃一切追求,丢下一切烦恼,而专注于自己的修炼。2.3佛教文化中,关于佛教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2.3.3.4 出世,脱离世俗名教生活 2.3.2 从从 修修 身身 炼炼 心心 应应 行行 对对
16、等等 现现 方方 实实 面面 的的 调调 压压 整整 力力 佛家所谓“悟”是自心对绝对真实的神秘的体认 即悟得人境两空、我法双亡、自性本来空寂。2.3佛教文化中,关于佛教文化中,关于认识认识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自我与调整身心之道2.3.2.5 面壁静坐,“顿悟”3、萨提亚治疗之“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萨提亚与“道”、顺其自然、“无为”萨提亚治疗中运用爱与儒家的“仁”萨提亚与“禅”:体验式萨提亚与“中医”:系统式萨提亚与“太极”:转化式相通性相通性Company Logo3、萨提亚治疗之“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性内在和谐、人际和睦、世界和平与中国传统文化由内而外,由本到用修养次序方面的相通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