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4729大学语文终极绝杀30点.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考04729大学语文终极绝杀30点.pdf》由用户(李老师yy)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考 04729 大学语文 终极 绝杀 30
- 资源描述:
-
1、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1页共 33页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一、寡人之于国也一、寡人之于国也 1.1.孟轲,名轲,字子舆。孟轲,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3.其散文善用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欲擒故纵”的论辩方法,以比喻说理,运用排偶句。的论辩方法,以比喻说理,运用排偶句。4.孟子共孟子共 7 7 篇篇,认为是孟子与学生共同编著【原文】【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
2、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注释】【注释】选自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凶:发生灾难。加:更。曳:拖着。兵:兵器。走:跑,这里指逃跑。直:仅,只。是:此,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数(c):细密。罟(g):网。胜: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3、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注释】【注释】衣:y穿彘(zh):猪谨:谨慎从事庠(xang)序:乡学名称申:重复悌:友爱兄弟颁:通“斑”然:这样不王者:不以仁政统治天下检:约束涂:通“途”莩(pao):饿死的人罪:归罪于岁:一年的农事收成斯:这样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1.思想主
4、题:思想主题:本文具体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本文具体阐述了孟子的王道理想和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体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体现出孟子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战国时代的社会不平和阶级对立。战国时代的社会不平和阶级对立。2.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文章围绕文章围绕“民不加多民不加多”和如何使和如何使“民加多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阐述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根本措施和应持的正确态度。三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5、”“斯天下之民至焉”等语句收束,环环相扣,突出中心线索。使文章成为一个结构严谨的整体。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2页共 33页3.3.论证方法:论证方法:(1 1)本文说理具有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本文说理具有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先抑后扬:先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循循善诱循循善诱:在打消梁惠王科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2 2)孟子善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6、)孟子善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本文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做比喻,来褐露统治者把“涂有策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3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雄辩气势。)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雄辩气势。二二、过秦论、过秦论1.1.贾谊,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贾谊,西汉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文帝文帝虽赞赏他的博学,但多次上书未被采纳。任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骑马摔死,他悲泣自责,忧闷而死。2.贾谊的作品,汉书汉书艺文志艺文志著录有文五十八篇,
7、赋七篇。其文见于现存的新书新书,亦名贾子贾子。第一段:秦孝公打江山第一段:秦孝公打江山秦孝公据崤(xio)函之固,拥雍 yng 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注释】【注释】八荒:原指八方荒远的偏僻地方,此指代“天下”。连衡:也作“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实施各个击破的策略。斗诸侯:使诸侯自相争斗。第二段:巩固江山第二段:巩固江山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诸侯恐惧,会盟
8、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没:通“殁”,死。因:动词,沿袭。膏腴(go y):指土地肥沃。要害之郡:指政治、经济、军事非常重要的地区。爱:吝惜,吝啬。致:招致,招纳。合从:与秦“连横”之策相对,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从,通“纵”。四君:指齐孟尝君田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魏信陵君魏无忌。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3页共 33页约,结。离,使离散。衡,通“横”。兼,兼并、统一。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
9、、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服,弱国入朝。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亡:丢失,丢掉。镞z:箭头。制:制裁,制服。弊:通“敝”,困敝、疲敝。第三段: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三段:秦始皇统一六国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
10、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第四段:起义频出第四段:起义频出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
11、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蹑足行伍(hng w):置身于戍卒的队伍中。阡陌(qin m),本是田间小道,这里代指民间。赢粮而景从:担着干粮如影随形地跟着。第五段:总结主旨第五段:总结主旨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
12、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及:动词,赶得上,追得上。万乘:兵车万辆,表示军事力量强大。1.1.中心旨意:中心旨意:秦帝国速亡的原因在于秦帝国速亡的原因在于“仁义不施仁义不施”。这一中心论点,与孔子的“仁爱”理念,孟子的“仁政”理想,是一脉相承的。2.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第一段:秦孝公打下了稳固的江山第二段: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承继先前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破六国策略第三段: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六国第四段:秦始皇去世,余威仍在,但起义兴起第五段:秦国没,点明原因:不施仁政3.
13、3.论证特点:论证特点:(1 1)全文铺陈史实,只于最后一句点明主旨,并无逻辑推演,但意理自明。)全文铺陈史实,只于最后一句点明主旨,并无逻辑推演,但意理自明。这是因为秦帝国因暴政而速亡的历史事实十分突出,只要把超强而速崩的实情予以充分张扬,“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不施行仁政,是强势进攻还是颓势挨打的局势也就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结论,也就不言而喻了。这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典型例证。(2 2)通过强烈的对比反衬来透析意理,是本文的主要表达方法。)通过强烈的对比反衬来透析意理,是本文的主要表达方法。文中的对比反衬是双层的:文中的对比反衬是双层的:第一层是六国与秦国第一层是六国与秦国、六国与陈涉的对比
14、六国与陈涉的对比,以强大的六国却被秦国“不战而屈”来反衬秦国的更加强大,以六国的强大对比陈涉的“弱小疲敞”来反衬陈涉的微不足道;陈涉与秦国的对比陈涉与秦国的对比,比六国微弱得不值一提的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竟然能“天下云合响应”,“豪俊并起”,一举灭掉了比六国还要强大的秦国。多层反差极大的对比反衬,将“攻守之势”的“异”彰显得十分鲜明,于是秦帝国“仁义不施”而速亡的教训,就被鞭辟得更加精深警策了。(3)胸有成竹,感情充沛,纵横驰骋,文笔扬厉,造成了本文滔滔滚滚的恢宏气势;而骈赋体式骈赋体式的漫润,洋洋酒洒的铺陈铺陈手法,重重叠叠的排比排比句式,又使这恢宏气势不仅具有朗朗上口的畅达。而且
15、富合一唱三叹的韵味。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4页共 33页三三、论毅力、论毅力1.1.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2.中国近代思想界主要代表人,最早用资产阶级史学观点和方法研究中国历史的人,也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力提倡小说创作的人。3.背景“百日维新百日维新”失败,很多人丧失了对革命的信心。4.本文选自饮冰室文集饮冰室文集。【原文】【原文】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必有数次乃至数十
16、次之阻力,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注释】【注释】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莽然:广大众多的样子要:概括地推究迭乘:交替呈现及:等到骤:很快地猝:突然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大逆之后,必有大顺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经,而
17、随之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谓蹇焉、幸焉者,皆彼与我之相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终不可达也。殆:大概是蹇:跛足,引申为艰难遭逢:遭遇庸讵:岂,怎么判:分开、区别孔子曰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
18、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数:规律1.1.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本文论述毅力毅力对事业成败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有毅力者成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反是者败”,并强调只有毅力至强者方能取得事业的最终成功。2.2.论证方法:论证方法:(1 1)正反对比说理。)正反对比说理。本文从人生必遇顺逆两境本文从人生必遇顺逆两境、顺逆两境可以相互转化顺逆两境可以相互转化、贵在坚持三方面进行论证贵在坚持三方面进行论证,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正反对举的论证方法:作者把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止与进等多方面比照,把毅力的重
19、要性说得十分透彻。(2 2)层递和比喻论证。)层递和比喻论证。更譬诸操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3.3.层递句式及其作用:层递句式及其作用:(1 1)作用:增强了说理的逻辑性,使得道理深入浅出。)作用:增强了说理的逻辑性,使得道理深入浅出。(2)例子: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意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
20、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四四、咬文嚼字、咬文嚼字1.1.朱光潜,朱光潜,我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2.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文学谈美书简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文学谈美书简。美好明天内部资料第 5页共 33页【摘选】【摘选】郭沫若郭沫若屈原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这是炼字的好例。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
21、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水浒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你这”。红楼梦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番话不免噜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
22、广射虎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两句,劝他把“推推”字改成字改成“敲敲”字字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他的联想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
23、“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联想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从前做诗文的人都依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
24、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套板反应”。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至落入下乘。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时求思想情感与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1.1.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在文
25、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这是一篇文艺专论,论述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谨严谨严精神。2.2.文章结构:全文分三部分文章结构: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从郭沫若修改一句台词的具体实例引发出“炼字炼字”的话题话题,并就此例表明了自己的意见和理由。第二部分,作者为通常被视为贬义的“咬文嚼字”一词翻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三部分从运用文字运用文字的谨严精神谨严精神进一步提出文学创作的普遍道理:“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