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的中医治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秋季腹泻的中医治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季 腹泻 医治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秋季腹泻的中医治疗秋季腹泻的中医治疗文冲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年9月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外治方法治疗小儿腹泻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中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泄泻的病因一般以感受外邪、内伤乳食和脾胃虚弱多见。其主要病变在于脾胃,因胃主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微,如脾胃受病,则饮食入胃,水谷不化,精微不布,合污而下,致泄泻。中医外治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有明显的优势,该方法解决了小儿服药困难、打针痛苦及抗生素滥用引起的菌群失调、抗药性增加等问题,而且痛苦少、操作简便、疗效高、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1 1 推拿推拿11 辨证推拿小儿腹泻辨证分型基本分为湿热泻、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
2、阳虚泻五个证型。辨证论治小儿腹泻的基本处方辨证论治小儿腹泻的基本处方常用于湿热泄泻的穴位有: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清小肠、清胃经、推下七节骨。常用于风寒泄泻的穴位有:揉外劳宫、补脾经、补大肠、推上七节骨、摩腹揉脐、揉龟尾、推三关。常用于伤食泄泻的穴位有:运内八卦、清胃经、清大肠、补脾经、推板门、揉中脘、摩腹揉脐、按揉足三里。常用于脾虚泄泻的穴位有:运内八卦、清补脾、补大肠、推三关、按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用于脾肾阳虚泄泻的穴位有:补脾经、补肾经、捏脊、揉外劳、推三关、补大肠、揉二马、摩腹、揉脾俞肾俞寒泻:腹鸣腹痛,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或溏泻,大便呈绿色或带有奶块。治疗手法:取手部阴阳穴1
3、分钟,补脾土2分钟,推三关1分钟,补大肠23分钟,腹部揉压3 分钟,取天枢穴2分钟,肾部推上七节1分钟,自下而上进行捏脊79遍。实热泻:身热,肛门红,大便稀薄,便带有腥臭味。治疗手法:退六腑1 分钟,清补脾2分钟,清大肠23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揉中腕、天枢穴各1 分钟,脊部自上而下用拇指进行刮脊1020次,揉长强1 分钟。伤食泻:腹胀,有时呕吐,大便稀带有酸臭味,小便少。治疗手法:手部清脾土1分钟,揉板门1分钟,清大肠23 分钟,清小肠1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顺降结肠揉压23 分钟,揉中腕、天枢各1分钟,肾部自上而下进行刮脊30次,推下七节20次。脾虚泻:纳差食少,腹泻久,身体消瘦精神倦
4、怠。治疗手法:手部补脾土2分钟,运土入水2分钟,补大肠23分钟,腹部揉脐部2分钟,揉中腕、天枢、关元各1 分钟,下肢揉足三里各1 分钟,揉三里(胃经合穴)及胃经路线。脊部自上而下进行捏脊710次,在肾俞、胃脾俞、肝俞穴部位向上提拉,可听到响声,推上七节1 分钟。治疗30分钟后才可让患者进食,给患儿饮生理盐水,以防脱水。在脊柱及其两侧进行捏脊(刮脊)。该部位是督脉和膀胱经过第一侧线所循环部位;督脉可主一身之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是肺、心、肝、胆、胃、肾俞等五脏六腑俞穴的部位,所谓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转输脊部位,在胃部进行捏脊可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肝、胆、脾、胃俞可调节肝、胆、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故可
5、治疗腹泻和消化道疾病。在骶部按摩推七节穴,刺激反射可调节结肠下部、直肠等器官功能活动,所以推七节穴可治疗小儿腹泻。内脏神经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消长,是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穴位的选择,手法的运用,刺激的强度是要因病而异。按摩手部穴位的机理,是气血运行的路线,内连五脏六脏,外连四肢百骸,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调理着脏器功能活动,发生疾病后,调节功能也相应改变。所以在有关经脉穴位上进行推拿按摩,能调整人体各部位的功能。在腹部进行揉压可促进胃肠吸收功能,中脘是胃的募穴,关元是小肠的募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胃肠功能失调刺激其募穴,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周东辉1采用辨证推拿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
6、治疗316例患儿,总有效率95%。刘志新等2采用健脾和胃、利湿止泻的方法治疗小儿腹泻,取穴:补脾经、补大肠、分手阴阳、运土入水、推三关、揉足三里、推上七节骨、捏脊。治疗172 例患儿,总治愈率100%。李玉娥等3在治疗不同类型小儿腹泻时,除取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补脾经、推大肠、按揉足三里外,伤食泻加逆运内八卦、清胃经;寒湿泻配以推三关退六腑、分阴阳、顺运内八卦;脾肾阳虚泻揉外劳宫、左揉肚脐等。治疗116 例患儿,总有效率100%。褚付英4在基本分型的基础上认为小儿腹泻存在变证,即伤阴泄泻和伤阳泄泻,治疗上两者主要应用补脾经、揉外劳、清天河水等穴位。文献报道推拿治疗小儿腹泻临床平均总有效率达9
7、8%以上。1 12 2 基本方推拿基本方推拿基本方推拿较辨证推拿取穴少,操作简便临床常用的基本处方5-7:捏脊、清补脾经、清大肠、分阴阳、拿肚角(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操作)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次数)3到5次。(主治)腹痛、腹泻。)、摩腹、揉脐、揉龟尾。史海峰等5应用推拿补泻四穴即捏脊、拿肚角、补脾经、清大肠为主治疗小儿腹泻75 例,总有效率947%。实践证明,基本方推拿治疗的平均总有效率低于辨证推拿,但其更为简便易行,易于推广。1 13 3 简易推拿简易推拿临床常用的简易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法,主要为复式手法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捏脊法、单穴
8、推拿等8-12。如王文波8应用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 次的简易推拿方法治疗小儿腹泻120 例,总有效率983%。廖品东等11采用冯氏捏脊疗法(即以双手示、中、无名及小指重叠屈曲,以示指2、3 指节推进,以两拇指与示指指节提捏皮肤)治疗小儿腹泻40 例,总有效率975%。且对612 个月龄段小儿以及伤食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孙毓等12采用向上直推承山穴治疗小儿腹泻48 例,总有效率为100%。使用简易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平均总有效率达98%以上。2 2 针刺针刺临床应用针刺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常用的穴位为足三里、天枢、四缝穴、大肠俞、脾俞、胃俞、上巨虚,手法多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9、针刺方法主要为速刺、半刺等13-16。郝明泽13采用半刺法(即其刺仅及皮且迅速出针)治疗小儿腹泻,所有患者均取双侧天枢、会阳,单侧足三里及其对侧内庭共治疗82 例患者,总有效率100%。董杨颖等14采用针刺四缝穴和足三里等穴位治疗小儿腹泻,针刺四缝穴时深度以能使针身立稳为度,或点刺出少许黄色、白色透明黏液,针刺足三里穴时要快速进针平补平泻,不留针,共治疗患者46 例,总有效率935%。3 3 刺血疗法刺血疗法刺血疗法每次只取12 个穴位,常用的有四缝穴、少商穴、太白穴等17-19。刘鸿雁等19取四缝穴点刺挤出黄白黏液或者血液,配合闪罐治疗39 例,总有效率9487%。4 4 穴位注射穴位注射临
10、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多采用山莨菪碱、维生素B1、维丁胶性钙等药物注射于足三里穴、大肠俞、天枢穴等20-23。654-2足三里穴位注射。注射方法:取双侧足三里穴,消毒后用4.5号针头,进针约0.5 cm1 cm,回抽无血后注入654-2 0.01 mg-11次天-1,连续23天。足三里是中医治疗胃肠疾病的重要穴位。采用小剂量654-2穴位注射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进行慢性刺激,不但能引起机体重新调节其功能的作用,迅速提高胃旦白酶的活性,而且还能激活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机能,抑制炎症渗出,增强炎症病灶的屏障机能,使发热反应减弱,并有一时性降温作用。654-2为M胆碱受体阻断
11、剂,有镇静、解痛作用,能抑制胃肠道平滑肌蠕动和腺体分泌,减少消化液丢失,并能改善微循环,利于肠道组织的代谢修复和功能恢复。阮丽琼21则选用山莨菪碱针剂分别注入双侧足三里穴内,每日2 次,治疗小儿腹泻80 例,总有效率9375%。齐文辉等22在综合治疗(助消化、抗感染、补液)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双侧足三里穴封,每日1 次,共治疗132 例,总有效率970%。5 5 脐疗脐疗中医学认为肚脐即神阙穴内连五脏六腑,为冲任经气汇聚之处,敏感度高,渗透性强,故中药敷贴脐部可使药物通过脐部吸收,调整胃肠功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温中散寒、健脾燥湿、和胃消食、固肠止泻之目的,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良方。
12、婴幼儿腹泻多见于2岁以下的小儿,1岁以内者约占半数。他们不愿意服药、惧怕打针。但肌肤薄嫩,外用药易于渗透吸收;且发病季节以夏秋季为多,此时气候温暖,衣物单薄,外治方便。再说外治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几无毒副作用。因此中药外敷治疗婴幼儿腹泻实为医学发展一大方向。祖国医学认为婴幼儿腹泻是由于小儿脾胃薄弱,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或脾胃虚寒,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引起。病理关键在于脾虚湿盛。5 51 1 组方敷脐组方敷脐应用成方或自组方研末敷脐,如五苓散、术倍散、葛根芩连汤加减等,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4-26。如曹丽芳等24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用药:湿热泻方研粉用醋调成药饼,敷于患儿神阙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