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分课时分层作业+单元测试.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分课时分层作业+单元测试.doc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湘教版 地理 地舆 必修 第二 册全册分 课时 分层 作业 功课 单元测试 docx 下载 _必修 第二册_湘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课时分层作业(一)(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北多东南少B南多北少C东北多西南少D均匀分布2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域,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水源充足B资源开发C交通便利D地势高峻1A2.D第1题,图中显示25人/千米2等人口密度线向东南移动,题中告知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则图中两条等值线之间区域人口密度应该增大了,即该区域人口密度西北大于东南。第2题,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说明该地人口分布的条件较好,而地势高峻明显不利于人类生存,故选D项。人口分布与自然
2、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34题。3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复杂B气候湿热C资源匮乏D地处内陆4巴西高原东南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密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适宜文化单一地势平坦水力资源丰富ABCD3B4.D第3题,亚马孙河流域虽然地势平坦开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湿热的环境不利于人类生存,因此人口稀疏。第4题,巴西高原东南部人口相对密集,是因为其地处沿海平原地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自然条件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该地区为主要的移民地区,文化多样,水力资源与人口分布关系不太大。分析下表有关资料,回答56题。国家日本巴
3、基斯坦蒙古澳大利亚面积/104 km237.879.6156.6768人口/万人12 50014 0002361 766人口密度/(人/km2)3311761.52.35.根据各国数据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数量越少,经济越发达B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落后C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D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高低6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A自然环境因素B开发历史的长短C政治经济因素D人类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方式5D6.A第5题,分析给出的数据可知:人口数量少,经济未必发达,如蒙古;人口密度大,经济未必落后,如日本;人口密度越大,经济未必越发达,如巴基斯坦。人口数量和密度不能决
4、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第6题,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自然环境因素。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78题。7图中曲线反映的地区可能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8该地区海拔400 m以下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是()A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发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短缺7D8.A第7题,读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 500 m之间,尤以1 000 m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区,排除A选项;B选项人口集中于海拔200 m左右的恒河平原上,不符合;C
5、选项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集中于海拔5001 000 m的巴西高原上,也不符合题意。第8题,该地海拔400 m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9读以下图表,回答问题。图1图2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29 24 1824 18 10 (1)图1、图2、表中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_、_和_。(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_或_。(3)解释图2中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原因。解析第(1)题,对照图表分别从河流、地形和气候三个方面反映了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第(2)题,表中人体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824 ,所处温度带应是温带或亚热带。第(3
6、)题,主要从地形、土壤、交通等方面分析。答案(1)河流地形气候(2)温带亚热带(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适合人类的居住。等级过关练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10地形区为()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1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的人口越多B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10A11.D第10题
7、,图中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青藏高原地形区,高原面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成山,近看成川”之说。第11题,读取图中信息可知,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集中了我国全部人口的80%以上。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图中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13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国中部地势低平,气
8、候湿热,人口稀少12D13.B第12题,根据四地人口分布特点及人口密度大小,可以判断出为澳大利亚,为德国,为美国,为印度。第13题,国中部、西部为沙漠,人口稀少;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国西部多山区,人口稀少;国中部为德干高原,气候较干旱,人口相对较少。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秘鲁是世界矿产出口大国,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在中部的安第斯山区。下图为秘鲁人口和矿产分布示意图。分析秘鲁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秘鲁人口分布不均;以安第斯山脉为界,东少西多。这是因为西部的位置、交通、资源等条件远比东部优越引起的。答案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大致以安第斯山脉为
9、界,东部人口稀少,西部人口密集。原因:西部临海,交通便利;渔业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丰富;与外界联系方便。东部位于内陆,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稀少。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2019年2月12日,高德地图发布2019年春节出行报告,报告显示,从1月28日(小年)开始至2月4日(年三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十个城市人员流出最多,成为“春节空城”。据此完成13题。1春节期间该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国内人口流动B国际人口迁移C省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2导致该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经济发
10、展快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C受传统文化影响D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3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的影响有()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轻农村环境压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ABCD1A2.C3.D第1题,材料中的十大城市都是中国较发达的城市,吸引力强,务工人员往往来自中国的中西部省区,因此人口流动属于国内人口流动。第2题,农村经济发展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可能会导致务工人员大量离开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不仅仅是春节期间的暂时回乡,A、B不对。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会为人口的迁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和城市“春节空城”现象关系不大,D不对。“春节空城”表明城市的务工人员较多,春节期间返乡导致该地区出
11、现人口迅速减少,且出现时间在春节期间,说明是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故选C。第3题,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使城市的人口、车辆减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对。人口大量回到农村,会加大农村的环境压力,不对。市民居住条件不会因为务工人员的回家过年而改善,不对。务工人员离开城市,部分生产缺乏劳动力,会导致暂时性停滞,正确。故选D。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45题。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B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C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D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12、是经济因素5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亚洲4B5.D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流向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主要来自拉丁美洲、欧洲和亚洲;据图可知国际劳动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故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经济较为落后的东欧。第5题,从图中箭头粗细可知,人口迁出数量最大的是亚洲。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回答68题。6“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年轻人
13、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ABCD7“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影响是()A环境负担加重B加剧节假日用工荒C房租价格上涨 D拉动春节旅游消费8针对“反向春运”,交通运输部门应()A加速水陆联运,优化资源配置B均衡配置运力,满足出行需求C加快高铁速度,缩短旅行时间D提高春运票价,调控旅客人数6A7.D8.B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反向春运”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不选择回乡探亲,而是将父母接到城里过年。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会受到城市文化和新思想的影响,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观念发生了转变,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和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反向春运”提供了保障,正确。中西部的老年人收入相对较低
14、,“反向春运”的费用一般也是由子女承担。第7题,“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负担加重以及环境的破坏,A错误。“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季节性缺工,保证各岗位正常运转,B错误。老人到城里过年对地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误。父母到子女工作城市过春节,子女正值假期,往往会陪父母到附近旅游,D正确。第8题,“反向春运”减少了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的运输压力,同时提高了从三、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上座率,故其有利于铁路部门、航空部门等均衡配置运力,实现利润的增长,B正确。水运在客运中的使用较少,A错误。老年人到子女所在城市过年,对时间的要求不高,更关注的是价钱,C错
15、误。提高春运票价不符合我国的民生要求,且春节前从三、四线城市到一线城市的上座率较低,D错误。9读1850年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其原因是什么?(2)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类型是_(按是否跨越国界划分)。(3)引起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主要原因有(多选)()A战争、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B新资源的开发和新工业区的建立C环境质量的改善D环境难民的影响(4)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和城市出现人口回流现象,老工业区对其的拉力是_。解析美国19世纪中期以来,国内人口流动非常频繁,曾出现四次
16、国内人口迁移的高潮。第四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由于东北部纬度较高、气候冷湿、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等推力因素(而西部和南部又开发了新资源、发展了新兴工业、阳光充足和空气清新等拉力因素),促使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20世纪70年代以后,老工业区又具备了城市环境改善和经济的重建等拉力因素,从而出现了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的现象。答案(1)东北部气温较低,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地价上涨等;而南部、西部被称为“阳光地带”,环境较好。(2)国内人口迁移(3)ABC(4)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等级过关练下图
17、为百度地图记录下的2015年春运期间人口流动数量前五位的省份(直辖市)人口流动状况,五省市地域相邻省贡献了主要流动人口。据此,回答1012题。10春节前后人口流动方向与图示相反的是()A安徽、河北、广西B湖南、江西、陕西C湖北、河南、宁夏D四川、河南、西藏11五省市净流入人口波峰、波谷出现时间不同的影响因素是()A来源地远近B交通通达度C职业构成D年龄结构12能有效降低五省市春运期间人口流动强度的措施是()A东部地区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B东部地区加快进行高速铁路建设C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D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10A11.C12.D第10题,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春节
18、期间,人口由图示省市移出进入相邻省区,据此选择与图示省市相邻的较为落后的省区即可(与北京相邻的河北,与江苏、上海、浙江相邻的安徽,与广东相邻的广西、湖南)。第11题,五省市净流入人口均来自周边地区,交通通达度相当;年龄结构不会对波峰、波谷出现时间造成影响;职业不同,要求不同,会影响到开工时间,进而影响到波峰、波谷的时间。第12题,东部地区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已经相对完善;东部地区高速铁路建设会舒缓交通压力,但不会降低人口流动数量;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日旅游业会拉动节日经济,但不会改变春运现状;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加工制造业,会缩小东中西的经济差距,从本源上减少人口流动规模。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
19、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材料二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人口普查次数年龄构成(%)流动人口数量(万人)014岁1564岁65岁第五次22.8970.156.9614 438第六次16.6070.1413.2626 139(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2)指出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可能给广东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问题。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我国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
20、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第(2)题,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2000年第三位变为2010年第一位,这是由于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大量人口迁入广东,给广东带来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有利影响主要是为广东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是由于人口增多加重了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带来社会治安问题。第(3)题,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大量人口流动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加重、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问题。答案(1)我国人
21、口基数大,总量增长快;性别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不同省区人口数量变化差异较大。(2)原因:广东经济发展迅速,就业机会多,迁入人口多。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加重交通、就业、住房等方面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问题。(3)方向: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问题:给迁出地带来劳动力减少、产生大量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问题;给迁入地带来人地矛盾(环境、资源问题)加重、就业困难(失业率高)、社会治安差等问题。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5分钟)合格基础练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的总和。如
展开阅读全文