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培训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培训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诊断 治疗 指南 培训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一、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定义定义传统定义传统定义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是一种发生在许多疾病基础上,由致病因素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活凝血系统,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被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的综合征 新定义新定义指不同原因所致局限性的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为指不同原因所致局限性的血管内凝血系统激
2、活为特征的获得性综症,可以来自或引起微血管体系损伤,如特征的获得性综症,可以来自或引起微血管体系损伤,如损伤严重,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损伤严重,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强调了强调了微血管体系微血管体系,DIC即可由微血管体系即可由微血管体系损伤而引起,亦可导致微血管体系的损伤损伤而引起,亦可导致微血管体系的损伤 如何理解新的定义?如何理解新的定义?不同原因所致的不同原因所致的DIC终末损害为终末损害为MODS,DIC只只是各种疾病处于危重状态的一个中间病理环节是各种疾病处于危重状态的一
3、个中间病理环节 未强调未强调纤溶纤溶为为DIC的必备条件,因纤溶属继发的必备条件,因纤溶属继发性,且性,且DIC早期多无纤溶现象早期多无纤溶现象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二、二、DIC的分类的分类新的分类以体内稳态调控功能的紊乱为准,分为新的分类以体内稳态调控功能的紊乱为准,分为2 2类类 1 1 非显性(非显性(non-over)DIC:即止血功能处于即止血功能处于代偿代偿状态的状态的DIC(或或pre-DIC)2 2 显性(显性(over)DIC:即止血功能处于即止血功能处于失代偿失代偿状态的状态的DIC 1 1)
4、可控显性可控显性DIC: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的压抑为暂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的压抑为暂时性,当原发病因迅速消除时,内皮调节网络可立即恢复时性,当原发病因迅速消除时,内皮调节网络可立即恢复 2 2)非控制显性非控制显性DIC: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除压抑之系指微血管体系调节功能除压抑之外,并有调节网络的降解或破坏(如败血症、严重创伤)外,并有调节网络的降解或破坏(如败血症、严重创伤)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Pre-DIC(DIC前状态前状态)存在存在DIC的诱发因素和凝血的诱发因素和凝血-纤溶异常纤溶异常,但尚未出现典
5、但尚未出现典型的型的DIC症状或未达到症状或未达到DIC的确诊标准的亚临床状态,其的确诊标准的亚临床状态,其凝血因子的消耗仍可由肝脏合成补充凝血因子的消耗仍可由肝脏合成补充,(又称代偿期(又称代偿期DIC)病理特点血液呈高凝状态,但凝血因子及病理特点血液呈高凝状态,但凝血因子及PLTPLT并不降低并不降低 临床表现不突出临床表现不突出,有赖于实验检查协助诊断,及时诊治有赖于实验检查协助诊断,及时诊治对阻止对阻止DICDIC的病程进展、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的病程进展、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
6、站删除。医源性医源性疾病疾病手术及手术及创伤创伤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严重感染严重感染三、三、DIC的主要病因的主要病因病理产科病理产科外伤外伤其它其它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四、发病机制四、发病机制 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广泛血管内凝血广泛血管内凝血 消耗凝血因子消耗凝血因子(I II VIII X XII)凝血机制障碍凝血机制障碍 出血倾向出血倾向PLT粘粘附聚集附聚集PLT减减少消耗少消耗继发性继发性纤亢进纤亢进Fib降解降解FDP 低纤维蛋低纤维蛋白质血症白质血症血液低凝状态血液低凝状态抗凝作用抗凝作用促凝物质入血
7、或其它因素促凝物质入血或其它因素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外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主导凝血系统的激活主导凝血系统的激活病因病因 组织、血管损伤、组织、血管损伤、WBCWBC激活激活 释放大量组织释放大量组织因子(凝血因子因子(凝血因子IIIIII)入血)入血 激活激活VII VII 因子因子 启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临床研究证实:抗组织因子单克隆抗体和抗因子临床研究证实:抗组织因子单克隆抗体和抗因子VIIaVIIa、基因重、基因重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剂)的组组织因子途径抑
8、制物(外源性凝血途径的主要抑制剂)的可完全抑制败血症或内毒素引起的可完全抑制败血症或内毒素引起的DICDIC过程并降低死亡率。过程并降低死亡率。相反,给内毒素血症注射内毒素后没有接触系统即内源性凝血相反,给内毒素血症注射内毒素后没有接触系统即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活化,抑制接触因子也不能预防凝血的过程。途径的活化,抑制接触因子也不能预防凝血的过程。对对DIC发病机制的新认识发病机制的新认识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DICDIC启动后,启动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激活使凝血酶得以使凝血酶得以持续生成,继而导致持
9、续生成,继而导致内生性抗凝因子内生性抗凝因子的大量消耗的大量消耗 DICDIC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凝血酶也有纤溶酶的生成,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凝血酶也有纤溶酶的生成,其临床表现和转归视其临床表现和转归视凝血和纤溶两个系统的平衡状凝血和纤溶两个系统的平衡状况况 纤溶酶纤溶酶 表现为出血但无表现为出血但无MODSMODS 凝血酶凝血酶 局部缺血最终发展成局部缺血最终发展成MODSMODS对对DIC进展机制的新认识进展机制的新认识凝血与纤溶的平衡凝血与纤溶的平衡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DICDIC过程被启动后,其所产生的凝血酶
10、、过程被启动后,其所产生的凝血酶、FDPFDP、D-D-二二聚体可诱导单核聚体可诱导单核-巨噬细胞进一步释放巨噬细胞进一步释放IL-1IL-1、IL-6IL-6、TNFaTNFa、PAI-1PAI-1等细胞因子,等细胞因子,促进了凝血过程及微血栓促进了凝血过程及微血栓形成形成 促炎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促炎因素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使炎症反应加剧,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使炎症反应加剧,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SIRS)。炎症与凝血相互作用及促进,构成恶性)。炎症与凝血相互作用及促进,构成恶性循环,循环,DICDIC是是SIRSSIRS整个过程的一部分
11、,当发展到整个过程的一部分,当发展到SIRSSIRS或或MODSMODS时均可诱发时均可诱发DICDIC对对DIC进展机制的新认识进展机制的新认识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SIRS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人类卵黄囊旋回培养中造血岛人类卵黄囊旋回培养中造血岛五、临床表现五、临床表现 症状与体征具有高度可变性症状与体征具有高度可变性基本症状基本症状 出血(多部位性出血(多部位性)低血压或休克(不明性)低血压或休克(不明性)栓塞(广泛性)栓塞(广泛性)溶血(微血管性)溶血(微血管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
12、,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DIC特殊体征特殊体征出血点出血点紫癜紫癜血泡血泡周围性紫癜周围性紫癜爆发性坏爆发性坏疽疽外科伤口出血外科伤口出血外伤伤口出血外伤伤口出血静脉穿刺部位出血静脉穿刺部位出血动脉渗血动脉渗血皮下血肿皮下血肿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DIC微血栓所致的终末器官功能紊乱微血栓所致的终末器官功能紊乱皮肤皮肤 7070肺肺 50 50肾肾 50 50垂体后叶垂体后叶 50 50肝脏肝脏 35 35肾上腺肾上腺 30 30心脏心脏 20 20 器官系统器官系统 发病
13、率(发病率(%)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六、实验室检查六、实验室检查1 1、消耗性凝血障碍(、消耗性凝血障碍(PLT及凝血因子及凝血因子)1 1)PLT 2 2)PT延长延长3 3)Fib 4 4)ATIII含量及活性含量及活性5 5)血浆因子血浆因子VIII:C活性活性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 2、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1 1)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纤溶酶原含量及活性 2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生
14、FDP明显明显 3 3)3P实验实验+4 4)乙醇胶实验乙醇胶实验+5 5)D-二聚体二聚体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如何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如何正确分析实验结果?急性急性DIC时,有时,有85-100%85-100%病人病人FDP升高,但升高,但 仅代表有血浆素存在,不能据此诊断仅代表有血浆素存在,不能据此诊断DIC 3 3P P实验实验可有假阳性及假阴性,为非特异性可有假阳性及假阴性,为非特异性诊断实验(诊断实验(+有帮助,有帮助,-不能排除)不能排除)乙醇实验乙醇实验阳性率较低,但特异性较阳性率较低,但特异性较3
15、3P P实验强实验强 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实验实验已成为诊断和监测急慢性已成为诊断和监测急慢性DIC患者疗效的关键实验患者疗效的关键实验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DIC常规实验诊断项目的评价常规实验诊断项目的评价(引自引自Mujun Yu,et al)项目项目n 敏感性(敏感性(%)特异性(特异性(%)诊断效率(诊断效率(%)PLTPTPTTTTFibATFDPD-DSC82974867828243712171448091918322911009123274260100406768735757706570878051本
16、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DIC常规实验诊断项目的评价常规实验诊断项目的评价(引自引自Mujun Yu,et al)项目项目n敏感性敏感性 特异性特异性 诊断效率诊断效率 PT+PTT+TTPT+PTT+FibPT+PTT+FDPFDP+D-D437171398322919111100719451658695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1 1、反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标记物、反映血管内皮细胞
17、损伤的分子标记物内皮素内皮素-1(ET-1)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调节蛋白(TM)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2 2、反映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记物、反映血小板激活的分子标记物 -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球蛋白PLT因子因子-4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GMP-140)凝血酶敏感蛋白凝血酶敏感蛋白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3 3、反映凝血系统激活的标记物、反映凝血系统激活的标记物
18、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组织因子(组织因子(TF)凝血酶原片断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蛋白肽纤维蛋白肽A(FPA)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SFM)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FM)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4、反映抗凝系统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反映抗凝系统活化的分子标记物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凝血酶凝血酶-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 复合物(复合物(TAT)蛋白蛋白C C活化肽活化肽(PCP)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组织因子
19、途径抑制物(TFP1)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七、重要的分子标记物水平的测定5 5、反映纤溶系统活化的分子标记物、反映纤溶系统活化的分子标记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D-二聚体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抗纤溶酶复合物(PIC/PAP)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凝血
20、系统激活的证据:凝血系统激活的证据:F1+2、FPA、TAT、D-D 纤溶系统激活的证据:纤溶系统激活的证据:D-D、FDP、PIC 抑制因子消耗的证据:抑制因子消耗的证据:AT-III、蛋白、蛋白C或或S 器官损伤或衰竭的证据:器官损伤或衰竭的证据:LDH、Cr、PH、Pa2DIC实验室实验室诊断的新理念诊断的新理念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八、八、DIC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第六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订标准第六届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制订标准 存在易致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的基础疾病,如感染、恶性,如感染、恶性 肿瘤
21、、病肿瘤、病 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理产科、大型手术及创伤等等 有下列有下列2 2项以上临床表现项以上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条件实验室检查符合下列条件1 1)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严重或多发性出血倾向2 2)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障碍或休克3 3)广泛性皮肤和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广泛性皮肤和粘膜栓塞、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 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疡形成或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4 4)抗凝治疗有效)抗凝治疗有效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
22、人或网站删除。1 1)PLT100109/L(白血病、肝病白血病、肝病505010109 9/L/L)或进行或进行性性或下列或下列2 2项以上项以上PLT活化分子标志物血浆水平活化分子标志物血浆水平TG PF4 TXB2 GMP-140 2 2)Fib 1.5 g/L或进行性或进行性(肿瘤肿瘤1.8;肝病肝病4 4.0)3 3)3P+/FDP20mg/L(肝病肝病6060)/D-D-二聚体二聚体正常正常4 4倍倍4 4)PT/3S(肝病(肝病5 5S S););APTT/10S5 5)AT-III活性活性60%或蛋白或蛋白C C活性活性(不适用于肝病)(不适用于肝病)6 6)血浆纤溶酶原抗原(
23、)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200mg/L)7 7)因子)因子VIII:C80ng/L/凝血酶调节蛋白(凝血酶调节蛋白(TM)正常正常2 2倍倍1 1 同时有下列同时有下列3 3项以上实验异常项以上实验异常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2 2 疑难或特殊病例应有下列疑难或特殊病例应有下列2 2项以上异常项以上异常1 1)血浆凝血酶原碎片血浆凝血酶原碎片1+2(F1+2)、凝血酶凝血酶-抗凝血酶抗凝血酶 复合物(复合物(TAT)或纤维蛋白肽或纤维蛋白肽A A(FPA)水平水平2 2)血浆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血浆可溶性纤维蛋
24、白单体(SFM)水平水平3 3)血浆纤溶酶血浆纤溶酶-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水平4 4)血浆组织因子(血浆组织因子(TF)水平增高(阳性)或组织因水平增高(阳性)或组织因 子途径抑制物(子途径抑制物(TFPI)水平水平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Pre-DIC诊断参考标准诊断参考标准1 1、存在易致、存在易致DIC的基础疾病的基础疾病2 2、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1 1)皮肤和粘膜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皮肤和粘膜灶性缺血性坏死、脱落及溃疡形成2 2)原发病
25、不易解释的微循环障碍)原发病不易解释的微循环障碍/皮肤苍白皮肤苍白/湿冷湿冷/紫绀等紫绀等3 3)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不明原因的肺、肾、脑等轻度或可逆性脏器功能障碍4 4)抗凝治疗有效抗凝治疗有效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3 3、有下列三项以上实验指标异常有下列三项以上实验指标异常1 1)正常操作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正常操作采集血标本易凝固,或PTPT33S S或或APTTAPTT55S S2 2)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含量血浆血小板活化分子标志物含量TG PF4 TXB2 GMP-140 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