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十章中医常用传统疗法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 文档编号:3780703
  • 上传时间:2022-10-12
  • 格式:PPT
  • 页数:27
  • 大小:2.16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十章中医常用传统疗法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医 常用 传统 疗法 课件
    资源描述:

    1、刺法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法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的功刺激,激发经络的功能来调整气血、平衡能来调整气血、平衡脏腑阴阳,达到扶正脏腑阴阳,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恢祛邪、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复健康的目的。“得气得气”毫针进入腧毫针进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的进针手法,使一定的进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酸、麻、针刺部位获得酸、麻、胀、痛、重或触电样胀、痛、重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反应等针感以及医者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刺手手下的沉紧等感觉。觉。晕针是针刺过程中最常见的意外反应。晕针是针刺过程中最常见的意外反应。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心慌,临床表现:头晕目眩,面色

    2、苍白,胸闷心慌,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恶心,甚至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微弱或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神志昏迷,血压下降,大便失禁等。原因:初诊病人精神紧张;素体虚弱或原因:初诊病人精神紧张;素体虚弱或大汗、大泻、大出血后,或饥饿、疲劳状态大汗、大泻、大出血后,或饥饿、疲劳状态下行针;体位安置不当,操作者手法太重,下行针;体位安置不当,操作者手法太重,刺激量过大等。刺激量过大等。(一)晕针(一)晕针v护理措施: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让病人平卧;清醒者给予温开水或糖水。已发生晕厥者,指掐或针刺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仍不苏醒者,可配合医生进行抢

    3、救。v预防:初次接受针刺或精神紧张的病人要做好解释,消除顾虑;饥饿、大出汗后、疲劳病人应先进食、饮水、休息后再行针刺,选穴宜少,手法宜轻;针刺和留针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神色,有头晕心慌时立即停止操作或起针,让病人卧床休息。(二)滞针(二)滞针临床表现:针刺入腧穴后,捻转提插涩滞、临床表现:针刺入腧穴后,捻转提插涩滞、困难,严重时不能捻转提插,也不能出针,困难,严重时不能捻转提插,也不能出针,局部疼痛难忍。局部疼痛难忍。原因:病人精神紧张而引起肌肉痉挛、原因:病人精神紧张而引起肌肉痉挛、收缩使针不易拔出;行针时捻转提插幅收缩使针不易拔出;行针时捻转提插幅度太大或向一个方向捻针,使肌肉纤维组度太

    4、大或向一个方向捻针,使肌肉纤维组织缠绕针身而滞针;留针时间太长也会织缠绕针身而滞针;留针时间太长也会滞针。滞针。护理:解除紧张情绪,嘱病人放松肌肉、按护理:解除紧张情绪,嘱病人放松肌肉、按摩穴位四周,放松痉挛的肌肉;叩弹针柄,摩穴位四周,放松痉挛的肌肉;叩弹针柄,将针退出;在滞针穴位附近再刺一针,以解将针退出;在滞针穴位附近再刺一针,以解除痉挛,将针起出。因肌肉纤维缠绕针身之滞除痉挛,将针起出。因肌肉纤维缠绕针身之滞针,可轻轻将针向反方向捻转,待针松动后再针,可轻轻将针向反方向捻转,待针松动后再出针。出针。预防:对精神紧张的病人,应先做好解释,预防:对精神紧张的病人,应先做好解释,解除思想顾虑

    5、;操作方法要正确,防止针身解除思想顾虑;操作方法要正确,防止针身缠绕肌肉纤维而滞针。缠绕肌肉纤维而滞针。(三)(三)弯弯针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的现象,称为弯针。弯曲的现象,称为弯针。临床表现: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和角临床表现:针柄改变了进针或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病人感到局部疼痛,伴有提插、捻转、出针度,病人感到局部疼痛,伴有提插、捻转、出针困难等。困难等。原因:留针过程中病人移动体位或意外碰撞、原因:留针过程中病人移动体位或意外碰撞、压迫而引起;操作者进针时用力过猛过快或选压迫而引起;操作者进针时用力过猛过快或选穴不

    6、准确,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滞针处理不当穴不准确,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滞针处理不当造成弯针。造成弯针。护理:出现弯针后,不要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护理:出现弯针后,不要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注意弯曲的方向,并顺着其方向将针退出。法。注意弯曲的方向,并顺着其方向将针退出。将病人移动的体位恢复原位,然后顺着针弯曲将病人移动的体位恢复原位,然后顺着针弯曲的方向将针退出,切忌用力捻转或抽拔,以免断的方向将针退出,切忌用力捻转或抽拔,以免断针。针。预防:针刺前,选择舒适的体位,留针期间不预防:针刺前,选择舒适的体位,留针期间不要随意变换体位。术者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要随意变换体位。术者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避免

    7、进针过猛、过速。针刺部位和针柄避巧,避免进针过猛、过速。针刺部位和针柄避免外物碰压。免外物碰压。(四)断针(四)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临床表现:针身折断,部分针体浮露于皮肤之外临床表现:针身折断,部分针体浮露于皮肤之外或全部没于皮肤之下,不能取出并随肌肉活动而或全部没于皮肤之下,不能取出并随肌肉活动而移动位置。移动位置。原因:修针时未将质量差的针清除,针身与针原因:修针时未将质量差的针清除,针身与针柄连接处剥蚀、断裂。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柄连接处剥蚀、断裂。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或捻转提插时用力过猛。留针时患者体位腧穴或捻转提插时用力过猛。留针时

    8、患者体位改变或外物碰压。弯针、滞针时未正确处理,改变或外物碰压。弯针、滞针时未正确处理,并用力抽拔。并用力抽拔。护理:发现断针时要镇静,嘱病人不要移动护理:发现断针时要镇静,嘱病人不要移动体位,以免断针下陷、移动位置,给取出带来体位,以免断针下陷、移动位置,给取出带来困难。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外露部分,拔出;困难。用镊子或止血钳夹住外露部分,拔出;如外露较少,可轻轻下压周围组织,使针体暴如外露较少,可轻轻下压周围组织,使针体暴露,再用止血钳夹出。完全陷入肌肉深层时,露,再用止血钳夹出。完全陷入肌肉深层时,应用应用线透视定位,手术取出。线透视定位,手术取出。预防:检修针具要仔细,质量不好的应弃去预

    9、防:检修针具要仔细,质量不好的应弃去不用;留针时嘱病人尽量不要移动体位;不用;留针时嘱病人尽量不要移动体位;操作时捻转不可过猛,针身不可全部刺入皮内;操作时捻转不可过猛,针身不可全部刺入皮内;发生滞针、弯针时处理要得当,以防断针。发生滞针、弯针时处理要得当,以防断针。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汗出过多、病人在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汗出过多、出血后不宜针刺,孕妇尽量不针刺。出血后不宜针刺,孕妇尽量不针刺。针刺时尽量取卧位,进针后盖好衣被,并用支针刺时尽量取卧位,进针后盖好衣被,并用支架支起被子,以防压弯针柄。架支起被子,以防压弯针柄。针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一个穴位应用一支针,针刺时应严

    10、格无菌操作,一个穴位应用一支针,以防止交叉感染。以防止交叉感染。局部皮肤有瘢痕、肿瘤、感染、溃疡及出血性局部皮肤有瘢痕、肿瘤、感染、溃疡及出血性疾病者不宜针刺。疾病者不宜针刺。针刺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全身不良反应。针刺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病人有无全身不良反应。灸法是用艾绒为原料,做成艾炷灸法是用艾绒为原料,做成艾炷或艾条,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或艾条,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的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温热性的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种方法。灸法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灸法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温补中气、回阳固脱,行气活血、温补中气、回阳

    11、固脱,行气活血、消淤散结及预防保健康复的作用。消淤散结及预防保健康复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湿性疾病。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寒湿性疾病。常用灸法有艾炷灸、艾条灸和温常用灸法有艾炷灸、艾条灸和温针灸。针灸。(一)艾炷灸(一)艾炷灸 1.直接灸直接灸(1)无瘢痕灸)无瘢痕灸(2)瘢痕灸)瘢痕灸 2.间接灸间接灸隔姜灸(二)艾条灸(二)艾条灸 1.1.温和灸温和灸 2.2.回旋灸回旋灸 3.3.雀啄灸雀啄灸 温和灸(一)施灸的禁忌:病情、部位、穴位(一)施灸的禁忌:病情、部位、穴位(二)护理及注意事项(二)护理及注意事项 1.1.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

    12、,后灸腹部、四肢。后灸腹部、四肢。2.2.用温针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需捻紧用温针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需捻紧 3.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 4.4.艾条应彻底熄灭,以免引起火灾。艾条应彻底熄灭,以免引起火灾。(三)温针灸(三)温针灸温针灸是针刺与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病症。拔罐法是罐为工具,拔罐法是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出罐内空借助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的一

    13、成局部淤血现象的一种技术操作。种技术操作。陶瓷罐陶瓷罐竹罐竹罐玻玻璃璃罐罐 拔罐的适应范围广泛,如风湿痹痛、各种神经麻痹、腹痛、腰背痛、痛经、头痛、感冒、咳嗽、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晕、疮疡初起未溃等。(一)拔罐方法(一)拔罐方法 1.1.火罐法火罐法 2.2.水罐法水罐法 3.3.抽气罐法抽气罐法(二)拔罐法的应用(二)拔罐法的应用 1.1.留罐留罐 2.2.走罐走罐 3.3.闪罐闪罐 4.4.针罐针罐留留罐罐(一)拔罐的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一)拔罐的禁忌症: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

    14、拔罐。宜拔罐。(二)护理及注意事项(二)护理及注意事项1.1.采取合理的体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处不宜采取合理的体位,骨骼凹凸不平及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拔罐2.2.防止烫伤,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防止烫伤,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勿强拉。3.3.出现水泡时出现水泡时4.4.罐具消毒罐具消毒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刮痧是指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器具,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部位反复刮动,使局部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皮下出现瘀癍或痧痕的一种治疗方法。可疏通一种治疗方法。可疏通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腠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从而血流畅

    15、逐邪外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刮痧的适应症:痧刮痧的适应症:痧症、中暑、伤暑、症、中暑、伤暑、感冒、发热、咽喉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腹痛、疳积、肿痛、腹痛、疳积、头痛、风湿痹症等。头痛、风湿痹症等。刮痧的部位刮痧的部位主要在背部,也主要在背部,也可在颈部、前胸、可在颈部、前胸、四肢。四肢。刮痧板(一)刮痧的禁忌症:形体过于消瘦、有出血倾(一)刮痧的禁忌症:形体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者及皮肤病变处。向者及皮肤病变处。(二)护理及注意事项(二)护理及注意事项 1.1.室内空气流通,忌对流风,以免受凉。室内空气流通,忌对流风,以免受凉。2.2.操作中禁用暴力,勿损伤皮肤。操作中禁用暴力,勿损伤皮肤。3.3.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4.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宁,饮食清淡,忌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宁,饮食清淡,忌生冷油腻之品。生冷油腻之品。5.5.用具消毒备用。用具消毒备用。谢谢观赏!2020/11/527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十章中医常用传统疗法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78070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