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传染病预防与控制课件.ppt》由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层 医疗机构 医院 传染病 预防 控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传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染病预防与控制举国之战举国之战概概 述述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是患者就诊的首诊场所,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常是患者就诊的首诊场所,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的关键环节;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各项预防早报告的关键环节;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参与者,是全市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第一道屏障。控制措施的重要参与者,是全市传染病防控体系的第一道屏障。通过此次培训,使广大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一线人员掌握基本传染病及突发公共通过此次
2、培训,使广大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一线人员掌握基本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隔离、防控工作的各项内容、方法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卫生事件隔离、防控工作的各项内容、方法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水平。落实预检分诊,控制感染源落实预检分诊,控制感染源采取有效防控,切断传播途径采取有效防控,切断传播途径传染病消毒、隔离相关知识传染病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按要求处置医疗废弃物按要求处置医疗废弃物传染病管理的基础知识传染病管理的基础知识 传染病管理相关文件目录(部分)传染病管理相关文件目录(部分)标准号标准号标准名标准
3、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实施时间实施时间国务院令 第376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条例 2003-05-09 2003-05-09国务院令第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新修订)2004-08-28 2004-12-01卫生部令第41号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2005-02-282005-02-28卫生部令 第3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2006-08-242006-08-24GB 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 2015-06-022016-01-01国卫办疾控发201553号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 2015-10-292016-01-01 传染病病人、
4、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关键词语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基本概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
5、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关键词语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基本概念机构职责机构职责四大类传染病四大类传染病甲类甲类乙类乙类丙类丙类其他其他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应当确定专门的部门或者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以及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承担医疗活动中与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传染病防治法 2004年12月1日(1)甲类传染病()甲类传染病(2种)种):鼠疫、霍乱:鼠疫、霍乱(2)乙类传染病
6、()乙类传染病(26种):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氏菌病、
7、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禽流感。(3)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11种):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法定传染病法定传染病39种种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年版
8、)年版)传染病信息报告传染病信息报告 诊断与分类诊断与分类疑似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临床诊断病例病例确诊病例确诊病例病原携带者病原携带者部分呼吸感染的潜伏期存在传染性部分呼吸感染的潜伏期存在传染性案例:甲型案例:甲型H1N1流感流感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作为早期发现不敏感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作为早期发现不敏感传染病预防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日常监测报告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感染链的三个环节感染链的三个环节卫计委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类相关部分文件目录标准号标准号标准名标准名发布时间发布时间实施时间实施时间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9、 2012-04-052012-08-01WS/T 311-2009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2009-04-012009-12-01WS/T 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2009-04-012009-12-01WS/T 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2009-04-012009-12-01GB 19193-2015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2015-6-22016-1-1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2012-06-292012-11-01关键词语基本概念关键词语基本概念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中华人民
10、共和国卫生部令(第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号)1.建立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感染性疾病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设立;分诊点:没有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传染病分诊点;具体负责本医疗机构传染病的分诊工作,并对本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预检、分诊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2.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3.必要时,设立相对独立的针对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处,引导就诊病人首先到预检处检诊,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
11、通科室就诊。4.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号)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医疗机构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6.不具备传染病救治能力时,应当及时将病人转诊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诊疗。7.转诊传染病病人或
12、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使用专用车辆。8.采取标准防护措施,按照规范严格消毒,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2005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1号)号)疫情控制传染病防治法 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疫情控制传染病防治法拒绝
13、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直接接触直接接触间接接触间接接触/媒介媒介血液和体液血液和体液媒介生物媒介生物飞沫感染飞沫感染气源性感染气源性感染隔离原则:隔离原则: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预防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病 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 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 合本院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