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经络学说中医与养生新版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81501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PPTX
  • 页数:29
  • 大小:2.7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经络学说中医与养生新版课件.pptx》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经络 学说 中医 养生 新版 课件
    资源描述:

    1、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

    2、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于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到额前。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

    3、),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

    4、,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SI1),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分支1: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SI19听宫穴:耳屏前,张口即现)分支2: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

    5、目眶下,至目内眦(睛明穴B1:旁0.1寸),交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L7)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LI1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

    6、经脉;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

    7、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1联络脏腑与体表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UB1),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GV20)。分支1:从头顶部分出,到耳上角处的头侧部。直行者:从头顶部分出,向后行至枕骨处,进入颅腔,络脑,回出后下行到项部(天柱穴:项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

    8、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5寸)下行,到达腰部(肾俞穴UB23:L2棘突旁开1.5寸),进入脊柱两旁的肌肉,深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分支2:从腰部分出,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至 腘窝中(委中穴UB40)。分支3:从项部(天柱穴)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从附分穴(T2旁开3寸)挟脊下行至髀枢(髋关节,当环跳穴GB30),经大腿后侧至 国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UB67),交于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K1),出行于舟骨粗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进入足跟部,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至 国窝内

    9、侧,上股内侧后缘入脊内(长强穴GV1),穿过脊柱至腰部,属肾,络膀胱。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分支1: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P1)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P8:在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时正当中指下),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P9)。分支2: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尺侧端(关冲穴SJ1),交于手少阳三焦经。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

    10、,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于足阳明胃经。(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分支1: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P1)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

    11、,入掌中(劳宫穴P8:在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时正当中指下),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P9)。(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分支4:从足背(冲阳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内

    12、侧端,交于足太阴脾经。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1)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3寸),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旁开1.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分支:从目系

    13、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三)指导疾病的治疗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翳风穴SJ17:乳突前凹陷,平耳垂后下缘),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分支2: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GB3:耳前,颧弓上缘,下关正上方),在面颊部与前一支相交,至目外眦(瞳子髎穴GB1:旁开0.5寸)交

    14、于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颔厌穴GB4),再向后行到耳后(完骨穴GB12:乳突后下方凹陷中),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GB14 ),又向后折至风池穴(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听宫穴至目外眦后方。分支2:从目外眦分出,下行至下颌部的大迎穴处,同手少阳经分布于面颊部的支脉相合,复行至目眶下,再向下经过下颌角部,下行至颈部,经颈前人迎穴旁,与前脉会合于缺盆。然后下行进入胸腔,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胁里浅出气街,绕毛际,横向至髋关节(环跳穴

    15、GB30)处。直行者:从缺盆下行至腋,沿胸侧,过季胁(8、9、10肋),下行至髋关节处与前脉会合,再向下沿大腿外侧,膝关节外缘,行于腓骨前面,直下至腓骨下端(绝骨穴,即悬钟穴GB39:外踝尖上三寸,腓骨前缘),浅出外踝之前,沿足背行出于足第四趾外侧间(足窍阴穴GB44)。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GB41:足第四趾、小趾的趾缝上,当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五分处)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

    16、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奇经八脉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八脉”是指奇经共有八条,故称“

    17、奇经八脉”。一、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 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 结上舌骨下、天突);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 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

    18、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带脉环行腰腹部;阳跷脉行于下肢外侧、腹部、胸后及肩、头部;阴跷脉行于下肢内侧、腹胸及头目;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部和颈部。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上肢没有奇经分布。督脉l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分

    19、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冲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分支1: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

    20、”之称。(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沟通联系作用 通过经络的联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1联络脏腑与体表 2联络脏腑与官窍 3联络脏腑与脏腑 (1)表里两经构成脏腑表里相合的关系 (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 4经脉之间的联系 (1)十二经脉首尾相接,如环无端 (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 (二)运行渗灌作用(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作用(三)感应传导作用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督脉

    21、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4经脉之间的联系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3联络脏腑与脏腑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2)奇经八脉加强了十二经脉的联系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分支:从目系分

    22、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二、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 (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 (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 2反映病变(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循经诊断 2分经诊断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针灸推拿 (1)指导循经取穴 (2)指导推拿按摩 2指导药物治疗(药物归经)六

    23、、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六、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水沟穴Du26),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LI20),交于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目与脑相连的脉络)。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

    24、: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督脉l循行部位 督脉起

    25、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至气街,与直行之脉会合,而后沿大腿之前侧下行,至膝膑,向下沿胫骨前缘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侧端。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1)指导循经取穴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

    26、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GB41:足第四趾、小趾的趾缝上,当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五分处)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三)指导疾病的治疗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

    27、小肠经。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三)与某些脏腑关系密切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

    28、商穴L11: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GB41:足第四趾、小趾的趾缝上,当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五分处

    29、)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4经脉之间的联系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UB1),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GV20)。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

    30、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2)指导推拿按摩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分支1: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至肩部,左右交会于大

    31、椎,分开上行到项部,沿耳后(翳风穴SJ17:乳突前凹陷,平耳垂后下缘),直上出耳上角,然后屈曲向下经面颊部到目眶下。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2联络脏腑与官窍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

    32、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1)指导循经取穴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1)指导循经取穴经络的联络作用主要有:分支2: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趾。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33、。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

    34、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

    35、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4经脉之间的联系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

    36、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手少阴心经 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相连的脉络),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分支3: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1联络脏腑与体表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

    37、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SI1),沿手背尺侧上腕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

    38、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出而挟口两旁,环绕口唇,在颏唇沟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际,到额前。(2)某些经脉,还联络多个脏腑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结上舌骨下、天突);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分支:

    39、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分支3:从足背(足临泣穴GB41:足第四趾、小趾的趾缝上,当第四、五跖趾关节后五分处)分出,前行出足大趾外侧端,折回穿过爪甲,分布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交于足厥阴肝经。(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UB1),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GV20)。(三)指导疾病的治疗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

    40、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下行入中趾外侧端。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分支: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口唇的里边。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

    41、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H1:腋窝顶点),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三)感应传导作用足太阴脾经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通过经络的联

    42、络作用,将人体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手阳明大肠经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LI1),经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GV14),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手太阴肺经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通过膈肌,属肺,从肺系(与肺相连的气管、支气管及喉咙等)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L1:第一肋间隙,距正中线6寸),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L11:在大拇指桡侧,距离指甲根角一分许的地方。分支3:从膝下三寸处,

    43、下行入中趾外侧端。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足厥阴肝经 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向上沿足背至内踝前一寸处(中封穴Liv4:与内踝尖平齐的内踝前缘处,与胫骨前肌腱的中间),向上沿胫骨内缘,在内踝尖上八寸处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行过膝内侧,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绕阴器,至小腹(少腹),挟胃两旁,属肝络胆,向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的后边,向上进入鼻咽部,上行连接目系,出于额,上行与督脉会于头顶部。(二)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

    44、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二、二、经络学说的应用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 (1)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 (2)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 2反映病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经络学说中医与养生新版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8150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