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经络学说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8151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PPT
  • 页数:59
  • 大小:881.2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经络学说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经络 学说 中医 基础理论 课件
    资源描述:

    1、经络学说中医基础理论徐财神经络学说中医基础理论徐财神第四章 经络学说徐财神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目录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二节 十二经脉第三节 奇经八脉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第五节 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重点及难点重点: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和大体循行路线奇经八脉的概念、主要功能难点:p经络的生理功能p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4经络学说的概念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及脏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灵枢经脉篇:“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

    2、实,不可不通。”p张从正:“不诵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p李梃:“医者不明经络,犹人夜行无烛。”5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及经络系统的组成6(一)概念p经络,即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调节机能平衡的通路系统一、经络的概念7(二)经脉及络脉的区别及联系1.区别经脉经脉络脉络脉位置位置深而不见浅而常见形态形态粗大细小循行循行直行(除带脉)纵横交错数量数量主干,较少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分支,较多十五别络,浮络,孙络8(二)经脉及络脉的区别及联系2.联系:二者密不可分,故常合称经络 经及络相互贯穿,交叉穿插,共同构成人体经络系统,完成体内气血的运行、联络、沟

    3、通的作用,并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脉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密不可分,故常合称经络9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脉经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络脉络脉别络(大络)浮络孙络连属部分连属部分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内属外连10第二节 十二经脉11一、命名(一)概念p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又称十二正经p包括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12(二)命名原则:结合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内为阴,外为阳;上为手,下为足;脏为阴,腑为阳 手太阴肺经 内侧 手三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外侧 手三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内侧足三阴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4、足阳明胃经 外侧足三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上肢手下肢足13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手三阴经胸手足头二、走向及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14(二)十二经脉交接规律1.互为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2.同名的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3.不同名的阴经及阴经在胸部相交接手三阳经 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手三阴经胸手足头15三、分布规律(一)四肢部的分布规律:以大指向前、小指向后的体位描述手足六阴经上肢内侧手三阴经下肢内侧足三阴经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手足六阳经上肢外侧手三阳经下肢外侧足三阳经阳明在前少阳在中

    5、太阳在后其中,需注意的是内踝尖上8寸以下,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16(二)头面部分布规律六条阳经经脉,皆上循头面,故有“头为诸阳之会”之说1.手足阳明经脉面部、额部2.手足少阳经脉侧头部3.足太阳经脉头顶部、后头部4.手太阳经脉头颊部17(三)躯干部分布规律1.手三阴经均起于胸部,从腋下走出2.手三阳经经过肩部,颈部而上达头面3.足三阳经:阳明经行于前,太阳经行于后,少阳经行于侧4.足三阴均行于腹胸5.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厥阴肝经18四、表里配合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及脏腑有相应的表里相合关系。脏腑之间有表里关系,所属的经脉间也有表里属

    6、络关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19五、流注次序十二经脉中的气血运行,是按十二经脉的前后衔接的顺序,依次流注而循环往复的。即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流注次序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循20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一)手太阴肺经p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过膈肌,属肺,至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p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交

    7、于手阳明大肠经21(二)手阳明大肠经于食指桡侧端,经过手背部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及督脉交会,再折向前下行入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到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交于足阳明胃经22(三)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及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上关穴,沿发际到达额前分支: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到大椎,折向前

    8、行,入缺盆,深入胸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23(三)足阳明胃经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穴,及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三寸处分出,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分支:从足背上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24(四)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分支:从胃别出,上行

    9、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25(五)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26(六)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于肩胛部,交会于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目眶下,至目内眦,交于足太阳膀胱经27(

    10、七)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分支: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部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下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再下行交会于大椎穴,然后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28(七)足太阳膀胱经分支: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腘窝中分支:从项部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及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交于足少阴肾经29(八)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

    11、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腘窝内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30(九)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分支: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经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交于手少阳三焦经31(十)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

    12、,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分支: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至目眶下分支: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在面颊部及前一支相交,至目外眦,交于足少阳胆经32(十一)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向上至额角,然后向下到耳后,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分支: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于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分支: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三焦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

    13、角部下行至颈部33(十一)足少阳胆经经颈前人迎穴旁,及前脉会合于缺盆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穴处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下行至髋关节环跳穴处及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端分支:从足背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34(十二)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器,至小腹,挟胃

    14、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相连目系,出于额,上行及督脉会于头顶部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35第三节 奇经八脉36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及生理特点(一)奇经八脉的概念p“奇”有“奇特”、“奇异”之意,奇经是指及十二经脉不同的经脉。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的“别道而行”的八条经脉p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p十四经发挥认为:“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37(二)奇经八脉的特点及生理功能1.特点:(1)

    15、有一定的循行路线(2)不直属脏腑(3)无表里关系(4)无逐经相接的关系(5)除任、督脉外无腧穴分布38(二)奇经八脉的特点及生理功能 2.生理功能:(1)密切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督脉: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 冲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39(二)奇经八脉的特点及生理功能 2.生理功能:(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及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 十四经发挥:“盖以人之气血常行十二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40(二)奇经八脉的特点及生理功能 2.生理功能:(3)奇经及肝、肾、脑、髓、胞宫等脏腑有较密切的生理和

    16、病理上的联系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及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及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 叶天士:“八脉隶于肝肾”41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一)督脉p循行:人体后正中线p基本功能: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及脑,脊髓,肾关系密切(二)任脉p循行:人体前正中线p基本功能: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任主胞胎,及女子妊娠有关42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三)冲脉p循行:及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p基本功能:十二经脉之海,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冲为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四)带脉p循行:绕身一周p基本功能:约束纵行诸脉43二、

    17、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五)阴跷脉、阳跷脉p循行: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上至头面、眼部,交会于足少阴肾经;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上至肩部、头部,交会于足太阳经及足少阳经p基本功能: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之功。“分主一身之阴阳”44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六)阴维脉、阳维脉p循行: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于足少阴经、任脉等;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部,交会于足太阳经及督脉等p基本功能:阴维脉“维络诸阴”,主一身之里。阳维脉“维络诸阳”,主一身之表45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46一、沟通联系作用 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的作用 主要表现:1.脏腑及外周肢节的联系经

    18、筋、皮部2.脏腑及五官九窍的联系经别3.脏腑之间的联系(1)十二经脉分别络属一脏一腑,加强了相为表里关系的脏腑之间的联系(2)有的经脉联系多个脏腑,如足少阴肾经贯肝入肺络心(3)有的脏腑又有多条经脉循至。如联络肺的经脉有手阳明经、足厥阴经、手足少阴经47一、沟通联系作用 主要表现:4.经脉之间的联系(1)十二经脉之间的表里阴阳相接,并及督、任二脉相连(2)十二经脉之间通过经别、别络联络(3)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密切联系(4)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相互联系48二、运输渗灌作用经脉为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具有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灵枢脉度:“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19、”灵枢脉度:“内溉脏腑,外濡腠理”49三、感应传导作用经络系统对针刺或其他刺激具有传递和通导作用感应:又称“得气”,刺激穴位,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的感觉传导:又称“行气”,得气的感觉沿经脉走向传导50四、调节平衡作用经络通过接收、传递信息,调节气血运行,协调阴阳、脏腑关系,使人体机能协调平衡当气血不和,阴阳偏盛偏衰,发生疾病时,可运用针灸治法,以激发经络的调节作用实验证明:针刺穴位,对相关脏腑有调节作用51第五节经络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52一、阐释疾病病理变化(一)外邪由表入里的传播途径1.经络是外邪侵袭人体的重要途径2.经络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二)内脏病变反映于体表的途径1.脏腑病变

    20、通过经络反映在体表相应部位2.脏腑病变通过经络反映在相应的官窍(三)脏腑病变相互传变的途径1.互为表里的脏及腑病变之间的传变2.非表里关系的脏腑病变的传变53二、指导疾病的诊断(一)循经辨证,判断病位(循经诊断)根据疾病症状出现的部位,结合经络所循行的部位及所联系的脏腑,作为诊断的依据,辨别疾病所属脏腑和经络肝胆疾病两胁疼病肺脏病变缺盆中痛前额阳明经两侧少阳经后头项太阳经巅顶厥阴经54二、指导疾病的诊断(二)按察腧穴,判断病位(按穴诊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在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或经气聚集的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点或有结节状、条索状反应物,或皮肤形态变化,都有助于疾病诊断。如:肠痈(阑尾炎):阑尾穴压痛消化不良:脾俞穴(十一胸椎棘突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处)异常变化55三、指导疾病的治疗(一)循经取穴主要用于针灸及按摩疗法。在病变周围或经络循行的远隔部位取穴,称为“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注意“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二)分经用药“归经”是指某药对某经或某一脏腑有特殊选择性的作用。本草纲目指出:太阳经头痛羌活 少阳经头痛柴胡阳明经头痛白芷 厥阴经头痛吴茱萸56小 结经络经络的概念经络的组成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走向交接规律分布规律流注次序循行路线5758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经络学说中医基础理论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8151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